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375节

  这一家子都是糊涂车子啊!

  且不说贾赦是不是不着调,问题是贾赦身上承袭着荣国公的爵位,他是世袭一等将军,武官正一品,妥妥的功勋贵胄,能让他去纡尊降贵地陪着一个从四品的长史官说话?

  贾政倒是个五品的工部员外郎,让他去迎接这个从四品的长史官正合适。可问题是自打中风以后,贾政虽然每天都针灸吃药,到现在靠人扶着能勉强下地,也就刚刚能说几个字儿,嘴还是歪的呢,你让他去陪客人说话?

  合着自己不在家,那么偌大的荣国府里头就没人了?

  宝玉死哪儿去了?

  这一年宝玉也十四五了,平时贾政也没少叫他出去见客,如今家中用人之时,这位二房的唯一嫡出公子竟然也不给力?

  于是,贾琏问:

  “去回过宝二爷了吗?”

  那小厮赶忙答道:

  “回过了,说是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来了。二门里的人回来说,宝二爷今儿中暑了,身上不好,不能出来。”

  .

  你妹!

  贾宝玉现在天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他能中个屁暑啊!

  何况这要是贾宝玉真中了个暑,老太太那边还不得折腾个天翻地覆啊?

  不用问,就是这小子躲着偷懒。

  我就不信了,这要是他老爹贾政叫他,他小子就心里再腻歪,也立马得滚出来规规矩矩见客!

  不用问,宝玉这小子肯定跟“风月宝鉴”带来的情报上一样,有事没事就躲在屋里跟贴身大姐姐袭人做“演习”。

  弄不好下回自己再问“宝玉死哪儿去了”的时候,这小子真的就死在袭人身上了。

  .

  真不能再等了!

  教育问题真的是贾家如今的头等大事。

  贾琏自己是贾家的“火车头”,也得赶紧给后面的“火车厢”都装上轮子啊。

  光靠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的,那是“将军”。

  能指挥好别人一起战斗的,那才是“元帅”。

  贾琏这位大元帅,有许多事还要赶紧运筹帷幄啊。

  .

  “哎呀委实是太失礼了,让长史大人久等了。”

  贾琏笑着走进厅上。

  那枯坐干等了半日的长史官立刻就从椅子上弹起来,快步赶上来见礼道:

  “下官忠顺王府长史官乔士学,拜见贾大人。”

  人家客气,咱也不能失礼。

  贾琏笑着回礼道:

  “我衙门中进来事忙,家中二老爷又病了,让乔大人在此枯坐许久,委实是怠慢得很,还望海涵啊。”

  那乔长史赶忙连连摆手道:

  “贾大人如今得皇上看重,少不得贵人事忙,何谈‘怠慢’二字?”

  .

  这位长史官乔士学非是旁人,正是上回去逼着吕武源要山子野的那个蛮横的长史官。

  贾琏不认得他,但他却早不知听了贾琏的多少事迹。

  此时,乔士学一看见这位“传说中的孽海白莲贾大人”,年纪轻轻,风度翩翩,仪态从容,谈笑宴然,心中反倒更是一阵怵头:

  万万不可小觑此人啊!

  一想到吕武源那满脸可怜巴巴相,却就是只兜兜转转跟你“打太极”,那真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软乎乎一块滚刀肉”,乔士学就恶心。

  你想想,这个人手底下调教出来的芝麻绿豆小知县都那么不好摆弄,这贾琏本人可得多难对付啊。

  不过,能在忠顺王府做长史官,还能深得忠顺王夫妇信任,乔士学也不是个“菜瓜”,他很懂得“见人下菜碟”。

  此时在贾琏面前,他可比吕武源还要卑微,赔笑站在一旁,贾琏让他坐,他只是再三推辞不敢:

  “下官此来是有些唐突,但也并非是擅造潭府,皆因奉王命而来。

  但出门前,王爷便已吩咐在下,说贾大人必定公务繁忙,叫我万不可打扰大人的公事才是。”

  他语气极为恭顺,若闭起眼睛听,必定以为他是跪伏在地上说的。

  但贾琏也不是傻子,听得懂“奉王命而来”的意思,也起身客客气气相问:

  “大人既奉王命而来,不知有何见谕?”

  乔长史见贾琏起身,知道他如此客气是对忠顺王的,不是对他乔士学的,便立刻从怀里取出一封文书,双手恭恭敬敬捧过去:

  “王爷昨儿从宫里回来,也是奉了皇命的。

  今儿就命下官将‘集贤楼’的房契和地契都带来了,请贾大人给下官赏下个收条来,下官也好回去向忠顺王爷复命。”

  哈哈,原来是给老子送“集贤楼”来的。

  .

  贾琏接过房地契,打开看了看,见无差错,笑道:

  “得忠顺王爷惠赐,委实感激,请长史大人千万替我谢过王爷。”

  随即又命人取过笔墨来,写了个收条,递给那那长史,客套道:

  “劳动长史大人了。”

  乔长史双手接过收条,也赔笑道:

  “大人太客气了,下官能来亲见贾大人真容,委实是荣幸得很呢。

  本来这等好事,有忠顺王爷最为信任的大总管何金在前头,也着实轮不着下官能来参见。

  可巧儿昨天夜里,何大总管忽然得了急病,竟然就暴毙身亡了。下官这才能轮到获此殊荣啊。”

  贾琏心中一个冷笑:

  这小子好巧的嘴,不显山不露水地,就把话都带到了。

  这是忠顺王爷让他来告诉我:何金已经除了。

第四百八十一章 蹦出个隋珠鱼

  贾琏将忠顺王府的乔长史送出来,还没到大门,乔长史便一再拦住,连连打躬,说什么也不让贾琏往前送了。

  那长史走后,贾琏又回到厅上,收好“集贤楼”的房地契,心中已然又打好了一个主意。

  于是也不更换衣裳,就叫上兴儿,一道儿又出了荣国府的角门。

  .

  贾琏要去找“东风楼”的春长寿春掌柜的。

  之前在贾琏去扬州、姑苏的那半年里头,“东风楼”遭人算计,一边是倪二带着一帮泼皮无赖天天捣乱,搅和得东风楼生意全无,一边又是“集贤楼”的掌柜的于有德趁机各自挤兑,目的是要吞下整个东风楼。

  要不是春掌柜的当时不惜一切地死撑活撑,连老家的地都卖光了,终于支撑到了贾琏回来,恐怕现在的“东风楼”可就已经被“集贤楼”的掌柜的于有德给坑到手里了。

  经事看人,落难知心。

  经过这件事,让贾琏看出春长寿是个靠得住的人,同时也看出于有德是个该收拾的东西。

  他以为他背靠忠顺王府,就敢用下三滥的手段打老子“东风楼”的主意,老子就得让他来个血本无归!

  不让他知道知道老子的厉害,只怕这种人以后还要在背后算计。

  现在既然已经是“风水轮流转”了,那么眼下到了拿于有德出气打脸的时候,贾琏当然也是要请春掌柜的同自己一道儿欣赏才好。

  正所谓: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乎?”

  “不若与人。”

  .

  此时天色已经黑下来了,街上行人已经稀少起来,但东风楼却仍然灯火通明。

  贾琏还没走到门口,就闻见了水煮鱼麻辣鲜香的诱人味道。

  贾琏心里不由纳闷:

  东风楼的红案大厨周大脑袋可是个家传的鲁菜高手,手艺虽好,却有个说话嘴碎和为人死倔的毛病,他一向都把他那一手鲁菜看得比天还高,对贾琏上回做的水煮鱼十分不屑,怎么他忽然改了秉性,竟然肯做这种麻辣重口的川菜了?

  此时刚好有三个酒足饭饱的食客从东风楼里出来,个个一脸满足的愉快表情。

  其中一个矮胖子打着嗝儿笑道:

  “今儿要不是老钱提前来排队占座,咱们可真吃不上这么好的鱼,真是人间美味啊!”

  另外一个高个子也拍着肚子:

  “排队也值得,隋珠鱼真是名不虚传啊!珍宝也!珍宝也!”

  第三个人是个文雅的书生,将扇子在手上“啪啪”敲着,摇头晃脑道:

  “《墨子》有云:‘和氏之璧,隋侯之珠,此诸侯之良宝也。’

  此鱼取名隋珠鱼,果然是深得其妙也哉。”

  .

  与他们擦肩而过的贾琏很怀疑是自己耳朵听错了,就忍不住问了句:

  “什么鱼?”

  街上光暗,矮胖子并没看清贾琏的长相,只是他酒足饭饱心情好,听有人问,就嘿嘿笑道:

  “隋珠鱼,隋侯之珠的隋珠。

首节 上一节 375/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