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52节

  咻!

  一箭射出,翁振连忙俯身躲避,吓得挥鞭加速奔逃。

  又行两里地,翁振的战马踩塌田埂,连人带马摔进稀泥中。还没挣扎着爬起来,手臂就中了一箭。

  白祺已经下马,站在田埂上,慢条斯理再次搭箭。

  “愿降,愿降,小将军莫要放箭!”翁振惊恐大呼。

  白祺说道:“兵器扔远些,你的弓箭也扔了。先扔箭筒,不准连箭带弓都拿在手里。再解下腰带,穿着靴子过来。不准脱靴,也不准上岸!”

  这个当初背《静夜思》的少年,虽还没有打什么大仗,但也算立下个人战功了。

  林冲拿下南充,审讯俘虏,才知李宝正往这杀来。

  他立即派人去报信,让李宝别来了。

  林冲、白祺率兵走陆路,直插通泉、射洪、梓州(三台)。

  李宝重新回到合州,水陆并进,把遂宁(潼南)、遂州(遂宁)拿下,帮助林冲解决后路问题。

  两路义军的目标,都是绵州(绵阳),直接切断官军主力的退路和粮道。

  梓潼那几万官兵,如果再不跑,就要被包饺子了。

第353章 【神奇的主战场】(为盟主EBIT

  第353章 0348【神奇的主战场】(为盟主EBITDAD加更)

  在梓潼东北方,长二十里、宽十二里的区域,都被统称为七曲山。

  山腹有路,盘转七曲,因而得名。

  如今,七曲山被官兵和义军各占一半。

  朱铭的主力大军,分为几处扎营,各营之间可互相救援。

  官兵也在山上立有三寨,共计八千兵力驻扎。

  义军想攻打梓潼,必须把这三寨拔除。

  而仅在东南边两三里处,官兵又设有两处山寨。义军若是进攻七曲山三寨,这里的两寨官兵,既可下山迅速救援,又能绕去侧翼进攻。

  河对岸的山上,还有官兵营寨,能渡河攻击义军另一侧。

  也即是说,朱铭一旦出动,甚至还没去攻城,只是攻山寨而已,就将遭到三面夹击。

  白祺生擒敌将的第三天,朱铭突然动了。

  先全军后撤六里,寻找合适渡口,前往潼江的西岸。七曲山那块险地不要了,粮道也不管了,官兵爱怎么断粮就怎么断粮。

  接着向西南方前进八里,在丘陵当中扎营,远离七曲山区域,转而攻打官兵最西边的山寨。

  “朱贼舍了七曲山?粮道都不顾了?”黄概闻讯大喜。

  “千真万确,”哨探回答,“贼寇先前所立营寨,全都变成了空营。”

  赵遹猜测道:“恐怕朱贼的粮草,能运来的都已运来了,后续再无粮草可运,反贼的粮食顶多能撑到腊月。”

  “那就更好,”黄概建议道,“我军可移兵把七曲山占了,结硬寨,打呆仗,坚决不到野外浪战,把时间硬拖到开春。等贼寇的粮食吃完,定然不战自溃!”

  赵遹摇头说:“就怕朱贼认为梓潼难打,全军绕去彰明(江油)或绵州(绵阳)。那里各有三千乡兵守城,恐怕不一定守得住。”

  黄概说道:“我军时刻盯着,朱贼敢这样行军,必遭团团围困。绵州大城,顷刻不能下,朱贼就只能去打彰明。那时他退路断绝,军粮所剩无几,又被官兵围堵,只能退回西北大山中跟羌人打交道!”

  “就怕围不住,反被他……”赵遹严重怀疑官兵的野外战斗力。

  “那就退而求其次,”黄概说道,“朱贼若敢西进,我军便往绵州增兵,堵住其南下通道。就算他能打下彰明,也会变成一支深入的孤军。”

  ……

  朱铭的想法很简单,以舍弃退路和粮道为代价,远离七曲山的不利地形,转而强攻官兵最西边的山寨。

  李宝如果能顺利抵达绵州,就堵住了官兵南下退路。而朱铭强攻下山寨,又能堵住官兵西逃的道路。

  到那个时候,官兵想跑只能往北,即前往剑州和剑门关。那里有义军杂牌部队守着,朱铭和李宝尾随追击,官兵进退不得,等于是被关门打狗了。

  若是李宝遇到意外,不能前来合围,朱铭就硬吃梓潼!

  “嗡嗡嗡~~~”

  三日之后,清晨,沉闷的号声响起。

  两万一千多义军主力,带着八千辅兵出营,营寨里只剩万余辅兵和民夫看守。

  说是辅兵,其实皆为青壮,只不过兵器太烂而已。许多人还在用朴刀或者把梭镖当枪使,他们都在七曲山操练过,只要拿到兵器就能转为正兵。

  全军来到山下两三里外,将近三万人的部队,在丘陵地区很难排开。

  经常这个营在平地列阵,那个营歪在小山丘上,倒是颇为适合鸳鸯阵作战。

  两万一千主力,皆操练鸳鸯阵。

  在利州被剑门关堵住时,已经操练过一个月,被梓潼堵住又操练一月。

  鸳鸯阵的好处,不仅适合丘陵作战,而且还特么节省兵器。

  朱铭的兵甲严重不足,鸳鸯阵的武器配备,能够有效弥补这种缺陷。

  “拿甲来!”

  白胜和石彪捧着天王甲上前,协助朱铭穿戴整齐,还特意整了一条红色披风。

  朝阳升起,映照在金灿灿的天王甲上,金黄当中又笼罩一层红色光晕。

  朱铭拉下面甲,骑马缓缓前行,拔剑指着天空在各营通道中穿过。

  白胜、石彪、古三等亲军,跟在后面大喊:“朱天王!朱天王!朱天王……”

  义军将士看着那威风凛凛的战甲,恐怖的面盔更是摄人心魄。朱铭骑马所过之处,将士们不由自主单膝跪地,跟着亲军一起呐喊:“朱天王!朱天王……”

  就这样一路检阅部队,激励全军士气,朱铭就足足用了四十分钟。

  他在故意拖时间,想把七曲山、梓潼城的官军引来,甚至不在江边设防,好让官兵安安心心过江。

  今日攻山,更似围点打援。

  能把官兵引过来决战,总好过浪费人命去攻坚。

  “要不要过江救援?”黄概问道。

  赵遹却说:“我打算把西边两处山寨的官兵,全都撤回梓江东岸。先前的各种兵力布置,是以朱贼扎营七曲山为前提。朱贼既然已经不在七曲山,西边那两处山寨,也就没必要再守。唉,主要还是守不下来,山势并不陡峭,又遭朱贼团团围攻。”

  黄概说道:“朱贼又不是三头六臂,我军在山寨扎下钉子,等朱贼全力攻山之际,派大军过江击其侧翼。两面夹击之下,必可大获全胜!”

  赵遹沉默不语,他还是不信任乡兵的战斗力。

  几年前,他负责剿灭泸南夷,手里有一万多厢军和乡兵。每次安排好的计划,自负肯定没问题,结果一打就啥都不成,总是莫名其妙便溃败了。

  十拿九稳的战斗都能败!

  等到三万西军调来,指哪打哪,轻轻松松击败蛮夷。

  现在赵遹有两个选择:

  一是弃守梓江西岸的两座山寨,此法沉稳持重,但会导致失去部分战场主动权。

  二是派兵过江策应,配合山寨里的友军作战,有一定几率击溃贼兵。可一旦兵败,必定损失惨重,因为溃兵逃回城里,必须渡过那条梓江。

  苦思再三,赵遹终于做出决策:“从城内派遣一万兵渡江,攻击贼寇侧翼。从七曲山派遣六千兵渡江,寻机袭杀贼兵后背。再派五千精锐,于更上游悄悄渡江,直扑贼寇大营,最好能烧毁其粮草。所有船只,在江边接应,务求万无一失!”

  黄概说:“还不如全军渡江,我军兵多,必可一战而胜!”

  “万一败了呢?”赵遹说道,“总得留些兵力守住梓潼,不至于全军覆没。坚守此城拖到明年,西军就能调来四川剿贼了。”

  “不是你这样打仗的,瞻前顾后,必然前后皆失,”黄概说道,“如此打法,还不如弃守西岸山寨。”

  赵遹摇头:“我不是现在就出兵,而是让山寨官兵先坚守。若能守住一日,则士卒可用,明日便渡江作战。若一日都守不住,那就别打了,全军渡河也肯定大败,老老实实坚守城池和七曲山吧。”

  这家伙是真的冷血,想拿西岸山寨官兵的性命,来测试两军的战斗力。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赵遹现在的首要问题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他无论干啥都心里没底儿。

  朱铭检阅军队四十分钟,苦等好半天,也没等到官兵主力渡江。

  围点打援的计划已经失败,那就把围着的那个点拿下!

  义军徐徐前进,朝着山下靠去。

  几个官兵信使,也出城过江,避开义军从南面上山传话:“总领有令,命尔等坚守一日,大军明天就过河决战!”

  “呸!”

  成都府路步军统制谢建中,对着离去的信使吐唾沫,骂骂咧咧道:“有兵不来救,非让老子坚守一天,这姓赵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传令,两寨并作一寨,务必死守到明日。”

  谢建中也是心里没底儿,开始跟主帅斗智斗勇。

  这里安排有两座山寨,可以互相救援。谢建中干脆弃守一座,把全部兵力挪到一起,人变多了就没那么害怕,可以保证军队的士气。

  而且,文官们的安排只是理论上可行。

  义军呈兵力碾压之势,两座山寨都自顾不暇,还互相救援个屁啊?

  朱铭正在安排部队进攻,这人还在山下呢,就从望远镜里看到官兵弃寨转移。

  随即浓烟滚滚,被放弃的山寨有粮食,被官兵一把火给烧了!

  两营义军冲上去,迅速占领空寨,然后发现粮食在燃烧,全力抢救之下也没保住多少。

  义军将士愤怒不已,对下令烧粮的官兵破口大骂。

  事实上,官兵也在骂。

  刘承佑是广都刘氏子弟,很早就从主宗分出去。一分再分之下,他家的田产只有五百多亩,却要养活三十多口人。

  本来日子还能过下去,但官府的苛捐杂税太重,家中积蓄渐渐消耗,再这么搞几年就得借钱交税了。

  刘承佑现在是乡兵都头,持枪冲到谢建中面前,愤怒质问道:“为何下令烧粮?”

  谢建中说:“弃寨太过仓促,军粮无法运走,不可留给贼寇就只能烧掉。”

  刘承佑心头滴血:“那是蜀中百姓的民脂民膏,你这厮说烧就烧,怎不早点弃寨转移?”

  谢建中没好气道:“梓潼城里那些大头巾,打仗想一出是一出,明明手里有兵不来救,非要咱们坚守到明日。我也是刚刚得到军令,哪能猜得到主帅怎么想?”

首节 上一节 352/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