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68节

  有品级的官员,夔州城内就聚了七十多人。

  “城下是谁?”张深问道。

  汤求回答:“夔门守将汤求。”

  郭伦大惊失色:“你难道降了贼寇?”

  汤求哭丧着脸说:“我没有降贼,是麾下将官作乱,把我捆了献给反贼。夔门和白帝城已失,贼将故意把我送来夔州城。”

  “胡言乱语!”

  张深突然挽弓搭箭,毫无征兆的射出去,随即大喊:“此人是贼寇冒充的,并非夔门守将汤求。”

  汤求莫名其妙中了一箭,惊得直往后退,从陡峭的石阶滚下去,半路摔得七荤八素。他低头看着肩上的箭矢,伤口很疼,心里更疼。

  他知道张深是啥意思,夔门若失,夔州城就成了瓮中之鳖。不说守城的士卒,就连官员都会想着投降。

  夔门不能丢失,所以他这个夔门守将必须是假的。

  汤求滚落石阶时头破血流,一瘸一拐回到船上,咬牙切齿对船夫说:“送我回夔门老子今天便要从贼了!”

  夔州城头,一片死寂。

  越来越多的官员闻讯赶来,就连成都知府都在这里。

  张深说道:“尔等莫要胡乱猜想,刚才那就是贼寇冒充,夔门守将汤求我见过,跟这厮长得一点也不像。”

  名义上的主帅郭伦,只觉口干舌燥,看着滚滚长江发呆。

  其他官员也面面相觑,夔门没了,夔州已是一座孤城。就算能坚守半年,也别想等到援军,官兵水师根本过不了铁锁关!

  一个又一个官员,失魂落魄离开城墙。

  这破地方,逃都没法逃,要么自杀,要么战死,要么被俘,没有第四种可能。

  第二天,李宝带着军队过来,在梅溪的东岸依山扎营,与夔州城遥遥隔河相望。

  数日之后,大年三十。

  城内见不到过年的喜气,一个个都愁眉苦脸。

  全城百姓实行口粮管制,所有粮食都被征用,所有青壮都要守城,老弱妇孺负责搬运物资,张深要跟贼寇打持久战。

  这位老兄,是夔州路的三把手,也是最懂军事的人。

  至于一把手和二把手,都在宅子里借酒消愁,把守城事宜交给张深处理,他们自己不愿面对现实。

  百姓和士兵,皆怨声载道,好好的新年变成这样。

  过年这天,李宝带着军队登岸。

  他让士卒顶着倒扣的小船,去城下喊话:“城里的兄弟姊妹,今天是大年三十,只要白天投降,晚上就能吃年夜饭。要是不投降,这辈子都别想吃年饭了。李将军说了,再负隅顽抗,义军就杀进来屠城!厢军和乡兵兄弟,你们快点杀了当官的,个个的年夜饭都带肉。李将军杀了几头猪,就等你们来吃。大块的肥肉,解馋得很!”

  夔州城建在半山腰上,一条陡峭的石阶路通往江边码头。

  李宝在弓箭射程之外,选了处石阶架锅。不煮粥,不炒菜,只用肥汪汪的大板油,放进锅里慢慢煎熬。

  好几口大锅,一起熬猪油,江风一吹,油香味就飘到城头。

  城下的义军,还在顶着小船喊话:“快出来吃猪肉,大肥肉,都来过年啰!投降就有肉吃,大鱼大肉的年夜饭!快快杀官投降,出来吃大肉。吃了肉就能回乡,做生意的做生意,种地的种地。朱将军在成都降了苛捐杂税,那里的百姓都在过好日子。没有贪官污吏,贪官污吏都被杀了……”

  “夔州父老,随我杀官吃肉过好日子!”

  一个临时任命的乡兵军官,猛地举起武器高呼,同乡之人纷纷响应,朝离他们最近的官员杀去。

  越来越多乡兵动手,很快城市青壮也加入,他们这些日子已经受够了。

  武官吓得加入其中带兵对文官展开屠杀。

  来自四川各地的文官,被堵在城里杀了好几十个。管他官声如何,好官坏官一起杀,渐渐演变成对城中富户开刀。

  还是一个武官,带着士卒打开城门,其他人全都杀疯抢疯了。

  李宝进城的第一件事,不是遵守承诺给肉吃,而是赶紧让士兵阻止烧杀抢掠行为。

第370章 【大族投效与朝堂争斗】

  第370章 0365【大族投效与朝堂争斗】

  朱铭刚刚进驻成都时,虽然张榜安民秋毫无犯,但四川百姓还是生活得小心翼翼。

  市面明显变得更萧条,大户害怕漏财,小民储蓄防身,都不敢上街花钱了。

  高档消费场所,更是直接关门,担心朱铭专盯这些地方抓肥羊。

  一天,两天。

  一月,两月。

  随着时间流逝,大家都已适应朱铭的存在。

  特别是到了春节,各种商业活动再次兴盛,成都城内外也繁荣热闹起来。

  临近元宵,商人们甚至主动跟“官府”联络,共同筹备今年的元宵灯会。画船游舫也冒出来,载着富贵子弟宴饮歌唱。

  “这位是张邦英,字国彦。”高景山引荐一个老头。

  朱铭笑着上前拉手:“久仰先生大名。”

  张邦英拍马奉承道:“将军此来成都蜀中一切如故,百姓甘之如饴,此天命人心皆在将军也。”

  “老先生才是明白人啊。”朱铭感叹。

  张唐英、张商英共七兄弟,蜀州新津人,也即后世的成都市新津区。他们这一支不算啥望族,当时还得卖地读书,也就比小地主条件好一些。

  张唐英最高做到殿中侍御史,举家迁到广安定居。

  张商英做过宰相,跟蔡京斗争激烈,被贬后搬到江津隐居。

  张邦英是七兄弟中的老七,没有官身,一直住在新津。分家之后,也就几百亩地而已,另外还有几间县城里的店铺。

  虽然不算富贵,在蜀中名声却极大,他来投靠对朱铭很有好处。

  “后蜀燕王宫,其海棠之盛四川第一,”张邦英说,“再过两三月,海棠花开,若大将军有空,还请屈尊去赏花宴饮。”

  高景山在旁边解释道:“燕王宫几易其手,如今被成都张氏购得。成都张氏与新津张氏,皆为张九皋(张九龄弟弟)之后裔。这成都张氏,世为商贾,前阵子捐了些钱粮以充军资。”

  朱铭听懂了,成都张氏没出啥进士,但生意却做得很大。不但愿意举族投靠,还怕自己地位不够,把新津张氏也拉过来。

  朱铭自然愿意接纳,对张邦英好言笼络。

  一番交流之后,张邦英开始试探:“听闻大将军的兄弟,也是文武双全之少年英才,而且如今还未有婚约?”

  “确实未曾婚配。”朱铭微笑道。

  张邦英说:“老朽膝下有一孙女,才貌俱佳,不知是否可以高攀?”

  朱铭说道:“此天作之合也。”

  朱铭毕竟不是皇帝,更不是什么太子,张邦英还算要点脸面,不愿把孙女嫁过来做妾。于是另辟蹊径,打算把孙女嫁给白祺做正妻。

  双方一拍即合。

  婚约定下,代表着成都张氏、新津张氏,全面投靠朱铭这股新兴势力。

  而且,张唐英在广安的后代,张商英在江津的后代,也极有可能举族投靠过来。

  当晚朱铭便设宴款待,还邀请蜀中张氏族老。

  两个张家承诺,待元宵之后,各送来十个优秀子弟,以供朱铭随便调用差遣。

  成都张氏,更是愿意拿出各种物资,一部分直接捐赠,一部分无息借贷,无条件支持朱铭打仗。至于回报,提也不提,朱铭肯定会给好处的。

  喝得半醉回到后宅,朱铭开玩笑道:“我家着实与张家有缘。”

  张锦屏让侍女去端来醒酒汤:“这里的张氏,却跟我娘家没有关系。”

  朱铭躺在榻上半眯眼,心情极为舒畅,终于有大族主动投效了。而且是前宰相张商英的亲戚,追溯到唐代还跟张九龄有关,这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张锦屏服侍朱铭宽衣,朱铭说道:“元宵过后,我要带兵回汉中,你留在成都监管军政。”

  张锦屏一怔:“妾乃妇人,如何能干政?”

  朱铭说道:“你什么都不用做,留在成都即可,代表我坐镇此处。”

  张锦屏问:“为何临时改主意。”

  朱铭解释道:“李宝已攻下夔门,他说夔门天险,几千士卒驻守便万无一失。既如此多余的士兵,就可调去汉中作战。”

  朱铭已让人铸造大铁索,铁索横江之下,夔门对下游军队来说几乎无解。

  瞿塘峡本来就狭窄,还多暗礁和漩涡,能顺畅通行的航道就那么点。铁索一端固定在夔门,另一端固定在峭壁之下,官兵的船只来了全得堵那儿。

  都不用什么火炮,在关城上用投石车,就可把官兵的船只砸得够呛。

  义军水师当然也要出动,可保铁索和雄关万无一失。

  朱铭已下达军令,李宝从汉中、巴州带来的部队,元宵之后就立即北上。留下在四川招募的部队,以及义军水师防守夔门和白帝城。

  李宝本人,必须得留在夔门,因为剩余部队全是他编练的,换成别人做主帅肯定镇不住。

  当然,这也有压一压李宝的意思,他在攻打四川时立功太大。将近半个四川,都是李宝打下来的,没必要再参加汉中保卫战抢功。

  林冲、石恕二人,率部驻扎川南地区,随时防备各部蛮夷入侵。

  白祺则要调回成都,留6000士兵给他,以朱铭兄弟的身份坐镇蜀中。这里的政务,交给高景山全权负责,朱铭带着精锐部队亲往汉中作战。

  朱铭离开之后,张锦屏乃是主母,用来压制白祺和高景山。

  也不用张锦屏真做啥事儿,她只须留在成都即可,名份摆在那里就具有象征意义。

  两日后,元宵灯会开始。

  成都城内外,一片灯火辉煌,灯会最热闹的地方,反而是昭觉寺广场一带。

  义军各部军营,允许士卒轮流外出观灯。

  但不能携带兵甲,须以小队为单位行动。若有欺压百姓等闹事行为,全队一起罚,小队长直接撸掉职务。

  士卒们非常高兴,有家人在的,还把家属也带上,好生体验了一下成都繁华。

  连续十天的灯会,各军士卒都轮了两遍,倒是显著刺激了消费。

  正月下旬,成都和夔州的义军,共有两万多人出发前往汉中。

  ……

首节 上一节 368/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