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97节

  随三排抢手如潮汐浪涌一般,往复翻滚,连绵射击,动作越来越娴熟,两枪的间隔渐渐缩短到一息!

  贾琮提供的只是三段击发射的模式原理。

  但忠靖侯史鼎却是带兵的名将,落实到具体操练中,靠着三天的时间,摸索出三段击枪阵运转的实操窍门。

  嘉昭帝等观看演练之人,见各排抢手进退有据,丝毫不见紊乱,连后退几步,前进几步,都像是事先演算过一般。

  整个枪阵就像是钟表齿轮紧密咬合一般,蕴含着令人震惊的杀伤潜力。

  等到各排抢手都连续发过五弹,忠靖侯史鼎便示意队正停止射击。

  因为经过数百发枪弹的踹射,五十步外林立的两掌厚木质枪靶,都被打成粉碎,已经无靶可打。

  三段击形成的绵密弹幕,威力之惊人,超出了观看演练的所有人的预想。

  兵部尚书顾延魁满脸红光,神情激动说道:“圣上,三段击之法威力惊人,如以此法训练数千枪兵,用于战阵拼杀。

  不论是何等犀利的快马厉刀,都将会在枪弹之前折戟沉沙。

  这三段击之法破兵家之藩篱,如对火绳枪再进行改良,威力还可提升,此法可为镇国利器,贾琮首创此法,开未有之先河,实乃殊功!”

  一向内敛深沉的嘉昭帝,见了三段击枪阵的威力,也忍不住开怀大笑:“贾琮献此法难得,忠靖侯更是练兵有方,让朕大开眼界。”

  “顾爱卿,朕欲在五军营之外,再建火器营,由兵部拟定建营方略,贾琮对火器有蹊径奇想,可由兵部发文与他参详。”

第143章 赐直奏之权

  荣国府,荣庆堂。

  一大早,王夫人像往常一样给贾母请安,贾母因前几日,隐约听说薛家之事,便随口问起缘故。

  王夫人便说道:“我那妹妹寡妇失业,膝下就养了蟠儿一个儿子,也是可怜劲的,潘儿那孩子也是个孝顺孩子,对自己姊妹也是极好的。”

  贾母听了脸上神色和缓,听起来倒是和自己的宝玉相似,说道:“如此说来也是个好孩子。”

  王夫人又道:“谁说不是呢,就是这孩子性子有些莽撞,这年也是不走运,在外面与别人起了些争执。

  他身边的小厮为了护主,便与那人撕打了几下,原先也是小事,可没曾想那人是有隐疾的,回了家过了一天便死了。

  那家人便诬蟠儿打死了人命,又告到应天府,闹得有些不太平。”

  贾母听了脸色一变,又听说只是身边小厮打死了人,便说道:“咱们这样人家的孩子,孝顺知礼是最重要的,其余都是小事。

  小孩子家哪个不是顽皮爱闹养大的,身边的奴才挑唆纵容,免不了出些糟心事,只是沾惹上人命纠葛,却是难办了。

  最后这事可了结了?都是亲里亲戚的,要是咱们能帮就伸把手,也不是什么值当的事情。”

  王夫人连忙回道:“还是老太太的话在理,我那妹妹心肠太软,对下面人未免宽宥,才会闹出这些事来。

  略微想了想,又说道:“只是亲戚们总要相互扶持才好,小孩子家哪没个磕碰闹腾的,大了懂事就好了。

  本来琮哥儿去金陵出皇差,因身上有皇命,听说金陵的官儿都给他几分面子,我那妹妹便求他去周旋一二。

  可琮哥儿却说自己年轻不顶事,给推掉了,这还是年轻,人情世故也不放心上,后来还是老爷给金陵知府贾雨村去信,才把事了了。”

  贾母听了这话,心里不快,语气有些发冲:“他在家里那么能闹腾,这出了门倒蔫了,往日的能为去哪里了,亲里亲戚的也不懂帮着点。”

  王夫人微笑道:“琮哥儿虽说这两年有些风光,也是他自小没福,没在老太太身边教养熏陶,不然里外周到分寸只怕要更得体些。”

  贾母脸色有些不豫,说道:“他那个爱招惹的性子,哪有宝玉他们姊妹那么乖巧省心,我还是离着远点,撂开手,倒多些清心高乐。”

  王夫人又道:昨儿我那妹妹让人带了书信,说事情是解决了,只是担心蟠儿在金陵也没个管教。

  打算带着他们姊妹来神京常住,一来兄弟姊妹多年没见,二来也让他舅舅多管教这孩子。”

  贾母一听提到王子腾,脸上有些淡淡的,上次王子腾那婆娘暗害贾琮,几乎让贾家脸面丧尽,贾母心里的疙瘩可是难去,早已生了嫌弃。

  好在不想当面让媳妇没脸,才说道:“那才是好事,你们姊妹多年没见,来了就接到府里住一段,我如今老了,就爱个热闹。”

  王夫人自从接了自己妹妹的信,知道贾琮不愿意帮忙,薛姨妈在信里倒没说什么,她却心里不舒服,却忘了自己原来做过什么。

  今天她说这些话,就是来给老太太打底的,老太太这个人就重个亲戚面前体面,她做了多年媳妇,岂有不知的。

  那小子在亲戚面前拿大,也不能都瞒着老太太,况且又得了老太太接妹妹一家子过来住的话头,心里也就遂了意。

  这几年,老太太把黛玉当心肝儿一样养着,她哪里不知老太太的意思,只是自己儿子,她心里自然有自己的打算。

  至于她心里怎么待见黛玉的,只看老太太如何待见贾琮就是了。

  “还是老太太疼惜我们这些晚辈,我那妹妹的女儿宝钗,是个极好的女孩,等哪天来了,老太太见了必定会喜欢。”

  这时迎春、黛玉、探春、宝玉等说着话,进荣庆堂给贾母请安,王夫人便停了话头。

  姊妹们正和老太太唠了几句,听到外面抄手游廊处脚步杂乱,似乎有不少人在跑动。

  贾母心中奇怪,就叫鸳鸯去外面看看,究竟是闹什么事。

  只是鸳鸯出去好一会都没回来,贾母心里有些奇怪,不过也不放在心上,依旧和黛玉等说着闲话。

  这时见鸳鸯满脸喜色的进了荣庆堂,说道:“老太太,刚才我去外面游廊上,说小丫头说了前面的信,怕她们听岔了话,

  我又去了荣禧堂那边打听,这才回来给老太太报喜。”

  贾母一愣:“报喜,是什么喜事。”

  鸳鸯笑道:“刚才外面闹腾,是因为宫里来了内官,给琮三爷传旨赐金,老爷刚在荣禧堂已经代三爷接了旨。”

  贾母一脸惊讶,问道:“你说什么,他人还在金陵,怎么突然给他下旨赐金!”

  黛玉、探春、迎春等姊妹听到也是一惊,不过既然有赐金,那必定是好事,心中各自惊喜,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好事。

  宝玉一脸茫然,心中还有些不耐烦。

  这两年贾琮一惊一乍的事太多,他就觉得贾琮这人太过闹腾,也没个清静闲逸气象,白瞎了如此好皮囊。

  王夫人手上的念珠又转得快了起来,心中一股郁气直冲上脑门,刚才她还在老太太面前,说贾琮自矜拿大,眼里没有亲戚。

  这话还没落地,这小子就闹出个下旨赐金,倒像特意出来打脸似的,就他那个下贱的命,居然还说不得了。

  鸳鸯继续说道:“圣旨上说三爷在金陵立了功,说是给宁王帮了忙,又说给朝廷献了什么三段击的法子,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好。

  皇帝就升了琮三爷七品官身,这会就不叫奉议郎了,而叫承事郎,还赐了三爷五百金,黄灿灿的一大盘,雕满了云纹宫花,看着稀罕。”

  听了这些话,堂上众人都惊呆了,贾母一辈子生在世家大族,官场的事还是知道一些的。

  自来宦海沉浮,要升一级官,常要经年累月之功,有的人熬到头发胡子都白了,也不过一个芝麻小官。

  自己的政儿,当年因他老爷一份遗奏,被皇帝封了从五品的员外郎,这熬了十余年,也是如此。

  上次皇帝下圣旨封那小子八品官身,也就是一个月前的事。

  这才过了几天啊,居然又下旨晋到了七品官,这小子到底做了什么事,这么入皇帝的眼,这升官的本事未免太出挑了。

  黛玉、探春、迎春等姐妹听了消息,都是喜不自禁,琮三哥这能为也是奇怪,到了那里都要冒出头来。

  只是鸳鸯说的三段击又是什么古怪,她们这些闺阁女子又怎么会听说过。

  这时贾政满脸笑容走进荣庆堂。

  “老太太,今天真是大喜啊。”

  贾母觉得这话怎么都听的有些耳熟,心里多少有些腻味,这一年也不知怎么了,贾家的好运都给这小子占全了。

  “刚才宫里传下圣旨,说琮哥儿在金陵,给朝廷献了三段击火枪之法,圣上龙颜大悦,称此法为镇国之器,还因此法建立火器营。

  因琮哥儿建言有功,所以才把他从八品奉议郎,晋升为七品承事郎,还赐了五百金。

  另外让他在金陵为宁王参赞,协助宁王署理要务,还赐了他直奏之权。”

第144章 诸事皆有因

  一旁的探春好奇问道:“老爷,什么叫做直奏之权。”

  贾政笑道:“我朝规制,五品及以下官员,如有事启奏,需经部堂或上官核定转奏。

  只有从四品以上官员,才有直接向皇帝上奏的权利,这就叫直奏之权。

  琮哥儿就算是升到正七品文散职,按常理也远没有直奏之权的,也是琮哥儿这次献三段击之法,让圣上极看重他的学识,这次破格恩赐。”

  黛玉、探春等闺阁女子,哪里听过这种官场典故,只是听老爷这般解说,总之就是三哥哥极厉害就是了。

  且按这样算,连老爷这样五品堂官都还没直奏之权,琮三哥一个七品散官却已有了。

  贾母和王夫人都长于官宦世家,虽不懂官场里面的机巧风险,但面上的事情毕竟也听多了。

  半大孩子升到七品官虽有些吓人,倒变得其次了,这直奏之权才是金贵的,也就是说贾琮这个七品官,却有了从四品高官才有的格局。

  平日里她们心思大半在大宅门内打转,并不知道外面许多事情。

  但是戏文却是听过许多,这小子这些邪性事情,用戏文里常有的话,不就是简在帝心吗,他这才多大啊。

  宝玉见林妹妹、二姐姐、三妹妹都是喜笑颜开,估计都在为贾琮这污浊须眉得意。

  如今这些姊妹,都被贾琮那国贼禄蠹之气,熏坏了灵秀根骨,看着怎么不叫人心痛。

  就连林妹妹也对贾琮这些攀附升官之事,放在了心里。

  怎么不叫他心中黯然神伤,只是经过当年之事,却也不敢在黛玉面前随意撒泼。

  其他姐妹倒也罢了,他只是想着如何将林妹妹救上一救,还她本来面目,还像小时候那样与自己和睦。

  又看到老爷一脸喜意说着贾琮的事儿,不禁心中一寒,每次贾琮得意,便是他受难之时。

  这之后一段光景,只怕老爷对自己的课业必定会严加督管,脸色顿时煞白,想到那些四书五经,人也僵了一半。

  ……

  金陵,宁王行在。

  这一日,是荣国府接到圣旨的第四天,日头刚过了正午,数骑快马穿过金陵朝阳门,直奔宁王行在而去。

  因路途遥远,圣旨又涉及金陵要事,不得延误,需五天内送达,一般的吏部官吏可干不了这活。

  所以特地从五军营中军大帐抽调五名精锐,一路快马传递,夜以继日,才堪堪在第四天将圣旨传到了金陵。

  当宁王亲兵赶到安定寺,请贾琮至宁王行在接旨,贾琮还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到了宁王行在,早有宣圣校尉等在那里,一通抑扬顿挫的宣读,他才知自己竟从八品加封七品官身,还加了一个宁王参赞的职司。

  升官当然是好事,只是来的过于突兀了些,皇帝是怎么知道自己提出了三段击之法?

  直到杨宏斌笑着解释原由,他才知道宁王在奏章中,不仅记了自己对金陵龙潭港要案的推演,还写了自己提出三段击之法。

  嘉昭帝对三段击之法十分关注,不仅召兵部尚书顾延魁、忠靖侯史鼎问询。

首节 上一节 97/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