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175节

  这些家伙嗅觉灵敏,很快就意识到情况不对。

  他们仔细观察用法,每人都买个炉子,又买了许多蜂窝煤,打算拿回去研究仿制。

  等蜂窝煤市场成熟,估计还要重新定价。

  忙活到中午,朱铭掏钱请客,就在城南的食肆里吃饭,陈东等太学生当然也有份。

  大家都有送礼,不让朱铭破费。

  临近傍晚,朱铭看着煤炭铺子关门,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这算是他在东京的第一份产业。

  也不指望这生意让自己成为富翁,至少能满足日常开销啊,此乃为官清廉的底气所在!

  数日之后,蜂窝煤的销量明显增涨。

  城南左军厢的小摊贩,但凡需要生火的,纷纷改用蜂窝煤。

  因为小摊贩们发现,这种炉子太方便了。

  顾客多的时候就开大火,顾客少的时候就开小火。暂时没有顾客,直接把盖子一封,阴火也能燃几个小时。

  他们都不称蜂窝煤,逢人便夸“探花煤”。

  而东京城内外,其他煤炭铺子,也相继推出仿制产品。为了尽快打开销路,同样使用“探花”作为前缀。

  一时间,探花炉、探花煤风靡全城,朱铭还没法告同行们商标侵权。

  继小摊贩之后,越来越多的百姓,烧水做饭也使用蜂窝煤,因为可以实打实的节省开支。

  就连朱铭抄的那首煤炭诗,也都传播甚广,朱九首变成了朱十首。

  朱铭偶尔骑马溜达,见城内几家茶馆门口,清一色摆着蜂窝煤炉。只需提前把团茶研磨成粉,随时可提着炉上的炊壶去点茶。

  这种景象,让朱铭颇为高兴,他改变了东京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

  “百姓日用即为道!”

  又是一个节假日,陈渊在院子里讲学:“这探花炉和探花煤,便是化道为用之体现。柴禾想要燃烧,须有生气流通,打铁用的风箱,便是将生气灌入炉中。探花煤的孔道,是为了通气。探花炉的盖子,也是以气控火……有此一物,可为百姓节省钱财。汝等多多研究这类物事,必能为百姓节省无数!”

  朱铭坐在旁边听着,还没法去纠正错误,因为不知该怎么介绍氧气概念。

  陈渊认为,那是一种“生气”。

  空气流通,便是生气,可以点火助燃。

  不流通则为死气,是无法燃烧的。比如用盖子罩住蜡烛,蜡烛便会熄灭,这是因为气流隔绝,生气变成了死气。

  风太大吹灭火焰,则是生气过猛,火焰承受不住。

  人呼吸存活,也是靠生气。

  嗯……非常朴素的认知,跟西方的燃素概念差不多。

  “砰砰砰砰!”

  大门突然敲响,而且敲得很急。

  闵子顺的家仆去开门,侯宣站在门外,还跟着郑胖子和郑元仪一行。

  “大郎,朱相公进京了!”郑泓喊道。

  朱铭连忙冲出去:“在何处?”

  郑泓说道:“在东华门外,朱相公让俺们先来寻你。正好这位侯兄弟在看热闹,侯兄弟热情得很,便把俺们带来这里了。”

第175章 【就是欺负人】

  第175章 0170【就是欺负人】

  朱铭正待询问更多信息,郑胖子身后站出个少年,掏出书信递来:“村长。”

  一听这称呼,就知道是大明村之人。

  朱铭拆信阅读,表情立即变得严肃。

  这封信,一半是汉字,一半是拼音。

  正常内容用汉字书写,拼音部分当然是为了保密。

  大致情况,朱国祥都写明白了,让朱铭慢慢等着,不要去皇宫里找他。主要是在信里统一口风,别被问起时露馅。

  另外,还介绍了大明村的情况,说县里的张主簿已经搞定。

  若有什么疑惑,可以问送信的少年。

  朱铭把郑泓、侯宣等人,请进院中听陈渊讲学,自己则带着少年前往书房。

  送信少年叫梁异,这名字还是朱国祥亲自起的。此人属于山中逃户,父母双亡,跟着舅舅投奔大明村。

  由于聪明伶俐,梁异被朱国祥选为亲随,平时还跟着一起吃饭,已经有点义子的味道。

  把房门关上,确定外面无人,朱铭问道:“我爹真没危险?”

  梁异说道:“那些阉人和禁军,已经收拾服帖了。相公让大郎等着便是,千万不要去见官家,多一个人进宫,就可能多一分变数。”

  “郑家兄妹怎跟来了?”朱铭又问。

  梁异说道:“不晓得,说是来东京探亲。”

  朱铭再问起一路上的情况,梁异都仔细回答。说话时条理清晰,还带着自己的观察理解,其聪慧程度明显超过白胜。

  难怪大明村那么多人,唯独这少年被朱国祥看中。

  朱铭问道:“你多大了?”

  梁异回答说:“十六岁。”

  “已学会几个字?”朱铭又问。

  梁异说道:“这一路上都在学,已认得四五百字。但有些字只能认,写时却忘了笔画。加减乘除,俺也学会了一些。”

  跟梁异谈论一番,朱铭说道:“去把郑小官人请来。”

  梁异立即离开房间,很快把郑胖子带至。

  郑泓关上房门,笑着抱拳:“大郎,好久不见。”

  朱铭没好气道:“说吧,东京城里怎又多了个郑家亲戚。”

  郑胖子说:“大郎不就是俺家亲戚?”

  “幼娘来作甚?”朱铭问道。

  郑胖子说:“俺家妹子犯了相思病,自从大郎离开之后,日夜想念,茶饭不思。家中长辈见她可怜,便让俺送来东京与大郎相会。”

  朱铭沉默。

  郑泓索性把话挑明:“俺晓得,进士官看不起商贾,幼娘肯定高攀不上。也不求正妻之位,能做妾室便可。”

  朱家父子与那洋州郑氏,虽然总体来讲属于互惠互利,但情分还是在的。

  打造三件兵器的几百贯钱,朱铭至今还欠着没给呢。

  郑家免费获得炒茶技术不假,可每年也在帮大明村搞移民。朱国祥手里钱粮不够时,也是郑家帮忙运去粮食,赊欠着从买茶钱里扣。

  千里迢迢把女儿送来做妾,朱铭难道还能送回去不成?那让郑元仪今后怎么见人?

  而且,连纳妾都不愿,明摆着看不起郑家,双方的关系也会产生裂痕。

  朱铭有些无语,问道:“你打算在东京住下?”

  “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也要耍上半年,”郑胖子笑着掏出一张礼单,“这是幼娘的妆奁。”

  朱铭扫了一眼,只见上面写道:黄金八十两,白银三百两,首饰被服漆器若干,男女仆从七人,大米五百石(直接运去大明村)。

  陪嫁够重的,仅那些金银,就价值两三千贯。

  (靖康年间,金人索要金银,宋室的现货不够,只能向东京百姓收购。当时的市价为:1两金子等于32贯,1两银子等于2贯500文。此时要稍微便宜些,但1两黄金,也能兑换20多贯铜钱。)

  一下子来这么多人,租的房子肯定不够住。

  须得老爸出宫再说,暂时只能住客栈。

  朱铭带着郑泓出门,郑元仪和郑家奴仆也跟上,沿途遇到许多百姓,不时有路人主动打招呼。

  郑元仪坐在马车上,掀开车帘说:“朱家哥哥,你在东京好有名啊,他们都喊伱探花郎!”

  “我生得英俊嘛。”朱铭开玩笑道。

  郑元仪说:“奴也觉得哥哥俊俏。”

  朱铭问道:“怎自称奴了?”

  郑元仪说:“奴问了学校的女先生,先生说官宦人家女子都称奴。”

  这倒是真的,不论其最初意义如何,反正现在“奴”是一种时髦谦称。

  就连宫里的妃子,还有宰相家的女眷,也经常自称“奴”。不仅面对丈夫是这样,就算遇到长辈或平辈外人,也能这样自称。

  词义已经发生微妙变化,略带几分宠溺和讨喜。

  比如猫,就别名“狸奴”。

  朱铭懒得在称呼上纠结,只说道:“妹妹先在客店住几日,等我另寻到房子再搬来。”

  “奴晓得,哥哥不必操心。”郑元仪笑道。

  把兄妹俩安置在客栈,陪他们吃了晚饭,朱铭才骑着马儿回去。

  天色已经快黑了,回到家中,却见邓春和保安队也在。

  朱铭问道:“我爹呢?”

  邓春回答:“相公还在皇宫里,俺们被官家放回来了。宫人只盯着那灵芝,就连红茶和玉米红薯,都没机会献给官家。”

  朱铭又问:“吃过饭没?”

  邓春说道:“在宫里吃的。”

  朱铭安排道:“今晚先在堂屋里打地铺,明日给你们找地方住。”

  又过数日,朱国祥没有出宫,开封府尹盛章却来了。

  此人并非蔡京心腹,靠巴结朱勔上位。

  就是个无比纯粹的小人,谁受皇帝宠幸,盛章便来讨好谁。而且八面玲珑,即便蔡京和郑居中属于敌对关系,他也能左右逢源跟二人同时交好。

首节 上一节 175/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