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53节

  贾琮又托贾琏请来那位关西名医张士友,为封氏诊治手指。

  这张士友花了半日的功夫,将封氏的四根断指重新正骨接驳,又开了一些保养的汤药。

  只是据他所言,封氏的断指虽也正骨,但要将手指恢复如初,需要秘法伤药敷养。

  只是他却不懂此法,只有他的兄长张友民才深通此道,只是他那位兄长日常隐居不出,最近又云游在外,需要一月后才能返回神京。

  当初贾琮曾听贾琏说过,张士友医术就是兄长张友朋所授,而张友朋医术据说十分高超,在民间有神乎其技般的传闻。

  贾琮听了大喜,便和张士友约定,待张友朋赶回神京,必定登门拜访,请他一施妙手,为封氏医治伤患。

  ……

  这几天,市井中都在流传,镇安府尹张守安,为官不正,肆意枉法,戕害鑫春街秀娘香铺掌柜的传闻。

  据说张守安将那掌柜娘子无辜拿问下狱,还对一个妇道人家施以酷刑,折磨得遍体鳞伤,就是为了逼问夺取人家的制香秘方。

  这个传闻最初是怎么出来的,已难以考证,但消息的来源大抵是来自城西的鑫春街。

  因为出事那日,秀娘香铺的生意十分兴隆,店堂中女客云集。

  很多人都是亲眼看到镇安府衙差,涌入店堂,将店里的掌柜和伙计抓走,驱赶店中女客,查封秀娘香铺。

  而鑫春街上除了这家秀娘香铺,还开了一家很是特别的女舍茶楼,高雅精致,标新立异,只接待女客,已成神京城一道独特景观。

  炎炎夏日,听说那茶楼女舍中遍置夏冰去暑,神京城内许多富商和官宦家女眷,在鑫春街采买物品之余,就喜欢到女舍中饮茶乘凉。

  而这家女舍之中,来往女客最近都在众口相传,发生在鑫春街秀娘香坊的这件大事。

  其中,镇安府尹抢夺良民生计秘方,手段如何残暴无耻。

  秀娘香铺施恩灾民,养育孤儿,如何在市井之中久有贤名,为人称道。

  香铺的掌柜娘子,这样一位温厚良妇,因被人觊觎赚钱秘方,被府尹张守安无端施以酷刑,遍体鳞伤,双手残废,惨不忍睹。

  其中内容或跌宕起伏,或耸人听闻,或令人悲悯,都快赶上说书先生精心编写的书词。

  听者既激愤于张守安的贪鄙残暴,也为香铺娘子无辜遭难,掬一把同情泪。

  这些官宦富商家的女眷,很多人甚至就是秀娘香铺的常客,都认识那位秀雅端正的掌柜娘子。

  听了这义愤填膺之事,更是感同身受。

  她们都是有钱有闲的后宅妇人,对这种市井之事最是津津乐道,每张嘴都有惊人的八卦传播能力。

  于是,她们身边的丫鬟仆妇知道了,她们的丈夫亲友也知道了。

  男人们吃酒聚会,这事自然也成为最好的谈资,随意贬低堂堂镇安府尹,还法不责众,既呈口舌之快,还有扬善惩恶的快感。

  一传十十传百,只有几天时间,此事就被传播至神京的街头巷尾,已成沸沸嚣然的恐怖之势。

  只是市井之人都不知晓,不管是秀娘香铺,还是茶楼女舍,真正的东主就是贾琮。

  许多朝廷官员,也听闻这起以官害民的丑闻,只是能做成京官,都不是糊涂人,谁都会想到,如此风波,似乎不会空穴来风。

  不少人在观望,不少人在思索,更有不少人磨刀霍霍,意图邀直取名,只不过在等一个最好的爆发时机。

  众口铄金,民议如刀!

  而那位镇安府尹张守安,其官声名誉,在数日之间,便比茅坑中的五脏六腑巡回之物,还要恶臭三分。

  就在镇安府尹迫害绣娘香铺掌柜,市井传闻几乎达到顶点之际。

  许多人看到,那位饱受酷刑的香铺掌柜封娘子,被人一顶软轿抬到了神京大理寺衙门口。

  衙门口的鸣冤鼓被轰隆隆的敲响,鼓声响彻四方!

  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将一朵充满杀意的火星,抛洒在本就翻涌如滚油般的民议风潮之中。

第229章 因果无疏漏

  大理寺左寺正杨宏斌,因在金陵协助破获水监司大案建功,由大理寺评事右迁为左寺正。

  他与贾琮在金陵曾经共事患难,彼此私交甚笃。

  杨宏斌为人清正谨慎,这几日他也早听到市井之中,关于镇安府尹张守安枉法的传闻。

  但是基于民告官纠的准则,虽然市井非议嚣然尘上,大理寺也只能坐观其变。

  即便大理寺平反错案,也需下级官衙将案件上报复核,大理寺才能履行监察驳正的职责。

  可是秀娘香铺一案,镇安府将人下狱,还未形成完整案宗,就施刑逼供,又被贾琮及时将人救走,程序还未上到三法司阶段。

  这也是为何,即便市井之中,张守安枉法害民的传闻已沸沸扬扬,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三法司衙门却按兵不动的原因。

  皆因规程未至,部衙法权难行,三法司衙门行权缺乏一个合理的支点。

  总不能就因为小民议论,就草率拿问一个五品京官,传出去就是官场笑话。

  而就在神京市井中张守安枉法的传闻,达到沸腾的顶点。

  三法司衙门形同坐蜡,都察院那班多嘴御史擦拳磨掌,却找不到宣泄的借口。

  形势被引发到炉火纯青之时,封氏就像是踩点一般敲响了大理寺的鸣冤鼓。

  如果不是人人知道,她只是个店铺掌柜娘子,一个被酷吏迫害的苦主,一个缺乏官场政坛见识的妇人。

  定要对她在这个节骨眼上举告,抱疑虑的态度了。

  因为卡在这个关口举告,有沸腾到顶点的民议做后盾,三法司中哪怕有幕后人脉,想为张守安开脱一二,也是不可为了。

  因为那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而这也是贾琮想要的结果,张守安能稳坐镇安府尹位置三年,朝中多少是有些人脉关联的。

  从见到封氏受刑惨状的那一刻,他就没想过要放过张守安,务必斩断后路,致他于死地!

  ……

  镇安府衙后堂。

  这些日子,随着市井非议呈烈火之势,镇安府中上至刘彬芳这等佐官,下至普通的差役狱卒,都有一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而随着外面传闻一日比一日沸腾,处于旋涡中心的张守安,根本束手无策,防民之口,哪里是能防得住的。

  他剩下能做的,只能是日日五内俱焚,焦头烂额。

  他曾叫过自己的心腹智囊刘彬芳来商量对策,只是一贯机智精明的刘彬芳,这次变得口笨舌蠢,根本说不出所以然来。

  只是到了第二天,刘彬芳的下属来报,刘推官突然得了急病,已留了休沐笔书,需要在家养病一段时间。

  刘彬芳虽然是张守安一手提拔,以往对张守安也算鞠躬尽瘁,但他比张守安多了些底线,也就多了几分旁观的冷静。

  自从那日贾琮驾临镇安府,一顿巧舌如簧,言语辖制,将往日颇有城府的张府尹,逼得不得不当场放人。

  他听在场的衙役说,贾琮对秀娘香铺的人,被镇安府施以酷刑,极度愤懑。

  而之后事情就失去了控制,此事竟然在数日之内,便在神京城传得街知巷闻,仿佛无形之中被推波助澜一般。

  而他又联想到当年荣国府发生巫蛊之事,这位少年与众不同的表现。

  虽然秀娘香铺之事如此爆发,他不能肯定是这少年背后筹谋所为。

  但是事态糜烂到这种程度,他也已经看出,张守安这次绝无幸免之理,虽然对方对他有提报之恩,但他也不至于要陪他去死。

  他万分庆幸,当初得知秀娘香铺之事,自己能明智的置之事外,不然现在市井传闻之中,便少不了他刘彬芳一份骂名。

  对来他来说,眼下最理智的做法,就是彻底远离这件事,和张守安保持足够的距离,在家称病也算是个不错的办法。

  当然府衙之中,也有像捕头刘二振这样的笨蛋,依然在府衙中毫无所觉,最近像是发了财似的,心情还挺不错。

  忘了当日就是他得了张守安吩咐,去秀娘香铺抓的人,也是他对人用的刑。

  ……

  自从香铺掌柜封娘子去大理寺举告的消息传出,市井非议又再一次攀上高峰。

  这次市井民众,似乎不再满足于秀娘香铺之事,而是开始流传镇安府尹张守安,以往诸般不法之事。

  如奴颜权贵,助纣为虐,迫害百姓低价出卖良田;

  庇护殴打他人至死的富商子弟,收取万两贿赂,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高门恶霸抢夺民女,家人求告无门,反被入狱戕害至死;

  每件事都被传的有鼻子有眼的,也不知他们是从哪里听来的。

  而且其中有些事情,可能并非张守安所为,也被人故意张冠李戴,极尽诋毁之意。

  而这一切,都让民间非议,继续维持在烈火烹油般的热度。

  ……

  自大理寺左寺正接到秀娘香铺举告,不到半日便在刑部、都察院等三法司中传开消息。

  可惜已经过了当日早朝,但也给都察院那些破嘴御史,充分的时间撰写弹劾奏章。

  听了几天民间八卦,早憋一肚子气的御史们,文辞犀利,正气凛然,恨不能以笔化刀,将贼人张守安斩于马下。

  而就在第二日早朝上,不仅四名雍州道御史,各自上本弹劾镇安府尹枉法害民,连其他省道在京御史,也纷纷上本弹劾。

  嘉昭帝得知事由,龙颜大怒,京畿重地,大周国都,代君牧民的府尹正官,居然如此罔顾法纪,暴戾戕害百姓,引得民怨沸腾至斯!

  圣驾当庭指斥吏部年年选官,岁岁考核,其事却衰败不堪,居然让这种酷吏为官,遗毒无穷,大伤国体,有负皇恩!

  吏部尚书被当庭针砭纠察,而那位据说与宁国府有世交之谊,主责官员政绩考评的吏部考功司郎中,被当场革职查办。

  嘉昭帝下旨锦衣卫速将张守安缉拿下狱,由大理寺主审此案,都察院与刑部监审,限期查清案情,相关人犯一律严惩不贷。

  终于,因一间商铺,一份制香秘方,而引起的阴私觊觎,推波席卷而成震动朝堂的风波!

  ……

  镇安府衙。

  虽然最近因秀娘香铺之事,镇安府饱受非议,不过捕头刘二振似乎并不放心上。

  反正这事是大老爷揽上的,自己这些人不过奉命行事罢了,天塌了有大老爷这个高个顶着,怎么也到不了自己这个屁大的捕头身上。

  且这段时间很是发了几笔小财,刘二振的心情很是不错。

  那宁国府贾蓉,请托大老爷将秀娘香铺掌柜拿问,谋取人家的制香秘方。

  虽然行事有些下作,不过那贾蓉倒是个乖觉的,为了快点办成事情,将衙中经手之人都上下打点。

  自己就得了贾蓉的五十两银子。

首节 上一节 153/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