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745节

  朱铭接话道:“爵位待遇,也有所提升!”

  “食邑一户,从每月25文钱,涨到30文钱,并且增加食实封的户数。另外,增加文官的爵位数量,等灭了金国会大量赐爵。”

  “新朝可以有万户侯,而且是食实封!”

  此言说出,众臣一惊。

  北宋为了压制武将,一来不准爵位世袭,二来压着食实封的户数。

  食实封三千户,在北宋就已经顶天了,朱太子竟然说允许有万户侯。

  抛开荣誉不提,万户侯有啥实际好处?

  一户30文钱,食实封万户,每月也才300贯而已。

  能同时存在几个万户?

  估计也就一两个,即便是开国勋贵,顶天了四五个而已。

  这点钱对朝廷而言不算多,却能给武将带来极大荣誉,为了立功那是真能豁出命来。

  朱铭补充道:“爵位在世袭时递减,食实封在世袭时降得更快。这是鼓励勋贵子弟,自己真刀真枪食实封,不要靠着父辈余荫坐享其成。”

  大明新朝的那些爵位,相比宋代可以世袭。

  可是,不但要爵位递减,而且食实封降得飞快。或许两三代之后,勋贵的子孙还是侯爵、伯爵,但除了品级固定工资之外,已经不再有别的什么好处。

  也就说起来好听而已,想要获得食实封,就得自己为朝廷立功!

  御前会议开完,重臣陆续离开,精神都变得振奋了许多。

  父子俩没有当过皇帝、太子,国家制度法律得慢慢完善,这次借着大案就完善了一拨。

  整体来看,大明朝廷每年的官吏俸禄开销,其实是比北宋更低得多的。而且把各种福利取消,一并折算为钱粮,还能杜绝许多违规操作,并且减少相应的官吏数量。

  那些福利物资,让官员们自行购买,也可以让市场更加规范。

  另外,恩荫官的路子被堵死,就算大明今后真出现冗官,也绝对没有宋朝那么严重。

  接下来还要修改《大明律》,这玩意儿估计得朱铭死亡才能彻底定型,然后历代皇帝再搞出一些补充条款。

  等到所有人离开,太监也自动退下,朱国祥突然来一句:“洪武六年底,我正式退休吧。”

  朱铭点头:“也行。”

  这下反而轮到朱国祥惊讶:“你居然答应了?”

  朱铭说道:“这次打击贪腐,事事都让我做主,你哪还有半点皇帝威信?你故意的吧?”

  “嘿嘿。”朱国祥得意一笑。

  查处全国官员总数的十分之一,几乎已经到达极限了,再查下去必定天下大乱。

  朱国祥觉得很累,打死不愿再当皇帝。

  “徐敷言那两个儿子,实在过于无辜,今后找个机会给他们复官吧。”朱国祥叮嘱道。

  朱铭点头说:“被无辜牵连的官员,我已经记录下来了,每年复官那么几个。但不能搞得大张旗鼓,免得影响打击贪腐的效果。”

  朱国祥问道:“李邦彦落马了,补谁为阁臣?”

  “工部尚书赵佺,”朱铭说道,“此人把水利搞得不错。这次工部被查了许多官员,赵佺居然没有贪污。如此清廉能干的大臣,应当予以嘉奖提拔。”

  朱国祥又问:“谁来接任工部尚书?”

  朱铭笑道:“秦桧就不错。他的能力极强,肯定能胜任这个职务。而且工部油水多啊就看他什么时候伸手,我可不信他能忍得住!”

  朱国祥说道:“那就让孟昭转任刑部尚书,再给他加官作补偿。胡安国升任礼部尚书,另外把赵鼎、李纲、令孤许等人召回六部做侍郎。”

  父子俩讨论着各种善后事宜,查处贪官的行动还在继续。

  很快,俸禄调整方案,以诏书的形式颁布,一定程度稳定了官员之心。

  特别是爵位相关调整,高级将领们特别高兴。

  人人都想着食实封万户,封邑每月折钱三百贯不算什么,他们想要的是“万户”那个荣誉称号。

  北宋时期,食邑万户属于亲王级别,而食实封则为食邑的十分之一。如果不断立功,食实封基本到了三千户就不涨,达到五千户食实封的属于凤毛麟角。

  李宝、张广道等人,极有可能食实封万户,等于是碾压了北宋所有勋贵!

第773章 【火树银花不夜天】

  第773章 0768【火树银花不夜天】

  有些人度日如年,总算盼到了元旦。

  无数官吏相约喝酒,庆祝劫后余生,饮到动情处泪流满面。

  杀头、流放、坐牢的官员,占到全国官员总数的12%。

  再加上获罪的士绅商贾,以及被牵连的官民家属,总共有三万多人遭到流放。

  就连对马岛、佐渡岛,都各自流放了几百人过去。

  被流放的文武官员,全部采用镇远堡模式。视当地环境的恶劣程度,确定KPI人口基数,并在此基数上进行计算,每繁衍或归化多少汉民,他们就可以离开流放地。

  德兴。

  退休首相张根也是长吁短叹,他那几个儿子教得好,并且自家也非常有钱,并没有遭到查处。

  但张根的堂兄弟一家,却是杀头两个,余者皆被流放。

  德兴张氏的姻亲吴氏与应氏,各有一支抄家流放,其中还有一个掉脑袋的。

  有罚就有赏,张根的儿女亲家吴点,被查出来是个超级大清官。(吴点是李纲的舅公的学生。)

  此人在前宋曾经申请退休,身为越州通判,却连回乡路费都没有,一直客居异地教书度日,等赚够了路费才回到老家。

  大明开国之后,吴点被张根举荐做官,身为知府同样分文不贪,而且还捐出俸禄资助义学。

  在遍地贪官的当下,这样的清官实在罕见,朱国祥下令赏赐三百贯,并且通报全国宣传其品德。

  然后,吴点就趁机辞官了,因为他年龄比张根还大。

  绕道德兴拜访儿女亲家,吴点感慨说:“自古整顿吏治,未有如今朝这般铁腕者,一扫前宋之腌臜污秽也!”

  张根说道:“太子还是操之过急了,各地官府被搞得无法处理政务。”

  吴点却摇头说:“非也。刮骨疗伤岂能不大伤元气?可长痛不如短痛,正该趁着国朝初立,把官场贪腐之风杀一杀。”

  从理智上,张根认同此言,打趣道:“圣与兄却是名满天下了,世人皆知兄长清廉如水。”

  吴点撇撇嘴:“世人皆浊我独清,虽名满天下,却也千夫所指。”

  “当官的会先骂我”张根叹息道,“搞出这么大案子的,正是我那好女婿啊。我那堂兄弟一家,跑来苦苦哀求,让我进京帮忙求情。太子把刀举得老高,谁又能劝得了?现在族人都怨我冷血无情,一点也不顾同族亲情。”

  “他们哪懂得家国天下?”吴点不屑道。

  老朋友相见,整日游山玩水,吴点在张家逗留月余才走。

  半路上突然生病,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没能扛住直接一命呜呼。

  消息传到京城,朱国祥感慨不已,提笔御赐匾额“为官楷模”,让吴点的儿子给挂在家中,再把吴点的一个孙子招进太学读书。

  徐敷言的长子徐应,也在春天复官,平级调往别的省份。

  至于次子,明年再说。

  ……

  这年春天,耶律大石突然发兵,拿下斋桑泊及周边草场,并占领阿拉湖北面的草场。

  等于是彻底拥有新疆塔城地区,而且夺取后世的哈萨克小片国土。

  东喀喇汗国对此反应激烈,派了使者过来质问。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东喀喇汗国,去年跟塞尔柱打仗败得太惨,甚至直接向塞尔柱苏丹俯首称臣。

  军队损失惨重之下,国内又在闹叛乱,根本没法再跟耶律大石开战。

  更东边。

  草原雪化之后,金国也出兵了。

  金兵逮着汪古部一顿胖揍,把不听话的汪古部赶回大青山以北,重新让乌兰察布、呼和浩特等地的部落臣服。

  同时,完颜宗翰、完颜宗干联手改革制度。

  礼部和吏部相继设立,金国正式开科取士,并由吏部任免文官。这些权力,由完颜宗干掌控。

  勃极烈会议,就此变成金国的政治、军事决策机构和审议机构,其他职能渐渐被各种部门取代。而勃极烈会议,由完颜宗翰掌控。

  两人携手做权臣,吴乞买完全变成摆设。

  礼部和吏部出现之后,金国内政系统变得更正规,渤海几大望族进一步攫取权力,在朝堂与地方的话语权大大提升。

  除了女真族顽固地区,金国境内取消军帅制。

  地方驻军将领,不得再兼任知府或知州。

  这项改革主要针对各族豪帅,那些家伙军政大权一把抓,现在被金国朝廷给文武分流了。

  害怕把各族豪帅逼得叛乱,完颜宗翰又设立好几个万户府,把势力强悍的各族豪帅任命为万户。给予他们更大的指挥权,换取他们交出地方行政权。

  一系列改革,并非受朱铭影响而发生。

  历史上的金国,也是这么做的,在政治制度方面,一步步向辽宋两国学习。

  ……

  金国和西辽都在发展,大明却刚经历了“阵痛”,需要用元宵花灯缓和一下。

  全国超过十分之一的官员落马,这可不是说着玩的,从前线调回来的野战军,直到开春之后还没离去。

  各省的驻军,皆为警备状态!

  各省的政务,还未完全恢复。

  从西域过来的塞尔柱使者苏莱曼,冬日被大雪堵在半路上,好歹是赶上了洪武六年的元宵。

  日本精挑细选的第一批遣明使,也在差不多时候来到开封。

  今年的元宵灯会,显得格外热闹。

首节 上一节 745/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