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707节

  “是的。”阿比留元盛跪着回答。

  朱孝忠说道:“名字太长了,今后就叫元盛吧。”他还用长枪在地上写字,“姓元名盛,你的子孙,也要改为元姓。”

  翻译说完,这货立即磕头:“多谢贵人赐姓!”

  从此改名改姓的元盛,带着儿子和部下,引导大明将士前去休息。

  这里比耽罗岛还穷,元盛居住的官衙,甚至不如大明乡下的土财主。

  扫了一眼寒酸的饭菜,朱孝忠对亲兵说:“弄些吃食来!”

  四十分钟之后,元盛吃着白米饭,喝着玉米酒,油然而生一种幸福之情。他好奇问道:“将军,大明的武人,能够顿顿吃稻米饭吗?”

  这时的济州岛、对马岛、北海道,都是不产水稻的。

  元盛想要顿顿吃白米饭,得跟日本本土交易才行。

  朱孝忠笑道:“只要你忠心做事,每天想吃多少米饭都行。”

  元盛连忙带着儿子跪拜:“一定忠心为大明做事!”

  朱孝忠问:“日本有个叫石见的地方,伱应该知道吧?”

  元盛回答:“知道。对马岛坐船一直往东,就能抵达石见国。”

  朱孝忠说:“我国太子梦见仙人,经仙人梦中授言,日本石见国有银山,此上天赐予大明之宝物。对马岛的一切,你都不要了,带上家人和武士,随我一起前往石见国。我会在那里,赐予你新的领地。”

  元盛狂喜,连连磕头谢恩,石见国的领地,可比对马岛要富庶得多。

  这个破岛大明既然想要,那就进献给大明呗。

  朱孝忠问道:“你看我的军队,石见国能够挡住吗?”

  元盛回答说:“将军的士兵高大魁梧,又有坚固的铁甲保护,十个石见国都无法抵挡。近几十年,国司制度败坏,许多国司镇守都是遥领,一国事务由在厅官人处理。这些在厅官人,又为当地豪族世袭,实际上已经转为武士。”

  “将军带兵杀去石见国,遇到的敌人肯定是石见国豪族。他们需要临时召集武士和农兵,而且各有各的利益。只要打胜一场,展示了大明武力,那些豪族就不会齐心。他们会一再退让怯战,等待天皇派兵救援。甚至,只要有足够实力,还可以暗中拉拢一些豪族。”

  “如果接连击败天皇大军,石见国的所有豪族,都会暗中跟将军合作。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只要不夺走他们的庄园,就算将军杀了天皇他们也不管。”

  这就是带路党的作用,薛道光、朱孝忠对日本两眼一抹黑,迫切需要知情人士为他们提供消息。

第732章 【农兵遇到骑兵】

  第732章 0727【农兵遇到骑兵】

  唐贞观年间,日本实行大化革新,全面学习大唐先进经验,加强天皇的中央集权统治。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即确立公地公民制:人民和土地归国家所有,任何私人不得进行占有。

  具体到土地方面就是班田制,跟唐朝的均田制大同小异。

  大约过了一百年“垦田永世私有法”、“三世一身法”相继出台。贵族豪强趁机驱使属民和奴婢开垦荒地,将新垦土地合法据为己有,甚至违规窃取旧有公地变成私田。

  如此又过了一百年,班田制开始走向崩溃。

  情况跟唐朝一模一样贵族豪强大量占有土地却不纳税,国家赋税全部压在公地农民的身上。

  于是,公地农民相继逃亡,被贵族豪强接纳藏匿,日本开始产生私人庄园经济。

  唐朝皇帝被搞得吃不上饭,经常从长安跑去洛阳加餐。

  日本天皇直接选择迁都,从贵族和寺庙盘根错节的旧都,搬迁到平安京那边重起炉灶。

  平安时代,就此出现。

  历代天皇打击贪污,实行官员政绩考核,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并且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

  班田制演变为田堵制,说白了就是公田承包责任制。名义上,公田依旧为国家所有,但允许富裕农民进行承包,通过承包合同收取田赋。

  又过了几十年,承包田实质变成私田,承包合同可以交易转让,田主还给土地加上自己的名字。

  署名田的主人,被称为名主。

  拥有土地较少的,叫做“小名主”。

  拥有土地较多的,叫做“大名主”。

  大名一词,由此诞生。

  而小名其实就是小地主和自耕农,如果家里劳动力不足,还会出租土地给贫民,佃户也就随之而出现。

  大名拥有的土地,除了直营田之外,其余全部佃租出去,并向租户转嫁朝廷的租庸调。

  在这些大名之上,还有真正的庄园领主,必须给庄园领主缴纳年贡(一般在边境地区才有庄园领主)。

  因此,庄园领主才是地方霸主,大名则是一个个豪强。

  还在继续演变。

  庄园领主获得经济特权之后,又开始谋求政治特权、军事特权。

  小名把土地寄进在大名那里,大名把土地寄进在领主那里,领主把土地寄进在权势贵族那里。

  于是,大家都向自己的上级纳贡,而最上级又属于免税贵族,干脆直接不给朝廷缴纳赋税了。

  全国有一半土地,都是不用交税的。

  另一半土地,天皇派遣皇族或亲信去管理,以保证中央朝廷的税源稳定。

  但是,皇族和亲信却趁机伸手,把这剩下的一半土地日趋领主化。

  天皇为了打压领主搞集权,还重振过国司制度即中央向地方派遣州郡长官。

  这玩意儿被藤原氏彻底败坏,藤原氏以外戚身份摄政想做州郡长官的交钱即可。

  既然是买来的地方主官职务,又何必花心思去治理?

  有点责任心的,让儿子或侄子代为上任,这种称为“目代”。

  没有责任心的,只要郡国按时交足赋税,他们懒得再去过问地方,一个个都留在平安京潇洒快活。

  此时的石见国,国司就在平安京,甚至连目代都不派。

  一切地方事务,都交给在厅官人(本地官吏)打理。

  而在厅官人的职务,又被地方豪族把持,甚至可以父子相传搞世袭。

  益田氏,是石见国最有影响力的豪强,也是最有话语权的在厅官人。

  两百年前,他们的祖宗还只是小商人,靠经商赚钱买来土地耕种,从小名主一步步成长为大名主。

  他们的土地,在石见国并非最多的。

  但他们经商有钱啊,靠贿赂藤原氏,买到在厅官人的职务,并且父子相传代代世袭。

  ……

  石见国,都城。

  其具体位置,大概在后世日本大田市市区西南十八里,距离海岸线有四五里地。

  核心区域是一座小山城,在厅官人就在城内办公,住所则围绕山城分布。城外除了住宅区,还有商业区之类。

  国司在平安京嗨皮,会议由在厅官人之首益田彰明主持。

  益田彰明用沉痛的语气说:“刚刚接到消息,法皇驾崩了。”

  众人闻之愕然,随即抹泪哭嚎。

  他们的悲痛之情,并非全然装出来的。

  白河天皇一步步变为白河上皇、白河法皇,熬死了自己的儿子,又控制自己的孙子,还多次收拾不听话的外戚和领主。

  石见国的在厅官人们,想要维持职务,必须向白河法皇的亲信的亲信们行贿。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白河法皇死了,鸟羽天皇必然另起院政,大家还得重新派人去平安京行贿。

  豪强们为法皇哀悼片刻,接着便商量行贿之事。

  这玩意儿还不能太急,须等朝廷确立好班子,搞清楚哪些才是新贵。再给新贵的亲信套近乎,把钱财送到真正管事儿的人手里。

  不需要送太多,因为每年都有年贡,只在关键时候意思意思。

  豪强们把心腹聚集起来,带上路费就立即启程。

  忽有益田家的商船逃回,说外国舰船正在往石见国逼近,半路还把长门国水军给打了一顿。

  “肯定是刀伊海贼又来了,快快召集武士和农兵!”益田彰明慌张道。

  刀伊,是高丽对他们东北方女真部落的称呼。

  一百年前的刀伊入寇,让日本人记忆犹新,并且衍生出许多传说故事。

  海盗们驾着五十多条近海小船,就把日本沿海搅得天翻地覆,靠着地方豪强联手才将海盗击败。(这些海盗的后代,极有可能是历史上,韩世忠在黄天荡面对的金国水军主力。不过去年在鸭绿江,被大明海军打得抱头鼠窜。)

  益田彰明亲自披上盔甲,在厅官人们也纷纷化为武士,派人回乡下召集自己的农兵。

  当朱孝忠在一个渔港登陆时,石见国已经聚集起数百兵马。

  只不过嘛,战斗力感人。

  此时的日本铠甲,还不是战国时代那种妖艳贱货,从外形上来看要朴素得多。

  或者说,就是唐宋铠甲的山寨丐版!

  甚至连发型和冠巾,都跟唐宋极为类似。如果不论身材高矮,乍一看还以为是宋朝乡兵。

  有些豪强甚至没有正经武士身份,他们清一色穿着裲襠式挂甲。

  这玩意儿起源于日本古坟时代,又结合唐宋札甲进行改良。

  甲裙延伸到大腿处,颈部和腋下完全露出,肩甲延伸到手肘外侧,手肘内侧却无甲胄保护。材质多为铁片或铜片串联,而小臂则用皮革包裹。

  石见国的几百豪族武装,拢共也就十多副简陋铁甲。

  还有几十副皮甲或竹甲,全是裲襠式挂甲造型。

  其余农兵,别说铠甲了,连衣服都破破烂烂,手里拎着把竹枪就来打仗。

  豪强武装而已,还能要求什么?

  这时的日本,只有边境或关键郡国,才拥有领主及领主武装。

  日本的边境在哪儿?

  当然是挨着夷人的地方,否则为啥会有征夷大将军。

首节 上一节 707/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