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439节

  “父皇,朱贼在信里说什么?”大楚太子钟子昂问。

  钟相递过信件:“自己看吧。”

  钟子昂快速把信看完,疑虑道:“朱贼有那么好心,特意派人来通风报信?会不会是假消息?”

  钟相摇头说:“朱家父子做过大官,在开封肯定有朋友,而且还是做官的朋友。他这消息应该不假,都是起兵造反的,咱们可以给他挡住官兵,他也乐得让咱们跟官兵打仗。”

  “朱贼父子占据五路地盘咱们只有两路地盘,伪宋朝廷应该先打朱贼才对啊。”钟子昂说。

  钟相猜测道:“或许是我们称帝太早了。也有可能是荆湖路更好打,而四川天险之地,官兵实在杀不进去,自然要先易后难。”

  钟子昂忧虑道:“孩儿听人说,权邦彦治理江西仅一年,就让万民称颂官民之心皆归其有。广西李珙更是战功卓著,全凭军功升为朝官,是个从没打过败仗的常胜将军。这两人同时杀来,恐怕不易对付。”

  “怕个甚?他们若敢来,狠狠打便是!”钟相没把官兵放在眼里。

  金国即将出兵南下,宋兵也即将围剿钟相,南北两边都战云密布、一触即发。

  反而是朱家父子这里,一片和平景象,正在安心练兵发展内政。

  汉中的山河堰,已经开始进行三期工程。

  洋州城周边区域,全都属于山河堰及汉江的灌溉区。当年令孤许和朱铭讨论水利,那里直至明朝才修建一部分,如今却只是山河堰三期工程的组成部分。

  或者,已经不能叫山河堰,而该叫“汉中盆地水利系统”。

  褒水、汉江、山河堰,三者融为一体,加上汉江的各个支流,可灌溉汉中盆地四百万亩土地!

  而且,还兼具防洪抗旱功能,让这里的百姓旱涝保收。

  一个水利系统完备的汉中盆地,再加上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足以养活朱铭二十万大军。

  南襄盆地的流民,经过一年辛苦垦荒,今年勉强能自给自足了。军事训练也走上正轨,朱铭一下子就闲起来,甚至能隔三差五抽出时间,带着妻妾和孩子去郊外游玩。

  或许是因为他空闲时间过多,张锦屏、郑元仪、赵福金、折艳绣相继怀孕……

  种妙蕴和李师师有些慌,夜里痴缠得很,也想生个一儿半女。

  朱铭招架不住这些母老虎,二月份跑去南边巡视军队,修身养性一个多月总算恢复精神。

  回到襄阳,一头钻进裴嫦娥房里,对种妙蕴和李师师的哀怨眼神视而不见。

  裴嫦娥和侍女都大喜过望,跑前忙后殷勤无比,生怕不能给朱铭留下好印象。

  “不必如此,正常做事便可。”朱铭感觉自己是贵客,而非这里的主人。

  “是!”裴嫦娥连忙屈身领命。

  侍女端来酒食,裴嫦娥亲自斟酒,然后乖乖坐下。

  这少女堪称绝色,五官过于完美,如同图画中人,仿佛不似人间之物。

  只是整日愁眉不展,可怜兮兮的,她被送来一年,都还没被朱铭碰过,心里各种担惊受怕。又跟别的妻妾说不上话,只能去讨好李师师,搞得就像李师师的小跟班一样。

  朱铭大概能猜到她的心事:“嫦娥来此一载,颇受冷落,今日送你一件礼物。”

  裴嫦娥展露笑颜:“奴不要相公礼物,相公能常来坐,便已欢喜得很。”

  “去拿纸笔来,”朱铭吩咐侍女,又对裴嫦娥说,“去年你都跟着师师在学,怕连谱曲也学会了。今日送你一首新词,并无词牌,适合用越调弹唱,伱且为它谱一曲。”

  裴嫦娥愈发高兴,又惶恐道:“奴只会唱词,离自己谱曲还远得很,此非大家而不可轻言。”

  “可拿去师师那里,你们商量着来。”朱铭说道。

  侍女很快捧来纸笔,朱铭挥毫写道:“玉纤屈损春葱,远山压损眉峰,早是闲愁万种。忽听的卖花声送,绣针儿不待穿绒。”

  这首《天净沙》是元曲,但它用越调谱曲演奏,而越调在北宋已经出现。

  裴嫦娥读得俏脸羞红,因为写的是女子思春,说直接点就是想男人了,朱铭这是在写词调侃她呢。

  “奴……奴给相公唱一曲吧。”裴嫦娥面子薄,脸上发烧都不会说话了,连忙转移话题去拿琵琶。

  朱铭这段时间轻松惬意,此刻喝着小酒听妾室唱曲,尽情享受着美好时光。

  他心里猜测,估计闲不住多久了。

  金国与宋国断绝邦交的消息,已经传到襄阳这边。

  只是裴嫦娥一开唱,朱铭差点一口酒喷出来,噎到嗓子呛得咳嗽几声。

  却听她轻启朱唇,唱道:“师师生得艳冶,香香於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幸自苍皇未款新词写处多磨。几回扯了又重挪,奸字中心著我。”

  妥妥的淫词艳曲啊,柳永大才子真是玩得花!

  “奸”字的繁体是三个“女”,中间再写一个“我”,非常形象的描述出当时场景。

  柳大才子居于中间,师师、香香、安安环在周围,四人已经不分彼此打成一片。

  朱铭忍不住问:“这首词谁教你的?”

  “师师姐,”裴嫦娥羞涩低头,“师师姐说,夫君若是来了,可唱此曲解闷,把她叫来也行。就是……就是荒唐得很。”

  “她想争宠想疯了……”朱铭哭笑不得。

  裴嫦娥问道:“那就不把师师姐请来?”

  朱铭仔细想了想,吞咽口水道:“把她叫来也行。”

  裴嫦娥呼唤侍女,耳语几句,侍女立即红着脸离开。

  不多时,李师师低头而来,她也一脸羞红,以前格调高雅,还真没玩过这种把戏。

  朱铭特别老实一孩子,此刻被搞得心痒难耐,提议道:“不如去榻上喝酒?”

  “但凭相公做主。”李师师低眉顺眼。

  裴嫦娥让侍女端着酒具进去,在榻上坐定,有些不知所措。

  “奴伺候相公饮酒。”李师师拉着衣袖斟酒,坐在朱铭身边倚着,悄悄朝裴嫦娥打眼色。

  裴嫦娥也挪近些,还差一个女人,就是“奸字中心著我”了。

  细节不便多说,第二天朱铭起床,感觉比战场杀敌还累,腰酸背痛走路都在发飘。

  咳咳,体力还行,就是昨夜没咋睡觉。

  困的,肯定是太困了。

  历代皇帝为啥短命?朱铭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

  朱大元帅有些堕落,当晚下班,又朝裴嫦娥房里去,悄悄派人把李师师也叫来。

  一连三日如此,朱铭开始反思,于是跑去怀孕的张锦屏房里过了一夜。

  快乐清闲的时光,一直持续到五月中旬。

  石元公拿着解密信件,匆匆跑来找朱铭:“大元帅料事如神,金兵果然南下了!”

  朱铭看完信件,立即吩咐:“招元帅府各位幕官会议!”

  张镗、王禀、王渊、白崇武等人,一刻钟之后便来到会议室。

  朱铭说道:“金兵南下,信件发来的时候,金人已经兵临雄州。”

  白崇武立即说:“汉中与南阳的军粮,已经囤积多时,随时可以征调民夫出兵。”

  “主力全部出动吗?”张镗担忧道,“淮西官兵会不会趁机杀来?”

  王禀说道:“借给淮西官兵一百个胆子,他们也不敢进犯汉阳。更何况,金兵南下,各路官兵肯定被抽去北方。”

  王渊说:“川南还得留一些兵力,防止那些蛮夷作乱。”

  大方略没有问题,众人开始讨论出兵细节。

  会议结束后,朱铭吩咐道:“给李彦仙几个骑兵,让他回陇西举兵起事!”

第445章 【朱院长的幸福生活】

  第445章 0440【朱院长的幸福生活】

  汉中。

  原大宋利州路转运司衙门,如今已变成川峡经略使衙门。

  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衙门后宅有大片园林,亭台楼阁,假山池塘,花木如茵。现在,除了池塘被保留来灌溉,园林已大部分被平整为耕地。假山奇石什么的,全拆了卖给城中富户。

  朱院长在城郊有数十亩试验田,其中二十亩用来种水稻,剩下的培育各种蔬菜瓜果。

  但很多时候,城外试验田交给学生打理,因为朱院长每日还有公务。

  衙门后宅开辟的那些耕地,专门用来培育绿豆!

  这玩意儿放在北方,属于极为重要的农作物。

  宋真宗当年引进良种,一是从南边引种占城稻,二是从印度引种大绿豆。

  在北宋中国传统绿豆就叫绿豆,从印度引种的绿豆叫植豆(豆子多而粒大)。

  现在,朱院长尝试让两种绿豆杂交繁育,既保留中国绿豆的利肥田属性,又保留印度绿豆的高产量属性。

  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先民就知道豆类可以肥田,并且还做出了排名:绿豆为上,小豆次之,大豆最下。

  在豆科植物当中,大豆的肥田作用最拉跨。朱铭在南襄盆地广泛用于垦荒,主要取其“战略物资”的价值,用大豆来给士卒提供蛋白质。

  眼看着就要占领北方各路,朱院长因此着手培育绿豆良种。

  绿豆不仅极利肥田,而且生产周期短,根系可疏松土壤,抗旱能力跟粟米有得一拼,适合套种、轮种各种主粮作物。

  如果跟小麦套种,还可提高小麦产量——在不使用化肥的情况下,用绿豆为小麦掩青,小麦能增产10%—18%。

  绿豆掩青法,是元代才出现的,并在明清两朝发展成熟。

  如果在北方推广开来,可想而知作用有多大!

  清晨。

  整个四川的拥有者朱国祥,穿着布衣行走在试验田间,身后还跟着提粪桶的男女仆人。

  沈有容和文小妹,同样穿着布衣,亲自给绿豆苗浇粪。

  绿豆不需要太多肥力,因此粪水调得很稀,只略带着一股子臭味。

  还有个小妾安娘,刚刚生了孩子,否则她肯定也在田间。

  文小妹还拿着尺子,测量豆苗的高度、叶宽等数据,每天负责记录在小本本上。

首节 上一节 439/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