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40节

  两声脆响,一个官兵倒下。

  第二排的火枪手站起,又是两枪打出,然后立即蹲下,第三排又站起开枪。

  “妖法,贼人会妖法!”

  “快跑啊!”

  官兵弓箭手大乱,一箭未射就开始逃。

  由于栈道太窄,惊慌之下互相推搡,竟有好几人被挤落悬崖。

  又过一日,栈道终于完全修复,总共死伤三十多个工匠。

  前方可以直达利州城,但山上有小漫天寨。

  不把寨子拔了,山上的官兵,随时可以下来截断后路。

  朱铭对孙览、徐宁说:“你们带着三千人,继续行军逼近大漫天寨。不必急于攻打,防止他们下山毁坏栈道!”

  “是!”

  二人领命离去。

  朱铭转身望着小漫天寨,只觉一阵脑壳疼。

  超过七十度的峭壁,上山就一条“之”字型道路。什么炮都没用,角度太大了,必须用人命去堆。

  朱铭舍不得损失精兵,于是组织杂兵去佯攻,先消耗一番再说。

  连续数日,每天二十多次进攻,每次只投入二三十人,遇到官兵投下木石便撤,就连晚上也雷声大雨点小的佯攻。

  陆陆续续死伤三百多杂兵,守军终于不再投滚木,估计是消耗得差不多了。

  又过数日,投下的滚石越来越不规则,根本没有打磨过,而且还大小不一。这些石头,多半是最近搬来的,漫山遍野找到合适的就用。

  至此,还没开始强攻,义军就已有五百多死伤。

  朱铭逼着自己变得冷血,人命在他心里成了数字。

  一将功成万骨枯!

  幸好徐敷言坚守兴元府,没有带兵退守利州。否则沿途驻守险要之地,朱铭不知得填多少人命,才能一路杀到剑门关。

  “石彪!”朱铭喊道。

  “在!”石彪站出。

  朱铭下令:“你今晚后半夜,带三百精兵摸上山去。”

  “是!”石彪领命。

  朱铭又说:“邓春!”

  “在!”

  “石彪如果能上山,你就带兵跟着杀去!”

  “是!”

  还没入夜,孙览、徐宁派人回来,还带回几颗首级:“将军,大漫天寨已拿下!”

  “嗯?”朱铭颇感意外。

  信使说道:“大漫天寨有数百官兵,我军都还没进攻,寨里就自己乱起来,有个乡兵都头杀了守将举义。孙将军和徐将军听到动静,害怕敌人故意使诈,只派二百人试着杀上山。寨里内讧的官兵,看到我军杀去就溃败投降了!”

  “好,皆有重赏!”朱铭大喜。

  利州太守黄德裕,本来聚重兵防守大小漫天寨。

  但昭化县农民造反,他得带兵赶回去剿灭,两寨各留八百士兵驻防。

  在他看来,只那段毁坏的栈道,就够朱铭修一个月。

  大小漫天寨又地势险峻,足够坚守到他带兵回来。

  而且,他把精兵集中于小漫天寨,更后方的大漫天寨以乡兵为主。

  却不成想,大漫天寨的乡兵心有怨气,当义军靠近之后,居然自己造反起内讧了。

  朱铭立即改变策略,让人带着脑袋上山劝降。

  一个杂兵举着竹竿,竹竿上挂着几颗首级,战战兢兢开始爬山。

  小漫天寨里的守将,见只有一人过来,下令不要射箭和投石。

  杂兵气喘吁吁爬上去,守将顿时脸色剧变,已经认出那些是谁的脑袋——大漫天寨失守了,他这里已经变成一座孤寨,绝对不可能再等来援军。

  “俺家将军说,投降免死,”杂兵说道,“要是不投降,就把寨子给屠了!”

  守将愿意放这杂兵上山,就已经说明他态度不坚决。

  主要是栈道已经修复,不知名的武器(火器)让他心惊。而且连续多日的攻山,耗费大量滚木落石,寨里的守军早已动摇,再守下去迟早要生变。

  此刻朝身边士卒看去,见一个个都惶恐不安,守将装模作样扔掉兵器:“唉,回天乏术,随我下山请降吧。”

  朱铭在山下等着,见官兵顺着山路而下,心里终于松了口气。

  他不怕打硬仗,但不是这么个打法,纯粹消耗人命而已。

  守将噗通跪在地上:“利州厢军指挥使黄孟卿,不晓将军威严,螳臂当车,罪该万死!”

  朱铭听他言辞,问道:“读过书?”

  黄孟卿回答:“在下考过武进士,文章写得不好,便没有考中,只是武举人。”

  “难怪调遣从容,防御得当,且起来吧。”朱铭决定收下此人,说不定还是个将才。

  至于死伤的几百士卒,战场刀剑无眼,不能怪在黄孟卿头上。

  只有那种杀俘或杀良冒功的家伙,朱铭才坚决不予饶恕!

  留下数百士兵守大小漫天寨,朱铭带兵继续南下,通过栈道区域,很快逼近利州城。

第341章 【一塌糊涂的利州】

  第341章 0336【一塌糊涂的利州】

  经历昭化县的混乱血腥之后,蒋家父子再也无法忍受义军失控。

  在农民军屠杀富户时,父子五人就开始营救朋友。

  他们都读过书,在县城里有些相熟旧友。被救者虽然怒其作乱,但这种情况顾不得吵架,只能联合起来维持局面。

  洗劫完县城,农民军分裂成两股势力。

  蒋家五父子一伙,部队规模仅千余人,多数为农民和工匠,还掺杂了少数读书人。

  另一伙则有近万人,以乡兵都头吴桐为首,又有许多大小头领,皆为乡兵都头、十将、虞候。他们组成造反联盟,表面上听吴桐的命令,其实就是各干各的。骨干为官府征募的乡兵,混杂有大量无业游民和县城底层百姓。

  两股势力,在城内就爆发冲突。

  起因是蒋家父子不许侮辱妇女,就算是恶名昭著之人,杀了也就杀了,但不能奸污其女眷。就算要抢女人,也该给个名分,娶回家做小妾都行。

  为了立威,蒋家父子接连处死二十几人,引起许多农民军的不满。接着又定下军规,勒令上交战利品,逼得大量士卒跑去投靠吴桐。

  这才导致父子五人,手下兵力只剩千余,而吴桐那边却人数近万。

  双方进行沟通,蒋家父子占领县衙一带,吴桐等人则控制南城区,好歹没有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

  短暂休整之后,一起去攻打利州城。

  围城数日,打造器械,仅半天时间就攻入城中。州县两级官员,大部分被杀,少部分向北逃去。

  然后,农民军终于爆发内战,起因是战利品分配不均,而且蒋家父子阻止士兵劫掠平民。

  蒋家父子不敌,带着数百残兵,退到昭化县据守。

  望着残破不堪的县城,看着身后的几百残兵,蒋仲儒这个村塾先生,已然彻底心灰意冷,一直嘀咕道:“不该造反的,不该造反的……”

  “父亲,说这些都没用了,”蒋成务建议道,“昭化县城残破不堪,百姓要么已逃走,要么被裹挟为乱兵,城内既无兵源又无钱粮。如此白地已是无用不如去攻打葭萌县城,一可获得钱粮补给,二可征募青壮为兵。”

  蒋仲儒抬头看着残阳,佝偻着身子说:“现在就去,天黑前能到葭萌关。”

  葭萌关的位置,就在他们最初劫掠的望喜镇。

  (宋代的昭化县城,在白龙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北岸。而葭萌关和望喜镇则在南岸,也即后世的昭化古城遗址附近。至于葭萌县城,则在更南边的河谷地带。)

  数百残兵带着家属过河在望喜镇寻民房住下。

  旁边的葭萌关,已经空无一人,守关士卒早就逃了。

  两日之后,蒋家父子来到葭萌县城。

  面对敞开的城门,蒋仲儒对麾下士卒说:“城门大开,城里的富户肯定已逃了,剩下的都是些苦哈哈,你们不要再胡乱杀人劫掠。等贵贱,均贫富,不是那般做法。我带兵无能,造了太多杀孽,等汉中的朱相公来了,你们都去给他当兵吧。”

  数百残兵面面相觑,他们本就属于比较听话的,否则也不会一直跟着蒋仲儒。

  “咱听蒋学究的!”一个士兵跪下。

  其余士卒也跟着下跪,随军的十多个昭化士子,见状总算舒了一口气。

  军队进城之后,竟然秋毫无犯,只去官仓和米铺搜集粮食。

  蒋仲儒派人张贴安民告示,又寻找城内的胥吏,尽量维持全城治安。

  ……

  却说利州城那边在赶跑蒋家父子之后,吴桐裹挟城内居民为兵,瞬间拉起超过两万人的杂牌部队。

  得知太守黄德裕带兵杀回,吴桐对麾下大小头领说:“我已打听清楚,黄老狗只带了几千兵回来,咱们的兵力却有两万多。官兵是甚样子,咱们都晓得,打起来就溃了。随我杀出去,先灭了黄老狗,再去投靠朱相公,今后个个都能做大官!”

  “杀出去,做大官!”头领们欢呼大喊。

  城北数里外,黄德裕探知贼寇居然主动出城作战,立即下达军令:“五人一队,各自拉着腰带后撤。谁敢松开腰带,杀伍长!”

  这是害怕撤退变成溃败,数千官兵就这样转身,开火车般拉着腰带行军。

  官兵渐渐退到半山腰,农民军还在陆陆续续出城。

  他们认为官兵怕了,士气变得更加高昂,不由自主加快行军速度。

  黄德裕在山腰立下帅旗,让各部围绕自己列阵,占据有利地形进行防守。

  农民军那边毫无章法,而且没有指挥系统可言,全靠大小头领各自为战。他们当中,有不少曾被招为乡兵,但只囫囵操练了几天而已。

  吴桐派出一万多兵,让头领们带兵三面围攻。

首节 上一节 340/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