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144节

  名气瞬间就有了,不少士子记住了秦桧。

  又有人跟着大喊:“金华潘良贵在此,把我也抓去吧!”

  “宣城周爽在此!”

  “简州王安国在此!”

  “沂州孙搒在此!”

  “……”

  陆陆续续,上百士子报出姓名,把盛章给反包围了。

  “好!”

  围观百姓连连喝彩,看热闹不嫌事大。

  士子们一副光荣就义的模样,其实半点都不担心,人多力量大嘛。借给盛章一万个胆子,他都不敢把应考举人全抓起来。

  事实上,盛章已经脸色发白了,他强行抓人激起了众怒。

  国子司业陈询默默后退,不想再掺和进来。

  国子监丞高述,却不想错失讨好蔡京的机会,挤进人群说:“既然此人要辩解,太守不妨听他狡辩。讲不出道理来,再抓人也不迟。”

  盛章连忙说:“对,伱且讲讲,你们宣扬的怎就是新学了?”

  朱铭还剑入鞘,排众而出,站在盛章面前:“舒王《易义》有云,乾之九三,知九五之位可至而至之。这句话,是否有错?”

  盛章说道:“既是舒王所言,自然无错。”

  “伊川先生(程颐)却说是错的,认为舒王此言大害天下。”朱铭说道。

  盛章冷笑:“程伊川曲解经义,他才是天下大害!”

  朱铭顺着这话说:“陈先生所言‘我本论’,不是暗合舒王对乾卦的解释吗?舒王说,九三可至九五,九五至尊也,难道舒王是怂恿天下士子篡夺皇位?非也!‘我本’之论,视‘我’为国本,但陛下才是国本。难道‘我’要去代替陛下吗?非也!我等在践行舒王所言,为君王分忧而已!”

  盛章苦苦思索,想着该怎样反驳。

  朱铭继续说道:“‘我本’之论,便与伊川先生所言不符,阁下还要诬陷我们传的是洛学?吾所治非洛学,乃新学也!舒王千古!”

  这特么牵强附会,居然还真有些道理。

  盛章正待辩驳,忽听朱铭呵斥:“你为何不说舒王千古?”

  吼声很大,唾沫星子都喷到盛章脸上,瞬间打断他的思路。盛章只能拱手赞叹王安石:“舒王千古。”

  王安石对乾卦的解释,完全出于学术角度,认为初九进九三,九三进九五,都在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问题是,九五乃至尊,是皇帝的象征,九三怎么能进九五呢?这不意味着臣子可以谋反称帝吗?

  于是程颐批评王安石,说此言祸乱天下,九五就是九五,九三就是九三,皇帝是皇帝,臣子是臣子,不能随便乱进。

  王安石确实猛,他对乾卦九三的阐述,为臣子篡夺皇位提供了理论支持!

  朱铭非常赞同。

  不等盛章说出任何言论,朱铭继续阐述:“舒王在注释坤卦时说,因物之性而生之,直也;成物之形而不可易,方也。这不正是陈先生的‘方矩论’吗?舒王定然对的,是也不是?”

  盛章哪敢承认王安石错了?连忙点头:“舒王自是对的。”

  朱铭紧追不舍,不给对方喘息之机:“伊川先生却说,舒王错了。我们观点与舒王相同,与伊川先生不同,难道我们的不是新学?”

  盛章有些迷糊,因为他一来就抓人,根本就不知道“方矩论”是啥。

  盛章扭头看向高述,高述也摇头,因为他同样没听到“方矩轮”的具体阐述。

  王安石对坤卦的解释非常精彩,在阐述万物与大地的关系时,已经有了“适者生存”的理论雏形。

  程颐却非要坚持“性即理”,认为先有理,再有性,再有万物,这跟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违背的。

  而朱铭认可王安石的同时,“方矩论”其实更进一步,不但赞同适者生存,还强调万物(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盛章根本就没法辩论,因为他不了解“道用学”,朱铭可以随便胡说八道。

  即便他今后刻意去了解,朱铭和陈渊也不怕,避开雷区就是了,还能辩解说自己在对新学推陈出新。

  不得不说,王安石是真牛逼。

  乾坤两卦,是《易经》的核心。王安石在乾卦给出“臣夺君位”的合理性,又在坤卦搞出“适者生存”的观点……难怪新学后来都没人提了,难怪当时的大儒喷他曲解经义。

  盛章脑子乱哄哄的,他这个开封府尹,是靠捧朱勔臭脚而上位,肚子里真没什么学问!

  学问没有,小心思不少,盛章脑筋一转,指着朱铭呵斥:“尔开口闭口伊川先生,又对洛学了若指掌,还敢狡辩自己不是洛党!”

  朱铭问道:“阁下看过《孙子兵法》吗?”

  “自然读过!”盛章说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读洛学之书,难道不能拿来印证新学?”朱铭质问道,“大宋与西夏敌对,难道不能派细作去西夏打探军情?”

  盛章哑口无言。

  “哈哈哈哈!”

  众士子看到盛章吃瘪,顿时哄然大笑。

  特别是江南士子,笑得最欢。

  因为盛章是朱勔的狗腿子,而朱勔把江南地主害惨了!

  盛章已然恼羞成怒,却又不敢动手,害怕犯了众怒。他当即拂袖离去,决定派人偷偷听陈渊讲学,暗中找到其漏洞,再寻个机会一举诬陷下狱。

  这是他的惯常手段,正面硬刚打不过,就背后栽赃陷害,无往而不利。

  前两年,朱勔卖小妾(歌女),盛章想睡主人不要的女人,以此来显示自己跟主人亲近。却被一个武官截胡,把那小妾抢先买走。

  这多大的事儿啊?

  盛章却暗中诬陷,把那武官搞下狱,将小妾给抢过来,开开心心跟朱勔做了同道中人。并时常对人炫耀,在宴请宾客时,便将那小妾叫来,说此女出自朱提举府上。

  倍儿有面子!

  目视盛章带人离开,士子们欢呼雀跃,围观百姓也哈哈大笑。

  一时间,朱铭成了智斗奸臣的英雄,各路士子纷纷上前交流,还有人拉着朱铭去喝酒。

  国子司业陈询、国子监丞高述,这二位默默离开。

  走得远了,陈询笑道:“盛章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陈渊和那朱铭,若是滞留东京三月以上,必然被姓盛的诬陷下狱。”高述幸灾乐祸。

  他们老奸巨猾,自己想拍蔡京马屁,却让盛章出面抓人。事成了,他们有功劳;事不成,跟他们没关系。

  二人回到国子监,屁股还没坐热,蔡京的心腹匆匆而来。

  心腹叮嘱道:“你们两个,最近半年安生一些,不准再招惹是非,国子监必须严格遵守三舍法!刘嗣明……要贬官外放了。”

  陈询和高述大惊:“怎会如此?”

  心腹说道:“官家震怒,从礼部到国子监,一众官员,全部降等。”

  这是政敌对蔡京的反击,不管什么党什么派,已经联合起来,抓住国子监漏洞进行弹劾。

  带头干翻宰相张商英的刘嗣明,连蔡京都保不住他,即将被贬到地方去做知州。

  国子监的学生,只招收七品以上京官子弟。

  蔡京的党羽徇私舞弊,导致大量京官的儿孙,无法晋升国子监上舍。这特么犯了众怒,就连中立派都参与进来,逮着礼部和国子监一阵狂喷。

  由于参与弹劾的官员太多,把宋徽宗给吓到了,匆忙下旨降罪,不给蔡京反应的机会。

  礼部尚书白时中,礼部侍郎张崇,礼部员外郎翁彦深、尚佐均,大司成刘嗣明,国子司业陈询,国子监丞高述……全部降三官(寄禄官、职官、差遣),刘嗣明甚至要被抓去大牢走个程序。

第146章 【聪明又昏庸的皇帝】

  第146章 0141【聪明又昏庸的皇帝】

  此时的大宋文臣,蔡京排第一,刘正夫排第二。

  刘正夫曾经依附蔡京,并帮助蔡京第二次复相,还帮助蔡京扳倒张商英。

  但是,蔡京以前有个死敌叫刘逵,而刘正夫又与刘逵私交甚密,两人之间就此产生嫌隙。

  宋徽宗故意提拔刘正夫,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要让两个宰相斗来斗去!

  “父亲,官家今日下旨,从礼部到国子监,一众主贰官全部降等处罚!”次子刘阜民喜滋滋跑回来报信。

  刘阜民的职务是猷阁待制,即皇帝的图书馆文侍,专门伺候皇帝读书写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情报。

  长子刘皂民是兵部侍郎,闻言笑道:“此乃大喜事。处罚那一众礼部官员,虽未动摇蔡京根基,却意味着官家对其愈发不满。假以时日,蔡京必然倒台!”

  刘正夫却叹息:“这是官家与众臣,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刘正夫不想跟蔡京斗法,他一直以蔡京的党羽自居。莫名其妙的,皇帝就把他推到前台,蔡京的反对者也来依附他,硬逼着他跟蔡京唱对台戏。

  这次众臣弹劾蔡京党羽,刘正夫啥都没干,但蔡京的怒火,肯定会撒在他身上。

  “唉,我还是请辞吧。”刘正夫居然真的开始研墨,准备写辞职信回家养老。

  刘皂民大惊:“父亲为何如此?”

  刘正夫说:“蔡京毫无底线,我是斗不过他的。我老病之躯,顶多罢官归乡。可你们兄弟二人,恐遭其报复啊!刘公路之事,殷鉴不远。”

  刘公路就是刘逵,蔡京对其兄弟下手,案件牵连上千人,被处死者数十人(死者多为胥吏,也有刘逵的亲戚)。

  “父亲不必担心,宫中有娘娘(皇后)撑腰,蔡京难道比娘娘更能讨官家欢心?”刘阜民说。

  “你们糊涂,皇后已久不见郑居中!”刘正夫说道。

  郑居中就是跟郑皇后攀亲戚那个,论辈分是李清照的亲姨父,他以前也属于蔡京党羽。如今“族妹”做了皇后,郑居中的野心也大起来,宋徽宗趁机提拔此人,让郑居中去牵制蔡京势力。

  刘正夫与郑居中,稀里糊涂成为“反蔡京联盟”的核心,其实全特么是皇帝安排的。

  郑皇后明显感觉风向不对劲,逼着亲爹辞官,并且不再跟族兄郑居中联络。

  刘皂民还是舍不得荣华富贵,绕弯子劝道:“父亲,官家让你斗蔡京,是不会准许伱辞官的。”

  刘正夫仔细想想,点头道:“也对,须让官家主动放我走。”

  于是,刘正夫改写劝谏信。

  宋徽宗最近志得意满,打算去泰山封禅,满朝文武都不敢劝谏。

  刘正夫文采极佳,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

首节 上一节 144/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