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282节

  这些厢军平时也要种地,一个月能操练一回,就已经称得上精兵,朱铭也不敢耽误他们种田。

  好在体格还不错,黎州满编50马军、300步军,都是宇文常“优中选优”的。

  朱铭把300步军,编为25个鸳鸯队。

  十队一个大队,指挥官为都头。张镗和李宝皆被暂命为都头,副都头从本地马军当中选取。

  剩下五个大队,充作预备队,由朱铭亲自指挥。

  初时集训十五天,每天都要操练,虽然伙食给足了,却把士兵训得想哭。

  他们从没经历过这种“高强度”训练,而且军纪还极严,动辄就会遭受处罚。特别是自己训练好了,队友出了差错,结果一整个小队都得受罚。

  罚跑步、挨板子之类的还好,就怕扣罚伙食,宁愿挨打也要吃饱啊。

  集训十五天结束,改为隔日一练。

  上午练习体能和杀敌招数,下午练习号令和阵法。

  朱铭这位知县,整天泡在军营,仿佛变成了一个武将。

  他暂时没有整顿吏治,因为缺一个突破口,最好能打一次胜仗,立威之后再去整顿。

  一边练兵,一边等着,蛮夷肯定会来劫掠,因为每年都有一两遭。

  五部蛮还没骚扰汉民,两林蛮突然来了。

  朱铭被宇文常叫去,却见十多个蛮夷跪在地上。

  宇文常指着蛮夷头领说:“这是两林蛮鬼主李顺恩之子,名叫李继恩。”

  朱铭问道:“汉名?”

  宇文常点头说:“百余年前,两林蛮距离汉地更近,太宗朝他们就姓李了,曾经一度打得邛部川蛮无法招架。后来邛部川蛮兴盛,将两林蛮驱赶到更南边。他们想要来黎州贸易,须得经过邛部川蛮的地界。”

  李继恩痛哭流涕,居然会说汉话:“请太守为我两林蛮做主啊!”

  “怎么回事?”朱铭问道。

  宇文常解释说:“去年秋天,他们带了十几匹好马,还有诸多夷货来黎州互市。半路被邛部川蛮给抢了,两部因此还打了一场。两林蛮战败,被劫掠数百男女、若干牲畜财货,开春之后就绕路前来告状。”

  朱铭把李继恩搀扶起来,好言好语询问:“今年多大年龄?”

  李继恩说:“十八岁了。”

  朱铭拍拍对方胸膛,赞道:“真是少年勇士!”

  宇文常没有说话,坐着看朱铭表演。

  李继恩问道:“尊者是?”

  朱铭说道:“吾乃汉源知县朱铭,你汉话说得这般好,是谁教你的?”

  李继恩说:“我们寨子里有汉人,经常给父亲出主意,他还教我读书写字。我和父亲的汉名,都是这位先生帮忙取的。”

  朱铭问道:“若是出兵攻打邛部川蛮,两林蛮能有多少兵力?”

  李继恩仔细想了想,咬牙说道:“八千!”

  宇文常脸色一变,他知道两林蛮的实力,一次出兵八千,等于砸锅卖铁打生死局。

  朱铭笑道:“你们先下去休息,此事颇大,我还要与宇文太守商议。”

  这些蛮夷退下,屋里只剩宇文常和朱铭。

  “不能打!”宇文常直接堵死话题。

  朱铭说道:“可先派人谴责,如果听话就不打,如果不听话还得教训。”

第284章 【蛮夷信息】

  第284章 0279【蛮夷信息】

  大渡河以南的蛮夷很弱,但不代表着他们人少。

  以后世行政区划来描述,两林蛮在极盛之时,拥有甘洛县南部、越西县东部、喜德县北部地盘。部落人口,多达好几万。

  而今可能还剩两三万人,并且被邛部川蛮赶到喜德县,同时控制越西县的部分土地。

  宇文常之所以清楚其实力,是因为黎州有各部几十年前的资料。那会儿大宋国力还算强盛,偶尔会征召夷兵作战,最多的时候能召集一万多人,两林蛮当时动辄出兵三四千。

  “你想攻打邛部川蛮,就带这三百多厢军去?”宇文常问道。

  朱铭说道:“把服役厢军也征调一些,再征召大渡河北岸的熟夷,再征召一些民夫运粮,可以对外宣称有一万大军。”

  黎州的厢军数额,足足有一个军(2500人)。

  但茶马司就划走一千多人,专门用于押运互市物资。州县两级各个衙门,也有厢军在服役,纯粹把厢军当役夫使用。

  真正能打仗的就特么只剩350个(步军300,马军50),号称万人大军确实有点离谱。

  朱铭突然问:“厢军一个满编步军指挥,应该有500将士才对,怎黎州这里只有300人?”

  宇文常说道:“前两年泸南夷叛乱,制使征召各州厢军,黎州士卒被带走二百。接着茂州又有蛮夷作乱,二百黎州厢军一直没有归还,究竟伤亡多少人,到现在还没给个准数。”

  朱铭有些无语:“……”

  这种操作很正常,黎州属于瘴地,110年前定下的规矩是,这里的厢军两年换防一次。

  但已经几十年没换防了厢军多为本地招募。

  制置使把兵调走之后,随便扔些歪瓜裂枣回来,可以说是在两年换防。至于死伤士卒的抚恤金,估计也给不了多少,得黎州这边自己想办法。

  宇文常说:“剩下这300步军,大都是我亲自征召的,皆为乡下良民。”

  这算不幸中的万幸了,宋代厢军多招无业游民和逃荒流民,训练和打仗都不怎么听话,宇文常征召乡下良民做得不错。

  朱铭说道:“邛部川蛮日渐壮大,数十年间,地盘人口近乎翻倍,还截断各部互市通道。长此以往,实为大患。如今可以勒令各部出兵围攻,再过三十年,官府还能使唤各蛮部出兵吗?”

  宇文常感慨:“成功还是少年意气啊。且不说出兵能否获胜,你我能够私自调兵吗?”

  朱铭说道:“凡事皆可变通,招募一些无业游民充数,把现有的厢军全部变成乡兵。至于军官不好变动,就让他们暂充厢军中的役兵军官,知州是可以调派役兵做事的。”

  宇文常听得目瞪口呆:“你这样做一旦被查实,至少也是绞刑。”

  “士大夫一般不判死刑”朱铭笑道,“吾非为了立功升迁,而是想要震慑黎州各蛮部。”

  宇文常不想跟着朱铭冒险,他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件,怒斥邛部川蛮的不臣行为,勒令其归还劫掠自两林部的人口财货。

  朱铭主动请缨:“我来送信。”

  宇文常已经有点摸清朱铭的路数:“伱是想亲自去探查地形吧?”

  朱铭笑笑不说话。

  ……

  宇文常终究还是同意让朱铭去送信,因为他也想知道蛮夷的虚实。

  翌日,朱铭带着十多骑出发。

  两林部首领之子李继恩担任向导,在汉水汇入大渡河的下游十余里渡河。

  过河之后,前方便是一条河谷,两岸皆高山耸峙。

  李继恩说道:“这里以前为两林部所有,大山之中也有村寨,那些村寨现在听邛部川蛮的命令。但只要官府打赢邛部川蛮,山中村寨肯定不再顺服他们。”

  朱铭问道:“北上的通道,只有这一条吗?”

  李继恩指着东边:“那里很远的地方,也有一条通道可以北上,必须经过虚恨部的地盘边缘。”

  虚恨部就在后世的峨边县,已经不属于黎州,名义上属于嘉州管辖。

  李继恩又指着西边:“那里很远的地方,也有一条通道可以北上,过河之后要经过五部落蛮。”

  朱铭又问:“南边除了两林蛮,还有哪个部落跟邛部川蛮有仇?”

  李继恩说:“保寨蛮,他们可能会出兵帮忙。”

  大渡河以南,是乌蛮的地盘。

  不管是邛部川蛮、保寨蛮,还是什么两林蛮,都属于乌蛮部落联盟。

  一个或几个村寨,形成一个小部落,首领称为“鬼主”。

  多个小部落联合,形成一个大部落,首领叫“大鬼主”。

  霸主级别的首领,叫作“百蛮都大鬼主”!

  各部蛮夷打来打去,除了扩充地盘和人口,就是为争夺那个“百蛮都大鬼主”的名号。

  唐朝的时候,邛部川蛮首领是都大鬼主。

  五代的时候,这个称号被两林蛮抢走。

  到了北宋,邛部川蛮和两林蛮来回争夺,最终还是邛部川蛮获胜。

  传闻“百蛮都大鬼主”可沟通鬼神,冥冥中获得鬼神的帮助。

  继续行走两日,朱铭忽见一村寨,寨中有两座石头垒筑的碉楼。

  “各部皆建有碉堡?”朱铭问道。

  李继恩说:“这种叫笼房。”

  笼房又叫邛笼,到了近现代,甚至演变为羌族民居。一般有三层,上层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养牲畜。

  但在古代,却属于军民双用建筑,只有部落贵族能住里面,战时召集士兵进行防御。

  邛部川蛮的勿邓部(百蛮都大鬼主所在部落)驻地,村寨名称就叫做“普古笼”,以寨中最高最大的笼房命名。

  又行数日,来到两条河流的交汇处,看见一个大型村寨。

  村寨三面临河,一面靠山,竟然建有五座碉堡。

  “这是何地?”朱铭问道。

  李继恩情绪复杂,望着村寨说:“我的祖父,曾经居住在这里。最高的那座笼房,以前是两林蛮大鬼主的家,现在被邛部川蛮给霸占了。”

  其实就是后世甘洛县城所在。

  朱铭主动前往村寨休息,得知他是汉源知县,村寨首领亲自率众迎接。

  这边的蛮夷装扮都差不多,男子梳着髽髻,女子披头散发。髽髻在汉人的礼仪当中,属于丧髻,或者巫祝的发髻,也不知咋成了蛮夷的日常发型。

  村寨首领是百蛮都大鬼主的弟弟,名叫补苏。

首节 上一节 282/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