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28节

  尤氏打开木盒,里面放了两个晶莹剔透小瓶子。

  说道:“老太太,这是我们老爷前几日得的,叫东瀛水玉香。

  说是用西洋法子做的香水,如今神京城里的稀罕物件,轻易都买不到,特地孝敬给老太太赏玩。”

  贾母好奇的从木盒里拿出一个,见那瓶子是亮眼的淡翠色,方肚圆口,晶莹剔透,精巧可爱,却是件很好的玩物。

  将那瓶口开头,一股沁人芬芳飘出,满室生香。

  后宅的女人对这种精巧美观,又有奇趣的东西,都有种天生的热衷。

  凤姐也凑上来细细瞧看,笑道:“这东西倒是巧妙,这么一小瓶,竟比上等的香袋香料都好闻,这瓶子也巧,可是琉璃做的。”

  尤氏笑道:“亏你也是大家子出来的,琉璃哪能透成这样,这是山石里开出的水玉做的,还是从东瀛贩的海货。

  神京城就城西的秀娘香铺才有卖,只是东西极少,如今神京大户的夫人小姐都抢着买,都还买不到呢。”

  一帮人正说着闲话,突然外面婆子进来传话,有礼部的官员,带了很多人,到府上传旨宣诏,让琮三爷去接旨,如今人快到仪门。

  贾母一听脸上大变,怎么又来给这小子传旨,前几日刚闹过一场,怎么又开始折腾了,她是真有些怕了。

第190章 推功封孝勋

  尤氏是贾家族长夫人,又是三品诰命,平日接触的官场世面多些,却是听真了传旨宣诏的字眼,又再问明了传话的婆子。

  说道:“老太太,这宣诏和传旨可不一样。礼部宣诏不是加官就是封爵,早就听说西府琮哥儿了得,今儿算见到真章了。

  老太太这是大喜啊,既是礼部宣诏,只让琮哥儿一个人接迎,未免单薄不敬了些,府上老爷和诰命最好一起迎迎。”

  贾母一听这话心里差点呕死,一口气堵在胸口,浑身软绵绵的。

  前几日宫中皇后赐礼她倒是去迎了,闹成那个样子,实在是不敢再去招惹。

  对王夫人说道:“这小子如今养在二房,你和凤丫头去迎一迎,另外去东路院叫大太太一起,那是她儿子,没的一直躲清闲去。”

  ……

  清芷斋中,贾琮正和姊妹们在一起,书棋闲话,其乐融融。

  平儿得了凤姐的吩咐,急匆匆来院子里给贾琮传信,让他去荣禧堂接旨,说礼部的官此刻已过了仪门。

  黛玉和三春等姐妹都大吃一惊,继而又为他欢喜,都知道他在金陵建功,只怕是皇帝的圣旨封赏到了,这次也不知会封个什么官。

  芷芍、五儿、晴雯等丫头一顿手忙脚乱,连忙帮贾琮更换袍服,整理仪容,等稍微收拾妥当,贾琮便急忙跟了平儿去荣禧堂。

  等到了荣禧堂,已有不少人侯在那里,王夫人和凤姐都在,贾政听到消息也赶了来。

  贾琮还看到邢夫人也在场,不禁微微一愣,两年前东路院巫蛊事件,邢夫人因王善保家的缘故,嫌疑难消,被贾母在东路院禁足了一年。

  如果不是怕传出去,做实了大房巫蛊谋害二房的事,贾母早就让贾赦休了她。

  之后事情冷却了一年,贾母才去了禁足的规矩,邢夫人照常每日到西府请安站规矩。

  不过经此一事,婆媳关系已经失和,只是大家外头糊着脸面,除了日常请安的礼数,邢夫人都不在西府出现,当了两年多的透明人。

  刚才凤姐过去请她,说是礼部要给贾琮下旨宣诏,邢夫人听了恶心,本不愿过去给那畜生脸面,不过听说是老太太发的话,只好硬着头皮来。

  没过一会儿,一名身穿五品官服的礼部官员走进荣禧堂,这人贾琮也认得,是礼部祠祭司郎中刘继祖。

  身后还跟着八个身穿赤色五品仪服的礼官,分两列依次而入,神情肃穆,礼规严谨,一行一立,庄重有威,和一般传旨内官完全两个模样。

  八名礼官手中各捧黑漆托盘,上面各放圣旨、锦盒、珠冠、锦服、霞帔、玉带、如意、绣靴。

  贾琮和贾政连忙上去和刘继祖见礼,刘继祖笑着对贾琮说道:“承事郎,昨日礼部接到圣上中旨诏书,今日特到府宣召,承事郎奉迎吧。”

  荣禧堂中贾琮、贾政以下人等,齐齐跪下接旨。

  连守在堂外平儿、鸳鸯,清芷斋中赶来听信的五儿、晴雯,也都跪下听旨。

  刘继祖展开中旨念道:

  尔七品承事郎贾琮,文华璀璨,书道纯雅,志学之年,声名遐迩。

  燃薪达旦,破卷通经,代朕续恩,抄录佛陀正卷十二,礼道孝义可嘉。

  倭贼扰我金陵,凶顽乱我海政,尔援宁王参赞,履出奇谋,勘破要案,诛缴凶顽,建功甚殊,虽国朝有品秩之规,然良才有加功之要。

  藉内德以交修,秉亲恩不论嫡庶,感生死以之纯孝,奉母以子贵,降推恩之荣,锡尔生母杜氏,坤仪毓秀,月室垂精,诞养佳儿。

  宜追赠为五品宜人,以彰孝义,金笺甫贲,紫诰遥临,钦此。

  ……

  刘继祖读罢中旨,又按礼部既定五品诰命礼仪,让八品礼官奉上册封诏书,及五品宜人珠冠、锦服、霞帔、玉带、如意、绣靴等品诰大装。

  虽然贾琮的生母杜锦娘已过世十几年,但朝廷追封诰命,五品宜人命妇诰装还是会赐下。

  按礼制宗规,会供奉在宗祠之中,以衣冠代人,受子孙血食香烛供奉。

  跪在贾琮旁边的贾政,心神激荡,他身在官场,自然知道贾琮不过秀才之身,已加七品官身。

  按大周官制,就算他在金陵立下大功,也无法再加官。

  皇上这才推恩他的亡母,子孙功高,封无可封,这才要册封孝勋。

  国朝以孝治天下,推恩孝勋是比自身加官进爵,更了不得的荣耀。

  这是要载入史册,流传宗谱,传训后人,教谕子孙,流芳百世之事。

  贾家有了这一桩轶事,家门声誉名望都要水涨船高,这是门第爵位无法赋予的东西,如何不让贾政欣喜万分。

  跪在荣禧堂外的平儿,听了圣旨惊呆了,奶奶那张嘴莫非被开过光,上午刚说的话,竟然这么灵验,这琮哥儿果然就挣了个诰命。

  跪在贾琮后面的王熙凤,心胸翻腾,虽然早知道贾琮一贯邪性,但没想到这小子还是个经不住念叨的。

  自己早上刚说了那一嘴,下午礼部就来宣旨封诰命,怎么我说其它话。就没怎么灵验过……。

  我还说他那姨娘死得太早,是个没福的,却做梦没想到,这会子人家就算早死了,也比自己有福分得多。

  五品宜人,那可是和太太一个品级,老爷可是做了十几年官,太太也不过挣了个五品宜人。

  可那小子都还没开始正经做官,就已经成这样了,这要是再往后,那还了得。

  要说这女人,怎么争强好胜都没用,老话没说错,能生个有能为的儿子,那才是要紧的。

  就像这小子的姨娘,生了这么个儿子,一美遮百瑕,以往再多的说道,也都遮掩过去了。

  想到这些,凤姐心中既嫉妒又羡慕。

  王夫人听完了宣诏,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是知道这小子邪门,却没想到会到这个地步。

  怎么会有这等离谱之事,那是个低贱不堪的花魁娼妓,居然被封了和自己同等诰命,简直荒唐透顶。

  母以子贵,同样的子也以母贵,大家宗族的规矩历来如此,生娘都是五品诰命,这小子以后岂不是和我的宝玉平起平坐!

  刘继祖宣过圣旨诏书,完了赐服礼仪,笑道:“承事郎以七品官身,被圣上推恩加封生母为五品宜人,此乃圣恩殊荣,可喜可贺。”

  贾政和贾琮又要请他吃茶谢礼,被刘继祖以衙堂事务繁忙为由谢绝。

  刘继祖是礼部正堂官员,不是宫里那些传旨内官,贾政等知道分寸,自然不会做出谢程之类露怯之举。

  双方又客套几句,贾政和贾琮一直把人送到仪门告辞。

  而贾琮被圣上推恩,册封亡母为五品诰命的消息,也飞快传遍贾家东西两府。

  ……

  荣庆堂中贾母听到这个消息,如闻晴天霹雳,差点惊怒到晕厥过去。

  想到十几年前,荣国府就因为这个女人,发生何等剧变,成为满神京贵勋的笑话,连先国公都因此亡故。

  这十几年以来,自己心结难去,对这个娼妓所生的孽障,也疏远冷落了十几年。

  如今自己最痛恨的那个娼妇,居然被皇帝推恩册封为五品诰命。

  这等消息只怕不用一日,便会传遍神京,那些贵勋老亲还不知道怎么看自己的笑话。

  想到自己百年之后,要和那女人的牌位共列祠堂,一起受子孙香火奉养,真是快要活活呕死她!

  荣禧堂中,贾琮捧着生母的诰命诏书,心中百感翻腾,这是皇帝赐自己立身之基,心中多少有些感铭五内,身世的阴霾,算是彻底被洗清了。

  但皇帝摆出这么大阵仗,激起的波澜绝不会小,贾琮意识到此事余波难平。

  诰封之妇,哪怕原先身份多不显,诏书一旦颁布,入宗谱,列祠堂,彰皇恩,都是必由之路,贾母会想到,贾琮自然也想到了。

第191章 师徒论天心

  除夕之夜,王熙凤精心筹备的初岁宴,因贾琮生母册封诰命之事,贾母心中郁愤难消,而失去了大半喜庆气氛。

  左右大家伙还是要过年的,当晚的除岁宴自然要照常开席。

  况且对贾琮亡母册封诰命这件事上,贾母感到羞辱气愤,王夫人是嫉恨贾琮会因此盖过宝玉,邢夫人是看不得这娼妇庶子从此得意。

  其余贾府中人,或有阴私嫉妒的,但会痛恨反感的却真没几个,因为毕竟也是不关其事。

  如贾政、贾珍等人都是乐见其成。

  贾政是自己器重的贾琮节节攀升,如今他可是名义上养在二房,他岂能不得意的。

  自贾琮回京,都中许多同僚及大儒名士给他传话或来信,让他带这位词名冠江南的侄子,参加各类饮宴文会。

  虽然目前还未成行,却已给他挣够了脸面。

  贾珍作为贾家族长,族中多一个钦封诰命,自然是一桩荣耀,连年底宫里春祭恩赏银子都多一份,岂不是体面。

  至于西府老太太厌烦这个诰封,贾珍最多脸面上虚应,心中不会半点在意,西府自己的窝囊事,和东府没半毛钱关系。

  况且贾琮少年发迹,他还要多多拉拢,说不定哪日还要仰仗这小子,怎么会为了那些狗屁倒灶的破事,去拆贾琮的脸面。

  贾母摆在荣庆堂中的内宴,照往年那样,坐了几个媳妇、孙媳,以及黛玉、宝玉、三春、贾环、贾兰等子孙。

  这里依旧是没有贾琮的位置。

  不过如今府上没人敢在除岁宴上,故意拉掉贾琮这个人,因为今非昔比,如今在东西两府,贾琮已经是道绕不过的坎。

  哪怕贾母也不会做这种事,要真这样做传了出去,外人只会笑话贾家人蠢得挂相。

  贾琮在外面花厅中坐了贾珍那一桌,席上还有贾蓉、贾蔷等人相陪,这些草字辈可是对他热情奉承的很。

  那些后宅传说,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值一提,眼前这位族叔,才多大年纪,七品官身,母封诰命,三天两头入宫面圣奏对。

  贾家那些子侄中,独一份的人物,不管投了谁的胎里,都拦不住人家发迹。

  贾琮自然清楚在座这些人的心性和计量,表面上应付一二而已,略微喝了两杯,找了个机会悄悄离席,回了清芷斋。

首节 上一节 128/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