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135节

  薛道光说:“风头过了,可以回去。”

  紫阳真人的徒弟有上百人,得到真传的仅一人而已,那便是薛道光的师父石泰。

  对了,石泰医术高超,薛道光也有近十年的行医经验,他最近还将许多方子传给村里的小赵郎中。

  石泰属于日子人,对传道并不热衷。他当初叮嘱薛道光,让薛道光前往东京,依附权贵,广收门徒,振兴他们这一派。

  怎奈薛道光的性格差不多,到如今一个徒弟也没收,更懒得通过道术攀结权贵。

  但师命难违,薛道光也想收徒啊,他觉得朱铭就挺有悟性。既然朱铭不愿拜师,那就另择弟子呗,跟着陈渊去东京转转,一边学习数学物理,一边物色有潜力的弟子。

  确定好一起走,朱铭翌日便开始练兵。

  算上张广道等头目,一共训练七十五人的保安队。

  从村里的青壮当中挑选,不给兵饷,而是赐予他们新开的荒地——新来的村民开荒,开出十亩地,要拿出一亩卖给村里做公产,这些新开垦的土地用于赏赐。

  因此大明村的保安队,有点像隋唐的府兵制!

  张广道被任命为都头,田三做副都头,邓春等人做十人队长。

  至于白胜、石彪,朱铭要带去东京。

  朱铭把保安队组建完毕,并不亲自训练,他只在旁边监督,让张广道负责练兵。

  张广道建议:“可以再买几把弓,配置在鸳鸯阵中。”

  “明年托郑家送来。”朱铭说道。

  北宋中后期的普通弓箭,七八百文就能买一把弓,二十多文就能买一支箭,南方的竹箭还更便宜。

  以上,属于市场价。

  如果是军队采购,总得让官吏吃回扣,价钱大概在1200文到2000文之间。

  大规模作战的时候,弓反而开销不大,箭才是最大的消耗。一万支箭射出去,两三百贯就没了。大型战役,动辄射出数十万支箭,打胜仗还能回收一些,败仗能打得军需官心头滴血。

  另外,产自西夏兴州的良弓最贵,如果是豪华版,一把弓能卖数百贯!

  朱铭手里那把弓,就花了三十多贯。

  坐在树荫下,朱铭泡了杯茶,认真观察着保安队操练。

  保安队的军纪,比当初训练弓手更严格和细化。取消了军棍,改成体能处罚,比如跑路之类的。而且连坐,一人操练不好,整个小队都要受罚。

  军规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训练时军纪,一种是行军打仗的军纪。

  而且军官与士兵,平时在家里怎么吃不管,训练、行军、打仗期间一律吃相同的饭菜。(个别猛将或者特殊部队,可以申请增加肉食,以维持他们的体能消耗。)

  核心军规,则是不准骚扰百姓!一旦违反,轻则开除,中则罚田,重则杀头。

  除了操练鸳鸯阵,还增加了体能训练,比如站军姿、负重跑。这些内容,古代就有,属于强军标配。

  就拿戚家军来说,有三种体能训练方式。

  第一,平时操练时,在兵器上加重。

  第二,在皮甲、铁甲上,增添一些重物。

  第三,绑沙袋跑步,一口气跑一里,不喘粗气才算合格的戚家军。

  另外,戚家军禁止学花枪、花刀,那玩意儿属于跑江湖卖艺的本事,带到军中会干扰列阵搏杀。

  薛道光站得老远观察一阵,走过来说:“我可以教他们一套练体术。”

  朱铭起身拱手:“有劳道长了。”

  薛道光的练体术,有些类似八段锦,可以作为军中体操使用。

  就在薛道光传授体操时,陈渊也走过来:“大郎练兵作甚?”

  朱铭解释道:“朝廷逐年增涨课税,再这样下去,必然官逼民反,恐怕又要生出盗贼,甚至是反贼。大明村日趋富裕,早晚被盗贼盯上,我练几十个村勇,只为保境安民。官府那边,哪里又靠得住?”

  “确实如此。”陈渊并没有多想,因为朱铭即将赴京考试,难道进士还会造反吗?

  如今就连江南地区,都出现大股小股的盗贼。

  主要是被花石纲逼出来的,花石纲已经运了将近十年,规模越来越大,破产之民越来越多。

  而且,被花石纲搞破产的,很多还属于地主!

  这些地主多少有点影响力,一旦破家逃亡,很容易聚众为盗。

  陈渊感慨道:“百姓日用即为道,我等化道为用,虽可以造福百姓,却又如何抵得过官府盘剥?等玉米红薯推种开来,这洋州的苛捐杂派,恐怕还要变本加厉,收再多粮食也无济于事。奸臣不除,天下难安。吏治不清,四海难平。”

  朱铭也不宣扬造反理论,借用令孤许的观点来敷衍:“当今官家是不指望了,就看太子继位之后如何。”

  “是难指望那昏君。”陈渊点头道。

  有识之士,早就对宋徽宗绝望了,花石纲搞得江南怨声载道,居然只为给宋徽宗修园子。

  朱勔就一个开药铺的小商人,通过蔡京巴结上宋徽宗,如今竟能随意调派南方的官吏和军队。就连各路漕船,都要听朱勔的指派,经常因为运送花石纲,导致漕粮耽搁,东京粮价大涨。

  这货盯上了某个富户,就带兵冲到别人家中,借口征用奇石,霸占别人的家产。

  到最后,朱勔竟蓄养私兵数千,江南的知府、知州也多是其门生,人称朱家为“东南小朝廷”。朱家的田产,暴增到三十万亩,还全都是江南地区的好田。

  对江南士绅而言,宋徽宗不但是昏君,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暴君。

  像陈渊这种名儒,都张口便骂宋徽宗,没有半点尊敬可言。

  村兵操练半月,朱铭收拾行李下山。

  书籍、衣物他自己背着,白胜和石彪二人,各自扛着一麻袋干香菇。

  “这个带上。”朱国祥扔来一朵灵芝。

  朱铭赞道:“好东西。”

  这朵灵芝当然没有磨盘大,但也不算小,被朱院长养到网球拍那么大。

  朱国祥说:“明年多栽培一些,或许还能更大,到时候卖给洋州的富商,又能赚来不少发展资金。”

第137章 【沾满鲜血的茶马贸易】(为企

  第137章 0132【沾满鲜血的茶马贸易】(为企鹅大佬加更)

  聚宝盆也带上,正在跟妻儿告别——母马已经生崽。

  这畜生发现要下山,对妻儿毫不留恋,兴奋的不断原地迈动蹄子。

  “老实点!”

  朱铭一巴掌拍去,将行李压在马背上,灵芝也用袋子装好,顺手跟行李挂在一起。

  陈渊及其随从,还有聚宝盆这畜生,肯定无法免费乘坐驿站车船。到时候还要额外付费,驿站工作人员是很高兴的,他们巴不得多赚些外快。

  这里的驿站只是简称,宋代分为驿馆和递铺两套系统。

  驿馆只提供食宿,相当于官办客栈,招募民夫做驿卒,一般由知县或县令担任负责人。

  递铺才拥有车船,负责传递文书、邮寄包裹、交通运输,工作人员全是士兵,由路级监司、州县长官、巡辖使臣进行监管。

  驿馆只在城内外设置,递铺却是遍地都有,需要保证官方文书传递畅通。

  沈有容大着肚子不便下山,只把朱铭送出寨门。

  严大婆却牵着孙子,一路把他们送到江边。就如同十年前,送儿子去赶考,她是真把朱铭视为亲孙子。

  坐着村里的小船,很快来到上白村,转乘白家的客船继续前行。

  聚宝盆这畜生倒是很听话,没在船上瞎折腾,否则它能把村里小船搞翻。

  白家的客船,同样只到黄金峡,众人登岸走陆路。

  走了一阵,前方便是栈道,大家坐下休息。

  白崇彦神秘兮兮掏出几个油纸包:“此为片茶,专供皇室饮用,只这几团片茶,运到东京就能卖上百贯。”

  “不是腊茶最珍贵吗?怎又还有片茶?”朱铭好奇道。

  宋代的片茶,并非六安瓜片那种片茶。

  白崇彦解释道:“严格来说,片茶也是腊茶的一种,但比腊茶制作更为精细。就连压制成茶饼,都需要用银模,否则味道就不正。这是俺家好几年的存货,几百亩茶山,囤积五六年,也就做出这几团顶级片茶而已。”

  朱铭听了有些无语。

  还只能用银模压制,纯粹瞎讲究,跟铜模、石模有啥区别?

  片茶也分等级,极品货色最贵,即便在产茶地的售价都超过1贯。但次品率也极高,最垃圾的片茶,跟最垃圾的散茶一个价,连底层百姓都不喜欢喝。

  官方把茶叶粗分为三等,但在终端市场,又细分为数十等。

  比如,腊茶分为16个等级,片茶分为55个等级,散茶分为59个等级。

  白崇彦手中的,属于顶级片茶,禁止私人售卖,只允许皇家饮用。民间商人若获得此物,必须卖给皇室,否则抓到了就有逾制之罪。

  逾个鬼制,朝廷越禁,民间越喜欢,价钱也就越高。

  朱铭拿过来,隔着油纸包一闻,香味已经透出来了,顿时惊讶道:“这用了多少香料?”

  “二十几种,”白崇彦说,“若非俺能免税带去京城,俺家才不会费力气做片茶呢,在本地售卖就算走私都要亏本。”

  亏本的原因,是制作成本太高,且残次品率也高。

  朱铭感觉,宋代的制茶工艺,路子已经完全走歪了,就跟明代造玻璃一般魔怔。

  薛道光说:“大郎,把那灵芝给我看看。”

  朱铭从马背上取下袋子,顺手就扔过去。

  薛道光连忙接住,小心翼翼打开袋子,还责备道:“此为百年灵芝,怎可胡乱抛掷?”

  朱铭笑道:“道长若是喜欢,尽管拿去泡水喝。”

  “太过贵重,贫道不要。”薛道光说完,便埋头开始数“年轮”。

  数来数去,也才十多年,距离百年灵芝似乎还差很远。

  也不纠结于年份了,薛道光断定这是百年灵芝,反复端详品鉴说:“此乃紫芝,《神农本草经》有载,其味甘温。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延年不老肯定是假的,但配合内丹法服用,也可有益于修行养生。”

  确实有用,其功效显著,相当于输几瓶氨基酸、葡萄糖、甘露醇……放在古代属于神药,能极大增强人体免疫力。

  朱铭问道:“拿到东京能卖多少钱?”

  “价值百贯,”薛道光说,“若有病患急于求购,五六百贯也能卖到。”

首节 上一节 135/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