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257节

  这里不但留下两个典故,还留下许多诗词。文同作了三十首诗,苏轼和了三十首诗,两位都是量产型选手。

  朱国祥打算在此造竹纸,就是因为这里出名啊,凭借“筼筜纸”的名头就能打开销路。

  即便到了清朝,都有无数文人雅士,千里迢迢跑来筼筜谷探访。清朝还有一个痴人,到了文家坪之后,发现这里没有竹子,坚称自己找错了地方,在洋州足足转悠两年多。

  众人聊了一番,朱国祥说起正事:“官家赐我一些田亩,并未指定哪个地方。此地多竹,我欲建造纸坊制作竹纸。筼筜谷乃笑笑先生所爱,自是不能夺之,附近哪里还有靠河的大片竹林?”

  文务光侧身一指:“西北数里外,山谷中多有竹木,也都是筼筜竹。”

  筼筜竹就是粉单竹,成熟株有5到10米高,最高者甚至能达到18米。

  文小妹说:“竹纸脆而易破,且不利书写,先生何不造皮纸?”

  朱国祥说道:“我在东京,得到竹纸制作工艺。虽有许多缺陷,但可以慢慢改进。二百年前,皮纸也不堪用,如今已流行天下。南方多竹,若能改进竹纸,必可让纸价大降,万千士子皆可受益也。”

  造福万千士子,当然都是扯淡。

  除了建设第二基地,顺便赚钱之外,朱国祥还想降低纸价以后,每天能够用纸擦屁股。

  北宋有两种纸很便宜,一是火纸,二是竹纸。

  但这两样纸太脆,稍不注意就捅破了,须得继续改进才行。

  文小妹却听得来了兴趣:“先生可有把握?”

  朱国祥说:“却比不得笑笑先生,我胸中没有成竹,只能试着做一做。”

  “小妹敬先生一杯,预祝先生造纸成功。”文小妹举杯道。

  朱国祥也举起酒盏:“借妹子吉言。”

  文小妹又说:“先生的农书和算经,小妹皆已拜读,于算术一道,还有些疑惑想要请教。”

  朱国祥道:“请教不敢当,共同讨论便是。”

  文小妹还真就问起了数学,旁人都插不上嘴,只有赵逢吉能凑热闹。

  中午饱餐一顿,饭后前去游览筼筜谷,朱国祥也算隔着时空与苏轼、苏辙、文同神交。

  在那山谷竹林当中,苏轼、文同当年搭的野灶还在。虽日晒雨淋毁了无数次,但文家人总会重新搭建起来,竹笋生发时节便来谷中吃笋。

  当晚在文家借宿,翌日前往西北边考察地址。

  清晨出发之时,文小妹拿来一副画作:“小妹拙作,还请先生雅正。”

  “不敢当。”朱国祥的书法还算勉强,画画就完全是门外汉。

  展开画纸,是一副竹子,只凭竹子的姿态,就能看出狂风大作。

  文同画竹当世第一。他的女儿、外孙皆为画竹高手,没想到还藏着一个擅长画竹的孙女。

  朱国祥评价道:“画中无风,却似有狂风呼啸,犬子有首旧作到是应景。”

  文小妹笑问:“可是那首《竹石》?”

  “然也。”朱国祥有些埋怨儿子,不抄那首诗多好,自己现在也能抄出来装逼。

  面对一个长得漂亮的才女,朱院长忽然想表现一番。

  老色批之魂又发作了。

  以前做领导的时候,顾虑太多,而今却无人束缚,朱院长越来越野了。

  文小妹似也对朱国祥有意,竟然主动跟随兄长,陪同他去为造纸作坊选址。一路上,还不时请教数学问题,注意力全在朱院长身上。

  照这么下去,父子俩再见面时,朱铭恐怕又要多一个小妈。

第258章 【郎情妾意与河东狮吼】

  第258章 0253【郎情妾意与河东狮吼】

  朱国祥考察的地方,后世叫做金潭岭水库,如今却只是一条狭长河谷。

  两岸的平地不多,水田极为稀少,大部分都是山脚旱地。

  巨大的筼筜竹,耸峙在河谷之中,间杂着一些竹泥材质的茅草房。

  弃船登岸,转悠一阵,朱国祥忍不住问:“谷中怎不见富户?”

  随行的文鸾回答:“谷中百姓不多,只百余户而已,皆为念佛寺的佃农。”

  “念佛寺?”朱国祥皱起眉头。

  文小妹指着西边山岭:“西方一里有念佛岩,山中有兰若名念佛寺,乃净土宗第四代祖师法照的道场。法照大师,曾被唐代宗礼敬为国师,念佛寺也因此而兴盛至今。”

  朱国祥继续前行,见到河对岸有浓烟,他坐船渡河过去查看,发现是一个烧竹炭的作坊。

  烧炭工们正在忙活,一个和尚却躺在外面晒太阳。

  听到众人的脚步声,和尚打着哈欠睁眼。他见朱国祥气势不凡,还带着许多随从,连忙站起来合十:“阿弥陀佛,不知施主所来何事。”

  朱国祥竟然回个道士礼:“吾乃四品紫衣道官,来此游山玩水。”

  和尚心中暗暗叫苦,自从宋徽宗崇信道教,天底下的和尚都不再风光,甚至下旨鼓励和尚改做道士。这和尚说道:“小僧念知,奉命管勾此处竹炭场。”

  “这里的竹炭,都要运回念佛寺?”朱国祥问。

  念知和尚说:“每月只交定额,若有多余竹炭,允许拿去洋州城售卖。”

  朱国祥又问:“今年春旱此地可遭了灾?”

  念知和尚说:“旱情颇重,幸得寺中长老开仓济民,谷中百姓方可渡过难关。”

  “真是慈悲为怀。”朱国祥感慨。

  念知和尚问:“道官可要去念佛寺一游?”

  朱国祥说:“不去了,我是来拜访文家和筼筜谷的,顺便到此处山谷欣赏美景。”

  “原来如此。”念知和尚终于放心,这道士不是来找茬的便好。

  拜别竹炭场,稍走得远了,朱国祥问:“寺庙如何行事?”

  文鸾不愿说寺庙的坏话,只委婉回答:“家祖一生崇儒、信佛、好道,我等后辈亦如此也。只是近年来受俗事所扰,并未再去念佛寺烧香拜佛。”

  全家信佛,念佛寺近在咫尺,却一直不去庙里烧香。

  这是何故?

  当然是看念佛寺不顺眼!

  文同那是真的一生清廉,洋州城的城墙,他就主持修缮过。兴元府那边的府学,也是他主持扩建的。经手许多工程,随便捞点油水,都足够他发家致富。

  但北宋多位名臣,对文同的一致评价是“廉洁”、“贫寒”。

  他积攒大半辈子的钱财,只能在筼筜谷买几百亩地(花费不到一千五百贯),剩下的钱连宅子都修得比较寒酸。

  文务光保持着这种家风,清贫乐道,常年隐居山谷,就连州城都不怎么去。

  遇到贪财虐民的和尚,自是不屑与之为伍。

  朱国祥转身看向文小妹:“妹子可以明言。”

  文小妹说:“家祖在世之时,念佛寺还算慈悲。近些年来天子崇道抑佛,州官们都不再来烧香。就连民间信众也多去道观礼拜。念佛寺少了许多香火钱,便盘剥附近百姓。便是灾荒之年,也不再施粥于民,而是趁机借贷,兼并附近土地。念佛岩方圆四五里,皆成了寺庙产业,且租子收得极重。”

  宋代收税,一视同仁。

  寺庙也是要交田赋的,但不承担苛捐杂税和徭役。

  而苛捐杂税和徭役,往往是正税的好几倍,甚至是十倍以上。这才是寺庙能够壮大的原因,也是度牒可以当有价证券的所在。

  一般来讲,苛捐杂税很重的地方,农民愿意献田给寺庙做佃户。

  能让文家感到厌恶,说明念佛寺的田租极重,农民依附于寺庙,日子过得跟受官府盘剥差不多。

  朱国祥笑道:“我把此谷收了如何?”

  文小妹抿嘴一笑:“怕要气死那些秃驴。”

  与沈有容的丰腴妩媚不同,文小妹的身材修长窈窕,带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息。此刻笑容绽放,便如幽兰花开,把朱国祥看得愣了几秒。

  文小妹被他盯着看,蓦地脸颊一红,却并不扭头躲闪,而是笑盈盈的看回去。

  郑胖子忽感气氛不对,下意识朝赵逢吉望去。

  赵逢吉已经转身,欣赏谷中美景,似乎啥都不知道。他早就觉察出来了,朱国祥和文小妹二人,一路上聊得越靠越近。

  “咳咳!”

  文鸾咳嗽两声,打破了暧昧气氛。

  他这妹子曾远嫁湖州,因为多年不生一儿半女,跟婆婆闹得极不愉快。碍于文家的情面,那边也不敢休妻,接连纳了好几个妾。

  可那些妾室也生不出孩子,明摆着是男方有问题。

  婆婆却不管这许多,都赖在文小妹头上。虽然没有打骂,却整日里不给好脸色,家庭氛围搞得极度压抑。

  长此以往,文小妹实在受不得窝囊气,干脆主动提出离婚。又请姑姑、姑父帮忙,强行判了和离,去年秋天回到洋州这边娘家。

  如果朱国祥还没续弦,文鸾自然乐见好事,双方都算二婚也不委屈谁。

  但朱国祥已经续弦了啊,难道把妹子嫁过去做妾?

  文家丢不起那个人!

  看看自己的大舅哥……呃,不对,是看看文家郎君,朱国祥老脸一红,继续往前探查情况。

  直至肚子饿得不行了,众人终于返回筼筜谷。

  吃过饭食,朱国祥拿出皇帝赐田文书,交给郑泓说:“劳烦二郎走一趟,执此文书去见兴道县令。就说天子赐田,我看中了念佛寺东边的河谷,打算连山带谷都占下来,让县衙派遣胥吏过来划定地界,顺便给附近百姓重新落户。”

  “是!”郑胖子拿着赐田文书就跑,浑身充满了干劲。

  皇帝赐田,往往连人带地一起赐,直接把地上百姓赐出去做客户。

  完全不讲道理的!

  朱国祥却不觉得亏心,他收下那些土地和百姓,总比被寺庙霸占了更好。而且,他宽以待民,谷中农户肯定更愿意跟着他混,而不是继续忍受和尚们的盘剥。

  郑泓刚刚离开,文小妹就说:“奴还有些算经上的问题,欲请教先生。”

  朱国祥说:“我也正想讨教小妹画艺。”

  一对狗男女,郎情妾意的去书房,完全不顾旁人的看法。

  文鸾连忙跑去见父亲:“爹,小妹似是对朱先生有意。”

首节 上一节 257/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