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463节

  难道他们都不知,自己最讨厌这些仕途经济的虚礼套子,谁爱去迎谁去,何必一定要拉上自己这么一个清白人。

  宝玉虽心中不耐烦,但架不住贾母一顿催促哄骗,不情不愿的让袭人和麝月围着自己折腾,好一会儿才穿戴停当。

  今天宝玉房里最开心的就是袭人,她前两年就勾搭宝玉做出好事,不过是下了肉本为自己将来谋划。

  如今二房先是袭府,这会子又袭了爵位,将来这些东西都是自己这位爷的,自己作为他的枕边人,将来自有好日子等着过。

  袭人见宝玉穿上这大红底子的精美华服,心中还不作数,又在他脸上敷了薄薄一层粉。

  贾母见了也不反对,反说这样看着更精神些。

  如今这个时代,富贵王孙簪花敷粉乃是风雅时髦之事。

  宝玉对调脂弄粉更是比寻常男子在行,见袭人上了敷粉,竟一下忘了心中不自在。

  去书架上拿了盒花露蒸叠玫瑰膏,在自己唇上抹了一些,只觉香甜绵蜜,自觉风流脱俗更胜几分。

  ……

  荣国府,荣禧堂。

  林之孝夫妇按着王夫人的吩咐安排,带着大批家奴来回折腾布置,不到一个时辰时间,就已将天使宣诏所经之处,全部打理得焕然一新。

  各处张灯结彩,人人喜气洋洋,王夫人已穿了全套诰命大装,由丫鬟扶着去各处亲自看过,也都觉得甚为满意。

  她身上的五品诰命服今天异样华丽,头上珠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似乎要亮瞎人眼,仿佛五品诰命服已变成了二品。

  只是贾政皱眉说实在不该如此张扬。

  两人正说着话,外头小厮来报,说宫中宣旨内官,带着宗人府和礼部官员,已入了府门,如今正往仪门而来。

  王夫人听了大喜,连忙回荣禧堂张罗等候,又让丫鬟去叫贾母和宝玉,又让得力小厮陪着贾政去迎接传旨天官。

  一时之间,似乎巨大的喜悦乍开,一帮子人都有些手忙脚乱。

  李纨和探春因为不是诰命,且一人孀居,一人闺阁,都进不得荣禧堂迎旨,只是去一旁的偏厅等候。

  王熙凤也带着平儿过来,如今她虽然不管事,毕竟还是长房长媳,这种场合必须露个脸,不然显得过于冷淡,难免招来闲话。

  而且她是出嫁之妇,也不是孀居之身,不像李纨和探春有诸般顾忌,倒是可以在荣禧堂外守候,遇到事也能露脸帮衬一二。

  没过一会儿,贾政便带了三个宣诏官员进入荣禧堂。

  走在头前的内侍副总管郭霖,另一个是宗人府五品经历刘舒友,最后一个是礼部五品郎中张政和。

  这三人之后还跟着五六个随从官吏,乌压压八九个人,看起来颇有威势。

  此时贾母、王夫人、宝玉等人都已在堂中等候。

  贾母见宣诏的内官,竟然是大内副总管郭霖,心中也是一惊。

  贾母知道郭霖其人,是因为两年前郭霖曾来贾府,给贾琮加封八品官身宣旨,因此才知道他的身份来历。

  贾母实在没想到,自己儿子不过是承袭世爵,当今皇上居然如此器重。

  不仅派礼部和宗人府的官员到场,还派了宫中内侍副总管来宣旨,真是给了偌大的体面。

  郭霖带着刘舒友、张政和进入荣禧堂,目光在堂中一扫,对贾母、王夫人等热切激动的目光,似乎视而不见。

  他没看到想见的人,不仅眉头一皱,问道:“今日宫中传旨,为何威远伯贾琮反而不到!”

  ……

  贾母和王夫人一听这话,都不禁一愣。

  贾母才意识到贾琮没在堂中,虽然二房接旨袭爵,她也觉得贾琮在不在并不打紧,不过自己这孙子是个伯爵,出来撑个场面也是好的。

  王夫人自然清楚为何贾琮不在,探春提过通知贾琮一起接旨,是她心中得意失矩,不让人去通知贾琮。

  她实在没想到,这宣诏内官这等古怪,给老爷承爵,还一定要让东府那小子一起,这算个什么意思。

  贾政心中也稀罕,自己夫人也是个没章法的,家里接旨,琮哥儿这种位份,怎么不早些叫过来镇场子。

  郭霖见自己问话,贾家几个人竟没一人有个回复,脸色微微一沉,说道:“咱家问话呢,眼看传诏吉时快到,为何不见威远伯到场!”

  郭霖的再次质问,这会子贾母和王夫人都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王夫人脸色微微有些发白,心中突然有些不好的预感。

  贾母问王夫人:“可曾让人去东府知会过琮哥儿?”

  王夫人的脸色已变得苍白,喏喏的说不出一句话,贾母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

  此时荣禧堂之中,除了贾政和宝玉之外,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是笨蛋,此刻那里还看不出其中意思,

  郭霖看着王夫人一身诰命大装,脸上细致修饰过的妆容,老太监心中一片明镜似的,差点就冷笑出声音。

  又看到那一身红衣的宝玉,脸上不仅敷了粉,唇上还涂了胭脂,即便郭霖是个去势之人,也看得有些直皱眉头。

  此时一直守在荣禧堂外的王熙凤,早听清楚了堂中郭霖的质问,还有王夫人哑口无言的沉闷和尴尬。

  以王熙凤鬼一样精明的性子,那里还猜不到事情的原因,但她来不及埋怨自己姑母糊涂。

  心中只是盘旋着一事,为何宫中传旨太监,一定要琮老三过来一起接旨,莫非这圣旨竟然是和琮老三有关!

  王熙凤想到这些,一颗心已忍不住狂跳,她突然想到一种可能,一阵异样的惊喜生出,但又不敢肯定,因为那实在有些太荒诞。

  她语声微微有些颤抖,对身边的平儿说道:“平儿,马上去东府叫你三爷过来接旨,一定要快!”

  这时,贾政也吩咐林之孝立刻去东府叫贾琮过来,荣禧堂周围几波人急匆匆都往东府而去。

  荣禧堂中,贾母看着郭霖有些发冷不屑的神情,还有方才他两次质问贾琮为何没有到场,似乎贾琮不到场就不宣旨。

  贾母也是老于世故之人,那里品不出今天的事情,只怕要出大纰漏,她看着身边一身红衣的宝玉,老脸变得苍白,一颗心不住的往下沉。

  东府那个孙子莫非真是个魔怔,这么这种要命关口,他都能闹出事情来……。

  王夫人已脸如死灰,双腿已有些发软,强撑着才能勉强站稳。

  自从接到礼部传信,她一直被炸开般的喜悦笼罩。

  如今这种喜悦,正渐渐被一种巨大迷惘空洞缓缓吞噬……。

  ……

  伯爵府,贾琮院。

  今日贾琮的思绪甚为流畅,柳静庵拟题的那篇时文,从破题、承题、原起等段文一路写来,势如破竹,酣畅淋漓。

  他不停的奋笔疾书,一直写到时文的小结和大结,竟有一挥而就的通透之感。

  读书写文历来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积累和揣摩到了一定程度,就有登堂入室,新开天地之感。

  这篇时分写完,贾琮心中欣喜,感觉到自己举业时文的功底,已经迈入以前未有的境界。

  在春闱之前,如果能多勘破几次这样的壁垒,他相信自己的春闱之试,或许不再只是做个过场,搏个进士功名而已。

  英莲见贾琮拿着水墨淋漓的稿纸浏览,脸上还有几分满意之色,知道他已写好了手头的文章。

  英莲笑嫣甜美,毫不吝啬的赞道:“少爷如今愈来愈厉害了,文章写得越来越快。”

  她似乎觉得口头称赞还不得劲,还从盆里拿了颗糖炒栗子塞到贾琮口中。

  书房之外,堂屋之中,迎春微笑着下出最后一子,湘云只能满怀遗憾的认输,还调皮的摇头晃脑,说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这时,众人见平儿急匆匆跑进院子,可能是走的太急,一张俏脸晕着两片娇红。

  她进了堂屋甚至来不及和黛玉等人招呼,便直接去了贾琮书房。

  贾琮放下稿纸,正和英莲分享那盆软糯甜香的糖炒栗子。

  见平儿急匆匆进来,贾琮笑道:“平儿姐姐怎么有空来。”

  平儿说道:“三爷,宫中内官带礼部和宗人府官员,正到西府传旨,二奶奶让我叫三爷赶紧过去!”

  贾琮听了这话心中一惊,他这一天都没去过西府,姊妹们一早过去请安,也早早回了东府,无人过来传信,自然对传旨之事一无所知。

  他见平儿行动语气急促,定是王熙凤催办的原因。

  没过一会儿林之孝家的也过来相请,说是二老爷吩咐,请三爷过去一起接旨。

  贾琮见连来两拨人催促,愈发觉得事情有些不寻常。

  此时堂屋里的姊妹也都被惊动,贾琮匆匆换了身衣服,便跟着平儿直奔西府。

  芷芍和五儿不放心,也都跟着去了西府。

第505章 何以言兼祧

  荣国府,荣禧堂。

  贾琮跟着平儿急匆匆赶到,刚迈步进入堂中,郭霖笑道:“威远伯当真贵人步迟,今天宫中宣诏,你倒姗姗来迟。”

  郭霖的话就像一把把巨锤,一下接一下轰在贾母和王夫人心中,一时之间,或七零八落,或如丧考妣。

  她们心中被荒诞和不真实所充斥,今天宫中传旨不是让二房袭爵吗,传旨内官凭什么句句话都抬着那小子?

  贾琮连忙说道:“这边府上方才并没传信,实在不知今日郭公公到府宣旨,贾琮来迟一步,还请公公海涵。”

  郭霖撇了眼面如土色的王夫人,对贾琮微笑道:“咱家大概已知原因,传信的礼部主事,官小位卑,并不知圣旨内容。

  到府上传信有所偏差,让贵府中人有所误解也是有的,好在没有耽误吉时。”

  一旁礼部郎中张政和连忙说道:“圣谕未宣诏之前,依法度不好事先传扬圣旨内容,以免轻君之嫌。

  礼部主事办事不利,本官回去一定斥责。”

  郭霖摆了摆手,说道:“此事乃喜兆,那位主事并无逾矩之行,不用过于苛责,只怪如今明白人太少。”

  他又取出块怀表看了一眼,说道:“吉时已到,荣国贾家子弟诰命接旨!”

  贾政、贾琮连忙跪下听旨,贾母身子有些颤颠颠的,好在有鸳鸯在一旁搀扶,才能勉强跪下,王夫人腿弯酥软无力,整个人云里雾里一般。

  郭霖展开手中圣旨,大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荣国贾门承爵之人亡故,世传勋爵投闲空悬,盖因国朝勋位庄严贵重,非才精德厚者不能居之。

  今贾史超品诰命呈奏,言荣国长房血脉哀断,请依大周宗人法度,兄终弟及,位续次房,由嫡次贾存周承爵。

  荣国先祖有立国开疆之功,福泽绵延子孙不可轻忽,朕因之而郑重其事,召宗人府、礼部、勋贵高门聚堂专议。

  荣国嫡次贾存周为人方正,然其教子无方,嫡子宝玉狂悖无德,愚懒无才,口出佞言,辱没上皇,污名达于朝野,难承勋位之重。

  大周宗人勋位,父袭而子承,荣国次房已失嫡血相传,不宜再言传勋承爵之事。

  贾史超品诰命言长房血脉断续,此言荒谬偏颇,今长房尚存次子贾琮,人品贵重,才德浑厚,屡建功勋,爵封威远,闻达朝野。

首节 上一节 463/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