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151节

  来自洋州的十位士子,加上李含章共有十一个,居然有三人被省试录取:朱铭倒数第一,白崇彦倒数第六,闵子顺倒数第一百九十七。

  李含章、令孤许、王昶等人……全部落榜。

  而整个利州路,再无一人考中。

  秦桧看着榜单,身体都在颤抖,他的名次极为靠前,正数第十七名。

  权贵们已经开始动手,联合起来轰走富商,挨个询问中榜者的具体情况。

  “四郎君,这人还未娶妻,年龄也合适得很,还考了省试第十七名!”一个家丁喊道。

  王仲岏冲到秦桧面前:“真未娶妻?”

  不知此人底细,秦桧有些忐忑,回答说:“并未娶妻,也未有婚约。”

  王仲岏又问:“年方几何?”

  秦桧回答:“二十五岁。”

  王仲岏再问:“家里还有什么人?”

  秦桧答道:“家父早逝,做过县令。还有老母与幼弟,寄住于舅父家中。”

  王仲岏仔细打量秦桧,越看越满意:“就是你了,带回去!”

  秦桧惊呼:“且慢,且慢,敢问尊驾是何人?”

============

刺猬猫,菠萝包..全网小说资源共享,每月更新1500+,复制下面群号加入群聊

分享废鹿,刺猬猫,次元姬,菠萝包等等全网小说资源,每日更新1500+,从此告别书荒(之前群没了,以下是新群)

【千寻新小说中转群:312814139】

【千寻新免费满文件小说外群:950180909】

资源来自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小说资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本仅供个人学习和试读,如果喜欢该资源,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如不慎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麻烦通知我们及时删除。

=============

  王仲岏让家丁把秦桧架着走,便走便说:“俺爹是王讳珪公,你难道没听过?”

  本来还在挣扎的秦桧,听说自己能做已故宰相的孙女婿,顿时大喜过望:“岳父快放开小婿,小婿答应便是了。”

  就这样,秦桧做了李清照的表妹夫。

  至于说秦桧与蔡京连襟,这多半属于野史扯淡。

  第一,不见正史和墓志铭记载;第二,年龄相差太悬殊了;第三,秦桧中进士之后,并未得到蔡京的提携。

  秦桧这边拜见了岳父,又去跟朱铭等人见礼,互相恭贺彼此高中。

  待这家伙走了,李含章才酸溜溜说:“一介寒门布衣,转眼便做宰相孙婿,当真是令人羡慕啊。”

  朱铭笑笑没说话,就秦桧和那王家,金兵来了全员汉奸。

  令孤许抱拳道:“恭喜三位!”

  朱铭、白崇彦、闵子顺同时回礼,其余同乡士子也过来道贺。

  面对众人艳羡的目光,朱铭安慰道:“还有殿试未考,若依旧排在倒数,也不知要蹉跎多少岁月,中不中进士都无所谓。”

  这是大实话,北宋中前期进士,每届只录取三四百人。

  宋哲宗年间,突破到五百人以上。

  宋徽宗上台之初,皇太后掌权,同样只录取五百多人。

  等到宋徽宗亲政,瞬间就泛滥了,第一届便录取671人,第二届录取731人,进士人数疯狂暴增。

  进士甲第,也从只有三等,增加到四等、五等。

  考了进士,还要考关试。

  关试合格,方可任职。

  现如今,人多官少,授官和升迁越来越难。

  新科进士外放为县尉,都属于运气极好的。

  许多进士,只能去做州学老师,而且一做就是好几年。

  关试考得稍好的,可以做州学校长,但有可能多年都不挪窝。

  比如秦桧,当了整整八年校长。

  摆摊时认识的广南士子林勋,这位老兄更惨,当了十年校长。

  因为落榜,李含章郁闷一阵,此时也想通了,洒脱道:“成功莫忧,以贤弟之策论,殿试必可中一二甲。”

  “哈哈,但愿吧。”朱铭笑道。

  殿试才是真的黑,属于科举舞弊的重灾区。

  历史上,下一届科举,皇帝带头作弊。

  宋徽宗最喜欢的儿子,乃是嘉王赵楷,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宋徽宗觉得此子类己,甚至动了换太子的心思。

  一个十多岁的亲王,竟然跑去参加科举,而且直接被点为状元。

  估计是宋徽宗都感觉太离谱,在儿子唱名第一后,下令改第二名为状元,把儿子降为榜眼。

  别以为被嘉王赵楷抢了风头,那位状元似乎就有多惨。这货是个“有官人”,能凭借父辈恩荫直接做官,考上进士可以初授更高官职。

  “有官人”考中状元,是宋代开国以来的第一次。

  而且,第三名也是“有官人”。

  也就是说,下一届殿试,乃宋代科举的至暗时刻。

  前三名当中,一个是皇子,两个是“有官人”。全特么背景特殊,没有作弊谁信啊?

  宋徽宗和他的宠臣们,再一次次突破下限。

  回到客店,喝酒庆贺,几家欢喜几家愁。

  李含章单独找到朱铭唠嗑:“唉,世事无常。我平时的文章,一直比隽才兄写得好,这回他考中了,我却名落孙山。时也,命也,不打算再考了。我父亲有位世交,在湟州那边做军将。如今西北大战,我打算去投奔世叔,说不定还能捞到些军功。”

  “刀剑无眼,可贞兄小心。”朱铭提醒道。

  “哈哈,若是死了,便算自己倒霉。”李含章笑道。

  这货是真喜欢军事,去军中混一下也不错,反正今后还能再考。便是做了武将,都能考科举转文官。

  此次洋州士子考中三人,朱铭属于意外,白崇彦也是朱铭带出来的。真正凭自身能力中进士的,其实也就闵子顺一人,非常符合洋州的基本情况——二十多年出一个进士。

  朱铭已经决定,如果自己考完关试,被分配去做校长或老师,那就直接回大明村算球。

第153章 【殿试考“炼丹”】

  第153章 0148【殿试考“炼丹”】

  宋代有一个太监机构,名叫御药院,专门收集药材药方,服侍皇帝起居膳食。

  渐渐的,皇帝的日常穿戴,也经由他们负责。

  继而又参与殿试,负责印刷试卷,负责弥封试卷,宣布殿试条令,全程参与殿试事务,协助拟定进士甲第。

  御药院的太监们,权力涉及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举,甚至经常负责拟定皇帝中旨。

  这个部门,非常类似明代的司礼监,是皇帝跟文官争权的工具!

  也出过一些猛人,比如熙河开边的主帅李宪,就是御药院勾当太监出身。

  到了宋徽宗这会儿,御药院的规模虽大,却难以满足皇帝需求。御药院在熙宁二年进行改革,换了一个上级单位,皇帝的穿戴交给尚衣局负责。

  如今又在改革,尚药局与御药院分权,御药院不再一家独大。

  在改革当中,经常模仿皇帝笔迹,非法颁布中旨的太监杨球……不知所踪。

  这两年,宋徽宗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在分化蔡京党羽的同时,还在分化日渐嚣张的太监集团。

  此届科考士子,简直运气逆天,不用担心殿试作弊太狠。

  因为,尚药局和御药院刚刚分权。太监们忙着互相拆台,彼此都死盯着对方,没人敢在印刷试卷时泄题,也没人敢弥封试卷时勾结阅卷官。

  ……

  六百七十一个贡士,早早来到集英殿外等候。

  黑灯瞎火的,朱铭站立一阵,困得直打哈欠。

  忽地,侍卫似乎在喊什么。

  前排贡士鱼贯入内,站在最后的朱铭,跟着众人往里走。

  殿试座次是随机打乱的,朱铭找到自己的座位,在殿东偏后的地方。

  天光微亮,皇帝升殿,礼乐奏响。

  众士子拜贺。

  朱铭距离宋徽宗太远,看不清这货长啥样子。

  紧接着,太监分发试卷。

  殿试试卷,雕版印刷,题目就有五百多字。

  考生们拿到试卷,瞬间就懵逼了,今年居然考《周易参同契》!

  很明显,这是宋徽宗亲自出的考题,跟礼部出题官没有半毛钱关系。

  下一届殿试同样离谱,考的是《黄帝内经》,关于五运六气的内容。也就是气运之说,导致北宋末年掀起研究气运的热潮。

  白崇彦左顾右盼,他没读过《周易参同契》啊。

  秦桧也头大如斗,这特么该怎么答题?

  这种情况,虽不常见,但也非第一次。

  赵光义就曾亲自出题,考生们“相顾惶骇”,“搁笔不敢措词”。就连状元和榜眼,都搞不明白试题的出处,纯粹靠文采和瞎蒙名列前茅。

  现在已经很不错了,还告诉你试题出自《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这本书,主要讲鼎器、药物、火候、道术。

首节 上一节 151/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