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78节

  杨惟忠又拿着图纸去找刘延庆,刘延庆也同意这种解释。

  刘延庆还唤来军中书记官:“将此图重新画得精妙些,再写一份战报。就说俺这里拼死打了几场,已摸清贼兵阵法。这种阵法玄妙无比,乃朱贼从海外所得,是唐时李靖遗失的阵法。今献给朝廷,可练出雄兵无数。”

  这就是刘延庆的高明之处,一场大败也能变成大功。

  为朝廷进献失传阵法,格局立意瞬间就大了。

  当然,这功劳属于刘延庆,是他多番试探得来的。

  杨惟忠说:“韩世忠听得真切,贼寇喊‘队长战死,全队皆斩’。如果他没听错,那贼寇就难对付了。特别是咱们强攻山寨,那些贼寇据险而守,更是会死战不退,怎么可能打得下来?”

  “那就……再等等。”刘延庆不敢打了。

  三处贼寨过于险要,如今韩世忠又探得虚实,再去强攻山寨等于送死。

  刘延庆打算拖延时间,任凭太监监军怎样催促,他也要保住自己的大军不失。

  有兵就有权!

  拖到另外两路大军战败,高俅自然会下令撤退,到时候就有机会把麾下将士带回去。

  刘家的保命军法,在刘延庆时已颇精妙,他儿子刘光世后来修炼至大成。

  南宋初年,刘光世不仅能带兵跑,还能带着士兵家属一起跑。再凶险的局面,都能全须全尾跑路,连士兵带家属一起转进江南。

  就是把友军害得挺惨……

  思索良久,刘延庆下令道:“日夜巩固营寨,不可让贼寇寻到破绽!”

  这位老兄是来剿贼的,剿着剿着居然变成防守。

  如此又对峙半月,就连高俅都忍不住了,派人来询问傥骆道的进展。

  刘延庆只是回应:“俺这里多番战斗,贼寇损兵折将,只需再来几场即可大胜。”

  刘延庆装模作样,每日分兵出营,轮流出动一股部队,站在火炮射程外挑衅。

  那么远的距离挑衅个鬼,但样子却做得挺足。

  杨志谨守山寨不出,用望远镜欣赏西军的演出,在九月下旬等来了朱铭的信使。

  “杨都指,褒斜道官兵大败而走,大将军已亲自带兵杀向陕西。你这边的官兵很可能要撤退,具体如何做,杨都指自行决定。若官兵撤退时毫无章法,则全力追击。若官兵稳健撤走,远远跟着即可,不让官兵轻易回陕西。”

  “俺晓得了。”

  听闻主战场获胜,杨志心头大喜。

  义军已经稳了,今后不用再担惊受怕。自己这个都指挥,此战之后也能因功升为统制吧。

  虽然没打什么像样的杖,但保住傥骆道不失便是大功!

  刘延庆那边的消息却滞后得很,足足过了大半个月,才得知褒斜道友军溃败。

  他并不失望,反而是狂喜,终于可以带着部队撤回去了。

  而且是奉命撤退,因为朱铭杀向陕西,高俅让他赶紧回师救援!

  “不着急,运粮队先走。”

  刘延庆不慌不忙,继续坚守营寨,还有时间运回粮草。

  至于高俅那边,有刘锡、刘錡兄弟俩的部队保护,据城而守应该能支撑很久。

  这时刘延庆的粮草已经不是新麦,而是今年的稻米。

  剩得也不多,运粮队弄走一些,又让全军将士背一些。

  最后,刘延庆下令:“给韩世忠一千兵断后,寻机埋伏贼寇追兵!”

  他算是看明白了,韩世忠很能打。

  既然可用那就往死里用!

第380章 【军心若何?】

  第380章 0375【军心若何?】

  西军营寨的山脚下,靠近河边的通道,被挖出许多壕沟。

  壕沟后面还有土堆和木栅栏。

  实在难以挖掘的地方,也堆砌土石矮墙。

  河对岸的高山上,一直有义军哨兵,借来主将的望远镜观察情况。

  每当西军让运粮队搬走粮食,杨志就带兵出来,做出一副决战样子。

  而之前试图引诱义军下山的刘延庆,现在面对下山攻来的义军,也没有半点打仗的意思。只是守着壕沟、栅栏、土石墙和山寨布防,义军强攻他就接战,义军不攻他就对峙。

  运粮队反复交替循环,把粮食运去十多里外的小站,民夫又重新回来继续搬运。

  杨志不敢强冲敌军防线,一来他兵力更少,二来西军的士气提升了。

  士气的提升肉眼可见,从望远镜就能看出来。

  之前的西军,一个个散漫得很,懒洋洋的得过且过。

  现在听说能撤军了,只要挡住义军,等粮食运走就能回家,全军将士都打起十二分精神。

  义军这个时候强攻,西军必然奋死拼命!

  当然,这种拼命是选择性的。

  让他们守住防线,西军将士自然愿意拼命,这是在为自己活着回家而奋斗。

  但让他们越过防线打仗,那么很抱歉,该逃还是要逃只因这不是为了自己。

  “强行填平那几道壕沟,还是能跨过栅栏杀进去的。”王雄说道。

  杨志却有自己的想法,摇头道:“得不偿失,平白折了士卒性命。须得在官兵撤退的半路上打仗,既没有道道障碍阻拦,官兵急着回乡也不会拼命。那个时候就好打了。”

  杨志干脆下令收兵,让士卒养精蓄锐,同时组织民夫来运粮。

  数日之后,哨兵传回消息,官兵正在弃营后撤。

  杨志立即带着大军杀出,他手下只有一万二千人。

  而刘延庆这路西军,除了沿途守卫粮道的,以及前几次战死或被俘的,足足还剩二万三千多人。

  杨志带兵杀到时,西军主力已撤了三四里,但还留下几千弓箭手。

  义军顶着箭雨填平第一道壕沟,那些西军弓箭手就慌了,又草草射出一轮就撒丫子跑路。

  杨志下令:“填出一处通道,让精锐先追过去!”

  几米宽的通道被填出,木栅栏也被推到,用木板搭在土石墙上,杨志亲率部队开始追赶。

  越往前越狭窄,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人行走。

  这种地形没法作战,甚至都没法设伏,因为道旁的高山很难爬上去。

  足足前进十余里,终于到了开阔处,这里原本有个村落,现在空荡荡的见不到鬼影子。

  估计曾经作过西军的转运站,还设了许多木栅栏。西军撤得太急,连那些木栅栏都没毁掉,杨志稍微修整一下就用作营寨。

  杨志当初就是走这条道投奔大明村的,他太清楚前面的地形了。

  道路会越来越窄,最终变成长长的一截栈道。

  追过去也没卵用,官兵只需让几百个精锐断后,就能把义军堵死在栈道上。

  而且天色渐黑,还是别夜里追击为好。

  ……

  韩世忠就在栈道口,义军若是追来,他立即退上栈道,不追来就排成一字长蛇阵过夜。

  这种地形,只能是一字长蛇。

  “都振作起来,莫要跟死了爹妈一样!”

  韩世忠正在鼓舞士气,然而说什么都没用。

  留下来断后的,除了韩世忠的部队(只剩几十人),其余全是今年招募的新兵。

  名为断后实为弃子!

  就像一个人傍晚回家,身后始终跟着匹饿狼,总要丢两块骨头才能脱身。

  韩世忠和这些士卒,就是用来喂狼的骨头。

  如果换成别的地形,早特么四散而逃了。但这里是傥骆道,要么原地投降,要么断后作战,要么追赶大部队被军法惩处,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选择。

  他们接到的军令,是尽量阻挡义军追击,至少得阻截五天以上。

  任务其实很好完成,拼命守住栈道即可,困难的是完成任务之后怎么逃走?

  负责侦查的旧部士卒回来:“五哥,贼寇没追过来,在那片山洼里扎营了。”

  韩世忠问道:“敌营守卫可森严?”

  侦查士卒回答:“看不清楚,俺不敢靠得太近,只是远远瞟了一眼。贼寇在营寨外面,派了士兵巡逻,还望山道那边走,今晚想劫营恐怕很困难。”

  听得此言,韩世忠立即放弃夜袭打算。

  侦察兵都没法靠近,大部队过去肯定被发现,这贼将真他娘的谨慎。

  韩世忠说:“打起火把摸黑过栈道!”

  只要不是年久失修,夜间过栈道也没啥危险。

  穿过数百米长的栈道区域,前方是刘延庆留下的军粮。

  而且军粮给得很足,他不敢不足,否则这一千人的断后部队立马溃逃。

  韩世忠带兵全部通过栈道,天亮之后立即行动。

  他先让士兵撬起栈板,这个操作比较容易,很快就撬走二三十米。

  韩世忠还想抽掉栈梁,结果弄了好半天,一根栈梁都没抽出来。

  这得使用专业工具,把长三角形的木楔给敲出,剩下的栈梁一脚就能踹掉。

  “贼兵追来了!”

  韩世忠抬头一看,义军顺着栈道缓缓前进。

首节 上一节 378/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