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07节

  大理寺狱。

  李伯宗再次找到朱铭喝酒,拿出笔墨纸砚说:“官家有密旨,尽快结案。小友若写悔过书,可保留官身。小友若不悔过,刺配琼州,追毁出身文字。唉,自己选一个吧。”

  刺字?

  朱铭不喜欢纹身,更何况纹在脸上。

  看来得来点狠的了,自己改变历史,肯定没有南宋,文丞相也不必留取丹心照汗青。

  既如此,那就借来文丞相一首诗。

  墨已研好,朱铭抓起毛笔。

  李伯宗有些失望,他是极佩服朱铭的,宁愿朱铭刺配琼州,也不想看到朱铭低头悔过。

  就似铮铮铁骨的汉子,被活生生打断脊梁。

  李伯宗坐下独自喝酒,几杯酒下肚,猛地瞥见悔过书内容不对,连忙仔细阅读:“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噗……咳咳咳!”

  李伯宗呛了一口酒,横袖擦干嘴角,表情变得肃穆。

  这首《正气歌》,朱铭只改了两个字,把“穷北”改为“汴梁”。

  朱铭写完搁笔,李伯宗默然接过。

  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先把《正气歌》誊抄两份。接着又写辞职信,把官印拿出来放好,将《正气歌》和辞职信一起送去宫中。

  宋徽宗先读《正气歌》,欣赏之余,更加头疼。

  再读辞职信,气得破口大骂:“这个李伯宗,毫无人臣之担当!”

  辞职信内容很简单,李伯宗说自己敬佩义士,不敢将朱铭刺配琼州。又不能违背圣旨,只得辞官归乡,请皇帝不要挽留,他此时已经带着全家老小开溜了。

  一首《正气歌》写出,以大宋优待士大夫的舆论氛围,宋徽宗根本不敢杀朱铭,也不敢将朱铭刺配流放。

  百姓死再多都无所谓,这种士大夫不能侮辱。

  宋徽宗又把李彦叫来:“擢升聂宇为大理寺卿,让他立即结案。朱铭妄议朝政撰写禁书,追毁出身以来文字,押送桂州编管。结案之后,立即把这人送出东京,不要囚车戴枷,免得招惹非议。”

  上一个获得这种待遇的是程颐,也是追毁出身文字,也是押送地方编管,既不刺字,更不戴枷。

  宋徽宗是再也不想看到朱铭了,有多远滚多远,最好老死在桂州。

  就跟做贼一样,大理寺备好马车,由几个军士押解,大清早就把朱铭给送出城。

  出得城门的瞬间,朱铭仿佛鸟儿逃出牢笼。

  他要的就是“追毁出身以来文字”,从此不再是大宋臣子,今后造反可以放手施为,不会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

  反而,还会被同情和理解。

  “我还有亲随在城内,兄弟可否去告知一声?”朱铭问道。

  押解军士面露难色。

  朱铭又说:“财货皆在亲随那里。”

  “俺这就去,请相公说出厢坊地址。”军士立即有了动力。

第308章 【犯官扎堆】

  第308章 0303【犯官扎堆】

  汴河码头,一艘官船等待多时。

  朱铭乘坐马车抵达,带着亲随一起上船。他被要求进舱,不得随意走动,亲随们则在甲板等待。

  约莫过了三刻钟,又来两个犯官。

  一个叫盛升,在宁陵县做官时,租赁民宅不给房租,甚至还有霸占屋宅的征兆。继而跟房东起冲突,让随从把房东打得昏死。等房东醒来,又一剑刺伤其大腿,扎到大动脉流血过多而死。

  一个叫李恪,原为歙州知州。方腊刚打过去,李恪就弃城而逃,且一路逃过了长江。

  这就是大宋宽待士大夫。

  盛升杀人霸屋,受害者还是富户。

  富户的家人,上诉多年无果,盛升却屡次升迁做了京官。

  直至蔡京下台,王黼开始翻案,借机排挤蔡党,这才把陈年旧案翻出来。

  杀人霸屋,不用偿命,不用刺配,不戴枷锁,甚至不必编管,只被押送回老家。这还是当朝宰相在刻意打击,竟也不能处罚得太重!

  一个县里的富户,死了就死了,进士出身的官员,肯定用不着偿命啊。

  李恪就更离谱,身为知州却弃城逃跑,放在明代有可能掉脑袋。

  他之所以被处罚,是因为逃得太远,而且不敢再回去。

  杭州那一大票官员,也是弃城而逃。但他们只逃到江东路,就赶紧组织乡兵守城,阻止方腊继续向北扩张。不但没罪,反而还能升官。

  两浙路转运使王复,丢了辖内几十座城,不降反升,已做了都转运使(寄禄官升到五品以上)。

  “不是让等几日吗?怎提前就走了?”盛升问道。

  负责押解的军士说:“有个要犯,上头勒令即日出京。”

  盛升好奇道:“哪个要犯?竟能让官船提前出发。”

  军士闭口不言。

  李恪回望京城,一声叹息,跟在盛升后面进舱。

  三个追毁出身文字的犯官,就这样在船舱内碰头。

  盛升虽然愁眉苦脸,却还保持着风度,拱手见礼道:“在下盛升,原为户部员外郎。”

  李恪直接躺下摆烂,基本礼仪都不要了,摇头苦笑:“鄙人李恪,歙州知州,被编管潭州。这位我认识,探花郎朱铭。咱们编管是骂名,朱探花编管是美名,人生际遇便是如此不同而又相同。”

  盛升叹息:“我还好不用编管边鄙之地,勒令回乡不准再进京。”

  正说着话呢,很快又进来一位。

  这位自报家门:“在下邓时,编管蕲州,见过诸位同仁。”

  邓时的罪名最重,提举铸钱监时,不但贪污公款,还暗中私铸铜钱。他以前是蔡党,遭到王黼清算,直接被判处绞刑,罚铜买命改为编管。

  这是高级官员的特权,只须给足银子,就能保住性命。

  私铸铜钱啊,泼天大罪。刺字不需要,流放不需要,戴枷不需要,除名编管即可。

  就算朱铭真被判死刑,只要不定为“十恶不赦”,就能花钱买命,屁事儿没有离开京城。

  否则朱铭哪敢弄险?

  这段时间,被编管的官员极多,大部分属于遭清算的蔡党。

  官船几日一发,最多的时候,一条船能运走六七个犯官。

  朱铭以为已经齐了,没想到又来一个熟人。

  李道冲走进舱内,见到朱铭,表情一怔,随即苦笑抱拳:“朱太守,又见面了。”

  朱铭忍不住问:“阁下怎也进了囚船?”

  李道冲叹息道:“被人告发弃城而逃。唉,同样是逃跑,他们可以升官,我却除名勒停编管偏地。六相公(蔡攸)也不帮俺说好话!”

  邓时忍不住抱怨:“我也给六相公送了钱财,却还是被判绞刑,罚铜买命方可得活。六相公真是凉薄,一点也不顾念旧情。”

  盛升冷笑道:“六相公早跟蔡相父子反目,如今是王黼的狗腿子,他怎会帮咱们说话?”

  邓时说道:“六相公实在愚蠢,逼得蔡相下台,他能得到什么好处?还不如以前!”

  盛升说道:“是官家厌恶蔡相,六相公才揣摩圣意。人家聪明着呢,怎么可能愚蠢?唉,倒霉的还是我们这些人。”

  朱铭坐在旁边想笑,默默听着一群蔡党交流病情。

  忽地,船身震动,官船已然离岸。

  一个军士将舱门打开,微笑道:“各位可以回房了。”

  按照正常待遇,犯官自然不可能住单间,都是随从在外面交了钱的。

  甲板上,站着犯官们的亲随,以及大包小包的财货。

  除了张镗、李宝等人还有朱国祥的亲传弟子梁异。

  梁异之前负责管理石炭铺,顺便打听东京消息。

  在朱铭进京之时,他就把石炭铺贱卖了,铜钱全部兑换成银子,随时等着为朱铭交罚款买命。

  朱铭回到自己的卧室,随便打量两眼,问道:“这间房花了多少钱?”

  梁异回答:“足三百贯。”

  朱铭感慨:“真够黑的,得买多少粮食啊。”

  梁异又说:“俺们这些随从,本来不许上船。一个人交二十贯,方可登船跟随,想住进舱里还得另外交钱。郎君住一屋,俺们几人住一屋,总共花了六百多贯。”

  张镗安慰道:“相公不必忧愁,只要太子继位,定能召相公回京。”

  朱铭笑了笑,他必须在太子继位前造反!

  ……

  挂印辞官的大理寺卿李伯宗,此时全家在另一艘船上。

  他的家当太多,家人和随从足有三十几人。昨天只来得及出城,雇一条船把财货搬上去,还得等到天亮了再出发。

  “哒哒哒哒!”

  一骑快马奔来,沿途搜寻踪迹,终于碰到从客栈而来的李家人。

  “世叔为何匆匆离京?小侄昨日晚间拜访,李宅只剩几个老仆。”年轻人翻身下马。

  李伯宗说道:“不走不行,害怕背上陷害义士之名。”

  年轻人叫做王棣,本是王安石的侄孙,过继给王安石做孙子。他现在已是显谟阁侍制,乃皇帝近臣,历史上死守开州被金人所杀。

  王棣问道:“义士可是那朱成功?”

  李伯宗拿出《正气歌》:“世侄请看吧。”

  李伯宗誊抄了两份,一份交给皇帝,一份留在大理寺,他把朱铭的真迹给带走了。

首节 上一节 307/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