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8节

  或许是那首贺寿诗,写到了老太太心坎里,白老太君怎么看他们都顺眼,脸上的笑容就没收过:“便是乱讲,故事也编得精彩。小朱秀才可曾婚配?老婆子帮你物色一个好女子。”

  “小子志在科举,待中举之后,再谈婚姻之事。”朱铭托词拒绝。

  白老太君说:“考科举好,书中自有颜如玉。”

  谈及科举,向知县终于有话题了:“既欲科举,所治何经?”

  朱铭回答:“《易》。”

  向弼再问:“师出何门?”

  朱铭说道:“游学各地,四处旁听,并未拜师。”

  向弼对《易经》研究不深,故意绕开此书:“大经要治好,小经也不可懈怠。吾且考你,有耻且格,作何义也?”

  这是在考《论语》。

  朱铭微笑回答:“格,至也。言躬行以率之,则民固有所观感而兴起矣,而其浅深厚薄之不一者,又有礼以一之,则民耻于不善,而又有以至于善也。”

  向知县……沉默了。

  不止是向弼,这整张桌子,但凡认真学过《论语》的人,全都一言不发的看着朱铭。

  一瞬间,全场寂静。

  还是李含章最先打破这种气氛,他站起身来,整理衣襟,端端正正作揖:“受教了!”

  白崇彦也反应过来,跟着起身作揖:“受教了!”

  “不敢当。”朱铭站起来回礼。

  郑泓那小胖子一脸懵逼,他虽然学过《论语》,但向知县刚才提问,只截取了四个字,这货甚至还没想明白出处。

  朱国祥都不用仔细观察,现场这么大反应,肯定是儿子又在装逼了。

  向知县沉吟道:“格,至也……确属妙解,发人深省。”

  在北宋末年,对“格”字的主流解释是“正”。有耻且格,就是纠正老百姓的思想道德观念,朝着善的方向引导。

  而朱熹对此的解释,是让老百姓有是非心,自己主动追求并做到善——瞬间就把这句话,给提升了一个境界。

  老白员外一直没说话,他的《论语》水平,只比郑泓好一丢丢,而且年纪大了记不住。此刻观察众人反应,哪里还搞不明白,当即赞道:“小郎君好学问!”

  向知县还是有些不服气,一个没有名师教导的少年,居然可以说出如此妙论?

  向弼仔细想想,再次发问:“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朱铭很快答道:“圣人未尝言易以骄人之志,亦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

  向弼猛地拍手:“你是洛学弟子!”

  洛学,就是程颢、程颐的学派。

  朱铭说道:“久仰二程先生大名,可惜无缘一见。”

  李含章突然说:“向知县,‘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此句,朱大郎解为‘公私’二字。俺也去洛阳求学过,洛学可没有这般解法。”

  “公私,公私……”向弼仔细思考,忽地大笑起来,“哈哈哈,孺子可教也,可愿拜在俺门下读书?”

  什么鬼?

  整桌人全都听傻了,见过无耻的,就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人家朱大郎才学过人,每解《论语》,都能独树一帜、发人深省,伱莫名其妙要收别人做学生。你教得了什么东西吗?纯粹就是想占人便宜!

  但知县主动收徒,朱铭还真不知道怎么拒绝。

  眼见朱铭为难,李含章出声道:“俺观朱大郎天资聪颖,正要引荐给俺爹!”

  向弼闻言,尴尬一笑,他怎敢跟州判抢徒弟?

  郑泓这胖子出来打圆场:“俺早就知道了,朱大郎学问好得很。他不但学问好,故事也讲得好,每次听完他讲故事,都勾得俺晚上睡不着觉。”

  白家的私塾先生梁学究,就坐在主桌的隔壁。

  这位老先生,平时眼花耳聋,学生打闹都不闻不问。此刻却忽然站起来,颤颤巍巍走近:“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此句,小郎君可有新解?”

  “新不新,我不知道,我也没拜过师,”朱铭说道,“我觉得可以引《礼记》之言解释,大学之道,在自昭明德,而施于天下国家,其有不顺者寡矣。”

  主桌这边,再次一片死寂。

  便是向知县都不淡定了,坐那儿傻乎乎的看着朱铭。

  《大学》在北宋末年,还没有单独成书,只是《礼记》的一部分,但已经受到很多大儒的推崇。

  在座之人,仿佛遇到鬼了,他们做梦都想不到,这句《孟子》能引用《礼记》第四十二篇来解释。

  如果科举时考这句,以朱铭给出的答案,只要文章不写得太烂,肯定能把阅卷官都给震住!

  梁学究张张嘴,欲言又止,仔细想了想,拱手道:“受教了!”

  老白员外忍不住想翻白眼,心里已经开始骂娘:俺给你工资,让你在俺家教书,合着你平时装聋作哑,你他娘的能够听见啊。

  向知县就算再无耻,好歹也是进士出身,他这次是真服了,感慨道:“小郎君真乃百年不遇之经学奇才,未拜名师也能有这般学问!”

  不服不行。

  如果说,之前那些答案,还可能是少年人思维活跃。那最后用《礼记》来阐述《孟子》,就绝对不是侥幸,而是朱铭把《礼记》、《孟子》给读透了。

  更何况,朱铭说自己本经为《易》,那么《礼记》只是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都能读透,主修课程还了得?

  朱国祥一直在察言观色,此刻感觉有些不妙,儿子装逼好像装过头了。

第39章 说说李清照的《词论》

  看到之前的书评区,有说李清照怼苏轼的,老王孤陋寡闻,还以为《词论》是一本书。

  在网上也找不到下载的,网上书店里也没有相关书籍。直到前一章再看章节说,才知道自己想当然了,刚搜索到《词论》全文,原来只是一篇小作文,李清照把北宋知名词人给怼了一个遍。

  老王梳理李清照的生平,《词论》应该是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

  当时,公公被蔡京斗死刚两年,父亲郁郁而终不足一年。李清照跟丈夫闹翻也是两年,她还被驱逐出开封,只能独自在老家隐居。

  一个人在乡下,冷冷清清,满腹怨气。而且,李清照还年轻得很,当时才25岁,无聊透顶之下,就把自己一腔怨怼,全部融入《词论》当中。

  于是,李怼怼就诞生了。

  上一章关于李清照的论述,纯属私货,问题很大。但懒得改了,一旦修改,会让一堆章节说消失。

  另外,还有说上一章看不明白的,我下一章再补补吧。

第40章 【贯通三经与图穷匕见】

  第40章 0038【贯通三经与图穷匕见】

  梁学究曾经中过举人,而且连续中了两次。

  进士虽没考上,却在考试期间,摆摊卖货小赚了一笔。

  宋代全国会考,士子进京第一件事,不是去衙门领准考证,也不是参加各种文会。而是找个地方摆摊,几千考生一起卖货,场面蔚为壮观,堪称开封和杭州的春日奇景。

  也不知道为啥,起点那么多宋代科举文,居然没有主角在开封摆过摊。

  梁学究两次进士落榜,后来更是举人都考不上,非常顺滑的改行做生意去了。

  恰好赶上汉中商业凋敝,折腾几回,血本无归。

  如今一把年纪,还得受聘到山里教书。

  每每思之,梁学究都潸然泪下,渐渐开始划水,自己讲自己的,学童闹学童的。

  “老朽年轻时,也是治《周易》。”

  就在众人回味新解时,梁学究又开始说话:“囫囵读过许多易经注解,直至十年前,才购得一本《程氏易传》。通读此书,茅塞顿开,可惜当时已过天命之年。若早二十年得此书,老朽怕也能考中进士。”

  向知县说道:“伊川先生(程颐)确精于易也。”

  梁学究继续说道:“卦三十五,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伊川先生注解此句,便是明明德于天下,昭明德于外也。当时读到这里,老朽惊为天人,《易经》竟与《礼记》对上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竟是在阐述晋卦。”

  程颐的《易传》,是十四年前写完的,最初只小范围传抄,后来又在关中刊印发行,如今很多士子都还没接触到。

  在场的向知县等人,本经并不是《易经》,就更不可能去看这本新书。

  听得梁学究如此说,众人都若有所悟。

  梁学究又说道:“今日听小郎君解《孟子》,忽有十年前看《程氏易传》之感。仅就此句而言,《易经》、《礼记》、《孟子》全是相通的。”

  此言一出,众人惊诧,再次看向朱铭。

  他们终于反应过来,朱铭在用《晋卦》的象辞,阐述《大学》的含义,再去解释《孟子》的内容。

  这可不是简单的学过三经,必须得把《易经》、《礼记》、《孟子》读透,才能把三部经书串起来互相印证。

  小小年纪,竟已贯通三经!

  朱铭哪里敢承认,连忙说:“我不过是突发奇想而已,并没把几部经典给读通。”

  白崇彦此刻佩服之至,说道:“大郎不必过谦,达者为师,今日受教,俺获益良多。”

  “然也!”李含章附和道。

  郑泓瞪大眼睛看着朱铭,他学问不好,也听不太懂,但已经弄明白了,这个爱讲故事的少年特别牛逼。

  向知县则是双眼发亮,脑子里猛地冒出个想法。

  他可以向朝廷奏报,说自己发现了祥瑞。十多岁的少年,就可贯通三经,这不是祥瑞又是什么?

  自己的辖区出现神童,说明自己教化搞得好啊!

  当然,一个知县的奏疏,先得递到中书省去。能不能到皇帝手里,就需要碰运气了,因为各地祥瑞实在太多,官员们对此早已麻木。

  宋徽宗登基之初,就专门修了个园子,用于收置天下祥瑞之物。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分门别类,应有尽有,园子里都快装不下了。

  一个神童,没啥稀奇,多半要被无视。

  “老爷,该上菜了!”管家跑过来说。

  老白员外让戏班子停下,被奴仆搀扶起来,趁着上菜的时候说:“今日老母亲九十大寿,感谢诸位显贵乡贤,于百忙之中抽身赴宴,俺代老母亲谢过诸位盛情……向知县以父母之尊莅临,更是令寒舍蓬荜生辉,有请向知县不吝训示。”

  向弼当即站起,先是一番道贺,吟诵自己写的贺寿诗,随即话锋一转:“圣君临朝,海内富庶,百姓安乐,此千古未有之盛世也。然则,西有蛮夷宵小,日夜觊觎我大宋疆土。朝廷欲在秦凤路编练弓箭手,我利州路近在咫尺,自是责无旁贷。今年的和卖钱、和籴钱,是要涨上一涨的。过去十年逋赋,无论大户还是小民,也都要追缴补齐……”

首节 上一节 38/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