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74节
等到进了里屋,发现迎春和黛玉都在,正帮着芷芍收拾出行的衣妆行李。
黛玉一边摆放箱笼里的行李,嘴上还在打趣芷芍:“好嫂子,我就羡慕你,可以和三哥哥一起南下。
可惜如今是盛夏,玄墓山的梅花不得开,都说极为好看,我想了好几年了,一直没机缘瞧瞧。”
芷芍红着脸说道:“姑娘可别浑说,这里哪来的嫂子,这次南下,是三爷顺道带我去看师傅。”
两年前芷芍跟着贾琮回府,曾闹过不小的动静,贾母听了外人的闲言碎语,认为贾琮行止不端,派人将他拦在二门外。
后来贾琮入宫奏对火器建营方略,深得嘉昭帝赞赏。
皇帝又因对荣国贾家的芥蒂,让皇后给芷芍赐宫花钗裙,作为对贾琮的褒奖,为他解围撑腰,对荣国进行打压。
当时贾母曾以为是宫中为她赐礼,却没想到荣耀的是芷芍,那次贾母曾丢了好大的脸面。
从此贾母便对宫中关碍之事,都心存忌惮,事事敬慎。
连带着受过皇后赐礼的芷芍,在贾家的身份变得特殊起来,就因顾忌宫中体面,府上没人再敢当芷芍是丫鬟。
后来还是王熙凤出的主意,因芷芍从小极服侍贾琮,而贾琮对她又与众不同。
便给芷芍定了和姑娘一样的二两月例银子,也算应付了宫中的体面。
甚至家中女眷日常听戏打醮,都会叫芷芍出来露个脸,省的外人说出什么不敬来。
其实贾母和王夫人心中都清楚,王熙凤给芷芍定的月例,也不单单是为了应付宫中的体面。
也是因贾府中一贯有的一条旧例,就是府上少爷满了十五岁,娶亲前都会安排两个屋里人伺候。
也是让正派儿孙娶亲前知道人事,省的去外头荒唐,被不正经的狐媚子勾搭去,惹出家宅不宁不安。
当初贾政、贾琏等男丁都是这样过来的。
贾政那两个屋里人,后来便是周姨娘和赵姨娘。
贾琏就比较悲催了些,遇上王熙凤这样的河东狮吼,他少年时两个屋里人,在王熙凤进门后,被用各种理由撵出了府去。
其中一个后来嫁给了家奴鲍二,直到现在,贾琏还暗中和鲍二家的不清不楚。
王熙凤是个里外周到,滴水不漏的人物,也是循着这个家中旧例,考虑内外因由,才给芷芍定了这等月例银。
因为,在贾家不仅迎春、探春这些姑娘是二两月例,像周姨娘这样没生养的姨娘,也是二两月例。
王熙凤对大宅门的弯弯绕绕,一向精熟得很,这样不仅应付了外头宫中体面,家宅里谁也说不出一句闲话。
其实这种事贾母也做过一次,当初薛蟠骚扰英莲,贾母知道英莲是封氏托付给贾琮,形同媒妁之言。
又因贾琮日益出色,贾母开始有了笼络之念,就此赏给英莲一个小姐戴的赤金项圈,这就等同英莲得到贾家长辈的认可。
所以,贾琮房里已有了两个明公正道的屋里人,只是贾琮自己未过舞象之年,还未涉及男女之事。
而芷芍比英莲年长,从小就服侍贾琮长大,在旁人眼中也愈发不同。
迎春、探春、黛玉等贾家姑娘都知道家中规矩根底,清楚芷芍迟早是要给了贾琮。
贵勋世宦之家出身的女子,对这样的事也司空见惯,并不在意,所以黛玉才会这样打趣芷芍。
而芷芍经历坎坷,曾在蟠香寺修炼两年,虽然前尘迷茫,但对贾琮的眷恋来自生死磨难。
爱恋深沉,心无旁骛,日常举止与世无争,在府上人缘很好,迎春、黛玉等姊妹都和她亲近。
贾琮见芷芍害羞,便上前解围笑道:“妹妹想看玄墓山的梅花,也不是很难,我这次回去,便在玄墓山带些梅根回来,种在东府必定能活。
妹妹也不用跋山涉水,便能看到了。”
芷芍俏脸红晕未消,在一旁说道:“林姑娘,我在蟠香寺住了几年,玄墓山南面向阳坡的梅花最美,我帮姑娘采一些最好的梅根。
带回东府来种植,姑娘今年过年就能看到梅花开放。”
黛玉拉着芷芍,见她脸上红晕未褪,也不再打趣,笑道:”好姐姐,这话伱可要记得,我就等着你带山上的梅花回来。”
……
金陵,龙潭港码头。
天空如血晚霞,照耀码头外万顷江流,放射出潋滟耀眼的波光。
二年前这里曾发生震动天下的龙潭港大案。
两艘东瀛商船因市舶司处事不公,发生争贡拼斗,导致其中一艘东瀛商船船员被杀,数十名码头守卫和卫所官兵死于非命。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龙潭港早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那些南来北往,在码头穿梭停的商船,以及他们的船主和船员,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几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血腥浩劫。
两年之前,因龙潭港发生血案,引发水监司大案被侦破,金陵市舶司和水监司作为涉案的主要官衙,遭到极为彻底的清洗。
这两个官衙的主要官员被杀、自尽、落罪论死、降职调离,几乎十不存一。
而空出来的官位,被神京金陵两地具备隐势的官场大亨,以各种方式瓜分殆尽。
这些新上任的官员,慑于他们前任犯下的罪行,以及遭受的可怕后果,因此在他们刚上任履职时,还能尽忠职守,兢兢业业,不出差错。
但是像金陵这样富奢天下的大城,巨贾富商,豪强大户,云集景从,海贸洋货,列国来往,淌金流银,利欲熏心。
这些新上任时战战兢兢的官吏,因他们手中掌握的权柄,无数利益攸关的富商豪强,会使用各种手段讨好腐蚀他们的底线。
两年是不短的时间,足够让重新筑基的堤坝,重新生出无数细密的蚂穴。
十年寒窗,千里为官,真正清廉如水,心气意志坚贞,毕竟只是少数人。
而像贾琮这样出身豪族世家,自身又有满腹奇思妙想,从不为银钱所苦,就更是少数中的少数。
大部分人是经受不住,金银美色,权钱荣耀,往来反复,不断冲刷诱惑。
他们可能没有胆识做出邹怀义那般,杀船掠货,草芥人命,累累难书之事。
但是仪仗手中权柄,勾结商户,徇私宽法,换取好处,自肥其身,这种事哪里不会去做。
从两年前水监司大案侦破后,市舶司和水监司新任官吏,刚开始的处事盘查整肃森严。
没过一年的时间,这种务实严缜的氛围,很快便被各种因素消磨,整个龙潭港商船进出,官吏理事巡查,变得一团和气。
多少官场藏污纳垢之事,每天都在码头上演。
但是,自从嘉昭帝颁布圣旨,对金陵各相关衙门官吏进行大范围轮调,龙潭港的气氛一下变得紧张起来。
金陵市舶司和水监司的许多官吏,都在这次论调风波中被撤换,原由的官商勾连关系,被枭然斩断。
整个金陵龙潭港码头,对于民船、商船、贡船的盘查,重新拉紧了严查的缰绳。
这几日不断有入港船只,被市舶司和水监司官员,盘查出携带违禁之物,或入港船员身份文牍不全等事。
就在刚才,被市舶司官员盘查的一艘船只,又发现了违规之举,并且让盘查官员感到有些棘手。
因为这艘商船属于江南豪族甄家。
第371章 巾帼傲须眉
大周宫城,乾阳宫。
时序八月,正是神京城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皇帝的御案两侧,摆着两个鱼龙献瑞镶蓝铜制冰鉴,堆满晶莹剔透的碎冰,散发着乳白色寒气,将御案周围的暑气,消弭得所剩无几。
自入夏以来,嘉昭帝推行两项新政,缩减官绅免税田亩,改人丁税为摊丁按田赋税。
在遭受朝野内外不少的反对和责难之后,沉寂许久的推事院,再一次成了皇帝手中利刃。
最终,新法以五名旧党高官的前程名誉为祭,强势在各地予以推行,至八月初征收入国库的田税,比去年增加整整四成。
只是没等嘉昭帝为新法顺利实施,以及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而欣喜。
大理寺通过审讯要犯,爆出金陵卫指挥使周正阳牵扯水监司大案,并在朝廷缉捕其归案时逃之夭夭。
之后又因周正阳之事,牵扯出一系列枝蔓,大理寺及五军都督府出现泄密案,吏部七名官员事涉考功舞弊。
神京动荡,朝野侧目,嘉昭帝刚刚因新法实施,带来的成就和自矜,很快就变得荡然无存。
自入夏以来,天气炎热,政务操劳,诸般事由接踵而来,心神起伏剧烈,让嘉昭帝烦躁不安,心神俱疲,身体也一直不适。
当推事院周君兴以雷霆之势,快速将大理寺供状泄密、吏部考功舞弊等两案勘破,才让嘉昭帝焦灼愤怒的心绪,稍微得到和缓。
但是金陵作为大周陪都,江南六州一府枢要之地,金陵水监司大案根由数年不除,一直是嘉昭帝心中隐忧之患。
直到兵部尚书和大理寺卿推荐贾琮入金陵协查此案,才让嘉昭帝看到重新打开僵局的希望。
自从那日贾琮入宫奏对,提出周正阳身为金陵卫首官,牵扯入水监司大案,已成众目睽睽之势。
且此人为正三品武官,在金陵位高权重,牵扯的人员和关系,错综复杂,如大肆加派人员下金陵协查,必定打草惊蛇,难有斩获。
于是谏言嘉昭帝避重就轻,转变方向,先对金陵卫所、水监司、市舶司等对外交联密切的官衙,进行例行官员轮调。
斩断可能与周正阳关联的官场人脉结势,抑制信息串联扩散范围,为严查周正阳之案,提供更大的便利。
而其他一些未雨绸缪的准备事项,也都一一列出,在得到嘉昭帝首肯后,分别由兵部和五军营配合落实。
就在贾琮入宫的第二天,与当日奏对相关的数道圣旨先后发出。
时间过去没多久,根据中车司密探从金陵发回的消息,以及大理寺杨宏斌发来的例行奏报。
都充分说明贾琮当日的一番思虑谋划,已取得预期的效果。
此时,郭霖站在御案之前,打开中车司从金陵急送的密劄,略显尖细但异常清晰的嗓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至上报之日,神京吏部轮换官员皆履职上任,金陵卫所戍卫、船运港口巡查,金陵水道巡逻,风气大为整肃。
城邑之内,宵小鸡鸣之盗,偃旗息鼓;四门之外,航运违禁之举,严查勒改,比之前时大为改观。
各官衙履新官吏,梳理前务,查补遗漏,追究枉法旧官二十三人,已交大理寺侦缉法办……。”
嘉昭帝听了密劄的内容,幽沉的表情渐渐松弛下来,目光中流露出满意的神情。
未理主脉,先斩枝蔓,不仅为侦破周正阳大案提供便利,对金陵官场也是一次有力的革弊立新,一举双得。
这个贾琮如此年纪,不仅在火器匠业上惊才绝艳,在兵事上卓绝夺目,在政事统筹上同样富有韬略,其中老辣已不弱于顾延魁这些年勋老官。
嘉昭帝想到这些,微微呼了一口气,问道:“昨日史鼎向朕上奏,五军营已派兵护送五门新型火炮下金陵,贾琮何时会动身?”
郭霖回道:“启禀圣上,明日雨水,行不得船,贾琮后日下金陵,依照圣上谕令,奴婢已对金陵中车司做妥善安排,也和贾琮做了交代。”
……
金陵,龙潭港码头。
负责盘查的市舶司副提举王维安,是这次刚由吏部从神京轮调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