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462节

  又商量了一些细节,耿南仲和白时中结伴离开皇宫。

  在宫门外,耿南仲见到石元公,忍不住说:“阁下还是回四方馆吧,官家身体疲惫已休息了。”

  石元公冷笑道:“耿太宰隔绝内外,把持皇宫不让使者觐见,就不怕事后被朱元帅清算吗?”

  “你一个贼使,我乃是太宰,你有什么资格跟我这般说话?”耿南仲鄙夷道。

  石元公戳穿其色厉内荏:“耿太宰真有恁大官威,何不把我这贼臣抓来下狱?阁下一边怂恿联金,又一边善待贼使,是想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吗?”

  耿南仲说:“此乃朝廷气度,向来善待使臣!”

  石元公憋了一肚子火,气得拂袖而走。

  他刚来东京时,情况一片大好,人人争相巴结,就连皇帝都被吓得语无伦次。

  可宋国朝廷局势变化太快,密谋投降朱贼的皆为宋徽宗旧臣,被赵桓提拔的新臣打压得毫无反抗之力。

  现在是耿南仲说了算,但耿南仲坚决不从贼,因为从贼之后不能再做宰相。

  他可是独揽朝纲的实权宰相,并非白时中、李邦彦那种橡皮图章可比!

  石元公现在已经见不到皇帝,随便走到哪里都有人跟着。

  翌日,耿南仲举荐的几个御史,开始拿李纲跟朱铭的关系说事儿,逼迫李纲自己交出兵权以避嫌。

  如果不交出军队,就是跟朱贼有密约!

  李纲百口莫辩,只得主动请辞,并推荐张叔夜执掌枢密院。

  赵桓欣然接受,提拔张叔夜为权领枢密院事。而且顺势答应李纲的辞职申请,让李纲去提举神霄宫。

  白时中就此重新启用,担任朝廷右相。

  现在皇宫的管事太监,都来自于赵桓的东宫,他们跟耿南仲关系极好。

  耿南仲跟太监联手,如果没有他同意,就连何粟等大臣,都无法进宫面见皇帝。

  “二太子仁慈,不忍劫掠百姓,”金国使者王濬说,“大军南下日久,钱粮已然告罄。既然两国结盟,还请宋国提供钱粮。”

  还没开始剿贼呢,金人就伸手要钱要粮了。

  耿南仲为难道:“东京被围困多日,粮食是不够吃的,恐怕难以供应给贵军。不如给一些金银,贵军自己用钱买粮。”

  王濬说道:“若无粮食便给三百秀丽女子。”

  “要女子作甚?”耿南仲不想给。

  王濬说道:“二太子仁慈,并不劫掠妇人。但诸将离家日久,思乡之情日深,须得女子缓解苦闷,就当是求娶宋女做妾室。两国有姻亲,结盟岂非更牢固?”

  这种脏事儿,耿南仲自然不会亲自去做。

  何粟举荐的徐秉哲,已经做了开封府尹,奉命搜刮金银和女子送给金人。

  金银自然找富户摊派也不直接抢,而是用垃圾大钱来收购。

  女子则要棘手得多,徐秉哲本打算找教坊司帮忙,但礼部那边坚决不予配合,他只能下令全城搜罗女子。

  消息传出,但凡有点姿色的年轻妇人,都不敢再打扮自己,纷纷取下首饰,换上布裙荆钗。

  徐秉哲强行搜出三百妇人,用开封府仅剩的钱财,购置衣裳和首饰给她们穿戴上。

  三百妇人一路痛哭,被押送着前往黄河北岸,东京百姓无不愤怒悲伤,把徐秉哲给恨到了骨子里。

  徐秉哲是啥人?

  在另一个时空,为了满足金人的要求,他甚至可以严编保甲,把逃到民间的皇室成员给抓起来!

  何粟气得去找耿南仲:“汝身为太宰,竟做出这等辱国之举!”

  耿南仲一脸无辜:“徐秉哲不是阁下举荐的贤才吗?”

  “我承认自己有眼无珠!”何粟气得更厉害,指着耿南仲的鼻子臭骂:“若无伱这鼠辈下令,徐秉哲怎敢如此胡来?”

  耿南仲面无表情道:“来人,送客!”

  张邦昌也领到了自己的新差事,他奉命前往太原,勒令守将交出城池给金人。

  太原和中山两镇,须得先割让给金国,完颜宗望才会出兵帮忙剿灭朱贼。

  而且,完颜宗望的理由很充分:朱贼太过强大,仅靠他这东路军无法获胜,须得把西路军也请来助战。太原挡住了西路大军,必须先移交到金国手里。

  另外,宋国的沿途州县官员,须得为西路军南下提供粮草!

  撺掇赵桓割让陕西给朱铭的黄潜善,眼见“联金派”得势,而且有金兵帮忙,宋国可能保住江山,立即就横跳过来,连夜去拜见白时中。

  白时中举荐黄潜善官复原职,奉命前往河北保州,勒令保州守军不得阻拦金兵。

  黄潜善还有个任务,就是给河北义军封官,让他们配合金兵南下剿贼。

  两路金兵肆虐河北,那里本就有许多流民,还有逃进深山的农民军。现在官兵没了,家乡又遭金人劫掠,大量义军势力崛起。

  此时保州扔在宋国手中,雄州守将却投降完颜宗翰。

  完颜宗翰粮草不够,不但把雄州府库搬空,还让部队在雄州各县到处劫掠。

  弓箭手李成被迫携带家人逃难,此人勇力绝伦,号称能挽三石弓。

  他逃到山东与河北交界,实在是没饭吃了,索性带着一群同乡起兵,又招募流民青壮拉起数千人的队伍。

  李成暂时不敢跟金兵战斗,挥师杀去山东。

  山东部队已经被张叔夜带去东京,这里防备空虚,被李成接连攻下多个州县。

  虽是流民起义军,但李成的部队军纪极严。

  而且士兵先吃完了饭,李成才吃剩下的。士兵生病了,李成必定亲自探望。旬月之间,士气高昂,战斗力爆棚。

  这厮历史上叛宋,纵横河洛无敌手,除了岳飞没人能制!

  至于岳飞,却是在雄州当兵。

  雄州守将投降金人,岳飞感到难以接受,带着一些士兵逃跑,他要回老家去募兵抗金。

  像岳飞、李成这样的义军,在河北数量极多。

  但大部分打着抗金旗号,行盗贼劫掠之事,根本不敢跟金人作战。

第470章 【姚平仲的畅想】

  第470章 0465【姚平仲的畅想】

  大宋君臣的骚操作,差点闪了朱铭的老腰。

  但联想到史书里的赵桓,似乎一切又合情合理了。

  在军事会议上,王渊首先发言:“根据石先生传来的消息,宋金若是联手,开封兵力将超过十万,兵力是我军的两倍有余。而且依托坚城与黄河,敌人可攻可守,形势着实对我军不利。”

  王禀却不怎么担忧,而是好笑道:“只是宋军就能内斗,如今又再加上金兵,他们能齐心才见鬼了。”

  李宝已经带兵来会师,问道:“杨志的汉中兵到何处了?”

  王渊指着地图说:“宋国的勤王西军,堵死了来往通道,只能靠细作冒险传来消息。汉中兵最近一次发来军情,还是在半个月以前,他们已占领凤州(凤县)、宝鸡、郿县和盩厔……”

  王渊拿小棍在地图上画了几个圈:“姚古的勤王西军约有两三万,当时已经水陆并进过了虢县,听闻郿县被我军拿下,吓得立即退往宝鸡。又听说宝鸡也没了,便沿汧水(千河)北上远离战场,先是在汧阳(千阳)驻扎,随即再撤往陇州(陇县)。”

  “刘延庆大军约有两三万,一路顺着延庆河、泾河南下。得知我军占领盩厔,刘延庆立即停止行军,全军驻扎在泾阳。他既没去占领长安,也没进兵卡住咸阳,似乎任由我军夺取这两处要地。”

  “种师道大军约有四五万先锋已至潼关,主力还在华阴,听闻汉中兵北上,也立即停止东进。”

  “杨志那边很困难,他手里只有两万多战兵,算上巡检兵也不足三万,却要面对十多万西军。幸好西军分在三处,各自为战,互不统属,否则杨志就只能退守五丈原、和尚原了。”

  李宝疑惑道:“哪来恁多西军?”

  韩世忠发言道:“肯定是这两年招募的,以陕西乡兵为主,禁军和厢军已所剩不多。陕西几乎全民皆兵,招来便可成军,但此时的西军肯定缺甲胄,战力和士气都大不如前。”

  “种家军损失惨重,种经略麾下的将士,估计很多已经不能称为种家军,”种彦崇把自家情况说出来,“让他们守城可以,去剿贼寇也行,但在野外跟汉中兵作战必败!”

  韩世忠说道:“西军上次已经被我军打怕了,而且还大量释放战俘,都知道我军仁义不杀俘虏。一旦形势不对,肯定投降或逃跑无数。”

  朱铭问韩世忠和种彦崇:“你们都是西军出身,能否猜测西军将领是怎样想的?有没有可能整支军队倒戈过来?”

  种彦崇摇头:“种家不可能投降。”

  韩世忠说道:“刘延庆必以保存实力为先,他之所以不抢占长安和咸阳,就是避免跟汉中兵恶战。一旦他占领这两城,就肯定成为汉中兵的主攻目标。不到万不得已,刘延庆不会跟汉中兵交战,也不会带兵投靠过来。他就想维持现状做兵头子,最好是宋国不灭,我军也一直存在,这样对他最有好处。”

  事实上,西路战场的情况极为诡异。

  杨志两万多兵,沿渭水占领城池,如同一条摊开的长蛇。

  而三路西军姚古在蛇尾处,刘延庆在蛇头的东北方向,种师道在蛇头的正东方。

  这把杨志给整不会,无论从哪里进攻,都会露出空档被西军攻击。若是跑去占领咸阳、长安,等于被刘延庆、种师道夹住蛇头。

  只能怪杨志发兵太快,没等西军离开便北上。

  当然,如果杨志那样做,压力就转移到朱铭身上,开封这边会多出十万西军!

  杨志此时在干嘛?

  爆兵!

  陕西遍地皆兵,几乎每个村都有逃卒,受不了军官苛待逃回家乡。还有许多流民和逃户,这些都是现成的兵源。

  而朱氏父子在渭水一带名声极好,大量商贾带来汉中的消息,老百姓都知道汉中赋税更轻,许多人甚至盼着汉中兵早点杀来。

  目前,杨志已在渭水沿线募兵两万,甚至不用提供武器,老百姓自己带着武器投军。只是甲胄比较缺,新编部队有三分之二无法披甲。

  这些新兵良莠不齐,逃兵、地痞、盗贼、农民、市民、矿工……来源五花八门,根本无法有效甄别,军纪自然也奇差无比。

  杨志正借着练兵整顿军纪,同时让巡检兵的军官,分出去统率这些新兵。

  等新兵勉强练成,让他们防守新占城池,两万多正规军就该去作战了。

  第一个攻击目标,既不是刘延庆,也不是种师道,而是在蛇尾处虎视眈眈的姚古!

  只能说,杨志打仗太过保守。

  如果换成李宝统兵,肯定一边攻城略地,一边沿途扩军,而军纪也管不了那么多。李宝将以最快速度攻占长安,不重要的城池直接舍弃,只需占领长安、郿县、宝鸡、盩厔四城即可。

  而杨志害怕被西军前后夹击,别说不敢攻占长安,就连咸阳都不敢打,非得等新兵练出模样再展开。

  也不能说谁对谁错,无非用兵激进和保守的区别。

  按照李宝的打法,一旦西军团结起来拼命,陕西局面极有可能崩盘。而按照杨志的打法,虽然进展比较缓慢,但进可攻退可守,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就连喜欢弄险的韩世忠,得知李宝多次作战的经过,特别是这次在两淮爆兵狂飙,都觉得李宝打仗是一个疯子。

首节 上一节 462/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