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148节

  今晚皇帝也没闲着,坐着御辇前往五岳观,随侍之人皆戴大帽,帽子上还簪着花朵。宫中侍卫身穿红锦团答戏狮子衫,那镀金的天王腰带,跟朱铭的天王甲腰带有得一拼,手里的金瓜有好几重骨朵。

  禁卫武官和殿前军士,打扮同样喜气夸张,穿得就像戏台上的将军。

  皇帝的随员们,捧着各种玩意儿,什么金交椅、痰盂、水罐、果盘等等。这些都是皇帝的御用物,不管走到哪里都带着,便是吐痰,普通痰盂也用不惯。

  皇帝身后的掌扇,扇柄为琉璃和玉石所制,琉璃当中还有灯芯可以点燃。

  便是前方开道照路的灯笼,都是极品红纱裹着,还缀有珠宝璎珞。这样的灯笼有四百个,皆用极品白烛照明。

  各种玩意儿,非金即玉,剩下的也是宝石和珍珠。

  就体现出四个字:奢华贵气!

  在御街舞台搭建之前,宋徽宗就坐在御辇上,从宣德楼出来,汇合等候在那里的文武百官,庞大的队伍向南而去。

  “看驾头!”

  随着禁卫一声呼喊,三衙太尉开道,浩浩荡荡前行。

  沿途路人纷纷闪避,而且瞬间无人敢言,喧闹的街道变得死寂。用《东京梦华录》的原文来说,便是“有高声者捶之流血”,那些金瓜侍卫可不是摆设。

  先是路过九成宫,那里有宋徽宗铸造的九鼎。

  北宋初年便闹钱荒,多次颁布诏令,禁止铜钱外流。北宋末年,更是钱荒到影响民生,蔡京不得不铸造大额铜币。

  可宋徽宗却融掉铜钱铜器,铸造九鼎以彰显自身天命,九鼎后来被金兵给抢走。

  安放九鼎的九成宫隔壁,便是今晚宴会的迎祥池。

  池边栽满了杨柳,池中还有睡莲,亭台楼阁,风景秀雅。

  在四百个御灯笼,以及众多花灯的映照下,夜晚的迎祥池亮如白昼。灯火倒映在池水中,交相辉映,煞是好看。

  宋徽宗坐在金交椅上,乐声奏响,群臣拜贺。

  乐声罢,献祥瑞。

  刚被降了三官的礼部尚书白时中,拿着单子开始念道:“京东路献白虎瑞兽一只,已送至玉津园……”

  每念出一种祥瑞,文武百官都纷纷恭贺。

  念着念着,白时中说:“利州路进献仙粮,玉米、红薯各一百斤!”

  听到“仙”字,宋徽宗来了精神,问道:“玉米红薯是何物?竟能称之为仙粮。”

  白时中说道:“利州路转运使彭喜,称有异人海外寻仙,遇一仙翁,授以玉米、红薯二物,皆可亩产数石。且不择土地,贫瘠山地亦可耕种。”

  宋徽宗却不关注亩产,只问:“仙粮食之可有奇效?”

  白时中回答说:“不知。”

  刘正夫离席拱手:“官家,若真的能亩产数石,而且可耕种于贫瘠之地,此两物可大利天下。陛下励精图治,我大宋盛世无双,四海之内丰亨豫大,如今又有仙粮,真乃仙人眷顾也!”

  于是,群臣争相恭贺,皆言皇帝身负天命。

  宋徽宗顿时高兴起来,又说:“传令利州路转运使,让他送异人进京,俺且问问海外仙翁之事。”

  接着,礼部尚书继续念祥瑞,内容五花八门,甚至包括民间女子生下四胞胎。

  祥瑞整完了,侍者才开始端来酒菜。

  又有戏班子上演杂剧,君臣相协,共享盛况。

  两场杂剧演完,大晟府的御用词人们,开始写歌功颂德的诗词。

  宋徽宗亲自点评,排出前几名,赏钱数十数百贯不等。

  ……

  朱铭喝得半醉,骑马回到城外客栈,也没人来查他酒驾。

  白胜和石彪打地铺,今天走得累了,躺下便呼呼大睡,鼾声吵得朱铭难以入眠。

  翻身起床,点燃油灯。

  朱铭拔出宝剑开始擦拭,擦完宝剑,又去擦铁枪、铁锏。

  他握着铁锏来到窗前,推开窗户向外观看。城外虽不如城内繁华,但也到处是花灯,一阵夜风吹来,还伴着煤炭燃烧的味道。

  东京附近的树木,早就不够支撑城市用柴。

  家家户户,甚至包括官员,都是用煤炭来生火做饭。

  只有皇室和顶级权贵,才燃烧高价木炭,这玩意儿是大老远运来的。

  从穿越至今,朱铭一直嚷着要造反,可之前的造反意愿,都不如今天来得强烈。

  这里可是东京,是大宋的首都,都已经这幅鬼样子。

  各地百姓该有多惨?

  朱铭本打算靖康之后,再发动起义,现在却想要提前。

  该提前到什么时期呢?

  等方腊造反,还是宋军征辽大败?

  反正不是现在,西军精锐仍在,起义军在初期是扛不住的。

  心中愤懑难当,朱铭在房里挥舞起铁锏,黑暗中发出嗡嗡的破空声。

  石彪睡得很死,白胜却被吵醒,睁眼看了看,又继续睡觉。

  只剩朱铭还在那里独自发疯!

第150章 【贡院考官】

  第150章 0145【贡院考官】

  (前面章节错误内容已修正。)

  元宵节后,朱铭上午留在客栈看书,下午去摆摊并配合陈渊讲学。

  开封府尹盛章没再来找麻烦,这厮喜欢玩阴谋诡计,而且谋定而后动,正在搜集“道用学”的忤逆证据。

  也就是每天派人来听讲,将内容认真记录下来,再鸡蛋里挑骨头,寻个时机进行抓捕。

  蔡京更没心思理会他们,朱铭只是个小人物。

  蔡相公的注意力,聚焦于征西夏之战,朝廷也围绕着这件大事在运转。

  大太监童贯已率领禁军出发,自己驻扎在兰州。

  熙河路经略使刘法,领军十五万出湟州;秦凤路经略使刘仲武,领军五万出会州。他们的攻击目标,是清水河北界(宁夏境内)与卓罗城(甘肃永登)。

  边军的缺粮问题,也暂时得到解决,皇帝不差饿兵嘛。

  整个春季攻势,宋军都非常顺利。

  刘法此人,乃北宋名将,此时被誉为“天生神将”。他在后世名声不显,是因为儿子参与兵变,朝廷刻意掩藏其功绩,导致《宋史》没有给他立传。

  此人在哲宗朝,对外作战皆胜,两年内斩首万余级。又在徽宗朝崇宁四年,一战追击数百里,斩俘西夏军万余人。

  今年春天,刘法率十五万大军出击,再次于古骨龙(青海乐都)击败西夏。

  可惜啊,刘法太过刚直,不懂得阿谀奉承。

  比如几年前,宋徽宗制定大晟乐,派遣官员颁行天下。在前线统兵的刘法,没有亲自迎接颁乐官,竟被罢免经略使、三衙都虞侯职务。

  现在面临大战,朝廷不得不重新启用,因为刘法是西北第一名将!

  这位老兄,跟童贯的关系不好,后来也是栽在童贯手里。

  童贯给他扣上“欺君”的帽子,逼着刘法孤军深入,遭到西夏军队前后夹击。

  在饥寒交迫,又累又饿,遭遇包围,战马多渴死的情况下,刘法率军激战大半日,利用夜色成功突围。又在珠固峡被西夏军截住,刘法连人带马摔下山崖,双腿骨折。主将生死未卜,其部将依旧浴血厮杀,带着残兵冲出山谷。

  而摔断双腿的刘法,被西夏后勤部队发现。

  当世名将,竟死于一个后勤小兵之手。

  此战,刘法率领的两万部队,几乎是全军覆没。西夏军队乘胜进兵,宋军最终丧师十万!

  不论今后的情况如何,反正在这年春天,宋军是捷报频传,朝廷君臣宴饮庆祝,已经生出三年灭掉西夏之心。

  ……

  贡院,考场。

  今年的省试主考官是王黼,副考官为慕容彦逢、翟汝文和冯熙载。

  王黼,六贼之一。

  靠巴结蔡京上位,但在宋徽宗的诱导下,已暗中与郑居中联合,跟蔡京的关系日渐恶劣。

  慕容彦逢,蔡京的政敌。

  曾遭蔡京排挤,贬为汝州知州。被宋徽宗召回,一路升为刑部尚书,如今又做了翰林学士。

  翟汝文,蔡京、梁师成的政敌。

  梁师成强拆百姓坟墓,圈占土地建造园林。翟汝文上疏弹劾,遭梁师成排挤,贬为宣州知州。召回朝堂,再贬庐州知州,再迁密州知州。因弹劾蔡京盐法害民,宋徽宗召其回京做翰林学士。

  冯熙载,大儒,名宦。

  跟蔡京的关系不好不坏,培植党羽多年,有自己的小圈子。

  四位考官,一个已经背离蔡京,两个是蔡京的政敌,一个是蔡京的潜在竞争对手。

  宋徽宗这样安排,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反蔡”官员已在暗中庆祝了。

  要知道,上一届主考官,可是蔡京的铁杆心腹蔡薿!

  四人被锁在贡院里等待考试,相处并不融洽,因为慕容彦逢和翟汝文都是软硬不吃之辈。他们才不管王黼是否跟蔡京闹翻,只知道王黼是奸臣,与那蔡京是一路货色。

  “黼资历浅薄,初做翰林学士,便奉皇命知贡举,”王黼举杯说道,“三位相公老成持重,鄙人若有疏漏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冯熙载笑道:“阁下是主考,我等只是副考,怎能喧宾夺主?”

  王黼暗骂一句老狐狸,继续赔笑说着好话。他想拉拢慕容彦逢、翟汝文,一起组建“反蔡联盟”。

  而冯熙载,安着同样的心思。此人一直在拉帮结派,暗暗蓄积力量,又隐忍不发,始终不与蔡京正面对抗。

  翟汝文面无表情,自斟自饮:“科举取士,为官家尽心而已,王学士不必说恁多。”

  翟汝文看不起王黼,他跟苏轼、黄庭坚交游的时候,王黼还在穿开裆裤呢。他连梁师成、蔡京都敢喷,区区一个王黼,多说几句都算他跌份儿。

首节 上一节 148/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