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181节

  朱铭他们好奇的靠过去,只见里面有人在踢球。

  其中一个青年,袒露着上半身,胸膛和背部都有大面积刺青。

  他脚踩皮靴,抬腿一勾,足球就飞到头顶,而且稳稳当当停好。接着身体倾斜,球又顺着脖子滚下,从肩膀一直滚到手臂。蓦地转身,足球停在胸口,浑身再扭动,球又落到了背上。

  “好!”

  郑胖子拍手大喊。

  在众人的喝彩声中,朱国祥看到前排有一人,侧脸似乎非常面熟的样子。

  仔细观察片刻,朱国祥低声说:“皇帝在面前。”

  “嗯?”

  朱铭使劲往里挤,靠近了仔细看,终于确认那是宋徽宗。

  皇帝还化了妆,胡子粘得更长。身边有几人围着,应该是太监和侍卫。

  “十一郎也来看戏?”朱铭贴过去说。

  宋徽宗闻言扭头,看清是朱铭之后,便笑着说:“你爹没来?”

  “来了,在外边。”朱铭说道。

  宋徽宗道:“正好一起玩耍。”

  皇帝刚有转身离开的动作,身边之人就抢先发力,硬生生挤出一条通道。

  踢球青年见状,立即把球传给同伴,自己则拿着衣服跟出来。

  朱国祥正要作揖,宋徽宗说道:“跟成功一样,唤俺十一郎便是。”

  “十一郎万安。”朱国祥拱手说。

  踢球青年也已挤出人堆,身后还跟着几个随从。

  宋徽宗介绍道:“这是李邦彦,这是朱铭。”

  朱铭仔细打量几眼,拱手说:“久仰李兄大名。”

  李邦彦笑道:“俺也久仰贤弟大名。”

  李邦彦家里是做银器的,非常有钱,但没有官身。

  父母把他送进州学,这厮不但学习优异,而且吹拉弹唱、唱歌跳舞、踢球作曲,样样都会,还喜欢结交读书人。山西士子进京赶考,必然经过他家,父子俩经常赠送路费。

  一来二去,李邦彦名气极大,颇有些“及时雨”的味道。

  通过养望和贿赂,李邦彦不到二十岁,就被推荐到太学读书。通过书法和文章,获得皇帝青睐,从外舍直升上舍,继而获得同进士出身。

  再陪皇帝打球唱戏,一路升迁迅速。

  这厮愈发来劲儿,不但在皇宫里发疯,还自己编造淫词艳曲,广受东京百姓好评,得了个“李浪子”的外号。但也因此被弹劾行为不端,贬为校书郎。

  架不住宋徽宗喜欢啊,转头就直升吏部员外郎,还兼掌议礼局(宋徽宗设来改革礼制的机构)。

  去年,李邦彦外放知州,镀金一年,近日返京,担任起居郎(皇帝近臣)。

  宋军和金兵投石车对轰,之所以败得那么彻底,就是因为宋军不敢真打。一个投石车的炮手,在发炮命中之后,竟被李邦彦下令处死。

  铁杆投降派!

  随着李邦彦回京,朱铭再次生出感慨,这开封城里的卧龙凤雏何其多也。

  李邦彦却是个自来熟,衣服都懒得穿,光着膀子跟朱铭勾肩搭背:“贤弟可会蹴鞠?”

  朱铭有些不悦:“球技不精。”

  李邦彦笑道:“多踢几回就精了,官……十一郎也精于蹴鞠,改日俺们几个来赛一场!”

  宋徽宗说道:“却是好主意,便回家里踢。”又问朱国祥,“朱兄会蹴鞠吗?”

  “略懂。”朱国祥道。

  宋徽宗顿时笑起来:“那正好,一起到俺家踢球。”

  这昏君攒了个球局,便到附近的瓦棚里看戏。

  杂剧明显带着黄色,念白和唱词都颇为露骨,听得许多女眷羞红了脸,却又引来更多观众拍手喝彩。

  李邦彦洋洋得意道:“这出杂剧,是俺亲手编写的!”

  宋徽宗夸奖道:“虽然粗俗不堪,却颇有市井烟火气。”

  朱铭严重怀疑,宋徽宗的艺术审美,就是被李邦彦给带偏的。原本喜欢高雅艺术的皇帝,渐渐偏向低俗,连带着那些大晟词人,都跟风创作淫词艳曲。

  有个叫王安中的官员,给宋徽宗大量写艳词,竟然凭此做了副宰相。

  在相国寺一通瞎逛,宋徽宗非常高兴,他喜欢这种“与民同乐”的感觉。

  宋徽宗低声问道:“朕赐的宅子,先生可住进去了?”

  “已经住下,多谢陛下赏赐。”朱国祥道。

  宋徽宗说:“今日时辰尚早,便去先生家做客。”

  父子俩无奈,只能带着宋徽宗和李邦彦回家,朱铭还让白胜赶回去准备晚餐。

  饭菜尚未做好,朱国祥用红茶招待客人。

  宋徽宗看着艳红透亮的茶汤,颇为惊奇道:“这茶汤煞是好看,却从哪里来的团茶?”

  朱国祥说:“此乃红茶,臣亲手制作,正欲献给官家。”

  宋徽宗拍手赞道:“先生还会制茶,看来与朕是同道中人。”

  宋代的团茶技术,在徽宗朝达到了巅峰。

  大小龙团茶,已经成为过去式。如今最顶级的是“水芽茶”,其中精品又以“无比寿芽”、“龙苑报春”为最。

  价钱比黄金还贵!

  宋徽宗品了一口红茶,点评道:“滋味虽然平淡,却胜于自然天成,也算难得的好茶了。”

  红茶再怎么好,也不可能跟“水芽茶”相提并论。

  朱国祥让人扛来几袋茶叶,宋徽宗顺手收下,却没有把红茶列为贡品,因为这昏君还真没看上。

  宋徽宗笑问:“俺收了礼,自是该回礼,想要甚尽管说。”

  朱国祥道:“为臣子者,有好物自该献给君上,不求什么回报。”

  “卿真是忠臣啊!”宋徽宗赞许道。

  朱铭趁机说:“臣却想讨个差遣。”

  宋徽宗道:“讲来。”

  朱铭说道:“臣请兼掌国子监书库。”

  此言一出,不仅宋徽宗有些意外,就连李邦彦都显得诧异。

  国子监书库是宋代的官方印书机构,主官叫做“监国子监书库”,北宋时由京朝官负责,南宋时多由选人负责。

  宋徽宗问道:“卿怎想着去管书库?”

  朱铭反问道:“官家可知活字印刷术?”

  宋徽宗点头说:“略有耳闻,难登大雅之堂。”

  朱铭说道:“臣有法子,让活字印刷出来的书籍,与那雕版印刷一般无二,工时可节省百倍。”

  “竟有此术?”宋徽宗饶有兴趣道,“那便让伱监国子监书库,印好书本之后,第一个送来给朕看看。真如你讲的那般有用,事成之后,外放你出去做知州。”

  宋徽宗喜欢收藏书籍,也喜欢刊印书籍发行天下,他对改进印刷术还是极看重的。

第181章 【活字印刷】

  第181章 0176【活字印刷】

  朱铭依旧担任太学正,同时兼管国子监书库。

  这个任命,没有掀起什么动静,一个负责印书的小官而已。

  但在国子监内部,还是招来很多人的不爽。

  因为书库官油水足啊,有权把国子监的学官,全部招来校对、删改书籍,略施手段就能把学官们搞得欲仙欲死。

  崇文院、秘书省、司天监等部门,虽然也有印刷事务,但他们只印刷本职书籍。

  整个朝廷的通用书籍和材料,全都交给国子监书库印刷。比如各种公文范本、工作报告,那都是先印好的,官员只需填上关键内容即可。

  此外,还要印一些书籍,发行到民间赚取外快。

  日印刷量,已达到一万多张,随便贪点都够吃的。

  朱铭在太学转了一圈,便骑马前往国子监上任。

  之前的书库官,已经被调走了,但并不耽误工作,因为日常事务都是主簿在安排。

  国子监书库主簿叫黄蔼,从九品小官而已,他带着几个吏员前来迎接,点头哈腰主动为朱铭牵马。

  朱铭简单问了众人的名字,便说:“都去忙吧,莫要耽误工作,黄主簿跟我来。”

  吏员们很快散去,黄蔼跟着朱铭进办公室。

  “此间事务,一切照旧,”朱铭先出言安抚,又说,“把书库公文都搬来,我先了解一下。”

  “是!”黄蔼立即照办。

  公文搬来之后,黄蔼站在旁边听候指示。

  朱铭一边看文件,一边询问情况,先了解国子监书库的整体框架和工作流程。

  这里的账目,比白崇彦那边清晰得多。

  肯定是能对上的,只不过,原料采购价钱,还有对外销售收入,肯定有各种回扣空间。

  朱铭皱眉说:“国子监书库也有公用库钱(小金库)?”

  黄蔼说道:“每年四五千贯,按照惯例,书库官可以拿走一半。”

  果然油水丰厚啊,能公然挪用的资金,每年就超过两千贯,还有其他灰色收入。

  朱铭问道:“公用库里还剩多少?”

首节 上一节 181/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