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561节

  “这个还真不好决定。”朱国祥嘀咕道。

  父子俩还保留着现代思维,但同时又融入古代社会,这就在对很多事物的认知上产生割裂感。

  仔细考虑之后,朱国祥说道:“八议制度可以部分保留,但必须进行严格界定。比如德高望重者,根本无法客观判定,是人是鬼都可以德高望重。还有皇亲国戚,不能说沾亲带故就算。再者是重臣们商议的判决结果,如果涉及死罪法律,天王老子也不能免除。八议制度的宽恕条件,最多在流放罪以下,杀人者偿命不得违背!”

  “也就是说,皇子杀人也得偿命?”朱铭问道。

  “不错,”朱国祥说道,“就算要特赦,也只能由皇帝特赦,重臣商议时无权免死!”

  父子俩开始进行详细讨论,最终把魏晋以来就有的八议制度,直接缩减范围成三议制度,且施行范围和内容进行严格规定。

  首先是皇亲国戚,只有皇帝五服内的血亲才行。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后的亲属,从八议之中取消!

  议故(皇家故旧和蒙恩日久者),取消!

  议贤(德高望重的贤人),取消!

  议宾(主要指前朝皇室以及孔家),取消!

  议勤(对国家有苦功者),取消!

  议才(有大才可安邦定国者),取消!

  有大功者和权贵(一品爵和三品官以上),保留。

  有些东西必须保留下来——

  譬如为国开疆拓土的大功之人,他牵扯到的各方利害关系太多。一旦给予司法部门判决权,可能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成为政治斗争工具,必须由皇帝和中枢做出决策。

  又譬如一品爵和三品官以上,这些都属于大员,必须中枢集体商议,再交给皇帝判定,否则会引起政治动荡。(官员犯罪还有更细化的规定,哪级部门能判决哪品官,必须进行严格规定。皇亲国戚也多有官身,算在官员犯罪条例当中。)

  八议变三议,已具有历史性的跨越式进步!

  事实上,朱国祥和朱铭取消太后、皇后的亲属犯罪议奏,看似让法律变得更公正了,但实行起来有可能起到反效果。

  比如皇后的表弟犯罪,以前官员可以上奏,交给皇帝和重臣来处理。今后判案官员有决定权,不需要再上报,反而会被吓得不敢判,甚至是帮着涉案者脱罪。

  有时候更公正的法律,实际运用却带来不公正。

  这个版本的《大明律》,今后肯定还会修改,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调整。

  只有父子俩都死了,《大明律》才不可更改,今后的君臣会使用补充条例填补漏洞。

  历朝历代都是那样,太祖、太宗定下祖宗之法,后续皇帝搞各种补充条例,没有什么法律是一成不变的。

  敲定了这个,朱铭又说:“还有就是赎罪,这个也是不断收缩的。宋代就比唐代更严格,北宋后期也比北宋初年更严格,我认为还要进行法律收缩。朱元璋的《大明律》可以借鉴,但也只是借鉴而已。”

  朱国祥说:“赎罪条例可以取消。”

  朱铭笑道:“朱元璋的《大明律》,对轻罪的赎罪条款,更像是一种变相的罚款和社区劳动改造。比如鞭刑和杖刑,有钱的出钱赎罪,没钱的出力赎罪,帮官府运炭搬砖都可以抵罪。”

  “这个可以,其实就是小罪罚款。”朱国祥点头道。

  “但我不同意重罪交赎金,”朱铭阐述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徒刑一年以下,可以交罚款赎罪,但一年徒刑以上必须坐牢!至于流放和死罪,就更不能交钱免罚!”

  这些都是开创性的东西,只能由父子俩商议,无法交给大臣去制定。

  因为历朝历代的罚铜赎罪条例,对于权贵和富人来说太宽仁了。

  当初朱铭触怒宋徽宗,被下狱也一点不怕,就是仗着有赎罪条款。他没犯十恶之罪,又拥有官身,宋徽宗定再重的罪,朱铭都可以交罚款免死、免流放。

  朱铭又说:“需要我们亲自制定的,还有对于官吏的法律。特别是对官员身份的定义,官员究竟算不算民?适不适用于对民的刑法约束?”

  “是民!”朱国祥点头。

  官员在触犯刑法时,究竟要不要跟庶民同罪?

  现代人当然觉得应该同罪,但古代社会却不一定。

  朱元璋是通过杀自己的驸马,才定下了“官民同罪”的先例。

  朱铭说道:“我们制定的《大明律》,应该给出明确定义,即官员在触犯法律时,官员跟百姓属于一样的犯罪主体。”

  “理当如此。”朱国祥严肃道。

  父子俩足足讨论了两天,把开创性的东西给讲清楚,然后由朱铭写下总纲。

  《总纲》更像一篇简略宪法,阐述大明法统与国家属性,论述皇帝—官—民的关系,以及定下“民为邦本”的基调,再论述编订《大明律》的意义所在。

  朱铭叫来内阁成员和刑部尚书,把《总纲》给他们看了,又阐述那些开创性的东西。

  众人沉默,似乎在消化新思想。

  其实朱国祥在治理四川时,已经展示出很多东西,张根等人是有感受到的。

  但写成法律条文,他们就有些受到冲击了。

  在大明新朝的法律之下,文官没犯十恶之罪,居然也会被判死刑,甚至连流放都不能交罚款抵罪。

  这也太严酷了,官不聊生啊!

  刑部尚书柳瑊忍不住说:“太子殿下,此律一旦颁布,臣身为刑部尚书,恐怕会被千夫所指。”

  朱铭笑道:“我翻看过《宋刑统》,也查阅了宋初的条例。宋朝初年,官员所犯罪行当中,对待贪赃枉法是最严厉的。仅仅过了几十年,贪赃枉法就变得稀松平常,甚至连皇帝都懒得去处罚贪官。不是大明的法律太严酷,而是宋朝对官员过于宽仁,甚至已经到了放任的地步。”

  既然太子已经定下基调,那众臣也不能再说什么。

  翟汝文看完纲目之后赞道:“如此提纲挈领,条理极为分明,可为万世善法也。”

  对于古代而言,专门制定分类法律不现实,也没有那个必要。

  因此,朱铭借鉴了朱元璋的《大明律》形式,以六部之名来对法律进行分类。

  吏律,即官吏条款,对贪污、渎职、舞弊、徇私等行为制定法律。选官,升降,赏罚,这些规矩也在其中。

  户律,主要是民法内容,包括纳税、婚姻、纠纷、财产、商业、出版等等。

  礼律,婚丧嫁娶规矩,社会伦理道德,甚至是科举等等。

  兵律,其实就是军事相关法律,更细化的军法不包含在内。

  刑律,即刑法。

  工律,官方工程相关规则。

  这种法律分类方式,令眼前的大臣们颇为佩服,只看纲目就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朱铭说道:“《大明律》的编修,陛下为总裁,我为副总裁,阁臣皆为编撰。具体交给刑部负责,但需要各部一起出力。每月呈交稿件一次,先由我审核,再交给陛下复审。争取八个月时间编完,试行三年再进行修订,到时候查漏补缺。”

  “是!”众臣拱手。

  这部法律书籍,朱铭极为慎重,因为它可能会影响未来中国数百年,即便改朝换代也依旧具有持续影响力。

  民为邦本,官民同罪,这八个字明文写在书中。

  不管实际能否做到,但至少要成为社会共识。一旦有人违反,或许他会逍遥法外,但大家都该知道那是不对的。

  对与不对,这个很重要!

  把更详细的法律内容,交给专业人士去制定,朱铭终于有空接见高丽使节。

第579章 【高丽使节】

  第579章 0574【高丽使节】

  李资亮、李永、权通三人,被鸿胪寺官员带去东宫。

  这个做法让高丽使者极为诧异,李永在半路用高丽话低声说:“大明国竟是太子做主不成?太子胆敢在皇帝之前,就私下召见邦国使者。”

  权通虽然在东京留学数年,但他对中国近况不熟悉。

  李资亮猜测道:“或许是中国皇帝信任太子,让太子提前打探我高丽虚实。你们两个不要乱讲话,一切听我的言语行事。”

  三人来到东宫一处偏殿,那里也是朱铭处理事务的地方。

  “大高丽国使节xx,拜见大明国太子殿下!”

  三人齐刷刷下跪,其中李资亮和权通说的是汉话,而且属于标准的开封方言。李永则是听得懂却不太会说,讲的依旧是高丽话。

  “平身,赐座。”朱铭微微颔首。

  三人站起之后,权通突然执弟子礼:“学生权通,拜见先生!”

  这个还真有点出乎朱铭预料,问道:“你怎就是我的学生了?”

  权通解释说:“先生曾为旧宋太学正,当时学生就读于太学上舍。”

  “坐吧。”朱铭不置可否,态度显得模棱两可。

  李资亮坐下之后,就立即讲述基本情况:“因不知大明开国,我等本是奉国王之命,前来与旧宋联络抗金的。不晓得为何,竟被软禁于明州一年之久。大明天兵收取明州之后,我等还未来得及回高丽,便匆匆赶来汴梁觐见。在此,我等代国主恭贺大明天子开国,永享国祚万万年。至于国礼,下次再来一定奉上。”

  “也代我向高丽国主问好。”朱铭点头微笑。

  李资亮说道:“我高丽与金国原为父子,高丽为父,金国为子。怎料那金国蛮夷,竟然得势猖狂起来,逼迫我主称臣服从,还强迫我国交出抱州(保州)之地。抱州乃高丽固有疆土,我主岂是割地求荣之君?遂来请求中国出兵,来年一并夹击金国!”

  这话一半真一半假,纯粹是在糊弄朱铭。

  保州的归属是一笔烂账,三言两语根本说不清楚。

  唐朝的时候,当时还不叫高丽。他们趁着高句丽崩溃,不断向北扩张,到五代时已发展到大同江以北。

  结果碰到辽国崛起,双方都想干掉渤海国,还曾有过几年蜜月期。

  因为辽国吞并渤海国,高丽没捞着太多好处,于是恼羞成怒开始当泰迪。

  高丽没有能力跟辽国作战,竟将辽国使者三十余人,流放到海岛上全部饿死。这种事情简直离谱,对自己没啥好处,反而会激怒辽国,并且显得特别没礼貌。

  等辽国腾出手来,就派遣八十万大军伐高丽。

  高丽瞬间就怂了,赶紧献表称臣。

  辽国内部也出了些问题,急于召回前线大军,见高丽愿意称臣,于是把鸭绿江东数百里土地(即保州)赐给高丽,并且勒令高丽立即与宋国断绝邦交。

  高丽实际占了便宜还不消停,竟暗中花钱挑拨女真造反。

  这就有了辽国“三征高丽”,虽然损兵折将无数,却也把保州土地给收回。

  后来金国与高丽联手攻辽,金国答应高丽占领保州,但金国也是出了名的出尔反尔。阿骨打直接把保州给占了,让高丽尽管带兵来取。

  高丽没有出兵的胆子,却有耍诈的脑子。

  高丽口头同意臣服于金,金国爽快的把保州赐予,事后却在国书称呼上耍心眼。金国大怒,调动兵马要杀来,高丽果断认怂喊爸爸。

  所以说,保州虽然由高丽实际占领,却从来就不是高丽的固有领土。

  上一次拥有保州,是辽国赐予的。

首节 上一节 561/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