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24节

  童子说道:“朱秀才讲的,朱秀才可会讲故事了。”

  “朱秀才又是谁?”白崇彦问。

  “朱秀才就是朱秀才。”童子回答。

  几岁大的小屁孩儿,肯定问不明白,白崇彦挥手将那童子打发走。

  正好有白家的奴仆,挑着寿宴食材路过。

  白崇彦叫来问:“村里可来了一个朱秀才?”

  关于沈有容的风流绯闻,不但在村里传开,而且传到了白家大宅。

  这奴仆当然是知道此事的,但白崇彦跟沈娘子的亡夫是同窗,而且此时还有个李相公在场,奴仆也不敢直截了当的回答,只含糊道:“有个朱大相公,还有个小朱秀才,是外乡来的一对父子,这些日子住在沈娘子家里。他们还说,那朱大相公……曾与公子一起在外游学。”

  两个大男人,住在沈娘子家?

  白崇彦顿时心中愤怒,认为同窗好友的遗孀不守妇道。即便要找男人,也该正儿八经改嫁,把野男人养在家里算什么?

  随即又开始疑惑,思索自己在外游学时,是否真的结识过朱姓士子。

  听到主仆二人的问答,似乎牵扯到哪个妇人,李含章装作没听见,转身眺望远山的风景。

  此事暂时不急,等自己得空了,再去看看是啥情况。

  白崇彦当做啥事也没发生,笑着对李含章说:“可贞兄一路舟车劳顿,先去寒舍歇息一宿,明早便上山观赏采茶盛况。愚弟在山中偶得一泉,且名之‘灵泉’,泉水甘冽,乃煮茶之上品。”

  “那我定要品尝一二。”李含章笑道。

  两人结伴同行,来到白家大宅,从正门走进宅中。

  穿堂过室,至一内院,丫鬟将他们引进房里。

  “孙儿拜见祖母!”白崇彦跪下磕头。

  白家的老太君将满九十岁,眼不花,耳不聋,身体还挺硬朗,手握一串念珠,眉开眼笑道:“快站起来,让俺看看瘦了没。”

  白崇彦起身上前,介绍道:“祖母,这位是孙儿在洋州认识的好友,洋州通判李相公之子李可贞兄弟。”

  一听是州判的儿子,老太君肃然起敬,就要站起来说话。

  李含章连忙说:“太夫人快请坐。”

  一番寒暄,二人告退,老太君亲自把他们送出门。

  紧接着,又去拜会白崇文的父母。

  老白员外已经七十多岁,健康状况堪忧,一场中风之后,有条腿不能正常走路。

  热情接待了李含章,又是一番寒暄,白老夫人让奴仆给客人收拾卧房。

  拜别父母,白崇彦又带着好友去见妻子。

  等李含章去了客房休息,忽有奴仆过来,对白崇彦说:“三郎君,老爷有事唤你过去。”

  “稍等,俺这就去。”

  白崇彦换了一身居家衣服,跟随奴仆再次来到父亲房里。

  老白员外问道:“你在外游学时,可曾有姓朱的好友?”

  白崇彦知道父亲想问啥,回答道:“孩儿似乎结交过姓朱的,但交情不深。父亲,那对朱姓父子,真住在沈娘子家中?”

  “快住十天了。”老白员外说。

  白崇彦道:“此事颇为不妥,有损故友声誉,也有损俺们白家的声誉。那对朱姓父子,可还有什么非礼之举?”

  老白员外虽然足不出户,却对村中之事非常清楚:“这两个外乡人,养着一匹马,是抹了烙印的官马。白天帮着干活,还教导那遗腹子(白祺)读书,晚上天黑了就讲故事。每日听他讲故事的村民,已有上百人之多。除此之外,没干别的。”

  “这倒奇怪,难道是流落此地的市井说书人?”白崇彦嘀咕道。

  老白员外又说:“家里的下人,也在乱嚼舌头。俺让人一通打问,最后问到两个奴仆头上。一个是伺候柴房的下人,他出门砍柴听说此事,就回来逢人便讲。一个是你娘身边的丫鬟,她却是有人暗中教唆!”

  “谁?”白崇彦问。

  老白员外冷笑道:“还能有谁?村东头的白福德。这家兄弟五个,近些年上蹿下跳,要不是看在同宗的份上,早把他们驱打出村了。”

  白崇彦怒道:“这厮去年占了沈娘子一垄地,那块地没栽界树,界石又被他挪了,胡搅蛮缠也说不清。俺当时就警告过他,莫要再打沈娘子的主意,没成想他居然还贼心不死!”

  老白员外说:“沈娘子那死去的丈夫,是你的同窗好友。沈娘子的爹,也跟俺有些交情。这件事情,俺暂时没有理会,只等你回来亲自处置。那朱家父子,你去探探底细,该驱打就驱打,该送官就送官。”

  “孩儿明白。”白崇彦道。

  老白员外又说:“白福德那五兄弟,妹子虽给贵人做了外室,但俺已经打听清楚了。她一连生两个女儿,贵人又有新欢,早就失宠不讨喜。既然如此,怎样收拾都可,不用再顾忌什么。今年,就让他们轮差吧。”

  白福德五兄弟犯下的致命错误,并非什么上蹿下跳、欺男霸女,而是经常不听老白员外的招呼。

  比如已经警告过了,不许碰沈娘子一家,但那白福德还在打鬼主意,甚至妄想利用老白员外来借刀杀人。

  这几年,类似事情,已经不止一件两件。

  豪强杀人是可以不见血的,让他们去服差役便是,保证能搞得家破人亡。

  “是!”白崇彦躬身道。

  白崇彦正要离开,忽听父亲说:“那朱家父子,讲的故事不错,又跟唐三藏取经有关。你祖母信佛,把那故事编成诗话,挑个能说会道的奴仆,早晚讲给你祖母消遣也可。”

第25章 【探底与买卖】

  第25章 0024【探底与买卖】

  吃完饭许久,天色尽黑,一个听故事的也没有。

  真正的农忙时节,已经到来了。

  朱铭宣布《西游记》停讲,等插秧结束,才恢复更新。

  婆媳俩带着孩子去休息,就连蚕宝宝都提前喂了,她们半夜就要起床准备上山。

  村里家家户户如此,养精蓄锐,等待出工。

  每晚都要讲故事的朱铭,居然有些不适应,独自坐在院中看星星。

  朱国祥也无聊得很,走到屋檐下说:“睡了吧。”

  “估计还不到八点,睡个毛线啊。”朱铭怀念自己的手机和电脑。

  朱国祥来到儿子身后,一巴掌拍下去:“毛线!毛线!能不能好好说话?我好歹也是你爸!”

  朱铭捂着头顶:“朱院长,请自重,君子动口不动手。”

  朱国祥不再搭腔,默默坐在儿子身边,百无聊赖的一起看星星。

  阴天,没几颗星星可看。

  枯坐一阵,寒风乍起,春雷涌动。

  几颗雨点落在脸上,朱铭依旧坐着没动,沾衣不湿杏花雨……才怪!

  已经到了春分节气,毛毛雨下着下着就变大。沐浴在细雨中的父子俩,很快就顶不住了,慌慌张张收拾板凳回屋。

  没有马厩,瘦马平时养在院中,此刻迈开四蹄躲到屋檐下。

  夜色,春雨。

  白崇彦撑着油纸伞,手里提着灯笼,悠哉漫步于田野阡陌,身后还跟着个同样打伞的家僮。

  就是路有点滑,举止潇洒的白三公子,差点一个狗吃屎扑进田里。

  “郎君小心!”家僮连忙拉住。

  白崇彦装逼失败,稍微有点尴尬,稳住双脚说:“不碍事的。”

  下雨之前,白崇彦还在自家花园里,与好友李含章秉烛夜游。雨中游不起来,李含章便睡觉去了,白崇彦正好抽空来见朱家父子。

  关乎故友名誉,白崇彦不愿声张,能悄悄解决此事最好。

  “啪啪啪!”

  家僮拍响院门。

  “哪个?”严大婆上了年纪,睡得不深,很快就被拍门声惊醒。

  朱铭已到屋檐下戴斗笠,朗声说:“我去看看。”

  院门打开,四目相对。

  白崇彦抬起灯笼,看清朱铭的相貌,又放下灯笼说:“小朱秀才?”

  “正是,”朱铭瞅瞅对方的穿着,以及身后跟着的家僮,猜测道,“白家三郎君?”

  “不错。”白崇彦微笑道。

  朱铭让开道路:“三郎君请进!”

  他们穿过小院,还未走到屋里,严大婆已披好蓑衣出来。

  白崇彦把灯笼和油纸伞,都顺手递给家僮,作揖行礼道:“拜见婶娘!”

  严大婆欢喜道:“三郎回来啦,快到屋里坐!”

  不多时,沈有容也听到响动,穿好衣服过来见客人。

  油灯点亮,豆火摇曳,众人围桌坐于堂屋。

  白崇彦目光扫向朱国祥,质问道:“这位朱相公,你我在何时何地一起游学过?”

  朱国祥实话实说:“今天是第一次见三郎君。”

  “所以,你们在公然撒谎?”白崇彦表情平静,丝毫看不出怒色。

  朱国祥说:“事关沈娘子名声,不得不如此。”

  白崇彦没有纠缠这个,继续问:“二位口音很怪,不知桑梓何处?”

  朱国祥说:“广南路来的。”

  广南路大概就是广东和广西,那里的方言五花八门,别说白崇彦是汉中人,就算南方人都搞不明白。

  父子俩早已商量好了,他们的籍贯在广南。

  白崇彦却追问:“广南哪个州哪个县?”

  朱铭回答:“柳州,柳城县。”

  就宋朝那个行政区划,朱铭能记得各路就不错了,哪里清楚具体的州县?他有大学室友的老家在柳城,干脆就冒名用了这个地方。

首节 上一节 24/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