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20节

  这心中两罪合一,愈发怒不可遏。

  且这种事情,不要说是贾家,但凡贵勋世宦之家,子弟荒唐猎色,养为外室,也要为人诟病,更不要说堂而皇之接回府中。

  消息传到了贾政耳朵里,一向极其器重贾琮的他,也觉得这次贾琮实在荒唐了些。

  毕竟是少年意气,一个人在外小半年,没了师长约束引导,行为有些过于失矩了。

  不过他反应倒没贾母这么强烈,世家子弟血气方刚,爱慕女色是常有的事,连他自己都不能免俗。

  贾政也打定主意,过几日贾琮回府,自己要多叫管束引导。

  如今贾琮诗书文名,几乎传遍大江南北,这也是贾家的莫大风光,如果因这些风流混账,坏了他的名声,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又派了心腹小厮,每日去码头城门打探,发现贾琮回城消息提前来报,省的他搞出事情惹母亲生气。

  ……

  黛玉房中,迎春和探春正过来一起说话,言笑晏晏,气氛轻松惬意。

  今早听凤姐说收到了金陵老宅书信,贾琮十二月二十从金陵启程回京,算日子这几天就能回府。

  几个人正商量着找些热闹法子过年,头一件事就要问贾琮,除了那两首好词,是否还出了什么新作。

  这时见紫鹃从外面进来,脸带忧色,说道:“姑娘,老太太在荣庆堂发了火,连茶盅都摔了。”

  黛玉听了一惊,外祖母是两府的老祖宗,地位尊崇,人人都敬着十分,谁敢给她这么大气受。

  “好端端的,外祖母发这么大火,到底出了什么事?”

  贾母在荣庆堂大发雷霆,这种事在府中根本瞒不住人,且发火的根由还怎么奇异,紫鹃本就是贾母房里出来的,自然有人告诉她消息。

  她本有些迟疑,见是二姑娘和三姑娘在,想想也是不怕的,府上都知道,二姑娘最在意三爷这个兄弟,而三姑娘和二爷又最是投契。

  便把听来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老太太还发了狠话,琮三爷要是带那个姑子回来,便不准他进府。

  黛玉听了贾琮只见人家一面,就满江南去找,竟然还要带回府中,心中忍不住一酸。

  真有这么好的人儿,就这么入他的心,但转念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对。

  琮三哥多灵醒的一个人,怎会做这么荒唐的事,凭白给人留下话柄。

  探春听了紫鹃的话,脸色羞红,三哥竟也做这种风流事,嘴里却说道:

  “三哥这人心思细密,不像是行事孟浪的人,只怕是另有缘故,外人以讹传讹,也未可知。”

  迎春楞了半晌,才说道:“即便带个人回来,只要人家情愿,又有什么值当的,琮弟能平安回府才是要紧。”

  前几天迎春听探春说过,贾琮在金陵虽做了不少出彩的事,可也冒了不少风险,对她来说琮弟平安回来就好,其他都不打紧。

  黛玉和探春虽心中为贾琮的事疑惑,但听了迎春的话,都相视莞尔,这二姐老是慢人一拍,对三哥也未免过于纵容。

  只要她兄弟能平安回来,不要说带回家一个姑子,就是捅天一窟窿,估计二姐也不放心上。

  ……

  大周宫城,乾阳宫。

  郭霖捧着本灰白色封皮的折卷,这种封皮是中车司秘札独有的,是刚刚从金陵快马送来。

  “圣上,这是中车司从金陵急送的秘报,说贾琮在姑苏遇刺,刺客是水监司邹怀义的亲兵,主谋之人是金陵卫所经历司经历崔博望。”

  嘉昭帝目光如刀,拿过那本秘札仔细浏览起来。

  郭霖在旁边说道:“圣上,那崔博望的弟弟崔博亮,是水监司千户邹怀义的心腹百户,当日在邹府因拒搏,被贾琮当场格杀。

  这崔博望刺杀贾琮,是为了替自己亲弟报仇,好在贾琮躲过了刺杀,只是受了些伤,并不打紧。”

  嘉昭帝冷笑:“若这只是一起因私仇而起的刺杀,那也算不了什么。

  可为什么金陵卫所的人,能指使水监司的亲兵,而崔博望才一败落,就被人杀了,欲盖弥彰,真把天下人都当傻子了!”

  郭霖听了这话,心中凛然,圣上这是对金陵卫所都起了疑心,只是没有实证罢了,如果真是这样,整个金陵还有什么地方是干净的。

  这次圣上让他下派中车司密探下江南,除了收集水监司大案情治,监控神京下派人员行事,对江南民生政事也进行查探收集。

  江南虽为国朝赋税重地,但私盐、匪患、士绅豪族擅权盘剥、土地兼并引动民祸,种种弊端日积月累,繁华之下已现困顿之局。

  而各地卫所身负守土安民之责,其中金陵为江南之重,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圣上多少有些顾忌,且又无实证,这才一直隐而不发。

  这时门外内侍来报,兵部尚书顾延魁在殿外候见。

  这段时间顾延魁受命筹备火器营组建,从五军营选拔人员,加购火器等事,都已进展的有些眉目。

  这次进宫觐见,就是将他耗费心血写成的火器营筹建方略,上呈圣上御览。

  嘉昭帝看了顾延魁呈上了的方略,虽无惊艳之处,倒也老成持重,也勉励了这位老臣几句。

  又说道:“如今各卫所军士血勇衰惫,战力不振,朕欲兴火器之法,予以辅庇,顾爱卿当在此处多下功夫。”

  等到顾延魁退下,嘉昭帝又问郭霖:

  “昨日工部李德康上奏,大慈恩寺主殿已落成开光,太后神位已安,贾琮怎么还没回京缴旨?”

  “启禀圣上,奴婢已得到消息,本月二十日,贾琮就已经从金陵启程,算日子这几日就能抵京缴旨。”

  嘉昭帝此时想到的是,贾琮与火器一道颇有见解,当日就是他提出三段击之法,或许能让他助顾延魁一臂之力。

  且贾琮在金陵辅助宁王侦破水监司大案,建功甚殊,也是有目共睹。

  虽然嘉昭帝驳回了宁王为贾琮请功,找了贾琮身为秀才已封七品官身的理由,不宜再加封官职。

  虽有这一番托词,却并不是对贾琮有功不赏,只不过是恩必出于上。

  他没忘记当年自己是如何登上皇位,皇子交好臣子,从来都是帝王的忌讳。

  在为宪孝皇太后建寺安灵,板正孝道礼仪之争上,贾琮发挥了极特殊的作用。

  如今大庙已建,神位已立,嘉昭帝自然要毕其完功,贾琮之赏也要出于此,就像是做一件事,必须有头有尾,才更显名正言顺。

第179章 刁奴势汹然

  贾琮自金陵启程后,经过姑苏接走了封氏,路过扬州又去拜谢过林如海,然后一路北上。

  他也不急着赶路,途中遇上好风光,也免不了带静慧、五儿、晴雯、英莲等游览一番。

  这一日,一行人终于到了神京西城宏德门,早有贾政派出的小厮得了消息,回荣国府报信。

  但贾琮却没有直接回贾府,却一行几辆马车直接去了礼部衙门。

  他这次是奉旨去金陵办差,回京过家门不入,先行向礼部缴旨述职,才是正理,这也是官场上基本的礼数。

  且他这次按钦定名录抄写十二卷佛教正经,不是说抄完就万事大吉,还需要礼部和僧录司选定高僧查验合格,才算真正完成。

  比如那安定寺的虚明方丈,就是其中一位负责查验经文的高僧。

  在贾琮向礼部缴旨述职的文牍中,就包括这些高僧的查验记录和签章。

  因涉及礼矩大典,皇家尊严,涉及诸般规程须十分严谨,半点不许出错。

  贾琮花了近一个时辰,才将皇差各项事宜及文牍,和礼部祠祭司郎中刘继祖交割清楚,之后自由礼部向皇帝转呈禀告。

  等办妥交接事宜,这才坐车返回贾府。

  车上静慧神情有些局促不安,因为这次是真要跟着贾琮“回家”了,那里该是个什么样子的去处,她心中一片茫然。

  贾琮见她脸上神情,知道她心中有些忐忑,笑着握了握她的手,让她一切都无须担忧。

  五儿在一旁微笑安慰:“这有什么好担心的,有三爷在呢,以后好日子长着呢。”

  ……

  贾政的小厮,在宏德门得了贾琮入城的消息,急忙回去报给贾政,没过多久,贾琮回府的消息便在荣国府中传开。

  这小半年贾琮在金陵奉旨誊抄佛经,助宁王侦破金陵大案,又做了几首绝妙好词,如今词名震动江南。

  这些惊人事迹,先在贾政和清客谈论中出现,然后众口相传,连下面的丫鬟婆子都尽人皆知。

  不过除了这些好事,下面丫鬟婆子也都知道,这琮三爷还另做了件不得了的事,竟从庙里勾搭了个姑子,还要带回府中。

  老太太已动了真怒,说是要整肃家风,不让着三爷如此胡来,绝不让来路不明的女人进贾家门。

  刚才还看到周瑞家的,带了五六个婆子,去了西角门。

  府上的老陈人都见过这架势,这是整治内宅犯错妇婢的派头。

  十几年前,老国公一个侍婢行为不端,就是被老太太遣几个婆子绑了,一段板子打了半死,没几天就咽了气。

  这是要闹出大事的兆头,这琮三爷才得意几天,让老太太这一顿整治下来,说不得就要打回原形,以后他还怎么在贾家抬头。

  老太太就是贾府的天,满府奴才谁不看老太太脸色做人,上行下效,其中有心思浅薄势力的,自然也看死贾琮妓子生养、身份低贱。

  这两年贾琮愈发出色,又有府上二老爷器重撑腰,这些人平常倒不敢面上显出不尊重。

  只是如今见贾琮马上倒霉,心中失去顾忌,幸灾乐祸也好,墙倒众人推也罢,诸般低贱下作的阴暗心思,不一而足,百态重生。

  这周瑞家的就是这类人,表面温厚热络,背地里最是卑下阴毒。

  她是王夫人的陪房奴才,自然是最知道她主子的心思。

  当初她送五儿到贾琮房里做丫鬟,便是奉了王夫人的命,来查看贾琮的底细。

  之后她得了王夫人授意,借着去王子腾家看望受惊的王义,故意给了王张氏暗示,借刀杀人,引得王张氏起了举告贾琮的毒计。

  前几日也是她从王熙凤那里,偷听到贾琮要带姑子回府的事,她知道主子王夫人的心思,所以转眼就去了贾母面前,做了耳报神。

  如今贾母便一事不烦二主,让她带了健妇婆子去西角门办事。

  ……

  贾琮马车一到荣国府西角门,刚下车就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原先守正门和西角门几个门房小厮,看着他远远躲着,眼神也有些异样。

  心里虽然有些纳闷,也并不放在心上,如果他们坐的是小轿,通常会抬进角门,在二门外下轿。

  不过他们坐的是马车,自然要在角门外下车进府。

  守门的几个门房小厮,早就听说了琮三爷找了个姑子进府的传言,也知道二太太的陪房带着婆子,守在二门外要干什么。

  他们平日只负责看守大门,没有内宅太太身边的奴才有位份,所以一向都是明哲保身,哪个主子都不敢轻易得罪。

  即便贾琮这样出身不显的庶子,也不是他们轻易可以招惹的,所以他们只躲开远远的看热闹,可不敢沾惹内宅主子那些事里去。

  这时众人见马车上下来几个丫鬟,姿容秀丽,衣裳精致,也只有内宅主子身边的大丫鬟,才有这样的气度。

  最后又见琮三爷扶着一个俏美之极的姑子下来,头戴妙常髻,穿月白素袖袄儿,外罩青缎镶边长背心,纤腰上系秋香色丝绦。

首节 上一节 120/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