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705节

  这天,却有无数军民,来到城外扎营。

  造饭之时,刘猊问道:“兄长,好不容易迁回来,难道真要再迁去辽东?”

  刘萼说道:“女真兵和渤海兵,一路对我们严防死守,哪有机会逃走投明啊?”

  刘家属于老牌汉奸,已经降金好多年。

  宋徽宗还没赎回幽州的时候,他们就全族被金国迁去辽东,连同本县两万多百姓一起迁徙。

  金国当时根本没做好安置措施,也不愿给粮赈济饥民,导致两万多北地百姓,将近三分之一陆续死亡。

  三年前,刘氏部分族人,又带着三四千同乡回迁。

  现在的情况是,刘氏一族和同乡,分隔在幽州和辽东两地。刘萼一旦投明,辽东族人必然受牵连。

  刘萼倒是顾不上辽东族人,但完颜宗望已死,新来的完颜希尹不信任他。从迁徙之初,到迁徙路上,全程派女真士兵死盯着!

  刘猊突然出一个馊主意:“不如今晚半夜时分,让人放火大喊明军杀来了。到时候,营中军民必然大乱,不知有多少人逃跑,我们也可以趁乱逃走。”

  刘萼反问:“混乱当中,你能带走多少军民?带去大明的人太少,我刘氏如何在大明受到重用?”

  刘猊无言以对。

  抱有同样想法的,明显不止刘猊一人。

  四更时分,万籁俱寂。

  一处营寨突然火起,继而有人大喊:“明军杀来了!”

  听那口音,不是契丹人就是奚人,这两族是最为抵触金国统治的。

  那些家伙甚至骑马乱窜,到一个地方就放火,搞得各处营寨愈发混乱。

  许多本就想逃的小部族,趁机进行配合,一边放火大喊,一边胡乱往南逃。

  乃至有慌不择路,稀里糊涂往北逃的。

  被明军杀得胆寒的金兵,以为大明真的背信弃义,出动大军前来夜袭女真兵和渤海兵也下意识的逃跑。

  完颜希尹带着亲兵四处弹压安抚,忙活到天亮终于稳住大军,随即派出骑兵到处去抓人回来。

  始终打算投明的刘萼,居然没有趁机逃跑,反而帮助完颜希尹收拢残兵,次日还帮着完颜希尹抓捕逃人。

  因为他们想逃并非为了生存,而是延续家族的兴盛。

  必须逃得有价值!

  必须叛得有价值!

  接下来的路途,所有百姓必须用绳子串着走路。

  并且各族混编,二十人一组。

  一人逃跑,全组受罚。

  就这样行进至傍海道,完颜希尹清点人数,已然气得想要吐血。

  从开春以来,逃走的军民总数,竟然将近四万人(其实有很多被追兵杀了)!

  完颜希尹亲自领兵驻扎在海阳(秦皇岛),堵住军民不让他们再逃,同时派人找大明运来剩下的麦子。

  马扩气冲冲赶来,见面就破口大骂:“你还有脸找我要麦子?又有大量金国军民流窜到河北,沿途烧杀抢掠,让大明损失无数。我大明还得出兵,耗费军粮将这些贼寇剿灭!”

  完颜希尹彻底破防,拔刀怒吼:“贼喊捉贼,贼喊捉贼,我要杀了你!”

  很显然,大明想要赖掉赔偿粮食的尾款,而且有十分充足的蹩脚理由。

  马扩却伸出脖子:“一刀砍过来啊。俺今日若是人头落地,大明天朝来日便兴兵,从海上驾船直取复州,二十万明军杀向辽阳!”

  完颜希尹气得浑身发抖,却又不敢真砍出去。好半天压抑怒火,他收刀回鞘,咬牙切齿道:“阁下请回,慢走不送!”

  马扩却嘀咕道:“真是蛮夷,连邦交礼仪也不顾,一国使者来了都不好生款待。”

  完颜希尹气得声音都嘶哑了:“来人,给他们准备饭菜酒食!”

第730章 【耶律大石的西迁之念】

  第730章 0725【耶律大石的西迁之念】

  金人离开之后,燕山以南的广大区域,仅被设为一个燕山府,归入河北省管辖范围。

  河北的安肃军、顺安军、保定军、信安军,由于今后不再位于前线,全部取消军级行政编制,降格为安肃县、高阳县、归信县和信安县。

  保州和定州正式合并为保定府。

  金国那边的容城县(大明这边也有容城县),降格为北容镇划归安肃县管辖。安肃县又整个并入保定府。

  类似的行政区划更改有很多,基本都是根据地理情况,把以前的宋辽边境给融合起来。

  易州降为易县,涿州降为范阳县,顺州降为怀仁县……全部归为燕山府管辖。有的州甚至连县级区划都没保住,直接就沦落为一个小镇,因为人口实在是太他妈少了。

  南逃投奔大明的金国军民,被迁回原有乡村获得土地。

  不少人胡乱指认耕地,说那是自己的。大明官府都予以承认,只要他们种得过来,免税期过了老实交税,官府其实是持鼓励态度的。

  南方三省移民,也加快行进速度,沿途所过府县必须全力配合。

  同时,李彦仙麾下骑兵全部撒出,前往太行山、燕山诱招百姓。

  诱招条件给得非常宽松,山中百姓只要愿意出来,附近土地随便让他们耕种。

  甚至五年之内赋税全免,这是因为地广人稀,连小镇都无法形成,只能结成一个个自然村落。这种情况之下,收税成本太高,干脆放任自流,等形成市镇再去编户齐民。

  同样的情况,还在其他一些区域出现,荒野间零零散散存在村落。附近的州城、县城皆为鬼蜮,金国都懒得去收税,大明官府自然也不收,那些城池也是暂时任其荒置。

  这些山民和零散村民,总数有上百万之众。

  他们对一切朝廷都抱有戒心,只能用时间抚平心理创伤。

  诱招了好几个月,愿意下山的百姓,拢共也就两三千人。而且散居在七八百里长的山麓地带,基本是五户八户抱团抵御野兽,连十户以上的小聚落都不敢有,生怕人多了会引来官府征兵征粮。

  渐渐的,李彦仙发现一个情况。

  即便是在山区,也有大量士绅存在,而且属于山民领袖。

  当初逃难之时,普通百姓以村中士绅为首,以乡村为单位躲进山里垦荒求生。

  只要说服一户士绅,至少能诱招二三十户百姓出山!

  等这些士绅下山耕种一年,官府确实不来收税,他们估计就能信任大明朝廷了。明年再让他们进山,说服更多士绅携民归来,三五年内诱招数十万百姓应该没问题。

  ……

  大明这边发展民生搞得如火如荼。

  金国那边,同样也没闲着。

  金兵扼守燕山、太行山的雄关险寨,防止大明撕毁和约突然出兵。同时,又调集精锐兵马,等着秋天收获粮食。

  秋天还没到完颜宗翰就分遣游骑,前往草原勒令各部出兵出人。

  他们要去打耶律大石!

  西夏的背刺,金国竟然忍下了,不打算兴兵报复。主要是西夏抢走的地盘,太穷太偏没啥油水,而且大部分区域隔着沙漠戈壁。

  被迁徙到松嫩平原的乌古敌烈诸部,以及分布在辽河上游的唐古诸部,被完颜宗翰叫来开会商讨出兵事宜。

  有两个部落首领失期迟到,立即遭到金国骑兵征讨。两部贵族被全部处死,青壮和牲畜被金国掳走,草场则分配给其他部落。

  紧接着,又在临潢府(巴林左旗)开会,方圆数百里的草原部落首领必须来。

  哪个不来就打哪个!

  在一系列暴力征讨之下,草原各部风声鹤唳,只能乖乖出兵出粮,跟着金兵一起去打耶律大石。

  金兵打不赢明军,却在草原找回自信。

  往往是几十个女真骑兵,就直冲数千人的部落,一路砍瓜切菜所向披靡。

  金国在南边搞出如此大的动静,耶律大石在漠北怎么可能不收到风声?

  他连忙召集漠北诸部会盟,结果尼伦蒙古诸部不至,鞑靼诸部只来了两个首领。

  这个情况,让耶律大石心情沉重。

  半年前还效忠于他的部落,面对即将大举入侵的金兵,竟然大部分选择观望。这些部落首领,生怕遭到金国血腥报复,已经展现出脱离耶律大石的态度。

  斡里刺从漠南蒙古回来,报告说:“大汗,从南边传来确切消息,明国已经跟金贼议和了。”

  “明金议和?”耶律大石不敢置信。

  斡里刺说道:“金贼接连战败,估计是不敢再跟明军作战。明军去年已收复宋国疆土,金贼割让我大辽故土南京道,在今年春天换取跟明国议和。”

  辽国的南京道,就是燕山以南、拒马河以北的全部区域。

  耶律大石眉头紧皱:“明国的兵马何其凶悍,竟然打得金人割地求和。我若是朱太子,就一鼓作气把金国灭掉!”

  斡里刺说:“南京道残破疲敝,明国忙着接收地盘,估计今年是不会出兵的。金兵只要守住关隘,就能大军尽出杀来漠北,这一仗恐怕不好对付啊。”

  耶律大石说:“再坚持两三年,朱太子肯定北伐。到时候,金贼自顾不暇,我们就能趁机统一南北草原!”

  ……

  入秋,兵强马壮。

  金国出动八千精锐骑兵,带着一万多草原骑兵,总计两万四千大军征讨漠北。

  尼伦蒙古诸部直接看戏,既不帮耶律大石打仗,也不接受金国的调遣。

  黑白鞑靼诸部,倒是有几个首领,愿意追随耶律大石。

  乃蛮部由于距离很远,他们承诺帮忙。但不愿出兵往东,而是让耶律大石带兵西逃,声称愿意在阿尔泰山那边接应。

  耶律大石选择避其锋芒,带着部众和牲畜往西逃,同时沿途留下小股骑兵诱敌。

  完颜宗翰大军,很快占领耶律大石丢弃的草场,遣骑四出搜寻追击耶律大石。

  银术可率领一千二百骑,在乌山(杭爱山)西南麓发现敌踪。一人三马,连续追击两日,突然遭到耶律大石一万多骑兵包围。

  这一千多女真骁骑,非但没有逃跑,反而直冲耶律大石的帅旗。

  耶律大石亲自率部迎击,双方还未接战,银术可突然率军转向,朝着达密里部骑兵杀去。

  达密里部是耶律大石的铁杆追随者之一,但他们的装备不是很好。披甲率极低且不说,甚至无法保证铁箭供给,许多骑兵还在使用骨制箭头。

  他们本来在缩小包围圈,没想到女真骁骑突然冲来。

首节 上一节 705/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