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87节
呃?!
张邦昌心中惊叹,怎么自己一直沉默不许,却依然被赵官家钦点要陪圣驾去危险的江南呢?
“臣邦昌遵旨。”张邦昌跪下接旨,叩拜道:“谢官家委臣以重任。”
他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情愿陪赵官家去盗贼四起的江南巡视,不过,场面上的话依然要说的。
……
赵吉以南巡之名,实则是准备去东南剿灭刚刚起义的方腊。
接着赵吉宣布:“肃王赵枢暂领皇城司事,统领留下的亲从官,要帮朕守好皇城,保卫好太子。”
呃?太子赵桓虽然性格懦弱,但是他并不傻。
当太子赵桓听到父皇的安排后,心里有了计较……
第133章 南征起航,路遇李纲
第一百三十二章南征起航,路遇李纲
太子赵桓虽然性格懦弱,但是他并不傻。当他听到父皇的安排后,心里有了计较:
父皇让十七岁的肃王赵枢,暂领皇城司事,这是不放心我啊?名为让肃王赵枢保卫皇宫和保护本太子,实则也是实行监视本太子之事。唉!父皇如今春秋正盛、英明神武,吾岂敢有半点妄想呢?
赵吉又道:“郓王赵楷、康王赵构,随朕巡幸东南……”
“儿臣遵旨。”
“儿臣谢父皇。”
赵楷和赵构跪谢道。
太子赵桓看了看三弟和九弟,心里不是个滋味。
近几日来,他除了看了父皇的心性大变、励精图治之外,他还注意到父皇对赵楷和赵构是格外的宠爱。
父皇经常将赵楷和小赵构带在身边,而且还委以重任。
赵桓听闻:父皇派赵楷查处了武库的弊端,小赵构和御史曹辅查处了东西作坊和弓弩造箭院的贪腐之案。三弟和九弟皆得到了父皇的表扬。
赵桓心里不舒坦,感到以前父皇本来对他的宠爱就没有对赵楷的宠爱多,如今父皇不仅对赵楷宠爱有加,还多了一个小赵构来竞争……
赵吉看到太子赵桓在那里低头沉思着,好像心事很重的样子,他便道:
“古语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祭祀在五礼中属吉礼。
明日,太子替朕去祭祀太庙,为朕领兵南巡祈福。”
太子赵桓听到父皇的委派后,心里立即欣喜若狂,他跪地叩首,高兴地道:
“儿臣遵旨。儿臣愿跪在太庙的列祖列宗前,为父皇南巡祈福。”
太子赵桓之所以一扫担忧自己东宫之位不保的愁云,原因就是父皇突然派他去祭祀太庙,这相当于对他的太子之位的充分肯定。
赵桓知道,太庙祭祀在祭礼中的地位极高,太庙并不等同于皇帝的一家之庙,而是‘国统’所系,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让儿臣替父皇去太庙祭祀,这就是对本太子东宫之位的肯定。别看父皇现在对三弟郓王赵楷和九弟康王赵构宠爱有加,但是,这等去太庙祭祀之大事,父皇能委于本太子,就证明了一切。
赵吉看着愁容尽无的太子赵桓,他微微一笑。
赵吉的打算就是,在没有正式废掉这个性格懦弱、不适合当皇帝的窝囊太子赵桓之前,绝对不会事先打草惊蛇。
委以太子替朕去太庙祭祀,不仅可以让朕脱身于那繁琐的太庙祭祀过程,专心去安排兵事以备南征方腊,还可以让太子安心地留在京城,好好地监国。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赵吉考虑到了自己能穿越来到这个世界里的北宋,那么在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有神灵存在呢?
赵吉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
如果自己这个穿越者现身于太庙之中,面对着大宋列祖列宗的牌位,万一这个世界里真的有神灵,被太祖或是太宗,亦或是自己这副身体原主那已逝的父皇宋神宗、或是皇兄宋哲宗看出了自己灵魂上的不对劲来,那么,可就不好玩了。
当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如果太庙真的灵验,能保佑着大宋的江山社稷,那么也就不会有靖康之耻了。
不过,穿越者赵吉不会冒任何的风险。不想去太庙,就是不去呗。反正现在朕是天子,说得算,谁也管不着了。
赵吉在大庆殿中,安排了去东南巡视、太子监国之事后,更宣布道:“退朝。”
一群大臣出了大殿,赵吉将太子赵桓和肃王赵枢留下。
赵吉看着下面恭敬而立的两位皇子,他提笔连写了三道圣旨,并让内侍宦官封好圣旨。
前两道已封好的圣旨,封皮之处分别写有“李纲入朝后拆封”、“宗泽入朝后拆封”。
当太子赵桓接过了父皇的这两道密旨后,心里已经隐隐地感觉到:
父皇可能要对贬出京的李纲和宗泽,召回京城后委以重任……
赵桓心里狐疑着,李纲和宗泽即便是被贬出京之前,也没有位居高官啊!还用劳烦父皇这样写密诏吗?
如今父皇行事,真的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不过,性格懦弱的太子赵桓,没有敢向父皇多问半句。
赵吉看到太子赵桓接过了这两道密旨之后,让便赵桓退下,准备明日去太庙祭祀前的斋戒等事了……
赵吉看着今年已经十七岁的第五子肃王赵枢,道:“这道已封好的圣旨,交给枢儿你。若遇京城有兵变,方可打开这道圣旨,这圣旨有特许你调兵平叛之权。
若京城无变故,不许打开这道圣旨观看。
朕回京后,再将这道圣旨,原封归还于朕。”
相貌俊秀、英气十足的赵枢,叩首接旨道:“儿臣遵旨,儿臣定当牢记父皇圣意。”
赵枢很聪明,他能猜出这圣旨之中的几分内容来,应该是防止太子监国之时,万一起了想登基为帝之心、行谋逆之事后,
估记是,这圣旨之中父皇写了万一到了那时,便给了吾这位暂领皇城司事的肃王,有调兵平叛的权力。
赵枢接过封好的圣旨,感觉这圣旨,重如千钧。
赵枢行叩拜大礼后,便按父皇命令,告退出了大殿……
赵吉将京城之事安排妥当之后,思索着南征方腊还要带上谁去:
牟驼冈牧所的杨志,及他手下那几百名训练有素的骑兵,得带上……
皇城司的亲从官兵要带走一大部分的精锐……
号称隐相的梁师成得带上,
虽然朕没有按太学生们的请愿诛杀梁师成,但是,朕带着这个用着都有点习惯了的大宦官梁师成在身边,他梁师成还也闹什么幺蛾子来吗?
至于,张邦昌,朕已经当着朝臣的面,让他准备明日随朕南巡了
还有,日后对朕的江山或许还会有威胁的那位如石敬塘一样“认贼作父”的刘豫,朕已经提前传下圣旨,让其在杭州城等朕巡视东南时接驾了。
……
赵吉又将事先早就想好的随御驾亲征的名单写好,让内侍宦官去传旨……
……
第二日,东京汴梁(开封)城南,
汴河的漕运码头,已经提前戒严,兵将顶盔披甲,军旗迎风猎猎作响。
今日,东京汴梁开封城南的汴河,民用船只与官府的漕运大船,全部暂停通航。
在大宋,东京汴梁开封城的漕运,分四路:
漕运一路:淮-南之粟,由江南入淮水,经汴水入京;
漕运二路:陕-西之粟,由三门峡附近转黄河,入汴水达京;
漕运三路:陕-北之粟,由惠民河转蔡河,入汴水达京;
漕运四路:京-东之粟,由齐鲁之地入五丈河达京。
以上这四河,合称漕运四渠,其中来自东南六路的淮汴之粟,占了东京汴梁百万人口吃粮的主要组成部分。
除粮食外,运河每年北运来的其他物资,如金、银、钱、帛、茶等多种军民生活所需品,数量也非常大。
广南的金银、香药、犀象、杂货,陆运至虔州,而后水运至京城;南方这些物品在当时全国各地上供给京城的同类物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由南方经运河向北输送的粮食、钱帛等巨额物资,不仅用来供养在汴京驻防的数十万禁军和支付官员的月俸,而且还有一部分又运往河北、河东及陕西等路,以满足边防之需要。
北宋的河-北、河-东、陕-西三路,因与北方的辽国和西面的夏国接壤,边衅时起,北宋的这三个地方都驻扎了重兵。
而边地重兵所需粮饷,又非当地赋税所能应付,宋廷不得不把一部分由运河北运的物资转往这三路。
江淮漕粮不仅用于河-北、河-东、陕-西这三路的军粮,还经常接济山东、河北等地的饥荒。
故此,赵吉害怕方腊起义作大之后,一定会影响到东南的江淮一线漕粮运输,这便会动摇大宋王朝的统治根基。
当然,自赵吉的原主宋徽宗建艮岳,为了收集江南的奇花名木和异石,东南供奉局的朱勔为了讨赵官家的开心,在淮水至汴水这条入京的漕运航道之上,便多出了一艘艘不载粟米、布帛钱粮却装载着奇花名木异石的大船队——花石纲。
此时,停在汴河码头的三十艘大船,早已按赵官家的圣旨,分别登上了这次随御驾亲征的三千名精兵及马匹,还有专门用于装载钱帛、粮草等军用物资的二十艘巨大漕船。
赵吉的御驾已至汴河的漕运码头,已经提前登上大船的官兵,皆在甲板之上,向着赵官家跪拜叩首,山呼着万岁……
赵吉看到此景此情,心里感叹,
传说当看隋炀帝杨广下扬州,是为了看那昙花一现,
朕如今也要下江南,却是为我大宋平定方腊起义的叛乱。
至于大宋的造船业,赵吉是很有信心的。
为了保证大宋漕运所需,大宋官营船场,每年都会打造大量的漕船。
赵吉的原主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吉州一年打造漕船一千三百只,明州、温州各打造六百只。仅此三地所造就多达二千五百只。
其实,别地船场也在大量造船。就在政和四年这一年之内,浙东路与浙西路各造三百料平底船三百只;
江南东路和西路、荆湖南路与北路,各造五百料平底大船三百只。
任江淮发运副使的贾伟节,上疏称:“岁以上供物径造都下,籍催诸道逋负,造巨船二千四百艘。”
在六年前,赵吉的原主宋徽宗的政和四年,大宋造船的年产量已经达到六千七百多艘。
此时,赵吉看到停在汴河漕运码头上的这五十艘大船,其中有三艘是巨大的龙船,也就是特意为皇帝及身边的重要大臣和随从侍卫所坐的御船。
这是赵吉为了安全起见,故意多布置了两艘御船随行。为的就是,万一有水匪想劫杀御船或是防止其它可能存在不确定危险时,绝不能让敌人摸清朕到底坐在了哪艘龙船之上。
赵吉带着大宦官梁师成、尚书右丞张邦昌,以及数百名皇城司的亲从官,登上了中间的那艘龙船……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