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606节

  优点非常明显,铸造时间短,炮管只需几天就可成型,不用像泥模法那样要阴干三四个月。而且铁模可以反复使用,大大节省了铸炮成本。造出来的火炮匀称光滑,砂眼极少,可提高火炮的稳定性。

  缺点就更明显,炸膛风险很高。为了防止炸膛,必须加厚炮管,外面的熟铁箍也要多加几道。铸成之后还难以打磨,一旦浇铸时出现问题,就只能报废了重铸,强行制作将大大增加炸膛风险。

  也就是用一个多月时间,省去大量成本,造出一门重量堪比攻城炮,威力却如野战炮的粗笨火炮。

  “铁模做出来了?”朱铭问道。

  张成回答:“堪用的铁模,足足做成三副。”

  朱铭吩咐:“接下来两年,全部用这种法子铸炮。锻铁的工匠,全部调去制作火铳!”

  张成说道:“以现有的铁模数量,如果浇铸时不出差错,可保证40天内铸造三门火炮。”

  现在不管那许多了,笨重的问题可以忽略,多多搞出火炮跟金人对垒,后勤运输再想想办法就是。

  此类火炮,其实更适合做为岸防炮和城防炮!

  晚清时候的海防炮,几乎清一色这玩意儿。

  朱铭带来的炮手,被派去认真检查已造好的火炮,火枪手也去测验徐州生产的火铳。

  很快他们就回来报告,说这里的都是好货,比四川出产的更为优良。

  这是极为正常的结果,利国镇在极盛之时,仅冶铁工匠就有四千人。再加上矿工、锻造工匠、苦力搬运等等,所有工人的总数有一两万。

  家家户户都跟铁打交道!

  现在又严格了质检环节,每一个零件都有相关责任人,最严重的处罚是直接砍头。

  视察完火器厂,朱铭又前往盔甲厂。

  张成拿来一块巨大甲片,已经可以称为小型板甲,说道:“这是用水锤反复锻打的,札甲制作起来更快了。”

  “极好。”朱铭点头赞许。

  宋代的札甲已经高度模块化,拆分出来之后,许多局部就如板甲一般,而且还比板甲更重。

  为啥不直接用板甲布局代替呢?又轻便又省成本,多好的事情啊。

  很简单,精良板甲成本太高,普通板甲又防御性不足。

  有了水锤就完美解决,用水锤反复锻打出板甲,代替某些模块化的札甲局部。这样做出的札甲,重量更轻,还能节省成本和时间,并保证防御力不减弱。

  八十斤的步人甲,可减重到五六十斤。

  张成又带朱铭去看成品,只见胸口有一块极大甲片,两侧甲裙也有大甲片,其余甲片亦整体变大了。

  “多重?”朱铭问道。

  “五十六斤,”张成说道,“以前造这样坚固的铠甲,至少在七十斤以上。”

  朱铭对此极为满意,这玩意儿不仅降低成本,而且也让士兵减轻负重,还能在日常维护时省事儿,大甲片修复起来更容易。

  至于链甲,全国各大军械厂,已经完全停止制造了,等今后人手不紧张时再造。

  那东西太费人工!

  键盘侠贬低链甲防御力差,那是因为他们测试时,使用的是对接式样子货,随便一箭就能轻松射穿。

  古今中外,对接式链甲,只有古代日本经常用。

  其余各国军队的链甲,大都采用铆接式、焊接式,那玩意儿其实非常扛造。

  “把赏钱抬来!”朱铭吩咐道。

  一筐筐银元和铜钱,被亲卫们抬下船,朱铭开始赏赐给官吏和工匠。

  消息传出,欢呼声四起,大家变得更有干劲儿了。

  朱铭对耿鼎臣、张成等官员说:“工匠若有新奇想法,可让他们尝试,能改进工艺者重重有赏,其主管官员也可计入政绩。”

  “是!”官员们齐刷刷作揖。

  朱铭又说:“我打算在此建一学校,儒家经典只教《论语》、《孟子》,其余课程为数学、物理,还有就是冶铁、锻铁、铸铁、造炮、造铳、造甲等等。只要是利国镇户籍的百姓,其子女皆可入学。学校也按三舍法划分为五级,每级考试前一百名可免收学费。”

  “此法大善,必可教出无数巧匠!”耿鼎臣连忙拍马屁。

  朱铭说道:“学校舍试毕业的学生,可优先选为利国监的伎术官,甚至可调去其他州府做伎术官。这样的学校,今后我会设立十二所。也不止是冶铁造甲,其余跟工匠有关的监务也会设立,比如造船造车方面的。”

  工匠学校,朱铭的打算是三年建一所,三十六年就能把十二所学校建完。

  当然,以后财政充裕了,一年就能建好几所,而且招生范围也会扩大。

  这种学校体系成熟之后,技术发展肯定更快,并且更具系统性、理论性,指不定就能迸发出什么科学火花。

第625章 【寻仙使回来了】

  第625章 0620【寻仙使回来了】

  在徐州逗留三日,朱铭没有选择北上,而是前往刚划给淮南省的下邳。

  下邳以前是北宋淮阳军驻地,这里也编练了一支新军,用来控厄山东的南部地区。同时又具备保护淮北安全,威慑东部海盐产地的重任。

  在下邳阅兵之后,朱铭又顺着盐运河,坐船前往海州(连云港)那边。

  后世的连云港市区,此时还是一片大海。而连云港的海港,目前位于一个大岛上,这座大岛即为东海县。

  一船船海盐全部靠边,等着太子船队先过去。

  朱铭对白胜说:“举旗传令,别走运河中间,给盐船让个道。”

  “是!”

  白胜立即跑去传令,很快太子船队就靠边行驶,对面而来的盐船也得令启动。

  富直柔感叹道:“殿下心系百姓,胜过昏君万倍。”

  朱铭笑道:“你却是越来越会奉承了。”

  历史上的富直柔,其实是个谏臣,曾多次直谏赵构。因为得罪了秦桧,被扔去提举道观,后来启用为知府也辞官不干。因为他不愿跟秦桧同朝为官,后半辈子悠游山水写诗为乐。

  富直柔说道:“蔡京改革盐法时,曾有一条政令,即便是官府的纲船,遇到民间盐船也必须让道。在过榷卡时,盐船可以优先通行。”

  “蔡京确实做了不少实事。”朱铭点头认可。

  富直柔说道:“可花石纲兴起之后,不管什么船,都得给花石纲的纲船让道。到最后,盐船甚至要给地方土贡的贡船让路。蔡京第三次复相时,他定下的盐法已被破坏殆尽。”

  朱铭点评道:“蔡京盐法,急功近利,只可取其一半。”

  “他也不过是为了迎合上意。”富直柔说道。

  北宋的西北地区,主要食用解州盐和西夏青白盐。

  宋徽宗继位没两年,解州盐池就因洪水而毁坏,而朝廷又在贸易制裁西夏盐。一时间,陕西百姓突然没盐吃了,蔡京就是在这种时候改革盐法的。

  改革大获成功,不但解决了陕西百姓的吃盐问题,而且第一年就让盐税翻好几倍,并且让全国的食盐生产、销售、运输活跃起来。

  但是,很快引发恶劣后果。

  蔡京通过改革,把属于地税的大量盐税,一个子儿不留通通改为国税。

  地方财政收入锐减,但地方官又要用钱,那就只能向老百姓收更多的苛捐杂税。

  其次,蔡京为了给宋徽宗弄钱,疯狂的发行新盐钞,导致旧盐钞剧烈贬值,盐商遭到朝廷的凶猛盘剥。只向盐商下手也还罢了,蔡京还不断提高盐价,让老百姓的吃盐成本逐年上升。

  面对中央和地方的双重压榨,老百姓哪里扛得住?

  刚开始,蔡京还打击权贵套取盐钞。可等到解州盐池修复完毕,陕西不再闹盐荒了,蔡党就带头以盐钞牟利,把外地盐商搞得更加苦不堪言。

  蔡京盐法改革的结果,最终就变成那副鬼样子,即:中央财政收入大增,权贵赚得盆满钵满,而地方财政、盐商和百姓全部遭殃。入中制度彻底崩溃,盐商们无利可图,不再帮朝廷往西北边疆运输物资,转而从权贵手中直接购买盐钞。边军连年缺少日常供应,戍边士卒因此大量逃亡。

  现在,大明新朝吸取教训,采用了蔡京盐法的七成内容,把急功近利的部分全部摒弃。

  比如盐船不交过路费,这一条就取消了,留给地方一些财政收入。

  入中(开中)制已全面恢复,宣和四年后发行的旧宋盐钞(盐引),大明新朝也会予以承认。并且,大明新朝严格按照食盐产量,慎重发行每年的商盐钞引,保护合法盐商的正当利益。

  盐价也降下来了,恢复到蔡京改革之初的水平,以此降低各地百姓的生活成本。

  中央盐税自然锐减,但对长远发展有利。

  别的群体且不论,反正全国各省盐商,对大明新朝衷心拥护。谁敢提什么反明复宋,盐商群体第一个不乐意!

  这不,听说太子爷前来视察,东北盐商们纷纷往这边赶,带上无数礼物前来感谢恩德。

  嗯,“东北盐”就是山东河北海盐,这是宋代的官方称呼。

  东北盐商闻风往徐州聚集,接着又追到下邳,总算在海州把太子给追上。

  朱铭简单接见了东北盐商,收下他们不太贵重的礼物,那些特别贵重的礼物一律退还。

  接着,朱铭又前往盐场视察,了解海州官私盐场的情况。

  产盐量最高的盐场,基本都属于官营。但也允许私营,不像明清两朝管得那么死。

  就连盐户,也有自由选择权,觉得待遇太差可以选择不干。

  “官场的盐工从哪来的?”朱铭问道。

  东海盐监吴居积回答:“一半为招募(雇佣),一半为丁役(服役)。”

  朱铭问道:“丁役之盐工,给钱多少?”

  吴居积回答:“沿袭故宋之法,岁给户钱四万,日给夫米二升。”

  也就是,一年给盐户全家四十贯,一天给服役盐工两升米。

  如果能够落实,绝对属于高收入!

  当然,这种工资标准,是最顶级的盐工,普通盐工的收入要少很多。

  朱铭点头表示满意,开始问这里的制盐技术。

  一通问答之后,朱铭返回海州城,盐监吴居积背心都汗湿了。

  在海州城里,朱铭足足住了四天。

  陆续有几个各色打扮的侍卫,回到海州宾馆来报告。

  最早回来的侍卫,向朱铭报告说:“殿下,俺问了二十几个盐丁,都说钱米只给一半。盐户之家,盐丁不得去私场做工,一经发现就会遭到地痞殴打。更有甚者,被诬陷偷盐抓去大牢。”

  “好大的胆子,直接扣一半钱米。”朱铭冷笑道。

  富直柔说:“盐场官吏,历来如此。”

  朱铭说道:“给朝廷写札子,请督察院、刑部和大理寺,一起派人过来调查清楚。查完海州盐场,其余盐场挨个查过去!”

首节 上一节 606/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