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7节

  找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店铺,里面器具都透着一股新气,看着应该是刚开张不久。

  店里人气寡淡,只有一个年轻人在柜台算账,还有个老汉在慢吞吞的打扫着店堂。

  贾琮刚走到门口,柜台后的年轻人放下算盘,脸上带着温煦的笑容,迎面而来。

  “这位小公子,是想要买什么书册吗,本店虽启板不久,但举业典籍、字书、逸书、杂著、传奇话本等都齐备,可以随意挑选。”

  那年轻人看来像是店里的展柜,没因贾琮是个小孩,露出半点怠慢,态度诚挚,口齿伶俐,让人平生好感。

  “我今天不是来买书,我看店里挂了不少字画,想是也卖字画,我有三幅字想在店里寄卖。”

  那年轻人见贾琮手中捧着三卷宣纸,显得有几分稚气,身上的衣袍洗的有些发白,袖口还能看到缝补的针脚。

  想来这孩子家境清贫,不然不会来寄卖字画,但这小孩眼神温润从容,有种异样的沉稳淡定,叫人不敢轻视。

  这种气度不应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年轻人心中生出几分讶异。

  他认出对方手中拿的是上等雪浪纸,这种宣纸价格可不便宜,家境清贫的人可用不起,总之这孩子身上透着古怪。

  “店里可以寄卖字画,卖出后要收两成介钱,可否看一下小公子寄卖的字画?”

  所谓两成介钱就是两成中介费,贾琮觉得也合理,便打开自己写的三幅字,铺在柜台上。

  那年轻人一看到纸上的书法,眼睛就瞪大了。

  他既然会开书铺,且开在神京城书铺一条路的文翰街上,这里同行扎堆,竞争何其激烈。

  没几把刷子,可不好在这里立足。

  所以这年轻人不仅熟通文墨,对字画鉴别也颇有眼力。

  那纸上的书法温润古拙,秀挺洒脱,风姿独绝,是自己从没见过的字体,已有宗匠气象。

  “好字,真真好字,我这还从没收过如此精妙书法,小兄弟,不知这字是那位大家所书?”

  “我写的。”

  那年轻人一脸吃惊,下意识打量了贾琮一眼:“你说什么,这是你写的……。”

  年轻人以为能写出这等书法,非长年累月苦修不能达成,贾琮不过总角之年,怎么可能有这等书道修为。

  可见着贾琮温润从容的眼神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不像有半点诳语的样子。

  即便这样,年轻人还是有些疑惑。

  贾琮也不恼怒,拿起柜台前的毛笔,眼神却四处寻找。

  那年轻人一下子醒悟过来,马上拿出一张宣纸铺在柜台上。

  柜台对贾琮来说有些太高,他将一张凳子横放,垫在脚上,高度刚刚好。

  他踩在凳子上写字的模样有些搞笑幼稚,可一旁的年轻人却早已收起心中疑虑。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他看到贾琮一拿起毛笔,这半大的孩子身上,竟生出一股岳峙渊渟的气势,把他惊得有些失神。

  只见贾琮在宣纸上写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那字体和刚才三幅书法上的毫无二致。

  如不是亲眼所见,年轻人怎都不会相信,如此沉凝卓绝的书法,竟然出自眼前这个孩童之手。

  怪不得这半大的孩子,初见时眼中就显不凡气度,那时就让他觉得扎眼。

  而刚才他写字时透出的气势,非长年沉浸书道不可养成。

  不过总角之年,却有如此惊艳的书道修为,世上真有这等人物。

  “小兄弟如此高才,真是让人惊叹,这三幅书法,不,是四幅书法,小店以每幅五十两买下了,不知小兄弟满意吗。”

  贾琮虽书法惊人,但他毕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孩子,身价和那些名家还是有区别。

  年轻人店里寄卖的字画,都出自有一定名气的书画好手,即便如此,一副字画也少有卖到五十两的。

  所以年轻人给出的已是很不错的价格。

  他见贾琮如此年幼,就有这等惊人书法,假以时日必定是个人物,这几乎是不用质疑的。

  自己此刻能收到他的字,早了别人一大步,殊为可贵,简直就是奇货可居,所以出价也不吝啬。

  贾琮这段时间过够清苦日子,因为没钱,甚至每晚都饿得睡不安稳,自然深刻明白银钱的重要。

  那日赵嬷嬷卖了他写的对联,不过得了十两银子,已经比得上他小半年的月钱了。

  如今自己一副字居然能卖五十两,让他有些愕然,幸福来得太突然,因为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我要二十两现银,其他的你帮我兑换成银票。”

  贾琮可不会傻到拿两百两银子回家,万一消息传到邢夫人耳朵里,不用多久就会刮了过去。

  换成银票就容易收藏,有了这笔银子,就算拿不到半文月例,也足够他和芷芍安稳过上几年。

  只要有几年相对安稳日子,他就会想尽办法读书进学,取得功名,这是他目前唯一可走的捷径。

  只有这样他在贾家才有立足之地,甚至能有资格出府别居。

  到时候就能逃脱贾赦夫妻的虐待控制,他们想再拿捏自己就难了。

  而他也有了更大的空间积蓄力量,到了贾族大厦将倾的那一刻,他才有自保自救之力。

  那年轻人从柜台上取出两锭雪花纹银。

  又取了四张小额银票,共一百八十两。

  年轻人满面笑容:“看落款小兄弟姓贾名琮,我就托大叫一声琮兄弟,在下萧劲东,是这家书铺的掌柜。

  贤弟再寄卖书法尽来找我,价格让伱满意,这是二十两现银。还有寰明钱庄的银票,大周境内各州县分号都能随时兑换。”

  贾琮见银票都已经分成几张小额,不管取用还是收藏都方便,这萧劲东办事倒是妥帖。

  他又看了眼铺子中的书架,说道:“我还要买一套四书,正好能用到。”

  萧劲东从书架上取下一套崭新的书籍,说道:“这是郁文轩刚出的套红松墨双印精装版本,价值二十两,是市面上最好的四书版本。“

  读书人的功名前途一半都在四书上,虽说卖的贵一些也是应该,但这一套四书卖到二十两,却有些贵的离谱。

  贾琮翻看了一下,见纸张雪白柔韧,墨色乌黑芬芳,部分重要注释处还有朱红套印,十分精美,也算物有所值。

  他将手上二十两纹银,放在柜台上,拿起书就准备走。

  还真是赚钱快,花起来更快。

  萧劲东笑着将二十两纹银推还给他:“今日得了贤弟的字,是在下的荣幸,这套书就送给贤弟,祝贤弟早日蟾宫折桂。”

  贾琮推让了几次,见萧劲东执意相送,也就不再客套,也算在贾府之外交了第一个朋友。

  又让萧劲东将今日他卖字之事保密,不要外道去说,萧劲东虽有些奇怪,也满口应下。

  贾琮虽在字幅上落款,但他从小被拘在东路院长大,贾家之外认识他的人极少。

  就算他的字被熟悉贾家的人买了,一时也猜不到他的头上。

  所以只要封了萧劲东的嘴,邢夫人那边几乎不可能知道他发了笔小财。

  看着少年提着一捆书离开的身影,店铺中原本在打扫书架的老汉,走到了萧劲东的身边。

  眯着眼睛看着贾琮的背影,嘴里低声嘟囔:“这小孩,看着眼熟。”

  “二叔,你在说什么。”

  老人看了萧劲东一眼,将心中的异样压下。

  看了一眼柜台上那几幅字,眼中重新露出惊讶之色。

  “你花了两百两就买下了?劲东啊,你可做了一笔不错的买卖。”

  萧劲东笑道:“二叔你接瞧着吧,用不了几年,这小子就能一字千金。”

  老人望着贾琮渐走远的身影,若有所思问道:“这小子叫什么名字。”

  萧劲东欣赏着手中的书法,随口说道:“这上面落款写着呢,叫贾琮,是荣国府的公子。”

  老人双目精光闪动,口中低喃:“居德坊荣国府的人……。”

第10章 回信

  贾琮一回到东路院,就遇到守在廪库房的小厮,让他去荣国府见客。

  进了荣庆堂旁边待客的松轩厅,看见正位上坐着一个白面乌须,谦恭温厚,身穿棕黄蜀锦常服的中年男子。

  那小厮称呼二老爷,贾琮知道这就是贾宝玉的父亲,贾府老太太的次子贾政。

  前世贾琮看红楼梦时,对贾政这个人物有些好感,这个人虽有些迂腐,但三观正常,不是贾赦那样寡廉鲜耻的纨绔子弟。

  作为父亲,他认识到贾宝玉天资不凡,是可造之材,但对他整日混迹胭脂女儿群中,荒废学业深以为耻。

  他想要严格管教儿子,却总被母亲和夫人以各种方式拦阻,在孝义大礼之前,他束手缚脚,是个无奈的父亲。

  他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对进士出身并罢官潦倒的贾雨村鼎力相助,让他重新得做高官,却不知养了一只白眼狼。

  他有助人之心,却无识人之明,是个平庸古板的好人。

  后世称他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贾琮对这类刻舟求剑的歪理素来嗤之以鼻。

  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标准,用后世观念来评价隔世之人,本身就是一种可笑的理念绑架。

  坐在贾政下首是个一身青衫的中年文士,一见贾琮进来,立刻转过头,饶有兴致的打量他。

  在这个大家族里,贾琮的卑微的出身,贾赦夫妇对他的排斥虐待。

  还有贾家老太太对这个孙子的由衷不喜,使得贾琮在贾家几乎被完全忽视。

  有时候好像根本没他这个人存在,贾家人与外人谈起儿孙,也会下意识的将他略过。

  所以贾政对这个侄儿的印象很淡薄,因为从小到大也没见过贾琮几次。

  但今天他接待周昌言,知道他到访的缘由后,却将贾政彻底震懵了。

  现见这侄儿一身尺寸显小的旧袍,袖口甚至有缝补的痕迹,身材消瘦,脸颊微陷。

  脸盘上也少些温润血色,似乎日常吃养不足,看得贾政有些皱眉。

  他见周昌言目光灼灼审视贾琮,眼中甚至泛起一丝怜悯,心中不觉有些羞愧。

  暗自埋怨自己大兄,怎不把自己儿子看顾的体面些,不清楚的还以为贾家苛待子孙。

  在贾家这样的豪门中,贾琮这等形容有些寒酸的扎眼了,但贾政见这他一双眼睛温润晶莹,举止从容淡定,有种与年龄不符的神采。

首节 上一节 7/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