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87节
……
宝玉过来看宝钗,原先还算聊的融洽,宝姐姐毕竟比林妹妹年长几岁,不像林妹妹那样爱使小性儿。
可是没聊上几句,不知怎么的,就见宝钗厌厌的,不怎么爱说话了。
这两年他好像经常这样把天聊死了。
他去林妹妹那里顽,每次说话也是这样说着说着,也没话说了,如今连宝姐姐也这样,让宝玉心情十分懊丧。
心中喟然长叹,自己总归是个须眉浊物,如何能入这些钟灵毓秀的女儿眼中,心情凄恍的离开了梨香院。
却不知是贾琮的出现,改变周围很多人见识和认知,而他却还是原来那个宝玉。
……
薛姨妈一直在外间和丫鬟们打点针黹,只让宝玉和女儿在里间说话。
可没见他们说上多久,就见宝玉出来和自己告辞,好像有些闷闷不乐的,心中就有些奇怪。
薛姨妈知道自己女儿言谈举止得体,极少会有意冷落到别人。
刚才薛姨妈还在软帘后听了几句,两个人正在谈论什么诗词书法,说的好好的,这才一会儿功夫,怎么突然就这样了。
薛姨妈正纳闷着,就见门口进来一群人,迎春、探春、还有……贾琮。
她自然是知道女儿的心思,女儿这次发病也来的蹊跷,自从那天去了隔壁清芷斋,回来后脸色就不好。
后来薛姨妈还问了莺儿,说是那天清芷斋不是姑娘一个人,其他贾家姑娘都在,她才放心了点。
后来她还和女儿说了些门第爵禄之类道理,女儿只是默默的听着,脸上也看不出喜怒。
只是很快就发了病,着实把薛姨妈紧张了一番。
如今见贾琮是和姊妹们一起来,她倒也不放心上。
况且她看得出贾琮对自己女儿并无特别,平时也从没一个人来过梨香院。
薛姨妈是老于世故的人,哪里看不出,这琮哥儿是有意远着自己家呢,估计是因为自己儿子冲撞了英莲的事。
其实这样更好,正好断了女儿的心思。
……
薛姨妈特意看了贾琮一眼,那玉树临风的模样儿,的确比宝玉还中看些,也怪不得女儿动心,只是这孩子是个没福的。
“还是你们这些姊妹们体贴,心里一直记挂着宝丫头,外面怪冷,快进里屋,里面烧了热炕暖和。”
里屋中刚才宝玉来了说了一会话,却是话不投机,宝钗的心思正有些困乏。
突然见探春和迎春进来,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然后就看到了迎春背后的贾琮……。
她知道贾琮马上出皇差,这几日听说都在外头忙事,必定是北上前的大事,哪里会顾得上看自己。
但他却来看她了,一阵喜意弥漫在宝钗心头,嘴角微微抿起,水杏般明眸中焕发出明艳的神采。
方才脸上还有病容,几乎刹那间,像是被点亮了颜色。
迎春看了宝钗的样子,心中纳闷,原来我们来看宝丫头,她这般开心的,早知道多来几次了,她病也好得快点。
探春见宝钗突然间便神采焕发,明媚俊眼瞟了一眼身边的贾琮,目光又转到宝钗,眼波流转来回。
她一向聪慧精明,哪里看出不出名堂,诧异之中,差点下意识笑出声来,终究忍住了,只是嘴角牵动了几下。
心中好笑,三哥哥竟是个爱招惹这些的,又有些微叹,好在我是个看戏的,将来总是有其她人要头疼的。
不过也不奇怪,三哥哥这么有能为,又生得这样,这种事只怕以后都少不了。
园子里可都在传金玉良缘的事,三哥哥戴了人家的香囊不说,还敢招惹宝丫头。
要是招惹上麻烦,哼,我看他怎么办,探春心中突然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
宝钗笑道:“迎春姐姐、探春妹妹快过来坐着,琮兄弟听说就要北上了,我想最近必定忙得很,难为还过来看我。”
探春见宝钗虽在病中,语声有些虚弱,但待人接物,只言片语,依旧灵透缜密,周到妥帖。
嗯,她先提我和二姐姐,才提到三哥哥,看起来不着痕迹,其实想和三哥哥说话才是真的。
贾琮见几日没见,宝钗清减了几分,一双明眸却光彩温润,风姿依旧。
“这几日也都忙过了,就等着后日出发,倒是我就住隔壁,也不知道宝姐姐病了,真是太过慢待了,姐姐不要见怪。”
宝钗微笑道:“琮兄弟太外道了,伱是个能有为的,自然要忙外头的大事,我这病不打紧,旧年的老病根,不值当什么的……。”
两人说了好几句,倒是把迎春和探春撂在了一边。
连一向慢一拍的迎春,都感觉到异样,今天宝丫头和琮弟怎么怪怪的。
一旁的探春笑道:“三哥哥、宝姐姐,今天都怎么了,这么这样客气起来,听得我都有些不自在了。”
宝钗看到探春脸上灿灿的笑意,自然听出她言语中的戏谑,脸上微微一红:“就你说怪话,哪里客气了,不是都这么说话吗。”
外间的薛姨妈竖着耳朵听里面的动静,听到几个人叽叽喳喳聊天,还不时发出笑声。
心中却想,左右不是只有这小子和女儿两个人,再怎么说也说不出花来,于是安心忙自己的事,不再理会里屋聊天的几个人。
……
几乎在同一时间,神京东城耀武门,数百禁军骑兵从城门洞中,鱼贯涌入城中。
马蹄声轰鸣如雷,带着一股赫然威严的气势!
这些禁军骑兵,人人军姿整肃,衣甲鲜亮,腰跨长柄雁翎刀,胯下俱是高大威武的骏马。
这些骑兵之中拱卫一人,二十岁年纪,相貌端正,英武卓然,头戴翼善冠,身穿赤色盘领窄袖金织蟠龙袍,气度煌煌,令人难以逼视。
一行人马如波涛汹涌般,向着大周宫城午门而去。
第274章 家主的传承
荣禧堂,东廊三间正房。
房间里临窗大炕上铺猩红洋罽,摆着两张大红金钱蟒靠背,还有石青金钱蟒引枕。
贾政和王夫人各坐了大炕左右两边,大炕前摆一张搭银红撒花椅搭的圈椅,安然坐着贾琮。
明日贾琮就要启程北上,所以今天特地和贾政和王夫人辞行。
王夫人知道宝玉、贾环等进到这里,一般都是被老爷耳提面授,甚至是训斥,通常站着的,从来没有过座位。
可琮哥儿进来,老爷却早早给安了座位,真是对比对亲儿子还要待见些。
不过这也难怪,这小子确是个有本事的,小小年纪就做到了从六品正官,以前真是连听都没听过这样的。
老爷在宝玉身上久求不得的东西,在这小子身上都找回来了。
王夫人望着安坐的贾琮,脸上一副慈和神情,心中却是难言的滋味。
我的宝玉过几载就是舞象之年,却是连进学都没影,要是有这小子一半的拼劲,我就知足了……。
……
贾政右手捻须,眼神和煦,问道:“琮儿,明日你就要北上办差,手头筹备的事情都完结了?”
“老爷放心,前两日一应事务我都已齐全,明日启程都是简便的。”
贾政又说道:“你这次北上去的都是刀兵之地,虽然你是随从顾尚书巡边,照例没什么凶险,不过也不可大意。
办好王事自然是第一要紧的,还有一桩要紧的,平安而去,平安而回。
我去家中武库寻了一套青犀甲,当年老太爷跟着先帝北扫残蒙建功,先帝恩赐了这件宝甲。
后来又传到了太爷手中,听说是用西域异兽清犀的背甲所制,能防刀枪箭矢,伱带着以防万一。”
说着让彩云拿了一个鼓囊囊的包裹给贾琮,里面装的应该就是那件青犀甲了。
王夫人一听贾政这话,脸上神色一变,他嫁入贾家这么多年,自然是知道很多门中的旧事。
这件青犀甲是大周先帝赐给贾家的宝物,已经传了几代国公,几乎就是家主的象征。
老爷也是糊涂了,要给琮哥儿防身之物,家中武库中甲胄不少,为何单单给了这件。
琮哥儿只是个庶子,传了出去不是要惹来流言,家主传承,这东西我的宝玉才有资格得了。
王夫人虽不会当面拿话驳自己老爷面子,但看向贾琮的眼神已有些阴沉。
贾琮却没有接那个包裹,说道:“老爷这是先帝赐给贾家的宝物,都是历代太爷使用,琮只是庶子,怎么能生受。
琏二哥或宝玉才好得这东西,不然惹来闲话,反而辜负了老爷的好意。”
贾政听了他这话,心中也有些感怀。
琮哥儿也就这点你年纪,胸襟磊落,懂礼数,知进退,这可是比天赋文华,更难得的秉性,贾家的英才啊。
贾琮越是推辞,反而让贾政觉得自己所行不差。
“你也不要过于妄自菲薄,你的生母被圣上追封诰命,这是恩遇贵重之事,你虽庶出,却不比嫡出差多少。
你那二哥,倒是秉性不坏,不过他就是个做俗务的才能,当官从武是决计不可能的,用不了这宝甲。
至于宝玉,哼,他和你同年,开蒙都多少年了,连四书都读不清楚,给他清犀甲他穿得了吗!”
……
王夫人一听这话,手里的念珠转的飞快起来,说道:“宝玉还小,老爷多多教导,他总会懂事上进的。”
贾琮心中干笑,贾政在王夫人面前说这话,必定会传到贾母你那里,这不是又给自己拉仇恨吗。
于是说道:“老爷不用心焦,读书进学之事,因人而异,宝玉聪明,天资不俗,有两年潜心苦读,进学并不难。
老爷舐犊恩重,琮多谢老爷恩赐。”
他怕贾政兴起,又对宝玉说出什么难听的话,给自己挖坑,还是干脆点收了宝甲,便顺手从彩云手中接过包裹。
贾琮这样做是不想加深王夫人的嫉恨,对方这种大宅门妇人,心思有时候比男人都黑。
此次北上的时间不短,她对自己没法子,趁自己不在,发作清芷斋里的丫头,可是很便利的事。
到时候自己鞭长莫及,不得不防。
王夫人见贾琮接了青犀甲,心中一阵失落,觉得属于宝玉的东西,正在一点点落在这小子手中。
但是刚才贾琮还帮宝玉说了话,她也不好再出言阻拦。
只是觉得这小子越发邪门,什么事情遇上他,总是束手缚脚,最后还会变得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