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569节

  却没想到,太子爷居然玩真的!

  前些天,五城兵马司因为假币四处抓人,王褒就意识到可能完蛋了,只能寄希望于“供货方”神通广大。

  “高家。”王褒猛地来一句。

  陈直方瞳孔一缩:“哪个高家?”

  王褒说道:“开封高氏。”

  “那还好……”陈直方猛地松了一口气,他很害怕是刚刚去世的高景山家族。

  王褒详细说道:“高世则虽然跟随前朝太上皇去了杭州,但除了他以外,高家已几十年没出过大官,新朝清算时并没有被牵连。新朝又有副宰相可攀亲戚,自家还开着金银铺,当然能够继续享受富贵。高家开枝散叶太多,小辈都是一些纨绔,又没了交引的生意,便想着铸造一些银元。”

  “他怎么造出来的?”陈直方问道。

  王褒说道:“虢州有七处银坑,新朝设了灵宝监专造银元。高世作的侄子,以前提举朱阳银场,就近调去灵宝监做了小管事。怎样造出银元,可能是此人透露的。”

  ……

  陈直方并非什么酷吏,他实在不想沾上诛族的案子。

  但太子有令,不干也得干。

  此君年纪也不小了,当初跟苏轼是忘年交,苏东坡还专门给陈直方的小妾写过一首词。(《江神子·玉人家在凤凰山》。)

  就因为这首词,陈直方被斥为“苏党”,在宋徽宗一朝遭受打压。

  朱铭提兵北上之际,陈直方麻溜开城投降,尽心帮忙筹措后勤物资。

  因为他名望足够,资历也深厚,而且官声不算坏,又与张根有私交,因此论功行赏做了大理寺少卿。几个月前官员调整,他又原地升为大理寺卿。

  陈直方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过渡。

  他年纪也不小了,再干几年就得退休,大理寺真正有话语权的是二把手(朱国祥的弟子)。

  一路坐车前往东宫觐见,陈直方把最新调查结果上报:“王家和魏家,都说私造银元者是高世作。但究竟私造钱币的窝点在何处,他们也不太清楚。五城兵马司已经派兵抓捕高氏族人,估计要明天才能有一个结果。”

  朱铭眉头一皱,他才答应高景山不久,没想到开封高氏就搞出这么大动静。

  朱铭问道:“这王家和魏家是什么来头?”

  陈直方说道:“京畿有三个王家,一是旧宋开国功臣王饶之后,王饶的女儿还做过宋太祖的皇后。一个是宋初名臣王佑的后人,他们这支称为三槐堂王氏。一个是旧宋宰相王珪之后,他们这支来自成都。”

  “这次被抓的王家,是王饶的后代。虽然没再出什么大官,也没再出什么皇后,但多与旧宋宗室联姻。王家开设金银铺已上百年,靠着做交引担保赚得盆满钵满。不过他们赚的钱,还要拿出来分给权贵。”

  “魏家却没有那般显赫祖宗,但有女儿嫁给宋太宗第四子做侧室,生意便做得愈发红火起来。此后多与赵宋宗室结亲,同样沾了些交引生意。”

  朱铭感慨:“前朝权贵,还是杀得太少啊!”

  陈直方听得浑身一颤,他很想劝谏太子少杀人,却又害怕自己也沾上一身骚。

  ……

  高世则在杭州被李宝的兵抓住,很快就被押赴京城。

  当初南下的时候,还以为很快就回来,因此他连家人都没带。去了杭州,临时娶一房小妾,居然又生下个儿子。

  幸亏高景山在重病时帮忙求情,高世则竟被特赦出狱,这让他觉得新朝也不错。

  高世则没啥本事可言,甚至不太会阿谀奉承。

  他能受到宋徽宗赏识,一是因为有表弟的身份,二是他衷心且老实本分。

  现在改朝换代,既然自己被特赦,高世则决定啥都不管,下半辈子做一个富家翁即可。

  “兄长,祸事了!”弟弟高世作飞奔闯入,身后还有两个奴仆在追赶。

  高世则极为不高兴,责备道:“你怎不打个招呼,就闯进俺的内宅?”

  高世作焦急道:“都这个时候了,哪来顾得上内宅外宅?俺家大祸临头,还请兄长去老太师家里求求情!”

  老太师就是刚刚去世的高景山。

  高世则依旧一头雾水:“到底发生何事,你倒是快说啊!”

  高世作解释道:“王家和魏家,因为假银元之事,已经被五城兵马司抓了。他们两家的银元,是……是俺造的。”

  “你说什么?”

  高世则吓得跳起来,指着弟弟破口大骂:“俺刚从大狱里出来,你又要把俺给弄进去!”

  高世作哭丧着脸:“只蹲大狱便好了,这次恐会被夷三族。俺以为朝廷只是吓唬,可如今这阵仗,估计太子要来真的。”

  “完了,完了……”高世则一屁股坐下,整个人仿佛失去魂魄。

  高世作埋怨道:“新朝法令太过酷烈,若是放在前朝,顶了天也就一人砍头,随便找个替死鬼便能糊弄过去。私造钱币而已,那用得着夷三族?”

  这是真话,交子还没作废时,多少权贵暗中参与私造啊,一直到交子信誉崩溃也没人受罚。

  在高士作的认知当中,此类大案是可以用替罪羊来糊弄的。

  如果知道真会被夷族,打死他也不敢这么干!

  “兄长,你快去老太师家求情吧,说不定还有回转余地。”高士作哀求道。

  高世则问:“你怎不去?”

  高士作说:“俺去过了,根本不让进门。听闻老太师临死前,告诫子孙不与我开封高氏来往。老太师也真是的,明明给咱高家求过情,却又让子孙不得再来往,也不晓得他到底怎想的。便是俺去吊丧,送的贵礼也退了,只留下几样寻常物件。”

  高世则已快被吓瘫了,宋朝哪有什么诛族?没想到大明一开国就玩这套,而且自家属于第一个享受夷三族套餐的。

  “相公,相公,外面来了好多兵……”

  有奴仆惊慌呼喊,高世则听得浑身发抖。

  而闯下大祸的高士作,竟然直接被吓晕,完全没有私造钱币的担当。

  夷三族的时候,仆人是不受罚的,就连妾室也可逃脱。

  父族大概就是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族叔、族兄弟的全家。通常出了五服就不会追究,嫁出去的女儿也不会追究。

  母族大概就是外曾祖父、外祖父,以及他们的兄弟和子孙。并且只追究血亲,连他们的妻子都不会牵连。

  妻族大概是岳父及其父母兄弟子孙,就连岳母都能逃过一劫。

  (被杀者的家中女眷,如果不在诛杀范围内,惯常做法是扔去教坊司。)

  这比诛九族牵连少得多,如果是诛九族的话,七大姑八大姨都要算进来。不仅岳母逃不掉,连岳母的父母兄弟侄子也要杀!

  但大家习惯了旧宋的宽仁,就算是夷三族也不适应。

  听说太子这次玩真的,无数大臣纷纷上疏,就连张根都私底下求情。

  无他,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而已!

  朱国祥指着桌案上一堆札子,对儿子说道:“这些都是反对诛族的奏疏,还有几个大臣没有动笔,但私底下旁敲侧击劝谏。”

  朱铭笑呵呵翻阅奏章:“我那里也有人劝说,他们怕自己的后人也会惹上大事。”

第588章 【形同谋反】

  第588章 0583【形同谋反】

  东宫。

  外臣本不该随便来这里,赵桓做太子的那些年,大家都对此地避如蛇蝎。

  但自从朱铭搬进来,立即就变热闹了。

  “别人就不说了,这事你凑什么热闹?”朱铭凝视着陈东,脸色稍有不快。

  陈东反而把腰杆挺得更直:“身为臣子,自当直谏君上,否则才是不忠不义。”

  朱铭说道:“你晓得前朝交子,为何没人用了吗?一是旧宋失信于民,滥发新钱,不收旧钱。二就是造假者多,旧宋朝廷还不严厉处置。还有旧宋的铜钱,夹锡钱、夹铅钱遍地都是,不但坑害贫苦百姓,而且搞得粮价飞涨。”

  陈东却说:“一人犯法,为何牵连三族?就算牵连三族,举族流放即可,又何必尽数诛灭?臣上疏劝谏,并非为了自己,只是不愿大明滥刑。”

  陈东此举还真是大公无私,他早就得罪了诸多大臣,全靠朱国祥和朱铭撑腰。

  假银元案他没必要来蹚浑水,既不能以此跟众臣搞好关系,还有极大可能得罪皇帝与太子。最终搞得里外不是人!

  “唉!”

  朱铭叹息道:“你若不劝,我还可能有所松动。伱若来劝,开封高氏非夷三族不可!”

  “为何会如此?”陈东问道。

  “因为就连你,都打心底不把私造银元当回事,”朱铭见陈东要张嘴辩解,连忙抬手道,“不用争辩,你肯定说自己知道利害,肯定说抄家流放即可。今后可以按你说的那样做,但这次绝对不能轻饶。就一句话,必须让众臣知道,大明不是那个旧宋!”

  陈东依旧固执己见:“臣以为,应当严明法纪。《大明律》既然还没编修完毕,诸多案件就该依照《宋刑统》来。具体案件自可酌情处理,但或有重罚、或有赦免,都该有理有度方能服众。”

  “便说那高世作的妻族,他们对此案毫不知情,大明开国以来也守礼守法,如此飞来横祸竟要被灭族?不但无法服众,还会闹得人心惶惶!”

  “臣建议,如果太子坚持诛族,只诛高世作的父族即可,母族与妻族都应该放过。还有那王、魏两家,他们没有参与造假钱,举族流放就已能震慑世人。别说夷三族,王、魏两家的本族都不必诛灭。”

  朱铭没有立即表态,而是仔细思虑再三,模棱两可道:“我知道了,你回督察院吧。”

  “臣告退!”陈东躬身退下。

  夷三族这件事,好像捅了马蜂窝一样。

  随着舆论发酵,上疏劝谏的大臣,数量已经超过百人。

  越是如此,越不能妥协!

  一可扫除更多旧宋权贵;二可巩固太子之威严;三可改变固有观念,让不能私造钱币的意识深入人心。

  当然,还得适当给群臣一个台阶,在挥舞屠刀时稍微砍偏一些。

  ……

  常朝会。

  五品及以上官员,分为左右两班,朝着皇帝端坐。

  其余官员,整齐站立在更后方。

  御座旁边,还有一只鎏金重锤摆钟。

  讨论完一些寻常政务,朱国祥说道:“近日来,假银元案有诸多大臣上疏,今天就在大庆殿好生议论一番。谁有话要讲,但说无妨,不会因言获罪。”

  群臣都看向首相张根,等待着他来领衔表态。

  可在旧宋冒死直言的张根,如今做了宰相却更加“沉稳”,端坐在椅子上没有任何反应。

  李邦彦不敢胡乱扭头,只是眼珠子左右移动,用余光去观察身边阁臣。

首节 上一节 569/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