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289节

  更南边的盐源县、盐边县,如今都是大理国的地盘,而且并不归权臣高氏管辖。

  那里的食盐北上通道,被保寨蛮给卡死了,邛部川蛮想买大理盐,价钱远远比川盐更昂贵。

  几个儿子意见各异,补苏也难以做出选择。

  汉兵即将杀来,他如果不投降,就得先替苴猛扛住兵锋。就算能打赢,也必然损失惨重。

  可如果投降,万一汉人败了,他肯定要被苴猛处罚。

  就在犹豫之际,忽有部下来报,说苴猛的长子骠里带兵而至。

  补苏连忙前去迎接却发现骠里只带了1500人过来,不禁问道:“只有这么多兵吗?”

  骠里解释说:“这是先锋,阿爸还在聚兵,过几天就会抵达。阿叔你也快点聚兵,只要把这里守住,等阿爸带着大军过来,肯定能把汉兵杀得败逃。”

  “我已经在聚兵,山里的村寨太远还需要时间。”补苏说道。

  骠里问:“汉人还有多远?”

  “两三天就能到。”补苏回答。

  黎州大军在过了大渡河之后,有数十里的山谷险地,那里是最适合蛮夷设置伏兵的。

  但宇文常和朱铭毫无征兆的出兵,倒是让蛮夷反应不过来。

  最险要的地方早就过了,这边虽然也山高谷深,但想打伏击还是差了点。朱铭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派搜山队探路?

  特别是补苏的地盘,有长达十多里的河谷,皆为相对开阔平坦之地。这让补苏每年都能收获大量粮食,同时也让他无险可守,只能在三面临河、一面背山的老巢进行防御。

  骠里带兵而来,让犹豫不决的补苏,打算暂时先坚守一下。

  汉兵来得很快,一天半之后,就已抵达下游村寨。

  “又是空寨。”宇文常看着河边的寨子。

  朱铭说道:“弃寨而逃,带走人口和粮食,补苏是不愿归降啊。”

  宇文常说:“我们来得如此迅速,苴猛肯定还没聚集多少兵力。前方的罗罗笼,蛮兵应该不多。”

  确实不多,但也不少。

  超过十里的肥沃谷地,能够养活太多蛮夷,就算不征召山里的部落,补苏也能快速聚集五六千青壮。

  加上骠里带来的1500精锐,罗罗笼的蛮兵超过七千。

  但是,兵器不足!

  这里其实铁矿资源丰富,但很多藏在大山里没被发现。

  而且邛部川蛮的开采和冶炼技术,也相对比较原始,每年能打造的铁器很少。

  炼出来的还都是生铁,需要反复锻打才能做兵器。

  眼下这七千多蛮兵,拥有铁制兵器的不足四千,有不少只在木棍上安个铁矛尖。剩下三千多蛮兵,还在使用骨矛和石矛……

  其自制的土弓,铁箭头也不多。

  补苏和骠里两人,指挥部众在河岸构筑工事。老弱妇孺加起来有一万多人,用石头和泥土垒筑矮墙,可以防止汉兵轻松过河。

  朱铭上次来就查看过地形,选择在正北方过河。

  那里是一条小河,最宽处不到八米,最窄处只有五六米。

  也可以绕路,从南边偷渡杀出。

  但没必要!

  蛮夷的防御重点,也是这一条小河,在河边垒筑了好长一段矮墙。

  朱铭用望远镜观察一阵,下令道:“退后一里靠山扎营,多多砍树制作平夷砲,明日开始渡河进攻!”

  之前攻打沿河村寨,有些平夷砲已经损毁,毕竟不是啥精心制作的玩意儿。但只是零部件断裂,可以迅速补充。

  现在还要多造,是朱铭打算在这里决战,等着苴猛率领大军过来。

  随即,朱铭又叫来关胜:“伱率领十个小队绕去小河上游,过河之后藏在山中。等明日作战时,再从村寨后方下山。如果山上有敌人,数量少就灭掉,数量多就回来。”

  朱铭这里在布置,蛮夷那边已经吵起来。

  骠里说道:“汉兵刚刚来,还不熟悉地形。我们夜里可以去偷袭,把汉兵的营寨烧了,说不定能把他们全部击溃。”

  补苏却说:“村寨三面都是河,一边还靠着山,又有许多笼堡。我们不要去冒险,只需坚守几天,都大鬼主就带着援军过来了。”

  “汉人也有援军,听说足足十万,”骠里说道,“对面的汉兵不多,我们应该抓住机会,把这些汉人的先锋都吃掉!”

  补苏说道:“要去你去,我的兵不会动。”

  “我去就我去!”骠里看不起这个叔叔,认为叔叔不会打仗。

  补苏当然会打仗,但他的关注点,不在于是否打赢汉兵,而是要尽量保存自身实力。

  关胜带着一百多精锐,从西北边绕行埋伏。

  骠里带着八百蛮兵,从东南方渡河绕行,打算去朱铭那边劫营。

  两人不会撞上,因为出兵方向完全相反。

第291章 【关胜的首战】

  第291章 0286【关胜的首战】

  这一次征讨蛮夷,更像是朱铭的军事实操演练。

  他按照《武经总要》、《练兵实纪》、《纪效新书》的记述,根据自己的需求训练士兵。沿途行军,也按照书上的内容,派出先头部队去侦察,谨慎选择扎营地点,并尽量学会处理各种日常杂务。

  刚开始还会出错,渐渐就熟悉起来。

  加上民夫在内,总共3000人的队伍,朱铭已经越来越得心应手。

  砍树、挖坑、扎营、取水、造饭……所有事情都井井有条,随军石匠甚至还有空闲时间,弄来大小石块打造成石弹。

  宇文常发现自己啥都不用操心,心情更加愉悦,同时也悄悄熟悉行伍之法。

  他的父亲宇文昌龄,年轻时候也是猛人,进士初授荣州推官。熊本奉命经制梓夔两路,拥有开府大权,直接将宇文昌龄招为幕僚。

  夔州路和梓州路的征讨方略,竟然悉出宇文昌龄之手把诸部蛮夷打得服服帖帖。南平军(重庆南川、綦江)的各处堡垒,也都由宇文昌龄勘址修建。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宇文昌龄才二十多岁。

  宇文常从小听父亲的传奇事迹长大,各类兵书也看过一些,如今跟朱铭搭档出兵,也算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朱铭还在管理营寨,宇文常骑马出营,身后带着长牌手和几个蛮夷。

  将行至河边,宇文常下令:“去喊话吧。”

  几个蛮夷被长牌手护着,走到河边朝着对岸喊话:“两林部的鬼主,你们跟邛部川是仇人。邛部杀了你们的族人,侮辱你们的大鬼主,现在伱们却投靠邛部,这会让鬼神愤怒,不再保佑你们!两林部的鬼主听好了,谁能杀了补苏,汉官就封他做大鬼主,赐予他人口和牲畜!”

  河面还不到十米宽那边正在垒墙的蛮夷听得清清楚楚。

  出身两林部的蛮夷,闻言都停下手中工作。

  他们属于被征服者,虽然能够活命,却从此被邛部川蛮呼来喝去。次次打仗都让他们出兵,战利品却分不到几个,平时还得向邛部川的大鬼主进奉财货。

  他们心里早有怨气,只是不敢发作而已。

  “射箭!”

  补苏的长子不敢让对方继续喊话,立即下令弓箭射击。

  那些喊话的蛮夷,连忙躲到巨盾后面。

  好几拨箭雨射来,由于无法造成杀伤,补苏的长子只能停止。

  那些蛮夷又开始喊:“邛部有六大部族,现在勿邓部占了最肥沃的土地,拥有最多的大鬼主。你们其他五部能够忍受吗?特别是梦部,你们以前才是最强大的,现在甘心听从勿邓部首领的命令吗?五部大小鬼主听着,只要你们杀了补苏,汉官就给你们册封更大的官,赏赐你们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邛部共有六部,当初打下此地,由于实在太过肥沃,勿邓部也不敢独吞。

  于是其他五部的一些立功者,让子孙带着少量部众迁徙过来,并接收被征服的两林蛮俘虏。他们留在此地做小鬼主,各自统领少数村寨,全部听命于补苏这个大鬼主。

  补苏的长子惶恐不安骑马回去禀报情况。

  补苏得知消息,立即召集大小鬼主,宣布说:“你们不要相信汉人的话,汉官总是骗人,你们被欺骗的次数还少吗?你们为我打仗,我是不会亏待的。所有鬼主都有赏赐,所有勇士也有赏赐!”

  害怕真有人临阵倒戈,补苏很快拿出财货,就连出身两林部的蛮夷,也都领到了几斤粮食。

  一时间,数千蛮兵士气大振。

  但补苏心里却极为不安,他特别不放心两林部众。

  邛部川蛮占领此地还不到十年,而且对投降的两林部颇多歧视打压。这些人真的造反怎么办?

  出身两林蛮的几个小鬼主,补苏很快以各种借口,把他们调去别处执行任务,等于是让小鬼主与部众分开。紧接着,又调换两林部众的防御位置,让邛部士兵将两林部众分开。

  此举确实让两林部众很难倒戈,但也让他们感到明显的防范和歧视。

  嫌隙已生,难以弥合。

  “呜~~呜~~呜~~”

  北边传来一阵阵牛角号声,朱铭立即翻身上马,勒令士兵全部聚集,又带亲随从营寨里冲出。

  一个负责侦查警戒的骑兵奔来:“朱帅,北边山上打起来了,关都头正在追杀蛮夷!”

  朱铭下令道:“全军整队,邓春率骑兵去接应,其余做好准备渡河交战!”

  ……

  关胜带着十个鸳鸯阵小队,绕向敌方村寨的后山。

  长牌太过沉重,不利于奔袭赶路,全部换成了圆盾。

  村寨后山那种关键位置,蛮夷怎么可能不防备?几年前就建好了数个笼堡,甚至还有蛮夷在山上耕种。

  补苏的次子阿腾,统领六百多个蛮兵,驻守在山上笼堡当中。

  关胜的部队还没到山脚下,就已经被蛮夷哨兵发现。

  阿腾得到消息,对部将说:“放他们进山,在最险要的地方埋伏!”

  关胜派出一些伙兵去探路,那些探路的伙兵,很快进了蛮夷的埋伏圈,阿腾却没有发动进攻,他准备把关胜的队伍全部吃掉。

  “关都头,前方山顶好像有笼堡。”探路伙兵回来报告。

  关胜下令:“搜山士兵,以最快速度撤回来,各队列阵接应!”

  “当当当当!”

  锣声敲响,探路伙兵转身就逃。

首节 上一节 289/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