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0节

  刚才贾琮抄了满堂的颂雨诗词,多少有了些遗慧,照本宣科凑一首出来并不是难事。

  吴进荣是提前将这条捷径给堵了,此人虽然表面客气,不像邱暄复那样跋扈无礼,骨子里还是想难为贾琮,给自己这边讨回脸面。

  楠溪文会本就是诗文切磋,多少也有些文斗的意思。

  吴进荣虽有些刁钻,但却不是邱暄复那样恶作,并不出诗文切磋的范畴,柳衍修等人也挑不出毛病。

  只是贾琮毕竟年幼,能应付得过来吗?

  虽然他书法出众,却从未听说过他写作诗词。

  毕竟只是这等年龄,学问见识有限,又能学出什么佳作。

  左右他能做出一首,自己这些人就出言缓和,把这事遮过就是。

  这是柳衍修、嘉顺王、张天师等人都有的想法。

  吴进荣是巴不得贾琮怯场,回绝他的提议,这样他就不战而胜,不仅在众人面前得了脸面,也掩盖了些邱暄复的丑态。

  可惜贾琮却神色淡定的说道:“那就请吴兄出题吧。”

  在吴进荣看来,贾琮才多大年纪,他虽书法出众,那可能是他在书道上有超越常人的天赋,这样的人虽罕见,却也不是没有。

  而诗词一道,却比书法更难上几分,诗词性灵,不仅需要天份,更需要后天苦读积累,两者合一才有所得。

  贾琮这等年纪能读过几年书,就算他是个书道天才,难道他还是个诗词天才不成?

  吴进荣胸有成竹的说道:“今日晨时风雪连天,到了坐中又有雨落,这曲水流觥之畔还有各色梅林。

  不如以风、雪、雨、梅为题眼,不论诗词皆可,贾公子做得一首后,在下也做一首相和,贾公子以为如何?”

  贾琮突然想起他来时看见茫茫雪原、冰河解冻等诸般奇景,还有前世那位伟人那首宏伟诗篇。

  此时他目光掠过那片梅林,视线一直延伸到梅林尽头那处悬崖,崖上冰凌垂挂,一株野梅在峭壁石缝中顽强生长。

  心中似有灵犀一闪,说道:“那就依吴兄之题来做,巧了,我现下就有一首,待我写来。”

  吴进荣的眼睛立刻瞪圆了,什么叫我现下就有一首?

  自己才刚出完题目,他连气都没喘两口,这就有了一首?

  这是作诗啊,可不是田地里掘大白菜。

  吴进荣突然有一种大事不妙的恐慌,好像自己并不比那邱暄复高明多少。

第28章 咏梅惊四座

  贾琮这话听的在场之人都有些纳闷,莫不是被吴进荣挤兑太狠,心生慌乱,胡言乱语起来。

  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吴进荣这才刚出了题,你连半步都还没走,这就有了一首?

  不理众人如何想法,贾琮已举笔挥毫写了起来。

  坐中众人对刚才邱暄复卑劣发难很是不齿,对贾琮当众自述未受生母教诲、未尽孺慕之憾,各人都深有感怀。

  如生母显贵,子女孝道恭敬也是寻常,但如贾琮这般生母低贱,却依然坦然受之,孺慕之情溢于言表,那才是真正的纯孝大义。

  国朝立国七十年,推崇以孝治天下,这等少年当为孝义之礼的楷模。

  那吴进荣虽没有邱暄复下作,看着礼数周到,却也是和这少年作难的,况且这人苟合周君兴,士林的名声已污,众人更是不待见。

  此刻见贾琮提笔写诗,都起了些同仇敌忾之感,好几个人离开座位,聚到贾琮的书案旁,看他要写些什么。

  柳璧也到了贾琮身边,还帮着他镇平宣纸,虽他从未见过贾琮作诗,但看他胸有成竹,必定心中已有计量。

  刚才贾琮面对邱暄复的诘难,应对出色,让柳璧大开眼界。

  当初他在春华楼初见贾琮,知道他书法出众,只道是天赋使然,况且年纪实在小了些,其实心中并未太过在意。

  可见他今日的所遇所为,对这位小友可算心悦诚服。

  今日之事换了自己的话,根本做不到这等出彩,八成是要和那邱暄复大打出手,斯文扫地了。

  只见贾琮挥毫写下词牌:卜算子,咏梅。

  词牌之下又写:嘉昭十年于神京舒云别苑,见悬崖冰凝,孤绝人间,有野梅裂石生于其上,色艳而气凛,心有所感而作。

  最后是首两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众人口中默念,这首两句虽普通,但描写今日之景也算妥帖,只是用词有些平易。

  但想到这少年这等年纪,读几年书也有限,要像读老了书的儒生那样,花团锦簇般辞藻,倒还不像了。

  让众人惊叹的倒是那笔字,当真出众,亏他这等小小年纪,竟能练的出来。

  贾琮是嘉顺亲王邀请过来的,和其他人并不认识,众人虽见他坐在录事的位置上,因为隔得远了,也并没看到他写的字。

  如今见了这手古拙俊雅,风姿独绝的书法,才知道这少年能坐在录事的位置上,实在是实至名归。

  贾琮继续写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这两句一出,围观的众人不自禁吸了一口凉气,这些人都是老儒名士,学问眼光皆不同凡俗,那里看不出这两句的出彩。

  上两句平易如水,这两句恰是平地起风云,悬崖高绝,冰雪晶莹,寒梅俏立,短短几个字,一副飒然奇绝的风姿,已跃然纸上。

  世人都说化腐朽为神奇,也不外如是,后面新奇高绝的两句一出,立刻让开头平易的两句韵致立现。

  仿佛寡淡的黑白水墨中,被融入一点幻彩,整幅画立刻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一般的柳璧已忍不住叫好:“妙啊,斗转新奇,意趣顿生,琮兄弟,亏你写得出来。”

  贾琮此刻似乎对周遭听而不闻,继续提笔写到: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周边众人又是抚掌叫好,头两句平易直叙,次两句奇变陡生又意趣盎然,这三两句却在意趣之外,直抒胸臆志向。

  梅花生于苦寒,性比高洁,不与浪漫春花同流争艳,只在料峭春寒,百花未盛时默默开放,这少年是在用梅花自述胸怀。

  众人在山下牌楼前见了贾琮的风姿,心中便已称奇,刚才又在堂上,见他面对他人挑衅羞辱,寥寥数语的化于无形。

  现在见写下聊聊数句,似乎信手拈来,但气韵格调却次第由浅而深,非深精诗词之道者不可为。

  如此年少,与诗词一道的老辣功底,到底是怎么得来的,简直是匪夷所思。

  各人心中都是惊叹不已,这等自矜不迫,才品出众的少年,不正是可比寒梅高一格。

  贾琮提笔补墨,又写下最后一句: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这最后一句写出,原本众人还是低低的议论声,此刻就像煮沸的滚水一般,一下子震了开来。

  旁边一个胡子头发都发白的老儒,心情激动之下,聊发少年狂,击掌叫道:“妙哉,少年人好手段,真是好词!”

  这首词虽聊聊数句,但层层铺垫,气韵步步拔高,到了最后一句: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将整首词积蓄的气韵情绪,一下子引爆开来,让人有会当凌绝顶,看山河变迁,看百花开谢,勘透荣辱,我自不败的豪迈。

  柳璧望着贾琮,神情都有些恍惚,他自负才华,也写过自认为得意的诗词,如今才知道什么叫诗词,他这小兄弟不得了啊。

  不仅书道修为惊人,竟然还能写出这等绝妙好词,老天爷钟灵奇秀也就罢了,这是不是有点太偏心了。

  石亭中柳衍修、嘉顺亲王、张宇真等人,见贾琮的书案旁原聚了几人看贾琮作新词,不一会就有人发出赞叹。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座位,向那张书案汇聚,最后就听有人大声叫好,众人的吟咏声、议论声如潮汛般席卷而来。

  这几人心中纳闷,他们知贾琮书法出众,被众人赞誉书法也不奇怪。

  难道还写出什么好诗词,引出怎么大动静。

  心中多少也有些不信,毕竟是半大的孩子,有一项出众已是难得。

  刚才吴进荣刚出完题,贾琮不假思索,提笔就写,像柳衍修等文华持重之人,就觉得少年人有些轻率了。

  难道就这样,竟能写出来什么好的,心中虽有些狐疑,可那些围在书案边的,都是神京士林精英,这些人眼光格局可都不低。

  嘉顺亲王叫过身边的王栋,让他去那边看看究竟,如贾琮已写出词作,便快快传递上来,他心中也有些期待了。

  不一会儿,王栋便笑眯眯的,拿着张笔墨淋漓的宣纸回来,小心翼翼的铺展在案桌上。

  石亭中三人的目光齐聚在那词稿上。

  每读得几句,心绪越是激昂荡漾,他们总算明白,方才为何会闹出怎么大动静。

  嘉顺亲王拍案笑道:“这贾琮多大年纪,书法出众就罢了,居然还能写出这等妙词,天下的好处莫不是都被他占了。”

  柳衍修身为一代文宗,于诗词一道沉浸已深,对诗词的感应比常人更加丰富,他也被这首词的意境所折服。

  那拿起案桌上的词稿,口中楠楠有语,眼神闪亮,颌下的白须微不可见的颤抖,可以想到此刻他的内心,如何的激荡不平。

  “好啊!好一首咏梅词!这词用语极洁净,但描摹传神,意趣丛生,寥寥数句,韵志三迭。有一股凛然之气,不屈之志。

  这等年少,却有这般才情胸怀,说是天纵之才也不为过了。

  老夫平生读过不知多少咏梅词,或许在音律和畅、言辞秾丽上有胜之。

  但这词中透出的那股子慨然之气,却没有任何一首能胜过它,这首咏梅词必然是要传颂百世的!”

  一旁的张宇真望着柳衍修手中的词稿,他号称道门硕儒,自然是知道柳衍修对这首词评价的中肯。

  柳衍修这话,不仅石亭中的嘉顺亲王、天师张宇真听到了,连石亭外许多参加文会的士人也听到了。

  如果不是他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很难相信柳衍修居然给一个总角童子,如此高绝的赞誉。

  这少年今日事,今日词,还有文宗柳衍修方才那番话,名震神京,指日可待啊!

  众人再看过去的目光也复杂了许多,艳羡有之、赞赏有之,还有不少是炙热的妒忌。

  一旁王栋上前对嘉顺王说道:“老奴为王爷贺,今日出了贾琮这等事,这等好词,明日必定要传颂神京。

  王爷办的这次楠溪文会,说不得要记入史书的,这可是多大的体面。”

  嘉顺王哈哈一笑,指着王栋说道:“你这老货倒是会凑趣。”

第29章 隐杀翰林郎

  此时再没人注意那吴进荣在那里,方才他说待贾琮做出诗词,他会做一首来相和,但贾琮做出如此超绝的咏梅词。

  聪明谋算如吴进荣这般,应该不会再出来献丑,众人只想着回味贾琮新作,早把这个无聊人忘在脑后。

  这文会本就是诗词切磋,并不像科场比试,要分个高低名次出来,而文会中所做诗词,都会不分优劣编撰成册,供人赏读。

  但众人心中多少已把贾琮的这首卜算子咏梅,定位本次文会第一。

  柳衍修等人此时正想叫贾琮过来叙话,录事书案旁围了许多人,有人赞赏贾琮的书法,有人喜爱新词。

  更有人自报家门,要和这位文会新秀结识一番,又有侍女过来请贾琮去石亭说话,场面有些闹哄哄的。

首节 上一节 20/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