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271节

  特别是归纳三纲八目,并给出详细理解,直接就为士子找到人生方向,这跟横渠四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纲者,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全文的字数不多,很快就能看完。

  曾孝端读罢全篇,再次回到三纲八目那里,身体都在轻微发抖,瞬间有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触。

  士子们把曾孝端团团围住,脑袋凑到一起阅读。

  那种思想冲击力,是难以名状的。

  特别是不治《小戴礼记》的人,他们就更加震撼。

  这么说吧,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不仅是程朱理学的纲领指导思想,也是程朱理学的宣传广告,很容易把人拉进去入伙。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四句令人热血沸腾,但只是口号啊,只是给出奋斗目标,没有指导读书人具体怎样执行。

  三纲八目,却是执行准则,而且过程循序渐进。

  朱铭所需要做的,就是夹带私货,把“道用论”扔到格物致知里面,把数学、物理、农学等杂学知识,变成读书人应该且必须掌握的知识。

  就算不深入研究杂学,也该懂得方法,也要知道理论联系实际。

  魏应时感慨道:“寒窗苦读十余载,懵懵懂懂不晓圣人言,今日方知晓道为何物!”

  ……

  福建路,南剑州,沙县。

  凤岗山麓,陈渊已结庐讲学一年有余。

  初时没起名字,渐渐唤作凤岗书院。

  朱铭的《大学章句疏义》,开春便委托递铺邮寄,一直到仲夏方才送到沙县。

  幸亏陈渊极有名气,因为乡下不包邮,这玩意儿只能寄到县衙。沙县押司专门派遣衙役,把包裹送到凤岗书院来。

  二十多个年轻士子,正在听陈渊讲学。

  衙役莽莽撞撞闯进来:“陈官人,有物什寄到!”

  士子们被打断授课,脸色都不怎么好,埋怨衙役不该此时闯入。

  陈渊拆开一看,顿时欣喜,回屋取钱塞给衙役:“有劳阁下跑一趟。”

  衙役得了赏钱,心情格外舒畅,点头哈腰说:“不妨事的,给陈官人送东西,咱心里欢喜得很。”

  把衙役送走,陈渊开始阅读书稿。

  他的感受又不一样,他是正经研习过洛学的,知道朱铭大量引用程颐思想。

  但二程著作甚多,寻常门徒,很难融会贯通,更别提归纳总结,并进行详细阐述发展。

  “三纲八目,格物致知,道用相成……”

  陈渊整理衣襟,站直了往西北方指去,对自己的学生说:“金州之地,有人立道矣!”

  沙县士子张致远问道:“请问先生,何人立道?所立何道?”

  “政和五年探花朱铭,朱成功,”陈渊说道,“此人虽对外宣称是吾弟子,但我与之亦师亦友。他以二程之言,辅以道用之论,立下儒生大道。此道一出,可传万世,为天下之显学也!”

  学生们震惊莫名,这话说得太大了。

  陈渊把书稿递出:“且传阅之。”

  二十多个学生,士子传不开,便有人照着书稿朗诵。

  朗读一遍,还没完全领会,于是再朗读第二遍。

  几遍之后,学生们终于明白,陈渊并没有说大话。

  唐宋都有人推崇《大学》,但不成系统啊,朱铭剽窃朱熹的学术,让《大学》有经有传有注疏,从此可以单独成书。

  这篇注疏横空出世,必然迅速传播,只要朝廷不强行干预,肯定越传越广,三纲八目将成为所有读书人的做人做事准则。

  它太具有煽动性了,而且是对圣人之言的理解总结!

  从今往后,士子就该明明德,就该亲民,就该止于至善。

  从今往后,士子就该格物致知,就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为读书人制定了一套标准,为读书人规划了人生目标,大家只要照着去做便能成为君子。

  写这篇注疏的人,会被后世儒生奉为圣贤。

第273章 【惊动蔡京】

  第273章 0268【惊动蔡京】

  得益于金手指,朱铭不但记得穿越前看过的书,现在读没看过的书也能很快记住。

  大学之道的三纲八目,是为了引出道用论。

  而如果要造反,还得解决“忠”的问题。

  朱铭每天晚上,会用一个小时阅读儒家经典,同时摘抄自己想要的内容。

  儒家大量论述“忠”的书籍,一本是《论语》,一本是《左传》。

  孔子的忠,有两个指向:一为忠君,二为忠人。

  忠人很好理解,就是待人要忠诚。

  至于忠君,孔子是有条件的,核心是“君君臣臣”。

  既,君主和臣下要各守本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你不以礼待我,别想我忠诚于你!

  高官厚禄,就是以礼相待吗?

  非也!

  至少朱铭不这样理解他认为自己的高官厚禄,来自于民脂民膏。

  孔子不但反对愚忠,而且反对冒死直谏。他认为君主有错误,应该像对待朋友那样进行忠告。如果君主不听,那就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至于面对无道昏君,孔子的建议是赶紧开溜,隐居读书干啥都行。

  又说,国家有道,我却贫贱,这是我的耻辱;国家无道,我却富贵,这也是我的耻辱。

  所以朱铭在造反之前,必须辞官归隐,最好能提前一两年辞官。

  孔子的忠君,是有优先级的。首要任务为“敬其事”、“谋其道”,也就是帮着君主治理国家。

  《左传》的很多言论,反而有愚忠的味道,动辄就闹着要去死,这是背离孔子本意的。

  但《左传》也有自己的标准,比如“上思利民,忠也”。

  又比如,随侯说自己祭祀神灵时,牲口很肥,粮食丰盛,为啥还叫不敬神?

  季梁回答:“夫民,神之主也。所以圣王先让百姓温饱,再去礼敬神灵。祭祀时牲口肥、粮食丰,是君主在向神灵展示国家强盛、百姓富裕。现在百姓都吃不饱,你特么独自丰盛有屁用。神灵知道了怎么可能赐福于伱?”

  嗯,这个可以用来上疏皇帝,在辞官之前好生劝谏宋徽宗。

  简直就是宋徽宗的写照啊,君主独丰,百姓穷困,还热衷于拜神。

  朱铭现在已经搜集了好几部经典,把跟“忠”有关的都抄下来。他还会继续阅读摘抄,到时候写一篇《忠论》,认认真真、仔仔细细阐述忠之道。

  ……

  《大学章句疏义》传播非常迅速,这玩意儿字数不多,半天时间就能抄写完毕。

  州学里很快出现人传人现象,士子们争相传阅誊抄此书。即便暂时还没抄录的也张口闭口“修齐治平”,仿佛三纲八目已经成为时尚,你不强调这个,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读过书。

  李道冲派遣心腹,花了一贯钱,弄来一个手抄本。

  读完之后,李道冲沉默了。

  这本书肯定能迅速传播,这本书的作者也能青史留名。而自己跟朱铭作对,恐怕也会青史留名,但留下的名声恐怕不会很好。

  必须禁绝此书!

  朝廷又不是没禁过,第一个把《大学》单独成书的是司马光。

  司马光的《大学广义》,如今市面上已经见不到了。

  蔡京主持学禁,洛阳禁得最严。二程和司马光,各自把《大学》单独成书,全都被官吏没收得干干净净。

  读过《大学广义》的儒生,差不多都已老死,如今还活着的没剩几个。

  当然,不禁司马光那本书也无所谓,因为《大学广义》的注解太繁琐,颠来倒去的阐述大道理。

  而且越解释越荒谬,比如“格物”,司马光解为“抵御外物”。“格物致知”到了司马光那里就是“能扞御外物然后能知至道矣”。

  他似乎把“格”理解为格挡扞的字面意思是手提盾牌,扞御就是手持盾牌格挡抵御。

  物有什么错?

  你抵御别人干嘛?

  李道冲已惊出一身冷汗,大呼道:“拿笔墨来!”

  这玩意儿不禁不行,李道冲甚至都不想着捞钱了,他得为自己的身后名考虑。

  依附奸党做贪官,像他这种小角色,顶多被人骂几十年。一旦《大学章句疏义》流行,他就要背负千载骂名!

  李道冲在给蔡攸的信中,甚至说如果此书不禁,他立即就辞官不干了。

  反正钱财已经捞足!

  ……

  张根虽然去听了朱铭讲学,但没有太当回事儿。

  多日之后,他才看到《大学章句疏义》一书,读罢与李道冲同样沉默无语。

  他所治兼经并非《礼记》,因此对《大学》研究不深。

  现在读到有经有传有注的终极版,仿佛被人直击灵魂,发现诸多道理都能解释得通。

  “怎看书看傻了?一直坐着不说话。”黄氏笑问。

  张根把书递过去:“女儿的妆奁,改为一万贯吧。取个整数,万贯之资嫁女,今后也是一桩美谈。”

首节 上一节 271/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