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186节

  这样一个不成器的废物,竟然恬不知耻地跑来全国最顶尖的学府书院,想从这里请老师去教他们贾家的那一群败家子?

  痴心妄想!

  痴人说梦!

  吃饱撑的!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是当年金陵之中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四大名宦世家,贾家名列其首;且又正在开国功臣派的“四王八公”之中占了荣、宁两个国公,他们这些功臣派之间相互之间勾结连络,扶持遮饰,俱有照应。

  不止贾家,不止四王八公,甚至不止功臣派一派,这些公侯子弟,有权有势,狼狈为奸,为所欲为!

  树郁不过是北静王家中奴才的女婿,就能生生夺取我这榜眼的官职,压在我头上作威作福!

  贾家与北静王一向交好,这个贾琏也必是他们一路的腌臜货色!

  .

  严炎心里越想越气,不免便将对树郁的火气撒在了贾琏身上,难掩脸上轻蔑,眼中愤恨:

  “如海学弟是我下一科的探花郎,他的内侄自然也是人中龙凤咯。

  不知贾公子如今是考了功名,还是捐了官?

  看贾公子文采风流,不知捐的是个几品职衔呢?”

第二百三十章 拼刀刀二十五

  这话问的,怎么让人听着那么难受呢?

  先说什么老子是人中龙凤、文采风流,然后问捐了几品官,就好比先猛夸一通老子有钱,然后问我:你身上这裤子是拼刀刀上打完折25块的那种吧?

  但贾琏此行的目的又不是来找他严焱的,于是贾琏一笑,坦然道:

  “不才少年之时不知好歹,只嫌读书太苦,不肯用功,乃是个无知纨绔。是靠着家中先祖的功德,才得以捐了个五品同知的闲职。

  近来虽已幡然悔悟,决意痛改前非,奈何已是‘老来方知读书迟’了。

  如今蒙皇上恩典,破格提拔在京里做了顺天府的知府。”

  .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学生们立刻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啊?才这么年轻就已经做了知府啊?”

  “他不是正经科举出身,捐来的前程如何能当实任官员?而且还是顺天府知府这等重要职位?这简直是坏了体制啊。”

  “何止不是正经科举出身!你听不出严学长那话里的意思啊?这人是靠家中权势捐的官,能有什么学问?肯定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哎呀这等纨绔子弟能在朝廷中做得风生水起,难怪严学长屡屡说朝中清流被排挤踩踏,可叹可叹!可恨可恨!”

  .

  严焱没心思理会旁人议论什么,他此时正懊恼得很。

  他是听见贾琏说到官职,这才忽然想起来,好像确实是在邸报中见过,说顺天府原知府升迁,将其下的同知拔选成了知府。

  那时候严焱不过一眼带过,心中只想着若是自己头上的树郁能调走,那么自己这个同知是否也能如此顺利拔选?

  竟不知那邸报里所说的,原来竟是眼前这个贾琏!

  这个才刚刚二十岁的年轻人,竟然已经是朝中执掌京畿的三品大员。

  嗨!真真不该多嘴问他官职!

  如今问出来了,人家是三品,自己是五品,难不成自己还要给他跪拜行礼不成?!

  混账!

  想起自己‘三更灯火五更鸡’地多年苦读,才好不容易金榜题名。

  得了榜眼,进了翰林院,本该一路升迁直奔内阁而去,谁料想因为一件小事得罪了南安王爷派系中人而遭弹劾,太上皇也未查,直接下旨,便将自己谪贬去了渭南做了个县官。

  严焱是个百折不挠的性子,认定自古真金不怕火炼,在渭南期间,勤政爱民,兢兢业业,终于做出了成绩,三年后又得到了提拔。

  谁料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平白无故又被北静王欺压,只得委屈做了个五品同知,被树郁那等昏官压在头上,天天受气。

  再看看眼前这个一无是处的纨绔贾琏,估计连《论语》都背不出几句来的白痴,竟然一捐官就是个五品同知,而且如今又升任了三品顺天府知府,后面还不知要怎么一路高升呢。

  天地何其不公也!

  严焱越想越是心中做酸,又听贾琏说道:

  “正因为我明白自己得官本属侥幸,走的并不是寻常路数,更觉得自己年少时的荒唐,需得想方设法弥补之前不读书的亏空。”

  他这话说得很是恳切,但在严焱听来,却是怎么听怎么刺耳。

  哦,合着你这种浪荡子弟享乐够了,荒唐够了,一正经下来就立刻能当大官飞黄腾达?反倒是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好容易苦熬出来的还得委屈受人欺负?

  心中越想越不忿,严焱咬牙笑道:

  “哼哼,我还真真是肉眼凡胎啊!

  竟没瞧出来贾大人的庐山真面目,原来竟是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孽海白莲啊。”

  .

  这回贾琏可真明白了,严焱这是猛冲自己开炮啊。

  我招你惹你了?你这一句一句的,越说越不是味儿。

  我之前又不认识你,从刚才一见面,咱们都客客气气的,我也没得罪你啊,你这是干嘛呢?

  还‘孽海白莲’?老子又没拿屠刀屠了你全家!

  成佛?成什么佛?我佛你全家的头!

  于是贾琏一笑:

  “没瞧出来才是正常的。

  真人之所以不露相,就是为了避免被小人追着骂。”

  .

  此时,书友先生放下手里的信,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笑吟吟的,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贾公子既然正好赶上清明诗会,那就是‘相请不如偶遇’的有缘人,不如咱们一道行乐。

  过后,咱们出个‘林泉会’的小诗册子,也是一件雅事嘛。”

  严焱立刻明白了恩师的意思。

  林海来了信请恩师去京城开书院分院,恩师并不想去,又不好明着驳林海和贾琏的面子,于是故意要在这诗会上让贾琏明白自己的水准,主动知难而退,大家不伤和气。

  清明当日,大名鼎鼎的“鹤山书院”在“林泉高致”举办诗会,这本“林泉会”的诗册少不得就要由书友先生亲自作序,还有这一众天下文生的顶尖学人锦心绣口的诗作,必定要文印万册,被当世学子抢购。

  而且这诗册的《林泉会序》就算不是书友先生亲自书写,那也要由在书院中做教授的弥符先生书写,虽不能与《兰亭集序》相比,也是当世书法大家的作品,必定要被人争相前来书院观摩。

  在这样文动天下的诗册里,半文盲贾琏敢写什么?他又能写什么?

  但凡不想死得太难看,贾琏就只能赶紧告辞。

  哼哼,我还偏偏就不叫你告辞!

  想到此处,严焱反倒真心笑了出来,上前一把拉住贾琏:

  “我恩师一番盛情,贾公子可不能不给面子啊!”

  说着话,见一旁的四名教授、八名教习已经让好了位置,严焱两手拉着贾琏,也就坐在亭中。

  .

  “尚有沾巾雨,应怜侧帽风。

  花眠山色里,柳笑水声中。

  晴草浸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一个十二、三岁的瘦小学生念罢,书友先生含笑捻须点头:

  “登云虽才进书院不到一年,就能做出这样的诗来,好,好啊!

  方才做的这十八首诗里头,还是黄臣的那句‘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顶尖。

  他每日案牍劳形,还能文思不减当年,可见是一直读书不辍啊。”

  严焱面上谦虚,心中亦不免甚为自傲,瞥着曲水流觞中的杯子,终于盼到它停在了贾琏旁边。

第二百三十一章 英雄血歌残阕

  严焱不是一个人。

  这一群人都和严焱一样,一直在眼巴巴地等待着。

  就好比有个脑子秀逗了的瘸子,非要在万众瞩目之下的独木桥上连翻一百个空心跟头,那么大家的期待,无非是他什么时候掉下来,以及掉下来之后能摔多惨。

  一开始,大家常规性地期待着贾琏狼狈逃走。

  看贾琏被严焱死活拉住,大家又进一步期待看到他想逃走而不得的狼狈。

  再后来,大家期待升级,都觉得他今天要是不当众丢丑,做出什么令大家捧腹喷饭的“大作”来,都对不起这一群全国顶尖顶尖高材生、个个都像饿死鬼看烧鸡似地盯着贾琏这份丢人劲儿。

  甚至在大家的想象里,贾琏应该在被逼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之时,不是说出“叽叽喳喳几只鸦,明早个个烂嘴丫”的可笑狗屁诗,就是捂着肚子尿遁、屎遁都要使出来了。

  一想到朝中荣国公的嫡传袭爵后人、三品顺天府知府大老爷在“鹤山书院”丢盔卸甲的故事,将随着《林泉诗集》一道传遍天下,从此在坊间传为笑谈。那该是多有趣的事情,众人更加期待,贾琏在众饿鬼眼里,就变成了烧鹅。

  才刚满十二岁、就已经夺得临平案首的那个学生年纪最小,因为一直目不转睛看着贾琏,悄悄咽了口涎水。

  .

  但贾琏却似乎完全意识不到他自己正在危险之中。

首节 上一节 186/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