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207节

  “不知永璧想为天下百姓谋些什么福利?要如何劝课农桑?要施行哪些仁政?”

  贾琏皱眉道:

  “劝课农桑,广施仁政,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朝代能长治久安。

  光耀如大唐,许多生于贞观之治的人,也没有料到会死于安史之乱。

  每一个王朝的兴衰,都是一个统治系统从初生到灭亡的过程,如同生死,无一例外。

  但之所以王朝覆灭无一幸免,都是因为他们的特权阶级一定会不断膨胀,而且迟早要膨胀到他们将‘苦一苦百姓’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直到天下百姓不堪重负、无法生存的地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像我中华这样的泱泱大国,百姓善良、勤劳又听话,只要没有不可控制的特权阶层,凭他什么异族入侵、什么自然灾害,都不会伤及根本。只要让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做大做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以在下愚见,只要认认真真管好所有拥有特权的阶层,以我们百姓的勤劳善良,自然会国运永昌。根本不用天天自居为百姓的‘父母’,把百姓当儿子孙子一般耳提面命教育摆布,当然更不该以百姓为牛马猪羊任意驱策宰割。”

  贾琏话音才落,书友先生已经鼓起掌来: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栾霖拍着贾琏的肩膀道:

  “见识不凡!日后必成大器,老夫也愿意有你这么个‘忘年交’!”

  姚谦之低头不语了一阵,忽然“腾”地一下立起身来,大步走过去,自己执起酒壶,斟了满满一大杯酒,仰头一饮而尽,将酒杯在桌上重重一墩,郑重道:

  “老夫一定要上奏本保荐!

  永璧小友如此治世能臣,不能因为没参加科举,就让国家措失干员啊。”

第二百五十六章 谁能气哭晴雯

  天色将近擦黑的时候,姚府的双马大车才将贾琏送回到林宅。

  贾琏从车上跳下来,怀里抱着一部书稿,这是姚谦之正在编纂的自传及随笔。

  老宰相希望贾琏能得到自己的多年经验总结,便将最全的底稿都让贾琏带回去学习学习。

  车夫还从车里搬出两坛二十五年惠泉佳酿,也是这位老宰相赠送给贾琏的礼物。

  贾琏心情极好,他此日收获颇丰。

  在此之前,他之前虽然得到了名动天下的书友先生的认可,成为鹤山书院的副山长,凭他这样一个刚刚二十岁的年轻人就能与书友先生称兄道弟,足以震撼整个国内文坛。

  只是书友先生文名虽盛,毕竟其本人隐逸山林,乃是个白身,而如今贾琏得到了退休老宰相兼资深老状元姚谦之的认可,那贾琏在朝中的身价可就非同寻常了。

  有了姚谦之的保荐,和书友先生的扶持,贾琏这个以捐纳出身的官员,虽然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却也算是得到了广大文坛的认可。那么他以后的升迁,便可突破三品官这个天花板了。

  何况贾琏之前在官场之中,靠的都是荣国公的祖荫,主要的交际对象都是四王八公,而那些科举上来的官员,虽然对贾琏礼貌有加,但从心里上对贾琏并不认可。

  如今有了与姚谦之和栾霖的这层交情,再加上即将随贾琏一同进京的书友先生,想必日后贾琏在官场之中,便多了来自文官的支持,如鱼得水,自然要舒服顺畅得多了。

  原本身上已经集合了“功臣子弟”、“外戚”的贾琏,如今又有了文官支持,你这是要上天?

  .

  贾琏心情极好,大步穿过廊子,还忍不住哼出了两句极为不合时宜的《小苹果》。

  他正有些得意忘形,迎面正看见兴儿摇着头、叹着气走过来,贾琏上前就朝他头上敲了一记:

  “看你这一脸倒霉相,老子不在家,还能有谁欺负你?”

  兴儿一见贾琏,赶忙跪下磕头,然后神秘兮兮地道:

  “二爷可回来了。晴雯那个小辣椒都哭了半日了。”

  “哟嗬,兴儿你本事见长啊。

  连晴雯都能气哭了,你这嘴茬子算是练出来了。得,以后咱们家骂架的活儿,就算都是你的了。”

  贾琏嘻嘻哈哈地往前走,兴儿在后头追着,小声儿道:

  “二爷还是给小的留一条活路吧。

  别说小的没长出那么厉害的伶牙俐齿,就算是小的真有本事气哭了她,那茱萸还不得打死小的啊。

  晴雯是给何老爷送给二爷的礼物给弄哭了的,可不干小的的事。”

  “什么?被礼物气哭了?何老爷是谁?送的什么?”

  贾琏停下脚步,脸上的笑容渐渐淡了下去。

  兴儿特意赶出来撞上贾琏,就是为了提前向贾琏报告情况。这小子很懂得在领导面前,要自己给自己刷存在感。

  此时一见贾琏果然感兴趣,立刻认真答道:

  “今日自打二爷出门后不久,就陆陆续续有十来个人送拜帖,送礼物来。

  拜帖小的都收了,放在二爷书房的桌子上了。

  但礼物小的不知轻重,没敢留下,唯独有个什么督粮道衙门的何老爷,亲自送了一个用紫檀木镶嵌的刺绣砚屏来。

  奴才也说了:‘二爷不在,不敢收下。’可那人说他是史侯家的门下,听说二爷来此,才特意请二爷将这刺绣砚屏带去孝敬老太太。还说这砚屏镶嵌上的乃是什么‘慧绣’,是咱们老太太最喜欢的,让他在南边找了许久才找到的。

  .

  说起这“慧绣”,贾琏登时想起来,过年的那几日,贾母高兴,有几日特意摆出来了一副紫檀透雕,一共十六扇,都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慧纹”璎珞。

  贾母那日心情极好,便指着这副璎珞夸奖,说屏上所绣的皆是仿效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绝非喜爱浓艳的匠工可比。在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或歌,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全然无异。

  之所以这些绣品能如此不同凡俗,乃是因为绣这璎珞的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她出身于书香宦门之家,本来就精于书画,不仗此技获利,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为乐,并非市卖之物。又兼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故此她的绣品虽然有名,但传世很少。

  因真正的“慧绣”珍贵难得,如今都被称为“慧纹”,市面上仿其针迹者甚多,却大多只能像其形,无法如其神韵。

  富贵尊荣如贾府,也不过只有三件真正的“慧纹”。

  之前已经将其中的两件进献给了皇帝,所剩的一副璎珞,贾母爱如珍宝,不肯入在请客各色陈设的库房里,只留在自己身边的小库房里,只在高兴摆酒时才拿出来赏玩。

  .

  “既是老太太喜欢,又是史侯家门下人的孝敬,那收了也就收了,回头我禀明老太太也就是了,怎么倒把晴雯弄哭了?”

  兴儿板着小脸,但贾琏还是从他偶尔微微上翘的嘴角上,看出了他小子的幸灾乐祸:

  “那小的就不晓得了。或许是看人家绣得太好了,她太羞愧了也说不定。”

  贾琏知道晴雯虽然得理不饶人,却不是个小心眼的,能让她哭了半日的,绝不是小事。

  .

  果然,一进屋,就见晴雯倚坐在床角里,将那紫檀木砚屏抱在怀里,两只秀美的大眼睛早哭得又红又肿,还在不住地抽噎。

  茱萸依着晴雯,只顾拿着帕子给自己擦眼泪,也哭得眼睛鼻头都红红的。

  贾琏一皱眉:

  “这是怎么了?难道是我已经死了?我这是魂儿飘回来了不成?”

  “呸呸呸!净胡说八道!死了活了的,一点儿也不知道忌讳!”茱萸一边抹眼泪,一边骂贾琏。

  晴雯仍只顾伤心,抬眼一见是贾琏,又抽噎两声,忽然道:

  “二爷,这个……这个给我成不成?”

  她将怀里的砚屏又抱紧了些,好像生怕贾琏会抢走一样。

第二百五十七章 晴雯是个无赖

  贾琏明白这当中必有缘故,走过去在床边上坐下:

  “若是给我送的礼,自然可以给你。

  可这是人家送给老太太的,老太太极为喜爱这种绣工。

  何况那人又是史家的门下出身,别说日后去京城拜见老太太,难保不说起来,就是书信来往,也少不得要提及这礼物。

  咱们可没法子瞒下来。”

  晴雯闻言,死死咬着嘴唇,一言不发,只是泪珠子啪嗒啪嗒不住地掉。她怕自己的眼泪弄脏了砚屏,赶忙用手里的帕子捂住眼睛。

  茱萸推着晴雯道:

  “你别哭了,你一哭,我也想掉眼泪。”

  贾琏看晴雯手里的帕子都哭湿了,取出自己袖里的帕子递在她手上:

  “哭又不能解决问题,你先说出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来想办法。”

  晴雯还没开口,茱萸已经抢着道:

  “这砚屏上镶嵌的绣件,是晴雯的娘和她小姨蕙娘绣的一条帕子。

  现在她娘和小姨都不在人世了,就只剩了这条帕子……”

  说到这里,也忍不住拿帕子捂着眼睛哭起来:

  “晴雯太可怜了……”

  .

  详细问起,才得知原来晴雯的曾外祖父曾做过瀚林,后来举家回到原籍姑苏,也还算是个小康之家。

  奈何晴雯的外祖父身体多病,又命中无子,家中日益凋零。家中只有两个女儿,一个叫福娘,一个叫慧娘,取“福慧双修”之意。

  长女福娘早年与当地大户封家的独子封三友定了亲,不料封三友刚刚成年,就染上了赌瘾,生生败光了所有家产。

  晴雯的母亲福娘希望父亲能做主解除婚约,但老父亲至死认定“做人要一诺千金”,无论如何也要福娘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早年家中光景好些,福娘善于弹琴,慧娘精于书画。后来家中败落,两个女孩也只得做些女红来帮助家中度日。比福娘小七岁的慧娘便将书画的功底用于刺绣,渐渐声名鹊起。

  福娘的绣工不及慧娘,但也常常帮助绣些不大重要的位置。

  在福娘不得已出嫁之后,封三友自己在外赌钱,却不让福娘回娘家,自此姐妹两个便极少见面。

  慧娘自幼体虚,还要靠刺绣养活自己和寡母,身子日益病弱,十八岁便香消玉殒。

  砚屏上的这幅《双雁图》,乃是病重的慧娘最后一件绣品,奈何临近收尾,人已经虚弱得拿不起针来。

  眼看货主要来取,无奈之下,慧娘只好让人将绣品送到封家,请姐姐福娘代她将剩下的雁足绣完。

  为此封三友借口“我老婆不能白做活”,追到慧娘家里,硬是拿到了二两银子,才准许福娘替妹妹绣完最后剩下的部分。

  那时候晴雯已经五岁,记得母亲一边落泪一边刺绣的情景,更记得母亲一针一线绣出的雁足虽小,却是仔细配合使用了四种不同深浅的红线。

首节 上一节 207/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