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71节

  但凡种田经验丰富的农民,今天都受益匪浅。

  朱国祥讲的内容,他们很多都知道,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只能知道个大概,再按传统方法进行管理,更细化的东西他们全然不懂。

  特别是排水晒田压旺,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稍不注意就会把秧苗晒死晒残。

  一边讲解知识,一边指挥操作,等佃户把田搞好,朱国祥微笑拱手:“今日便讲到这里,都回去各自干活吧。”

  村民们高高兴兴回家,有心之人,还给朱国祥送来礼物。

  礼物也不贵重,或者是一个鸡蛋,又或者是一根大葱,聊表他们的心意。

  白大郎却站在实验田边不走,一直盯着秧苗看,接着又去看旁边的稻田。

  他越看越喜欢,试验田的秧苗长得太好了!

  普通水田的秧苗,就算打理得再好,也只是些庸脂俗粉。

  而试验田里的秧苗,一个个仿佛大家闺秀,不但知书达理,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白大郎不像二弟那样,在县衙案牍劳形,整日里勾心斗角。也不像三弟那样,在外面交游广阔,精通各种诗词经书。

  他的人生很简单,专心打理家业而已。

  店铺生意红火,茶叶卖得高价,田里粮食丰收,这些都能让他感到最大的快乐。

  白大郎幻想着明年此时,自家水田都按这种法子管理,秧苗全长得像二弟那样白白胖胖。

  真好!

  白崇文高高兴兴回家,就连脸上的痦子,似乎都散发着光芒。

  “爹,爹……”

  白崇文转了好几圈,终于在书房找到父亲,语气兴奋道:“以前却是错怪朱相公了,他不但育秧育得好,管理稻田也是个中好手。俺今天亲自听了一番,学到恁多东西,都是能用得上的。明年俺家的水田,全用他的法子,定然能够大丰收!”

  老白员外幽幽说道:“菩萨太大,俺这里庙太小,不晓得如何供奉了。”

  白崇文听出弦外之音:“父亲,出了何事?”

  老白员外敲敲桌案:“你二弟让人送来的信,自己看吧。”

  书信内容,主要讲述这半个月,在县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同时,还有许多白二郎的猜测,比如朱铭投靠了向知县……

  白崇文没看出哪里不对,疑惑道:“朱大郎练兵练得好啊,他去大闹县衙,也是为了给祖母报仇。二弟也真是的,连属下都管不住,竟然克扣弓手的口粮。他投靠向知县,也对俺家没坏处,反正弓手是要解散的。”

  “糊涂!”

  老白员外喝骂一声,对长子的智商彻底不抱希望,叹息道:“唉,你去打理产业吧,别掺和进这事。”

  白崇文挠挠头,稀里糊涂离开。

  老白员外想不明白,这朱大郎究竟想干啥?投靠那个糊涂知县,对朱大郎又有什么好处?

  看不懂,真看不懂。

  只有一点,老白员外看懂了:朱大郎是一条蛟龙,龙困浅滩,啥都干不成。一旦遇到风雨,那就要腾空而起。

  为何这样说?

  因为弓手太普通了,是个人都能去应聘,再折腾也就一个勒索百姓的恶霸。而他朱大郎呢?这才半个月时间,就搞出那么多事情,而且把三百多弓手弄得服服帖帖。

  真遇到什么事情,即便弓手解散了,朱大郎振臂一呼,恐怕也能纠集几十个。

  几十个青壮,要是豁出去,足够纵横四里八乡了。

  这样的人物,留在自己村里,始终是个定时炸弹。更何况,还有一位朱相公,仅凭种地便能让村民服气。

  老白员外还不知道,朱铭已经决定吃下黑风寨,父子俩迟早是要搬家的。

  “来人!”

  一声招呼,家仆跑进来。

  老白员外说:“给朱相公送几团好茶,感谢他今日传授耕种妙法。”

  家仆带着茶叶,飞快跑到沈有容家。

  沈有容正在织绢,自家缫的生丝,这两天就要织完了。

  老白员外承诺,今年她家不用交夏粮,这些绢布都可以拿去卖。

  朱国祥还在编写教材,村学定于下个月初一开课。

  “朱相公,这是老爷送的茶叶,多谢相公教授耕种。”家仆恭恭敬敬递上。

  朱国祥还在写毛笔字,点头道:“放下便是。”

  家仆躬身后退。

  沈有容喜滋滋过来,把几团茶叶收好。朱国祥越受人尊敬,她心里就越是欢喜。

  时间一点点过去,严大婆割草回来,到厨房煮饭去了。

  及至傍晚,一个村民飞奔而来,拍打着院门说:“朱相公,朱相公,出大事了!”

  朱国祥快步走出去,忙问道:“什么大事?可是剿贼不利?”

  那村民说:“小朱秀才做了弓手头领,带人杀了小白员外。下白村有人逃到白市头,后来白市头也来了弓手,把小白员外家的店铺全部查封。俺……俺也是刚听说的,便过来给朱相公报信。”

  沈有容听得愣神,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

  严大婆也从厨房冲出来,确认道:“大郎杀了小白员外?”

  那村民点头道:“听说是小白员外勾结山贼,上次村里的山贼,就是小白员外引来的。大伙都说,朱秀才杀得好,为咱上白村报了大仇!”

  “阿弥陀佛,老天爷保佑大郎莫遇危险。”严大婆合十祈祷,也不知在求阿弥陀佛,还是在求玉皇大帝。

  这兔崽子,一时半会儿没看住,果然要搞出些事情来。

  朱国祥问:“弓手还在下白村?”

  那村民说:“多半还在。”

  朱国祥对婆媳俩说:“伱们先吃饭,我去找老白员外借船,到下白村看看什么情况。”

  (3月10号中午12点准时上架,不要在凌晨等待。)

第74章 【分赃】

  第74章 0070【分赃】

  朱国祥乘着白家的客船,还不到十分钟,便来到下白村的野码头。

  “弓兵剿贼,民船不得靠近!”一个留在船上的弓手呵斥。

  朱国祥自报家门:“我叫朱国祥,是朱铭的父亲,尔等即刻前去通报!”

  都头的亲爹?

  弓手们瞬间就信了,因为朱铭和朱国祥都口音怪异。

  父子俩已经穿越三个多月,尽量学习本地人说话。他们自认为学得很像,可在旁人听来,却是妥妥的外乡人。

  弓手们把朱国祥请上岸,然后飞快跑去报信。

  一刻钟之后,朱铭亲自到岸边,也不称呼爸或朱院长,而是说道:“爹,你怎来了?”

  朱国祥把儿子拉到无人处,低声问:“什么情况?不是说去剿匪吗?怎么把小白员外给杀了?”

  “向知县下的命令,县衙祝主簿也死了……”

  朱铭挑拣重点内容,把近日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你一个临时弓手,就敢搞出那么大动静?等哪天有了一官半职,你还不得上天啊!”朱国祥有些不敢置信。

  同时,他又对儿子的能折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其实早就有苗头了,他们穿越之初,遇到田家兄弟的当晚,感觉到江边村子很不对劲。朱国祥的第一想法是躲起来,事情不对立即逃走。而朱铭的做法,却是时刻准备放火烧村,制造出混乱再趁机跑掉。

  父子俩的思维模式,完全搭不上调。

  或者说,朱铭那个奇葩脑回路,跟正常人多少有点差别。

  朱铭理直气壮道:“谁叫官府让我做都头?既然做了都头,我肯定要抓住机会。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必须豁出去搏一搏。”

  朱国祥听完极度无语,这兔崽子就属哈士奇的,一撒手鬼知道能干出啥事儿来。

  他要是在身边,绝对不允许儿子冒险。

  但做都做了,说再多也没有意义。

  “整出恁大一个摊子,想好怎么收尾了没?”朱国祥问道。

  “放心吧,朱院长,我不是那种顾头不顾腚的人。”朱铭嬉皮笑脸道。

  朱铭越是这般没心没肺,朱国祥就越感到担忧,他总觉得自己儿子不靠谱。

  其实呢,朱铭已经很收敛了,如今只在老爸面前,才会显得毫无正形。

  朱国祥问:“伱怎么吞黑风寨?向知县如果反悔,不把黑风寨给你,又该怎么应对?”

  “当然是生米煮成熟饭,不给他赖账的机会,”朱铭说出自己的想法,“打下黑风寨之后,反贼头领或杀或抓,全都给官府送去。张广道在黑风寨还有些威望,让他挑选一些小头目,我再亲自提拔一批小头目,分给他们足够的田产。用田产拿捏小头目,再利用小头目控制周边农民。到时候,即便解散弓手队伍,黑风寨也已经是我的。向知县想要反悔,他得自己带兵来取!”

  朱国祥又问:“那些小头目不听话怎办?”

  朱铭说道:“山贼要是能齐心,我都不敢去打。既然无法齐心,那就有操作空间。更何况,真正有胆子不听话的,早就押送去官府了。剩下那些,也没啥影响力,他们还得靠我才能不被押送去官府。我给他们分配田产,他们就得听我的。至于山寨周边的农民,我也会分给少数田产,尽量争取更多人的效忠。”

  朱国祥问道:“黑风寨有那么多土地来分吗?”

  朱铭笑道:“我问过张广道,山寨周边的大部分土地,都被那些山贼头领瓜分了。干掉山贼头领,土地也就有了。我又不和向知县一样傻,什么好处都想独吞。我的目标是整个天下,在山窝里盯着那些土地干嘛?只要能控制茶山就行。”

  “也对。”朱国祥点头说。

  长期跟村民打交道,朱国祥哪里还不明白?古代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远比现代农民更加狂热。

  一旦朱铭主持分配土地,立即就能获得人心。

  相当于朱铭进入一家公司,干掉原有的大股东,然后主持股权重组。他自己先拿大头,再给小股东增加持股,给普通员工也发几股。从上到下,都拿到好处,这新董事长就稳了。

  朱铭说道:“到时候,还要请朱院长帮忙,教会他们科学种田,把玉米和红薯也弄来。大家都得了好处,自然愿意跟着我们干。下游还有那么多土地,可以组织农民去开荒。废弃的茶山,只要搞明白炒茶法,就能减少采茶工的数量,废茶山也可以恢复过来。”

  此时此刻,朱国祥不但被儿子说服,而且还有些兴奋:“如果能够完全掌控那里,五年之内,我可以让耕地面积翻倍!”

  朱铭笑着竖起大拇指:“朱院长牛逼!”

  朱国祥提醒说:“你把知县和衙吏都得罪完了,剿匪之后,不能回县城,避免被人打黑枪。”

首节 上一节 71/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