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830节

  “走,踢球去,把孩子们也带上!”朱铭愈发喜欢享受生活,政务更多放权给阁部院。

  当然,那些真正的大事,还是要牢牢抓在手里。

  ……

  翌日。

  程颢的儿子程端懿,李清臣的儿子李禠,接到命令联袂前来拜见。

  都是老头子,并未出仕大明新朝。

  “老朽程端懿(李禠),拜见陛下!”二人作揖行礼。

  朱铭笑道:“两位先生请坐。”

  二人也不扭捏,各自挨着皇帝坐下。

  朱铭闲聊两句,随即问道:“朝廷迁都洛阳,你们有什么建议?”

  程端懿说:“此前拆分迁徙洛阳大族,实在过于不讲情理。那些大族若有罪状,当然可以处罚。但也有大族奉公守法,为何要没收他们的产业呢?”

  朱铭说道:“浮财并未没收,允许他们带走。且其余产业也有保留,允许部分族人留下,继承一部分家宅、店铺和田产。譬如富家,就留下了一些田产嘛,还把园子留给了富家主宗。”

  洛阳园林虽然甲天下,但到了北宋末年,大部分渐渐荒废、缺乏修缮。

  真正有权有势的,都往开封那边搬。

  而留在洛阳的,则以旧党子嗣居多。他们被宋徽宗和蔡京打压得太狠,顶多捞到一些小官,甚至连小官都做不上,整个大家族一直吃老本。

  并且,还要被六贼及其党羽盘剥,连修缮园林的钱都拿不出。

  或者说,有钱修缮都不愿修,免得自家园子太豪华被贪官盯上!

  保养得最好的洛阳园林,是富弼当年的宅子。

  富直柔做过朱铭的秘书,如今又被外放地方官。因此他家的园子不方便没收,只是把富氏旁支都迁出洛阳,又强令富氏主宗必须分家析产。

  分家之后,超过一定数量的富氏田产,由朝廷低价赎买再分给原有佃户。

  程端懿道:“陛下此言,避重就轻了。”

  朱铭还未反驳,李禠就愤然道:“洛阳富户,隐匿田产人口无数,哪家没有在前朝犯法?隐匿田产和人口就是犯法。就该没收他们的产业!”

  “此言差矣,”程端懿道,“太上皇在位时,就多次声明,《大明律》颁布之前的旧罪既往不咎。”

  李禠反驳道:“那是别的罪行,跟田产无关。田税若是收不上来,朝廷财政必然败坏!”

  程端懿道:“如果只是田税,清丈田亩即可。为何要没收田产和店铺?甚至是一些家宅都被没收。”

  两人越吵越凶,刚开始还在议论新朝之事,吵着吵着就扯到北宋党争。

  朱铭见状,哭笑不得。

  要知道,李禠的原配,正是程端懿的姐姐。而李禠的续弦,也是程端懿的妹妹。

  李禠的父亲李清臣,当年也无比“叛逆”。

  李清臣的两任岳父,分别是韩琦和孙洙。这两位岳父,对王安石变法都态度暧昧,但整体上是倾向于反对变法。

  但李清臣呢?

  他的岳父和儿女亲家,虽然全都反对变法,李清臣自己却是变法急先锋。

  甚至绍述新政,就是由李清臣挑起的。可惜,他试图调和新旧两党矛盾,根本压不住变法激进派,最后引发北宋第二次大规模党争。

  朱铭笑道:“两位都一把年纪了,何必再纠结那些陈年往事?”

  程端懿指着李禠说:“他李家的园林,是整个洛阳占地最大的,足足占了城中一整个坊。李氏归仁园未被没收,如今自然可以说风凉话。”

  李禠大怒:“家父买下归仁园时,那里早已破败不堪。占地虽大,却并没有花费多少钱财。而且家父买园子的钱,都是我李氏祖先,在大名府经商赚来的,不存在一分一厘的脏钱!”

  李禠朝朱铭拱手道:“陛下,李氏先祖一直在经商,家祖父中了进士才做官的。且家祖父英年早逝,并未做什么大官,想贪都贪不了几个。家父七岁失怙,并无官场亲戚,全靠自身努力读书,做官之后更是清廉无私!”

  程端懿估计已吵急眼了,提到前辈都不避讳本名,反驳道:“韩琦举荐,欧阳修提携,你爹那是靠自己?他没中进士就做官了!”

  “但家父后来中了茂科,茂科比进士科还难考!能中茂科之人,难道还能进士落榜?”李禠立即怼回去。

  朱铭挠挠额头,不晓得该怎么劝架,这两老头儿都火气不小啊。

  眼见程端懿还想说什么,李禠突然站起来:“陛下,我李氏的洛阳归仁园,愿意低价贱卖给朝廷!我李氏在洛阳郊外没有田产,归仁园换取几百亩耕地即可。”

  “呃……没那个必要。”朱铭无语道。

  李禠却说:“有必要。归仁园本就在洛阳占地最大,如今其他园林都已拆分,就显得我李氏园子更大。李家的产业多在大名府,洛阳这边只有我与大兄的子孙居住。今日请把归仁园献给朝廷,换取城郊数百亩土地。以及郊外两处农家宅院,让我跟大兄的子孙有住处即可。只有如此,才能堵住某些人的嘴!”

  其实李禠还有别的想法,他李家的园林太大了。而且这次没有任何损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今后必然招来无数的闲话。

  还不如直接献给朝廷!

  朱铭仔细思考之后,说道:“这样吧。归仁园一分为二,给你兄长的子孙保留一半,你则搬去郊外兴建宅院。建宅子的钱,由朝廷来出。再给你和伱兄长的子孙,各赐五百亩好田。另赐一些金银和布匹,以及耕牛、骡子若干。”

  “谢陛下!”李禠仿佛打了胜仗,扭头看向自己的小舅子。

  程端懿撇撇嘴不说话。

  朱铭问道:“学禁已解除多年,洛阳这边为何没有书院?”

  李禠指着程端懿:“在洛阳筹集钱款建书院,只能由他来挑头。但他不愿接受太上皇和陛下的新学,此事就一直耽搁下来。”

  程端懿没有反驳,坐在那里默认了。他其实有学习自然科学,但年纪大了学不进去,而且一直没接到朝廷征辟,最后干脆摆架子排斥新学。

  朱铭笑道:“这样吧。皇室、朝廷拨一部分钱,再由民间富商自愿捐赠一些,在龙门石窟附近建一个龙门书院。由李先生来做山长,程先生担任副山长。数学、物理、天文、地理、化学……这些都是要传授的。至于其他学问,你们可以自便。”

  “讲什么都行?”程端懿问。

  朱铭说道:“只要不诽谤皇室和朝廷,你想讲什么就讲什么。”

  程端懿拱手道:“老朽愿做这个副山长。”

第858章 【西南诸蛮】

  第858章 0853【西南诸蛮】

  蜀国公主朱嫣就要大婚了,驸马是文武双全的帅哥进士陈鳌。

  朱国祥第一次嫁女儿,对此非常重视,亲自跑去指导监督公主府的装修。

  公主府由董氏西园改建。

  此园最初由董俨购置,董俨外号“董半夜”,他朋友外号“陈三更”。

  成语“三更半夜”,便是这么来的,也算青史留名了。

  只不过,留下来的是恶名。

  这混蛋贪婪到什么程度呢?

  他做地方官的时候,花公款给衙役们置办高档工作服,规定下班时间必须把衣服留在衙门保管。然后,悄悄定制一批劣质服装进行替换,再把那些高档工作服转手卖掉。

  他在吏部做官时,让下属给自己买东西。下属把东西买来,他却不愿给钱,拿了东西还把下属大骂一通。

  这货在洛阳建了两处园林,分别叫董氏东园和董氏西园。

  他死后几十年,儿孙把家产败光。因为一直拖欠赋税,而且还欠着大量债务,官府就把董家的田产屋宅抄了充公。

  董家的东西两园,产权就此归属官府。

  刚开始,官员和士子还在园中搞文会。渐渐就无人打理,毕竟保养维护要花钱,到现在已经破败不堪。

  “三个月内,能完成吗?”朱国祥问。

  “回禀上皇。”

  负责修缮改建的工部伎术官说:“董俨当年虽是臭名远扬的贪官,但他亲自打造的园林却极好。此园秉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建造的时候就不多加雕琢。亭台花木自然随意,台阶、怪石亦如岁月侵蚀而成。”

  “如今修缮,只须清除杂草杂木,墙体刷上一层白灰。再把腐朽的木料撤换,重新刷一层漆即可。一个半月,就能完成换料刷漆。再晾一个半月足矣。”

  沈有容点头赞道:“极好。”

  两口子携手在园中转悠,行不多远便见小湖,而且湖水还是从泉眼冒出。

  渐渐往里走,曲径通幽,朱国祥居然走迷路了。

  转了好一阵才转出来。

  傍晚,回到皇宫。

  朱国祥对儿子说:“董氏的东西两园,我今天都去转过了。各有特色,非常漂亮。西园拿来做嫣儿的公主府,东园可以赐给康儿做豫王府。我还听说,司马光退居洛阳的时候,恰逢董氏家产被充公。司马光经常跑去东园溜达,喝醉了就躺在石床上晒太阳。”

  朱铭摇头:“康儿正在读军校,今后打算让他随军作战,打下占城就把他封在那里镇守。”

  “你把他的封地设在越南?”朱国祥惊讶道。

  朱铭纠正说:“准确来讲,是封在后世越南的南部。至于越南北部,今后会是交趾省。”

  “北部的正统学问是儒学,秦汉以来就属于中国故土,教化统治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因此朝廷直接设立省份来管辖。”

  “南部流行的是婆罗门教,必须长期统治才能归化,稍不注意就需要镇压叛乱,所以把我康儿封在那里镇守。”

  “南北两地,可互相沟通帮助。尤其是一方有叛乱,另一方可以快速出兵。”

  朱国祥说:“占城虽然经常有小动作,但也只是伪装海盗打劫商船,而且也不是专门针对中国商船。整体上,占城国对朝廷非常恭敬,出兵把占城吞掉影响不好吧?”

  朱铭好笑道:“喂不熟的狗而已。历史上,宋朝对占城赏赐有加。可在南宋衰落时,占城朝贡贸易失败,直接跑去海南岛烧杀劫掠。大明想攻打占城,理由多的是,肯定师出有名。”

  “随你,反正我退休了。”朱国祥懒得去想。

  朱铭说道:“等康儿军校毕业,先让他去湖南跟着白祺,适应一下南方的炎热天气。再随白祺去攻打大理,锻炼一下打仗的能力。”

  朱国祥点头道:“考虑得很周到。”

  反正在朱铭的计划当中,是把后世越南的南部地区,全部赐给庶长子朱康列土建国。

  如果朱康及其子孙有能耐,可以自己率兵扩张,能打出多大的地盘,全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主要起到一个拱卫交趾的作用,以中央朝廷的统治辐射力,深度治理越南的北部已是极限。剩下的只能羁縻统治,还不如封给儿子,出了事情也是肉烂在锅里。

  ……

  大明使者,已经在巡游西南了。

  使者名叫夏大均,之前一直跟着思州田氏。

  田佑恭选择臣服大明之后,夏大均也被授予官职。做了两任地方官,夏大均被调入鸿胪寺,此次代表朝廷巡视西南。

  他从重庆南下,先去见了杨氏(播州杨氏祖先)。

首节 上一节 830/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