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603节

  山里的少数民族是不用交税的,但有许多少数民族搬到山外,还有许多汉人自称少数民族。那些靠近汉人聚居地的各族百姓,其实已经习惯了被宋朝收税,但遇到灾年或赋税过重又经常抗税造反。

  得把握一个度,官方确定好收税标准,不能像赵宋官吏那样胡乱征收——那些家伙征走的少数民族赋税,大部分都装进了私人腰包!

  对了,还得跟蜀国公搞好关系。

  钟相覆灭之后,大量摩尼教徒仍在,白祺需要以国公爷身份,领兵在长沙坐镇至少三年。

  ……

  萍乡。

  被打残的江西北路军,分批返回南昌整编,还得计算伤亡抚恤金。

  宋徽宗目送最后一批军队离开,暗自嘀咕道:“这钟相也太不经打了,才三四个月就覆灭,枉我还觉得他是一号人物。”

  “唉,这仗总算打完了!”县令谢泽一声叹息。

  宋徽宗连忙道:“大明天兵,无往不胜。钟相之流,跳梁小丑耳。”

  谢泽摇摇头,转身回县衙去,他这几个月累得够呛。

  走了几步,谢泽又回头说:“终得一日清闲,且到县衙与吾共饮。”

  宋徽宗连忙跟上,陪县令喝酒去了。

  两人以前见过面的,谢泽是宣和三年进士,出自宋徽宗在开封主持的最后一届殿试。

  但谢泽的进士排名比较靠后,根本就看不清皇帝长啥样。在京候缺一年,谢泽就外放颍昌客馆使,相当于许昌市宾馆总经理,就再也没跟皇帝碰到过。

  朱铭提兵北上之时,颍昌农民趁机起事,把出城官员杀了一堆。

  谢泽留在城内安排接待事宜,正好躲过那一劫。虽然朱铭没住进宾馆,但颍昌所剩官员不多,谢泽还是忙前忙后漏了脸,如今总算在新朝捞到个县令职务。

  谢泽还有个兄弟叫谢洪,二人同科进士。

  如果换作谢洪在萍乡,肯定一眼就把宋徽宗认出来。因为谢洪是进士前二十名,闻喜宴上距离皇帝很近。

  回到县衙后宅,县令与主簿摆酒对坐。

  宋徽宗连忙给上司倒酒,奉承道:“这些日子,县尊协助军务累坏了,且好生歇息半个月,一切事务在下都会帮忙料理。”

  谢泽赞许道:“你是个有本事的,做主簿确实屈才了。下次考满之时,定给你评个优等。”

  “多谢县尊赏识!”宋徽宗笑着举杯敬酒。

  大明新朝的官员考满,需要上级官员给出评价,接着是府级组织部门评价,最后再进京跑去吏部报道。

  谢泽问道:“你可晓得玉米、红薯?”

  宋徽宗回答:“听说过。”

  谢泽说道:“新朝注重民生,那玉米红薯,又是天子从海外带回之物。这萍乡县多山,应该适合推种。如今已无兵患,明年当推种新作物,我已上疏请调一些种子过来。”

  “县尊心系百姓,在下佩服之至!”宋徽宗立即拍马屁。

  “伱也要认真对待此事,”谢泽指了指北边,笑着说,“如果玉米红薯推种得好,指不定就能得到官家赏识。到时你我一并升官,岂不美哉?”

  宋徽宗说:“甘附县尊尾骥。”

  谢泽纠正说:“是附陛下尾骥。我已得到确切消息,朝廷要在袁州府设劝农所,入冬之前就会有劝农官到任。到时候,若有劝农官来萍乡,你可要好生安排招待。”

  宋徽宗点头道:“一定,一定。”

  谢泽说道:“那些劝农官,别看品级不高,却都称得上天子门生,万万不可有任何得罪之处。更何况,劝课农桑他们也能帮忙,指不定还能为你我弄到什么政绩。”

  “县尊高瞻远瞩,在下实在佩服。”宋徽宗又给上司倒酒。

  谢泽喝了一通,脸色愈发红润:“我去年在京城做小官,别的本事没有,消息却极灵通。你可知前朝皇帝如今何在?”

  宋徽宗吓了一跳,以为对方在说自己,连忙摇头:“着实不知。”

  “调去山东做官了呢。”谢泽笑道。

  “调去山东……还做官?”宋徽宗一头雾水。

  谢泽神秘兮兮说:“京城之人,皆知前朝皇帝做了劝农官,却少有人知是去了山东那边。”

  宋徽宗猛然醒悟:“县尊是说赵桓?”

  谢泽哈哈大笑:“不是他还能有谁?总不会说赵佶那昏君吧?”

  宋徽宗心中恼怒,连忙陪笑道:“那昏君不提也罢。”

  谢泽却开始发牢骚:“我殿试文章写得极好,那昏君奸臣不识货,竟只给评一个三甲进士。这且不说了,我堂堂三甲进士,就因为没送钱送礼,关试竟然都考不过。后来让仆人回家筹了许多钱财,总算能外放做官,却只给一个客馆使。寒窗苦读十余年,正经的进士出身,竟让我去做客馆使!”

  “着实不该!”宋徽宗连忙附和,心里想的却是:你这狗贼,啥本事没有,让你做客馆使都抬举了。

  谢泽越说越生气,拍桌子道:“昏君奸臣当道,暴宋合该灭亡!像我这样怀才不遇的,天下各路还不知有多少。”

  宋徽宗很想把这家伙掐死,转移话题道:“赵桓真在山东做官?”

  谢泽笑道:“可不是?我不但知道他在山东做官,还知道他专门去山东种棉花。”

  宋徽宗又问:“前朝嫔妃、帝姬、亲王们呢?”

  “官家仁慈,并未为难他们,”谢泽估计是喝醉了,挤眉弄眼道,“官家喜好已婚妇人,赵佶那些年轻貌美的嫔妃,恐怕今后也是能继续享福的。”

  宋徽宗恨得牙痒痒,越想越生气,都没心情再奉承了,端起酒杯狂饮几口喝闷酒。

第622章 【巡视山东】

  第622章 0617【巡视山东】

  朱铭巡视山东,只带了两千侍卫。

  一千重甲兵,一千火枪手。

  算上大元帅府、枢密院随行官吏,以及军队后勤人员,总计三千二百人。

  顺着古汴渠往东南,船队直奔徐州而去,沿途过虞城、砀山、萧县等地。

  一路所过州县,只能说治安稳定,远远谈不上恢复民生。

  实在是山东本就疲敝,又被各路反贼多次蹂躏,人口已经锐减到一百年前的水平。

  在大明新朝的行政区划当中,徐州依旧属于山东管辖。

  为了防止割据和叛乱,商丘、宁陵划归开封府,下邳、宿迁划归淮南省。根据此时的河道情况,等于通过水运,把山东省切断成东西两块。

  至于山东、河北边界,沿着黄河故道进行划分。

  宋徽宗刚登基那会儿,黄河变道十分凶猛。

  按照后世的地名,黄河现在流经地区如下:濮阳、大名、丘县、清河、衡水、献县、沧州、青县、天津。

  嗯,黄河是从天津入海的……

  反正朱铭大笔一挥,聊城、高唐、德州这些地方,终于被划入山东地界。

  “拜见太子殿下!”

  徐州城外,徐州知府宇文常,率领官民出城十里跪迎。

  宇文常去年还在江西做官,江西投降之后,朱铭立即让他来徐州主政,连京城吏部都不用去报道。

  朱铭亲手将宇文常扶起,笑着说:“权可兄,你我又见面了。新朝礼制,非祭祀、大朝、登极、传胪、凯旋等重大场合,其余时候官民不得随意下跪。你下次可别跪了。”

  “是!”宇文常应道。

  朱铭又对余者说:“诸位都平身。”

  “太子殿下,可还记得臣?”旁边的耿鼎臣,迫不及待上前。

  朱铭笑道:“当然记得,我做濮州太守时,你是雷泽县主簿。”

  耿鼎臣喜极而泣,抹着泪说:“殿下竟然还记得,臣何德何能受此恩遇!”

  徐州有多重要,看这两位官员就知道,全都是朱铭的老同事、老部下。

  这里全国钢铁产量第一!

  耿鼎臣是利国监的知监,专管铁矿那一片,级别类似下等州的知州。

  大明沿用北宋制度,矿冶机构分为监、务、场、坑、冶五种。

  监是区域行政机构,务是税务部门兼收购站,场是采矿场,坑是矿坑,冶是冶炼厂。

  其余官员和本地名流,集体上前拜见之后,众人便陪着朱铭一起进城。

  朱铭随口问起钢铁产量,耿鼎臣如数家珍道:“利国监自从采用新式冶炼之法,可月得生熟铁18万斤,商贾、工匠、百姓皆受其利。”

  换算过来,就是月产100吨左右,而且是生铁和熟铁一起算进去。

  这些生熟铁,大部分是民间冶铁场的产出,商贾只拿出20%产量来交税,其余得靠利国监花钱购买。

  国营冶铁场也有,但跟军工厂混合管理了。

  另外,这100吨生熟铁,并非徐州的全部产量。定然还有为了避税,被悄悄隐藏起来的,用于本地的零散交易。

  大明新朝的工商税,继承了北宋系统。

  即以某年的税额为祖额(基数),再以接下来几年的实收税额,通过某种算法确定当年税额,以此确保各地的工商税稳中有升。

  官员只要征足这个额度就合格,不会出现明代工商税越收越少的情况,同时也变相给了官员合理贪污的机会。

  大部分官员,实收税额一般刚刚及格,剩下的工商税私自瓜分掉。

  迫切往上爬的官员,实收税额往往会猛增,以此来凸显自己的政绩。这种做法非常得罪人,一是导致属下官吏能拿的钱变少了,二是可能导致当地工商税祖额提高。

  如果实收税额不足,官员通常会东挪西凑给补上。

  不补上也可以,必须详细说明原因,同时政绩考评要受影响。

  工商税细分下来更复杂,税额甚至精确到某天,有日额、旬额、季额、年额等条目。

  这种税法,朱国祥和朱铭都没想着改变,古代能做到税额稳中有升已非常了不起。官吏合理贪污,商人合理避税,也算留下了弹性空间。

  徐州的宾馆已打扫出来,其余客人提前请走,只允许朱铭和随从住进去。

  徐州客馆使,也就是徐州宾馆总经理,站在大门口迎接时露了脸,还跟太子爷说了两句话。这让他无比激动,顿时干得更卖力了,忙前忙后安排得无微不至。

  像这种职务,明清两代一般由吏员升任。

  而宋代的州级以上宾馆,总经理却多是恩荫官出身,甚至有不少新科进士来担任。

  这不就解决了荫官和进士的就业问题吗?

首节 上一节 603/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