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83节

  朱铭再次下达军令:“小队长领着全队一起喊。”

  折彦质漂流着打转,被急流冲出四十多米,终于让士卒稳住了船身,然后转向朝着岸边划去。

  距离岸边还有十多米,他船上的一百多士卒,终于听到贼兵在喊什么。

  惊魂未定的西军,犹如抓到救命稻草,纷纷将兵器扔进河里。

  折彦质稳住身形之后,正准备朝岸边射箭,见状立即怒吼:“不准丢掉武器!”

  “郎君,活命要紧啊!”身边的亲军带着哭腔说。

  随即,这些亲军将折彦质按住,强行夺走折彦质的长枪,又把他腰间佩刀拔出来扔了。

  折彦质失魂落魄坐在船头,连怎么上岸的都不知道。

  等他回过神来,岸边已聚集无数西军,全都两手空空没有兵器。

  没有任何一条连环船(筏)抵抗,就算哪个军官还想拼命,也会被士卒联手夺走兵器。

  仗打到这个份上,义军的水师都还没出动。

  仿佛朱铭和种师道约定好了,把西军将士送过来投降。

  义军水师终于动了,却不是来厮杀的,而是救援落水的西军。

  种师道的次子种溪没有着甲,在急流的冲击下,拼尽全力游向下游堰坝。被义军捞起来的时候,已经累得全身脱力,灌了一肚子浑浊河水。

  折彦质作为战俘被押走,竟然在战俘营跟种溪碰到。

  种溪勉强恢复些力气,连忙问:“可有见到俺兄长?”

  折彦质摇头:“太乱了没看到。”

  “俺看见了。”旁边一个小兵说道。

  “在哪儿?”种溪焦急道。

  那小兵说:“一块大石头飞来,正好落在种都指船上。绑起来的那些船,当场就被石头砸散了,种都指飞起一丈多高落进水里。”

  种溪茫然站起,遥望浑浊的水面。

  那些义军水师依旧在忙碌,见到有水中挣扎的西军士卒,立即伸出长竹竿去救援。

  折彦质彻底服气了,感慨道:“朱……果然仁义,若是贼兵落到水里,官军只会捞尸割人头。”

  战俘营堆放着许多木头这里本就是堆放物资的场所。

  每堆木头前方都有编号,“甲四”、“丙一”、“丁十”之类。

  却见几个木匠挑选一阵,便让民夫抬走十多块。

  这些全是栈梁,编号跟各处栈孔对应。

  拆卸时严格编号,安装时按着号数恢复,否则栈孔大小不一对不上。

  种师道做梦都想修复的最后十米栈道,被朱铭派遣木匠主动修好。

  为了防止西军捣乱,虎蹲炮和火枪始终严阵以待。

  临近傍晚,俘虏们被勒令排队领饭,折彦质和种溪也老实排队。

  却听放饭那边,有义军在说:“朱相公和朱大郎造反,是因为皇帝残暴、奸臣当道、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皇帝和贪官,不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朱相公和朱大郎就起兵给老百姓做主。四川这边,没有苛捐杂税,人人都能吃饱穿暖。好了,全都背一遍,背完了就能吃饭,填饱肚子便放你们回去。”

  排在前方的俘虏,断断续续背诵,不需要每个词都准确,只要能复述大概意思便可。

  实在背不出的,就在旁边站着,听别的战俘背诵,什么时候背好了,就什么时候领饭吃。

  “吾家世代将门,个个忠君报国,岂能说此等谤君之言!”一个声音传来。

  种溪闻之大喜,那是他哥哥种浩的声音。

  放饭的义军怒道:“不背就不给饭吃,一边站着去!”

  放饭的大锅架了二十多处,背诵“谤君”之言的速度很快,转眼间就轮到种溪和折彦质。

  好汉不吃眼前亏,二人都把昏君贪官骂了一顿,骂完之后竟然觉得颇为畅快。

  折彦质正坐在地上喝粥,突然听到身后一阵嘈杂。

  他转身一看,却见几队义军士卒,护着一个骑乘高头大马、身穿金色铠甲、披戴红色披风的贼将过来。

  面盔和顿项都已拉下,看不清贼将长什么样子,但前方的旗帜却写着个“朱”字。

  开道的义军鸣锣大呼:“朱大将军驾到!”

  战俘们这才明白,原来是小朱贼来了,瞬间觉得此人更加威严。

  甚至有一些西军士卒,是被义军从水里救起的,当场跪下磕头,感谢朱大将军的活命之恩。

  朱铭骑马来到大锅前,突然说一句:“再煮些肉汤,盐要给足。”

  说完,就骑着聚宝盆,从战俘营另一侧离开。

  义军很快就抬来几十口大锅,把肥肉、骨头、内脏扔进去煮汤,食盐的分量也放得无比充足。

  所有战俘,除了个别不愿骂皇帝的,全都喝到一碗热腾腾的骨头汤。

  种溪甚至听到士卒们的称赞声,都说朱大郎仁义得很,世间再也没有这等好反贼。

  “真会邀买人心。”种溪低声说。

  折彦质好笑道:“当兵的就吃这一套,便是俺也觉得心里舒服。”

  战俘们很听话,义军让干啥就干啥,因为很快就能放他们回去。

  这个时候谁鼓噪闹事,估计义军还没弹压,西军战俘就会将此人打死。

  “吃完了的都过来排队,这就放你们回家!”有义军军官喊道。

  立即就有许多战俘跑过去,由于排队时出现混乱,被义军提着棍子打。

  这些战俘挨打,反而弯腰赔笑,心里没有丝毫怨恨。

  五人一队,被分批带去石门。

  种师道早就收到消息,得知义军正在修栈道。他还沉浸在“丧子”之痛中,又害怕义军趁胜杀来,下令全军后撤,并且拆除北端栈道。

  此时已经天黑,一队又一队俘虏,摸黑从栈道返回,足足走了八里才到。

  然后发现回不去,栈道被种师道拆了好长一截。

  “俺们都是西军,是义军放回来的!”

  “俺是折四郎的兵!”

  “俺是种二郎的兵!”

  “……”

  叫喊声此起彼伏,种师道却不敢放他们过来。

  离谱的一幕出现了,无数的西军战俘被释放,却被自己人堵在八里长的栈道上过不去。

  就这样在栈道上歇息整夜,等到第二日天亮,种师道才亲自出面,隔着被拆毁的栈道询问情况。

  这些俘虏登船出发时,都以为自己必死。

  如今被义军好生招待,吃得饱饱的回来,一个个都怀着逃出生天的喜悦。

  他们对朱铭的印象好到极点,反而开始埋怨种师道。

  是种师道送他们去死,还把他们在栈道上晾了一晚上,两相对比更显得朱大将军仁义。

  而种师道此刻的心情极为复杂,士兵活着回来他自然高兴,毕竟都是家乡的子弟兵。

  但一个个两手空空,少数披甲又没死的,铠甲也被义军扒光了。

  这么多没有兵甲的士卒,打仗时没有屁用,还得消耗他的粮草而且多半会传播朱铭的仁义之名。

  说句诛心之言,还不如去死呢!

第385章 【转守为攻】(为企鹅大佬加更

  第385章 0380【转守为攻】(为企鹅大佬加更)

  种师道让各部清点人数,此次乘舟强攻,总共折了七百多人。

  有许多不是淹死的,而是扔兵器的动作太慢,或者个别士卒没反应过来,在接近岸边时被义军射死的。

  不着甲遭到射击,死亡率极高!

  将领也死了一些,比如种师道的侄子种浤,折可求的侄子折彦野等等。

  “父亲,撤军吧,”种溪劝道,“褒谷口乃天险,贼寇又准备充足,根本不可能攻破,更何况如今军心士气尽失。”

  种师道仿佛一夜衰老十岁,摇头说:“凤翔府定有贼寇细作,到处谣传种家勾结贼寇、拥兵不前、虚耗粮草。就这样撤军回去,如何跟朝廷交差?”

  种溪憋屈道:“难道还要像昨天那般,把将士送去受死吗?已经逼着他们去死了一回,下次还有谁愿登船?怕是要闹出兵变!”

  种家和折家的部众,真就属于精锐。

  明摆着是去送死,有两家子弟带头的情况下,居然真能逼着恁多士卒登船。

  虽然过程拖拖拉拉,但终归是上船了。

  只能有这么一次,下次百分之百会闹兵变。

  种师道自欺欺人道:“褒河涨水期不易行,遭到砲击容易翻船。枯水期再攻一次,那个时候就好打许多。”

  种溪盯着父亲看了半晌,一声叹息,默默退下。

  种师道命令士卒去砍伐竹木,铁制兵器虽然没了,赤手空拳回来的士卒,还可以用竹枪、木枪作战。

  这道军令,迅速引来全军将士的反感。

  人家朱大郎已经仁至义尽了,根本不愿与西军翻脸。朱大郎继续占据四川西军将士回陕西老家,井水不犯河水,为啥还要拼个你死我活?

  大部分士卒,都是这种想法。

  在古代底层人民的意识当中,这种乡土思维很正常。他们在陕西能爆发战斗力,远离家乡就没有作战欲望了,打顺风仗自然毫无问题,一旦逆风就想着早点撤军回家。

  朱大郎在四川造反,与咱们陕西人何干?

  “经略,贼寇在修栈道。”又过一日,侦察兵回来报告。

  种师道有些疑惑:“还能修哪里的栈道?”

首节 上一节 383/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