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822节

  “拆卷吧,”朱铭指着钦定的状元卷说,“礼部把状元郎的行状(个人及家庭资料)送来。”

  每个考生进京之时,都要在礼部登记资料。

  很快,新科状元的详细资料,就出现在皇帝和大臣面前。

  几位阅卷大臣,表情都有点诡异。

  李中,字至诚,陕西湟州人。

  他爹的信息还算正常,前宋的边军低级将领,收复河湟时被调去湟州。

  他爷爷的信息就有点离谱了,居然是宋朝招募的番兵军官。虽然没有写明白,但稍微懂行的都知道,肯定是大宋边境地区的异族。

  ……

  传胪大典。

  一个眼眶稍显凹陷、鼻梁也很高的青年,被叫到最前面独占鳌头。

  新科进士集体去换官服时,这个青年引来一众侧目。

  没办法,具有明显异族特征的士子,居然被钦点为新科状元,实在是有点儿过于离谱了。

  进士们被领着前往大殿,状元李中走在最前面,殿中官员也纷纷看来。

  参拜皇帝之后,平身排队站立。

  朱铭喊道:“状元郎近前来。”

  李中连忙趋步上前。

  朱铭仔细打量:“你祖上是哪族的?”

  李中老老实实回答:“回禀陛下,家祖父是回鹘人,家祖母是吐蕃人,曾祖父是……是党项人。不过,家母是汉人,家祖母的祖上也可能是汉人。”

  民族构成好复杂!

  朱铭并未继续探究,因为肯定有问题。

  一个北宋的边境番兵,正常而言属于炮灰。儿子居然做了低级将领,孙子竟然有钱读书科举,这太不符合常理了。

  其实很简单,李中的爷爷做了大宋番兵军官,在宋国对西夏进行贸易制裁时,他利用族人帮上级走私西夏青盐。渐渐的,跟好几任上官都关系很好,还给兄弟、儿子谋求军官职务。

  到了李中他爹的时候,被调去河湟担任低级将领,开始悄悄跟黄头回鹘做生意。

  大明建国之后,不允许军队将领经商,但李中的叔父可以啊。也不必借助军队的力量,老老实实跑丝绸之路,把货物卖到西夏的沙州就能赚钱。

  新科进士的初授官职已经定下,朱铭临时改变任命,亲自说道:“状元李中,不必留在朝中观政,直接前往柔远(张北县)做主簿。”

  “谢陛下!”李中作揖拜谢。

  柔远县的民族构成也极为复杂,是朝廷控制漠南蒙古的重要跳板。

  如果李中认认真真做事,估计一两年时间就能升为柔远县令。

  今年的榜眼,是福建莆田人黄公度,历史上他在南宋考中了状元。

  探花却名不见经传,叫做刘传先,开封府人。如果没有朱铭改变历史,或许他会死于靖康之难,所以才没有在史书中留下名号。

  所有新科进士都得到初授官,拜谢皇帝排队退出。

  他们从东华门出去,簪花骑马游街。

  开封府尹亲自帮状元郎牵马,李中坐在马背上仿佛梦中。

  他从小在河湟长大,根本没有名师教导。大明开国之后,他被父亲送去兰州进修,总算能够正正经经学儒家经典。

  但连考两次举人失败,于是带着钱财去洋州求学——洋州书院如今名气很大。

  他靠着物理、数学等科目拉分,终于在陕西考上举人。今年会试也排名靠后,勉强踩着尾巴才没落榜。

  就这破成绩,突然做了状元是什么鬼?

  街道两旁全是欢呼声,李中梦游般骑马走完全程。

  傍晚,新科进士们聚餐,一个又一个进士,跑来给李中敬酒求交往。

  李中的酒量极好,来者不拒。

  榜眼黄公度就坐在他身边,忍不住问道:“至诚兄,可否告知你殿试文章写的什么?”

  会试文章必须公布,以此展示科举的公平性,杜绝有垃圾文章被打高分。甚至印刷成册,让天下士子学习观摩。

  但殿试文章基本不外露,反正不存在落榜,只是重新排名而已。

  黄公度心里非常纳闷儿,他自负文采斐然、用典精妙、有理有据,实在想不通会输给一个边疆士子。

  李中已不记得文章词句,简单复述自己的答卷内容。

  这一桌的新科进士听完,基本确定了两件事:

  第一,这位状元的儒学造诣很差,辞章典故也不精通,放在南方估计中举都困难。

  第二,这位状元的殿试文章,某些内容获得了皇帝认可。

第850章 【献俘阙下】

  第850章 0845【献俘阙下】

  黄公度这几天很忙,身为榜眼,应酬极多。

  簪花游街之后,次日白天祭拜文庙——把孔子他爹请了出去的新文庙。

  晚上,参加琼林宴。

  酒醉睡了一夜,又去礼部排练,学习各种礼仪。

  连续几天晚上,都要喝酒。

  总有家境殷实的新科进士,热情邀约同年。

  皇家特地把金明池开放,任由进士们在那喝酒玩耍。如果白天不排练礼仪,大家就去金明池搞文会,吟诗作对好不快活。一旦出现佳作,隔日便传遍京城。

  黄公度虽为榜眼,混得却比状元还风光。

  因为他的诗词极好,就连一些往日旧作,都被东京的歌女们传唱!

  这个时空的黄公度,注定有一个更美好的人生。

  历史上,他考上状元的当年,就受到宰相赵鼎的赏识。

  因为支持赵鼎和岳飞,他才做官两三年,便遭秦桧诬陷罢官。几年之后被召回京城,很快又被贬去打理道观。

  一个状元,蹉跎时光十多年,却还只是肇庆府通判。

  直至秦桧病死,他才升为员外郎。很快他也病死了,因为早年被调来调去,在偏僻州县来回奔波,身体状况非常糟糕。

  穿着新发的官服,黄公度早早起床,跟一群新科进士聚在浚仪街。

  大家都显得很兴奋,因为今天有献俘大典。

  李中站在黄公度前面,他已经从美梦当中惊醒。

  李中能够感受到,虽然众人对他很热情,但那都只是表面伪装。

  他爹在宋朝还属于低级将领,到了大明降为湟州驻防军官,甚至连正式的将领都不算。

  他这个番人军官的儿子,如果确实才学过人,或许还能被同年进士们另眼相看。问题是他肚子里没多少货啊,而且诗词也写得一般,就连数学、物理也不算顶尖。

  就他这样的还能中状元,多少人心里不服气?

  黄公度就很不服气,但还算有风度。

  有时候,李中被问及诗词时很尴尬。黄公度主动帮他解围,把话题引向西北各族,并向李中请教一些民族问题。

  李中在民族问题上侃侃而谈,席间有人拍手称赞,亦有更多人面露不屑。

  “诸位进士,大典就要开始了,请往前面走!”礼部吏员跑来提醒。

  李中连忙往前走,黄公度亦步亦趋跟上。

  他们排在许多文官后面,缓缓走向御街,继而朝宣德楼靠拢。

  “止步!”

  大家慢慢等着,无人再敢说话。

  钟鼓楼的四面钟即将走到正点,宣德楼上陆续传来几声呐喊:“皇帝升楼!”

  蓦地,礼乐声大作。

  “百官上前!”

  新科进士们,跟在文武百官身后,朝宣德楼走得更近。

  随着礼官的声音,黄公度将笏板插在后腰,朝着皇帝叩拜山呼万岁,继而又站起来欢快跳舞。

  紧接着,文武百官退至两侧。

  礼官再喊:“皇帝阅兵!”

  历朝历代都有阅兵,但只在校场或郊外进行,很少有皇帝把军队拉进城检阅。

  乐曲再变,更加激昂。

  从御街一直往南至南熏门,半个东京城的中心轴主干道,街道两侧都有百姓在驻足观礼。

  军队也是从南熏门而入,让所有老百姓都能看到。

  黄公度突然听见一阵惊呼,继而是欢呼呐喊声。

  “哐哐哐哐~~~~”

  整齐的步伐声由远及近,黄公度忍不住垫脚去看。

  最前方是重甲侍卫,由大内侍卫统领白胜率领,其后是古三和石彪指挥前进。

  只有这三位将领露出脸部,其余重甲步兵全都拉下了面甲。他们全身被盔甲包裹,只有眼睛和嘴巴三处孔洞,竖着长枪整齐划一的走来,大老远都能感受到肃杀之气。

  进京请封的黄头回鹘使者,脸上露出惊讶表情。但还没被彻底吓着,毕竟他们以骑兵为主,装备再精良的步兵也撵不上。

  很快,黄头回鹘使者的表情,从惊讶变成了惊恐。

  因为重步兵后面,是陈子翼统领的重骑兵。

  紧接着,是李彦仙统领的骁骑兵,战马清一色披着减重棉甲。

首节 上一节 822/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