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15节
徐亮雄自入朝为官后,在朝野士林之中,以才华出众、通古博今而著名。
而且此人因自身才气出众,眼界颇高,目下无尘,举止言行不同俗流……
他会出这种冷僻艰深的考题,和他高傲自矜的性子密不可分。
此时,孙守正拿过下一份策问誊卷,只是屡读了两句,眼神微微一亮。
他低声吟咏:“先人云:以一人之心融天地之心,以天地之心融天下之心。
此乃百世通晓之理,散见于红尘万类之殊,常人得知由之,而不知者也。
道无尽功,唯志趣之高远者为足极是功;道非小用,唯力量之凝定者为足以大其用……”
孙守正只是读了手中策论誊卷数段,脸身上便生出喜色,忍不住轻声叫了一句好!
这是读过的本房策问誊卷之中,水准最出色的一篇。
其他学子的本题策论,多半从书经之中寻找根由,然后旁征博引进行论述,却多半因题目本就冷僻艰涩,而失之通达自如。
这也是此次策论答题,行文水准欠妥的重要原因。
但是,方才这篇策论,却直接从题目中截句:以一人之心融天地之心,以天地之心融天下之心。
并以此为题眼破题,文法十分大胆新颖,而且破题论述之言,意气昂扬,又和题目文脉丝丝入扣,颇为难得。
孙守正心中正为本房也出现策论佳作,心中沾沾自喜,但是他再次揣摩文章,心中突然生出一丝怪异。
当初他初见徐亮雄所出策论题目,虽然觉得过于冷僻深奥,但多少能看徐亮雄出题起源和思路。
这多亏那日他去拜访黄宏沧之时,碰巧在他的书房之中,看到他正翻阅的那本《刘吉川文选》……
孙守正再次阅读手中誊卷,眉头已微微皱起,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偏出彩的策论,足以名列本房前十八名之列。
紧接着六房的几名阅卷官又送入一批誊卷,这些部分剩余的前二十五名誊卷,阅卷官刚评阅完毕。
另有十份誊卷,都是前两轮排名紧随二十五名之后,且策论文章评阅良好。
这些附加誊卷是阅卷官筛选,作为同考官冗余遴选之用,一旦前二十五名举子出现策论异常,候选十份就可以替补。
孙守正将那份优异的策论誊卷放在一旁,继续评阅刚送上来的誊卷。
之后不到一个时辰之内,他又发现两份策论水准优异的誊卷。
本房的誊卷中出现出色文章,这对同考官来说本是件好事,但孙守正在欣喜的同时,又不免心中愈发古怪。
因为这两份誊卷策论,与他发现的首份上佳策论,都是从题干截句破题,手法相似,同样论述贴合,颇具功底。
虽然后两份策论,文辞才气比起
而且这三篇策论虽文法有所差异,论述侧重各有不同,但文脉思路却有相承之处,仿佛像是师出同门。
其实,一场规模浩大的会试大比,数千名考生之中,有些人文风思路相近,是十分寻常之事,并不算如何奇怪。
因为,所有的学子在治学根源之上,人人都是从四书五经开始筑基,所以出现文风相近,多少也是理所应当。
孙守正虽然谨慎深思,但从常理判断,对这三篇上佳的策论文章,他挑不出有依据的错漏,所以也不能做出违心之举。
最后,他还是将这三份誊卷放入本房中选行列。
但是,做了数年的都察院御史,天性中的清正计较,有问必究,已经深入骨髓。
就像是一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不知如何被人撒了沙子,而且怎么都揉不干净……
第607章 情痴撮鸳鸯
嘉昭十五年,四月十五,伯爵府。
此时尚在春末,天气晴朗,碧空通透,汇芳园中花红柳绿,风景宜人。
清晨时分,黛玉带着紫鹃,走在园中曲径小道,晨风卷动裙倨,娇容鬓乌含香,步摇光华摇动。
路旁水榭清流激湍,篱蔓藤萝低垂,玉兰枝头虽花蕾雕落,但已生出满树翠叶,更显绿意清新。
等到黛玉进了贾琮院子,看到龄官正在给花圃浇水,五儿端着铜盆走出正屋。
她见到黛玉,微笑说道:“林姑娘来的不巧,今日一早三爷就出府了。”
黛玉听了微微一愣,问道:“三哥哥这么早出门,可是去了城外火器工坊?”
黛玉之所以这样问,因为贾琮自会试结束之后,时间上稍许空闲,便常有火器工坊的官员匠人拜访。
每次有人到府,自己这三哥哥都在外院商谈许久,回到内院之后,还常在书房摆弄一些描画繁复的图纸。
有一次黛玉见了十分好奇,贾琮告诉她,从去年开始,火器司一直在研制新火器。
黛玉对贾琮的官面差事,一向不会去过问,这事也就听过就算,不过之后好几次,贾琮也是大早就去了城外工坊。
所以,黛玉才会有此一问,而且到了四月末,贾琮丁忧半年就要期满,到时候就要服阙起复,重新担任火器司监正。
五儿说道:“看样子倒是不像,三爷去火器司都带着图纸,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今日却是空着手出门的。
再说,今日中午时分,东路院要开宝二爷的生辰宴,老太太、二老爷都在场,三爷怎么也会露脸的。
林姑娘不如去书房坐坐,说不得用不了多少时间,三爷就回来了。”
黛玉并没有去书房,而是在贾琮院里游廊上坐了,拉着五儿、龄官说了些闲话,便告辞回自己院里。
……
她刚走到半道,便听到身后有人喊她,回头正见贾琮一脸笑容的过来,手上还提着一个木盒。
黛玉笑道:“我刚才还去三哥哥院里,想找你说话呢,等你好久都不见人影,怎么就回来了,是五儿告诉你我来过。”
贾琮笑道:“我一回内院,就没回自己院子,直接往妹妹那里去了,我给妹妹做了好玩的东西。”
黛玉俏然一笑,问道:“什么好玩的稀罕东西,拿出来我瞧瞧。”
贾琮一牵黛玉的小手,黛玉只是下意识挣脱一下,便由着他握着,身后紫鹃看到抿嘴一笑,连忙跟着身后。
两人过了登仙阁,在一处桃红柳绿的水榭边,各自在山石上坐了。
贾琮开了手中的木盒,从里面拿出一个色彩绚烂的方块,在阳光下光彩璀璨,十分靓丽好看。
黛玉包括身后的紫鹃,都不由自主发出一声惊叹。
黛玉从贾琮手中接过那东西,发现这方块由一个个小方格组成,每个方格表面都镶嵌宝石玉片,触手冰凉光滑。
红色的是玛瑙,绿色的是翡翠,白色的是脂玉,蓝色是青金,粉色是石榴石,透色是水晶……
黛玉仔细数了一下,这方块上镶嵌了六种不同颜色的宝石玉片。
贾琮笑道:“妹妹难道忘记了,上次我见你玩九连环,那东西你从小玩到大了,我就说玩多了太腻,给你做个新奇玩意才好。”
黛玉眼睛一亮,笑道:“难道这就是三哥哥说过的,西夷人的魔方?”
贾琮笑道:“妹妹记性真好,还记得这么清楚,魔方是西洋玩意,我找过不少店铺,都没找到会做的工匠,大多数人听都没听过。
前些日子我去城外火器工坊办事,回城时意外发现一家哦啰斯人的店铺。
那店里不仅能修西洋钟表,还能制作精美西夷首饰器皿,只是店里的生意很差,看样子都快要关门大吉了。
我也是试着问了魔方的事,那哦啰斯人店主虽也不知此物,但这人技艺娴熟,我说了魔方的构造,他却自信能做出来。
我就让他帮我做一个瞧瞧,这魔方里头是木头做的,我让他外头镶嵌上各色宝石玉片,这样也更好看好玩些。”
贾琮从黛玉手上接过魔方,在手上熟练的把玩。
随着魔方在贾琮手中转动,表面镶嵌各色宝石玉片,在春日阳光中反射瑰丽奇幻的光芒,让人有些目眩神迷。
此时,水榭边春风拂面,头顶桃树上落英缤纷,落了贾琮和黛玉满身。
黛玉挨在贾琮身边,一双明眸盯着贾琮把玩魔方,各种颜色小格子,飞快转动,光怪陆离,吸引了她所有的注意力。
贾琮也有多年没玩过这东西,一边思索,一边不停扭动魔方,鼻中闻到桃红落花的清香,还有黛玉身上醉人的女儿甜香,甚是陶醉。
那魔方在他手上转动好一会儿才停下,黛玉见了稀奇,从贾琮手中接过把玩。
发现魔方被贾琮转动之后,每一面的小格子都已颜色相同,在阳光照耀下,越发色彩凝聚绚丽,让人爱不释手。
黛玉学着贾琮的样子,将魔方扭动打乱,然后尝试着恢复原样,贾琮在身边细心指点。
两个人把玩尽兴,不时发出笑声,相伴而坐,耳鬓厮磨,挨在一起。
一旁的紫鹃倒变得紧张,一双眼睛左右瞟动,这等青天白日,三爷和姑娘这等亲密,让来往的奴才看到,好像不太好吧……
一直等到日头开始爬高,贾琮和黛玉还在摆弄魔方,玩得十分入迷。
紫鹃在一边说道:“三爷、姑娘,今日是宝二爷寿宴,时候也不早了,不如我们先出门,回来再玩。”
黛玉似乎有些犯懒,说道:“不过宝玉的生日罢了,要紧的是他请的那些外客,是不是都到了。
我们自家的兄弟姊妹,就算晚一点也不用着急。”
紫鹃笑道:“姑娘不急自然没错,可三爷如今是家主,多少人盯着他的举动,里面还有二老爷的脸面,却要早点过去露脸。
要是三爷去晚了,省的给人说出闲话。”
黛玉听了紫鹃这话,也觉得有理,三哥哥去晚了,别人不会说什么,二舅母必定不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才站起身子。
笑道:“三哥哥,我们这就走了吧,我们去叫上二姐姐她们,都坐你的车一起走。”
贾琮问道:“今日东路院宝玉生辰宴,请了很多外客吗?”
黛玉说道:“昨日我给老太太请安,听说二舅母给家里的老亲都下了帖子,和三哥哥那日请的客人大同小异……”
她虽然已经起身,可手上还捧着那魔方,也舍不得放下……
……
荣国府,东路院。
贾琮带着丫鬟小红,扶着迎春、黛玉等姊妹上了马车,一行人出东角门,马车在东路院黑油大门停下,往内院垂花门而去。
一路上见到路过的仆妇丫鬟,人人都换上新衣,搬凳捧碟,往来匆匆,显得很是忙碌。
贾琮路过正堂时,看到已坐了一些外客,其中就有宝玉的娘舅王子腾,宝玉的表兄薛蟠。
另有几个生面孔,似乎是王家在京中的亲眷。
但他没看到贾政,想来也不奇怪,儿子的生辰宴席,做老子没有一定出面的道理。
况且贾政和王子腾关系僵冷,自然是能回避就回避。
他还看到宝玉在正堂待客,穿绣金莲镶领大红圆领袍,腰系脂玉镶宝腰带,浑身通红一片,看着颇为喜庆。
只是虽隔着有些距离,贾琮还能看到宝玉待客时,脸上不情不愿的生硬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