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205节

  黄龟年还带来个小屁孩儿,朱铭招手叫到身边:“你叫什么名字?”

  “小子名叫黄衡。”小屁孩儿很聪明的样子。

  朱铭笑问:“几岁了?”

  “今年七岁。”黄衡说。

  朱铭又问:“认得多少字?”

  黄衡一脸骄傲,昂首挺胸道:“我学得快,认识很多字。”

  “哈哈哈哈!”

  大人们被逗得发笑,小孩子的童言稚语总那般可爱。

  朱铭隐隐有些失望,老黄咋就没个叫黄蓉的闺女呢?

  石桌上放着几盘零食,有蒸糕、炒豆子等等,众人就着红茶吃零嘴聊天。

  大概等待半个多钟头,田如用终于带着家眷而来。妻子姓钟,有一子两女。

  四个小屁孩凑到一起,田家长子十三岁,自然成了孩子王。但他觉得自己长大了,认为小孩子太幼稚,玩了一阵便回到大人身边。

  钟氏还带来了礼品:“这是杭州购进的胭脂,也不晓得加了什么香料。”

  郑元仪打开闻了闻,展颜微笑道:“好香啊!”

  李慕君也得了一份,细嗅之后说:“似是栀子花香,却又拌了些别的。”

  “两位妹妹若是用着喜欢,我再让人从杭州梢些过来。”钟氏不差钱,她老公是个贪官。

  李慕君感觉有些寒酸,她虽也带了礼物,却只是两盒自己制作的糕点。

  钟氏特别会奉承,在拿出礼物之后,又赞叹郑元仪皮肤好,问她平时都用什么化妆品。接着又称赞州衙后院风景优美,说郑元仪好福气,年纪轻轻就能住这等廊院。

  一通马屁,把郑元仪拍得飘入云端。

  李慕君就要嘴笨得多,也不会奉承人,全程陪笑,偶尔插上一句。

  聊完廊院,钟氏又说:“如今官家向道,求神都去道观。这濮州城东郊,有一个黄庭观,主持是王神仙的弟子。听说那里灵验得很,不论求官还是求子,只须坚持烧香三年便可事成。”

  “哪个王神仙?”朱铭突然问。

  田如用说:“以前住在蔡京家南园的王老志,由于太过嚣张,惹得蔡京不喜,便告病回到家乡。他家便在临濮县,去年给他修道观,濮州还拨发了一千贯。这厮嫌少,上疏官家,朝廷又拨了三千贯,再让濮州追加一千贯。这厮还嫌不足,又让州县士绅商贾捐资,勉强凑了六千余贯。”

  朱铭问道:“可有残民之举?”

  黄龟年忍不住说:“自是残民无数,但官府毫无办法。因为那是官家下令修道观,还把附近土地,都划给他做庙田。”

  “强征田土啊?”朱铭问道。

  “连带土地上的百姓,都划给王老志做了客户,”黄龟年愤愤道,“按照太守的说法,今年的客户占比又要提高。只划给王老志的客户,就有两百多户人家。”

  这昏君!

  田如用吐槽道:“王老志在东京便嚣张,就连蔡京都忍不了。回乡之后,此人变本加厉,且对地方官员毫无尊敬。今年春社,请他来濮州祭祀神灵,这厮竟然霸占主位,把当时的知州气得脸色发青。”

  黄龟年又说:“如今濮州四县,所有道观的住持,都换成了王老志的弟子。即便不换人,住持也会拜王老志为师。就连佛寺都变成道观,和尚们蓄发做道士。有王老志撑腰,道观大量侵占民田。官府不敢管,百姓不敢言。”

  朱铭脸色阴沉道:“李家不好动,道士还动不得吗?就从州城东郊那个……”

  “黄庭观。”钟氏提醒。

  朱铭说道:“就从黄庭观开始查,犯法的道士都抓起来,侵占的民田都退回去!”

  田如用连忙劝阻:“太守,我们的敌人是蔡党,是濮州第一望族李氏。何必节外生枝呢?官家慕道,对道士多有纵容。若是动了濮州这些道士,王老志上疏弹劾,恐为官家所不喜。”

  “啪!”

  朱铭一巴掌拍在石桌上:“我管他李家还是道士,只要残害百姓,就一并法办了。王老志找官家告状又如何?他若犯罪,连他一起抓。两位放心,你们只须去办,出了事我来顶着!”

  田如用欲言又止,彻底把朱铭视为愣头青。

  黄龟年却肃然起敬,拱手道:“太守一心为民,在下佩服之至!”

第204章 【激将借势】

  第204章 0199【激将借势】

  翌日,朱铭带着家眷随从,前往东郊的黄庭观上香。

  顺便,去拜访鄄城张氏。

  太守车驾缓缓东行,城中百姓好奇围观。

  濮州城始建于隋唐,只不时修缮,一直没扩建过,规模并不很大。州衙、县衙、校场、州学等官方建筑,就占了全城六分之一的面积。

  更多百姓,附郭居住在城外。

  宋代城市实行厢坊制,即把全城分为若干片区(厢),再细分为若干街区(坊)。

  宋代的坊,跟唐代不一样,隔离建筑全拆了,只剩各个街区的坊额。坊额上写着“某某坊”,用以确定街区信息,后来逐渐演化为牌坊。

  朱铭望着街道两边的百姓,蓦地想起那繁华东京。

  这里自然跟东京不能比,但南宋初年同样凄惨,濮州直接被屠城了,城内百姓遭杀戮一空。

  当时,小小的濮州城,只有一千多西军残部,却力扛金军两路主力三十三天。

  守将姚端,率领五百西军出城夜袭,直冲完颜宗翰的中军大帐。

  完颜宗翰穿着一件单衣,光脚在深秋之夜惊恐逃命。收拢大军之后,这鸟人怒火中烧,下令全力攻打濮州,并扬言要屠城泄愤。

  知州杨粹中,带领全城百姓坚守。城破,巷战,退守钟楼,杨粹中被俘殉国。

  姚端率残兵突围成功,后来阵亡于柘皋之战。

  朱铭看着濮州城内,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对是否靖康之后再造反,产生了非常矛盾的心理。

  这种想法,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东京时有过好几次。

  靖康之后造反,将会非常顺利,起事难度大大降低。

  但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百姓,却将陷入地狱之中,整个北方的经济民生遭受极大破坏。

  迷思之间,朱铭已经骑马出城。

  继续前行两里,负责引路的文吏说:“太守,前面便是黄庭观。”

  朱铭却不去黄庭观:“我听说,鄄城张氏便在这附近。”

  文吏回答:“张家祖宅,还有两里地。”

  “你来引路,先去张家。”朱铭微笑道。

  文吏一怔,随即大喊:“去张庄!”

  “当当当当当当!”

  铜锣连续敲响六下,皂吏举着牌子引路。

  文吏又说:“太守,拜访张氏,须得提前派人通知,也好让张家人有个准备。”

  朱铭点头:“可以。”

  一个皂吏骑马去报信,众人抵达张氏祖宅时,张家已聚集数十人迎接。

  张祖纯拄着拐杖站在前方,见到太守下马,立即上前见礼:“鄄城张祖纯,携张氏族人拜见太守!”

  “老丈不必拘礼,”朱铭将其扶起,拍拍腰间宝剑,“我来濮州已近十日,却未曾拜访乖崖先生后人,已经是非常失礼了。我仰慕乖崖先生已久,甚至苦练剑术,早就想来鄄城造访。”

  老祖宗被人崇拜,张祖纯非常高兴,连忙说:“太守请到宅中宴饮。”

  鄄城张氏,乃宋初名臣张咏的后代。

  张咏此人,文武双全,文能开创学术新风,武能平定蜀地叛乱。可饮酒三斗而不醉,剑术更是当世无双,跟陈抟、寇准都是好朋友,而且还是“交子之父”。

  十九岁之前,张咏只是个游侠,仗剑来往于山东河北。突然就想读书了,辞家求学十七年,终于金榜题名。

  朱铭被引入宅中,饭菜刚开始做,先饮茶吃些零食。

  张祖纯开始介绍族人,特别引荐几个少年,又说:“后人愧对祖先,已四十年未出进士。张家今有一良才,唤作张禄,可惜不在家乡,去了东京太学读书。”

  朱铭笑道:“我却做了一年太学正,张禄读的是哪舍?”

  张祖纯说:“太学内舍上等。”

  朱铭说道:“错过了,我管的是外舍生。”

  “不曾做太守的学生,实在遗憾,”张祖纯打蛇上棍,“等他过年回乡,定要去拜会太守,向太守请教学问。”

  “自来州衙寻我便是,”朱铭趁机说道,“张氏子当中,可否推出一人,临时做我的亲随?”

  张祖纯说:“能够追随太守,这是难得的福分。张镗,你过来!”

  张镗二十多岁,聪慧过人,习得弓马,精于剑术,喜欢喝酒,活脱脱就是少年版张咏。可惜在读书这件事上,跟老祖宗差得太远,连考两次州试都不中举。

  这辈子估计别想中进士了,干脆跟随朱铭去历练。

  “镗拜见太守!”张镗恭敬作揖。

  朱铭打量此人,颔首赞许:“仪表堂堂,孔武有力,一看就文武双全。”

  出仕做官就是这么方便,能够轻松招揽人才。

  当然,朱铭挑一个张氏子做亲随,真正目的还是为了方便做事。

  张祖纯吩咐说:“且为太守舞剑助兴。”

  “献丑了!”张镗抱拳。

  此人有两把剑,一把是双手长剑,一把是单手短剑。

  一米八的山东大汉,拔剑出鞘,劈斩削刺,挥斥八极。

  “好剑法!”李宝拍手赞道。

  朱铭说:“一人舞剑难彰其力,你去与他过手。”

  李宝提枪跳出:“俺来了!”

  两人立即单挑起来,一枪一剑,斗得难分伯仲。

  李宝的枪术学自军中,不只是他,很多山东良民和强盗,一身武艺都是军队传出来的。

  张镗的剑法却是祖传,传说出自陈抟老祖。这个不知真假,但张咏在做豪侠的时候,确实已经跟随陈抟学习道术。

首节 上一节 205/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