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41节

  只是家里这位大姐姐却有不同,她是深宫女史,自己就算本事再大,也没办法在那个地方使手段。

  只能等到元春满了十年之期,到时候再看看机会,自己既然能搅黄一个,难道就不能搅黄第二个。

  ……

  贾母看着贾琮离去的身影,说道:“这小子说的未尝没有道理,大丫头入宫八年,也没动静,只怕是很难了。”

  王夫人脸色纠结,目光中却透着异样的冷静:“老太太,大丫头已是双十年华,即便出宫又能怎样,还不如多呆几年,看看机缘。”

  贾母叹了口气,也就不再说话。

  但一旁的王熙凤听了这话,心里却一阵发寒。

  普通人家的千金,十三四岁就开始说亲,如果亲事定下,到了及笄之年就要出嫁,也就是十五岁。

  那怕是多拖上几年,十六七必定要出阁的,不然就嫁不出去了。

  自己姑妈的意思,大妹妹已双十年纪,便是出宫,也很难出阁了,还不如就这样在宫中守着,等待那缥缈不定的皇恩机缘。

  太太这不是要熬干自己女儿吗,这当娘的心怎么硬成这样……。

  ……

  贾琮走出荣庆堂,回头看了眼堂口屋檐下,那红底金字牌匾,真是说不出的富态华丽。

  而门口那道暖帘之后,却隐蔽着说不出的幽暗。

  他想到刚才贾母犹豫的神情,王夫人脸上的僵硬冰冷。

  像是可以冷彻心扉。

  凤藻宫的官廨中,自己细说家中姊妹们的趣事,是谁听得津津有味,眉眼充满向往和喜意。

  那个站在树荫下笑容柔和的美丽女子,斑驳的光影映照她婀娜动人的身姿。

  让他心中泛起无奈的窒息和压抑。

  都说自古皇家无真情,这种近百年世家大族,不是一样的冷酷凉薄。

  富贵迷失了心窍,荣华玷污了亲情。

  对两个选入宫闱,前程无据,难以自拔的女子,她们最大愿望,就是家人的眷顾。

  可是在富贵荣华面前,这些对她们来说过于奢侈。

  ……

  他绕过堂前的大理石花屏,穿过小小的三间厅,又过了垂花门,一直走到梨香园东南角门。

  过了夹道中的风雨连廊,进了伯爵府的后园子,心中才舒了一口气,径自去了迎春的院子。

  院子里翠色鲜亮的芭蕉叶下,一张青石圆桌上,黛玉和迎春正在下棋,一个俏美灵动,一个温婉可亲。

  石桌上还燃着一炉凝神香,馨芳沁人,探春和宝钗正围在旁边观战,惜春正在扑打花丛中的蝴蝶。

  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充满闲适和安逸。

  只听到棋子闲落的声音,倩影窕窕,脂香盈袖,让贾琮在荣庆堂积下的抑郁,也渐渐一扫而空。

  等到日头微微西斜,西府那边有人过来传话,让黛玉探春等去荣庆堂说话,姊妹们才都散了。

第339章 筹谋镇南北

  清晨,神京西城,显德门。

  贾琮和艾丽骑着马,跟在两辆马车后面。

  头前的马车上,坐了两个跟随艾丽学习训禽技巧的女孩。

  经过艾丽的悉心传授,这两个女孩都已具备独自驯养禽鸟的能力。

  而第二辆马车上,放了不少鸟笼,里面有十多只训养过的信鸽,还有一只艾丽从辽东带回的海东青。

  这次贾琮要把她们送到金陵,曲泓秀事先收到他的书信,已在金陵等地做好了安排。

  等艾丽的两个徒弟,带着这些经过驯养的鸟禽,到达金陵之后,就能快速建立信站。

  随着鑫春号在江南的迅速发展和扩张。

  贾琮通过曲泓秀和秦可卿,将联势经营、互通有无、随市增减、一体联动等后世经营理念,持续灌输给各地分号。

  并亲自制定经营规制,发往各地分号,作为操作规程,让他们在日常行商过程中磨合执行。

  而后世这些行商理念的达成,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信息的迅速和畅通,这也是贾琮急于在各地建立禽鸟信站的原因。

  毕竟在这个时代,这是唯一能快于奔马传信的途径。

  随着鑫春号在江南各地,不断开设分号,各地商路不断扩展,相关的信站也会随之布设。

  在不久的将来,只要鑫春号商路到达之处,都会形成相互链接、传递迅速的庞大信息网。

  除了传递常规的营商信息,与之有关的国计民生的信息,一样可以随之快速传递流通……。

  ……

  在遥远的辽东,周广城带着招募的人手,已在各地逐步建立鑫春号分号和工坊。

  在贾琮提出的辽东治平五策,得到嘉昭帝的认可并下诏,并在关外之地被全面推广。

  在这种大环境下,辽东分号招募大批生计困顿的汉民和女真妇孺为工,利用辽东本地资源,加工营造物资。

  辽东关外的皮裘、药材、山珍等特产,被源源不断运到大江南北售卖。

  稻米、丝绸、瓷器等江南之物,被反运回辽东经营销售。

  这些江南精细之物被番夷各国商人所热衷,并通过关外这个窗口,被远销高丽、哦啰斯、以及遥远的西北欧。

  根据周广成的来信,因辽东与关外,商路空旷,不像江南行商竞争激烈。

  假以时日,鑫春号在辽东与关外的规模和获利,或许会仅次于江南六州一府。

  而贾琮在离开辽东之前,便有先见之明,让艾丽提前帮周广成建立禽鸟信站,使贾琮能定期收到辽东鑫春号的信息。

  根据辽东鑫春号传来的消息。

  辽东关外,经过诛灭女真一战,大患消除,大周数万精兵完成各地建寨,戍守各处关防。

  派驻的数千官吏,逐步稳固各地官衙和民政,三千里关外之地,必将成为大周常镇永驻之疆!

  ……

  而贾琮重视金陵等地建立信站,除了满足鑫春号在江南发展所需要信息支持。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自五月以来,嘉昭帝发布了一些列新政,在朝野内外引起轩然大波。

  其实自嘉昭五年以后,嘉昭帝扫平叛逆异己,革除旧政弊端,将帝位稳固如山之后。

  便开始推行一系列新政,比如在三地设立市舶司,广开东海各州海贸之业,繁盛江南之地民生富庶,便是其中一项。

  在推行海政的过程中,也受到维护祖制老臣旧党的反对。

  但是海政给沿海数州带来巨额财富和实惠,却是真实可见的。

  民以食为天,在江南六州一府推行海政,也让当地官民都深受其利。

  因此海政实施受到江南官民的拥护,而国库的日渐充盈,也让一众反对的旧党闭上了嘴巴。

  但最近三年,随着辽东和吐蕃战事爆发,国库军费耗靡甚巨。

  而近年以来,大周气候反常,春涝、夏旱、冬酷寒,年年不容乐观。

  造成两河之地田地歉收,黎民逃荒,数不胜数,不然贾琮也不可能在神京城外,能如此容易收拢到这么多孤儿。

  虽然有江南海政赋税和两淮盐税的补充,但国库用于各地赈灾的钱粮,还是常常捉襟见肘。

  如果赈灾不够及时,便极容易酿成民变,甚至会引动谋逆造反,生出动摇社稷之危。

  身为一国之君的嘉昭帝,他看到的国之危机,承受的社稷压力,比普通的臣民要重得多。

  四季勤政不息,彻夜批阅奏章,熬白了两鬓乌发,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快新政推行的力度。

  所以,嘉昭帝筹谋数年,让朝廷新旧两党争吵许久几项新政,冲突重重阻力,在五月之处,颁布大周数州之地试行。

  一项是缩减官绅免税田亩为原先三成。二项是改人丁税为摊丁按田赋税。

  这两项新政一经推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朝野内外群议汹汹,几存难以遏制之势。

  周君兴的推事院,在嘉昭帝的授意之下,也高负荷运转起来。

  短短几日之内,朝廷五位四品以上高官,先后被查出贪赃枉法之事。

  在一夜之间,经推事院侦缉举证,由锦衣卫抄家下狱,一时轰动整个神京。

  而这五位官员都是一个共同点,不是他们为官都存在污点,而是他们都是反对新政推行的急先锋。

  在面对推行新政的大道上,嘉昭帝再次露出他冷酷狠辣的一面。

  对待反对新政的顽固旧党,在将他们踢出朝堂之前,先通过推事院之手,让他们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让他们从此再仕途上永世不得翻身,给反对新政推行的腐朽之辈,做一个醒目的示范。

  文官比武将要矫情许多,他们是个很矛盾的群体,个个都视清誉高过生命,但他们又几乎每个人屁股都不干净。

  当然,朝廷上也有真正清廉的官员,但毕竟是鳞毛凤角。

  嘉昭帝这一招直打七寸的手段,对文官实在非常有效,即便是最振振有词,最自诩清高的旧党中坚,也乖乖闭上了嘴巴。

  当推事院爪牙在神京城变得日益活跃,新党弹冠相庆,旧党集体失声。

  每日朝会,整个朝堂开始出现诡异的异口同声。

  但是,其中真心拥护新政有不少,阳奉阴违者只怕就更多。

  而江南六州一府,天下富庶之地,文教溯源鼎盛之所,学子功名官绅基数极大。

  不管是缩减官绅免税田亩,还是摊丁按田赋税,对江南官绅群体的冲击都极大,对江南政局也是严峻考验。

  但是按贾琮后世之人的见识,一旦两项新政得到顺利实施,虽然会对江南官绅群体利益造成损失。

  但是却会极大减轻黎庶平民的赋税负担,百姓的日子将会比以前好过许多,带动就是整个民间的银流繁茂。

  百姓手中多了余钱,自然对行商之事大有益处。

首节 上一节 241/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