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398节

  天近三更,薛蟠又在宿在外头的妓馆里头不回来,宝钗则一边凑在灯下缝鞋面子,一边与母亲薛姨妈说闲话。

  薛姨妈眼神不好,却不肯再多点一盏灯,只做些纳鞋底的粗活计,此时听宝钗说要买宅子,连连摇头,皱着眉絮絮叨叨念叨:

  “有你姨娘家的房子白住着,我瞧着就挺好,咱们何必还要再另外买房花那些冤孽钱?

  你们小孩儿家不知道,花钱容易存钱难,早些年,我也从你这时候过来的,拿银子不当银子,只当雪片子。

  外头说咱们‘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那都是过去你爷爷时候的风光,你父亲在日,咱们也还有百万之富,可到了如今什么状况,你心里还没数吗?

  你哥哥在家那一场人命官司,上下左右一番打点,银子花得跟流水似的,心疼都来不及。

  后来又为了能送你进宫,也是四下里打点,你哥哥又糊涂,不知送了多少冤枉钱出去,到如今竹篮打水一场空,叫我怨谁去?

  咱们打金陵带来的银子虽不少,可就算是有座金山在家里,也架不住只出不入啊。

  你父亲不在了这几年下来,咱们在京里的十几个买卖都差不多成了空壳子。

  当铺、杂货铺、寿材店里头能不赔钱的,就是好买卖了,香料铺子和参行又没了宫里的大买主,也指望不上了。

  买卖这种事情,不赚钱就等于亏钱,连年亏钱就离破产败家不远了。

  你可知你哥哥那两只爪子,就是两个没底儿的漏勺,哪个月什么事儿也没有,还少说要折腾出去千把两银子呢,若再有点子事情,他更是要出去撒银子,拦都拦不住。

  昨儿我就问了一句‘那个云儿是谁,怎么一趟出去就给了八十两银子’,你哥哥就闹得连茶壶茶碗都砸了。

  以后我也不问了,省得还得再白添上许多买茶壶茶碗的钱。”

  .

  宝钗的针线活做得虽算不得精致,但胜在手快。

  她两个晚上就能做出一双鞋来,所以薛家上上下下,连带看门的下人都不用在外头买鞋。

  此时宝钗手下不停,但针脚还是尽量做得细致些,这双鞋是她自己的,要穿进贾府,宝玉也会瞧见,手工决不能马虎。

  “妈呀,你手里那几个银子可若是不买成房子,迟早也还是叫哥哥都糟蹋出去的。

  反倒不如买一处宅子咱们自己住,哥哥也快娶亲了,他带着嫂子总得有地方住不是?”

  薛姨妈手里的鞋底子拽得“啪啪”响:

  “这事儿你就别操心了,你姨娘已经跟我都商量好了。

  咱们就在这里住着,死也不能走。

  我一个寡妇,你哥哥一个逃犯,金陵回不去,王家不让进,咱们不在贾家这里躲着,还能如哪里?

  这可是天子脚下,咱们要是在外头住着,就你哥哥那个性子,保不齐什么时候就要惹是生非,到时候万一惹起官司来查,咱们就算倾家荡产也买不出他一条命去。

  咱们若不跟在贾府里头,以咱们的家世,见得着那些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这样的贵人?

  何况他们大小姐封了贤德妃,眼瞧着就要回来省亲,又有贾府老太太的这么个老诰命,能有多少达官显贵的内眷来来往往。

  这些人里头,万一有看上你的,咱们也好结上一门好亲。

  就是巴结不上那些高门显户,能结识结识他们也好啊。咱们早先就是有达官贵人的人脉,才能做了皇商,给皇家供奉买卖,要不就靠着开当铺,哪能家资巨富?”

  听宝钗半晌不语,薛姨妈又道:

  “你也别太走心思,这些事情我早有打算。

  就算没有别的高门显宦来提亲,你姨娘不能亏待了你,到最后总有个宝玉给你做保底。

  他要是不娶你,就谁也别娶了。”

  宝钗听她母亲说的如此笃定,心下疑惑,口里不由也“咦?”了一声。

  薛姨妈知道宝钗心思极重,凡事都要来回琢磨,便笑道:

  “你放心好了,你和宝玉的婚事是必成的。

  你姨娘有个短处捏在我手里,这个人情,她迟早也是得还的。

  不管是你的婚事,还是你哥哥的案子,她无论如何也会拉扯咱们的,所以我才不愁。”

  宝钗也想知道王夫人欠了自己母亲一个什么了不得的人情,可她知道母亲是个深藏不露的性格,便只低头继续做活儿,并不追问。

  薛姨妈圆圆的胖脸,一半被昏黄的灯火照得和蔼可亲,一半被幽暗的阴影隐着森然可怖。

  .

  眼瞧着一只鞋面子已经差不多缝好了,宝钗才问了句:

  “妈手里有姨娘的短处,那可有凤丫头的短处?”

  薛姨妈正就着油灯认针,闻言便有些不耐烦道:

  “你这孩子怎么犯糊涂?还打琏二的主意做什么?

  凤丫头在,你能送过去给琏二做小老婆?就是凤丫头死了,你也是去做填房。

  哪样能跟嫁给宝玉当原配体面风光?

  再说了,琏二那样的人,霸王似的凤丫头都拿捏不住,你能拿捏得住?

  哪里比得上宝玉?上头有你姨娘压着他,内里有你拿捏住他,旁边还有个袭人帮着你看牢他,这样的男人,你才能一辈子把他吃得死死的。

  还有,你别忘了你还有个一奶同胞的亲哥哥。

  宝玉不会跟你哥哥计较,琏二可未必容得下这样的大舅哥,你可别错了主意!”

  停了一阵,薛姨妈又自顾自道:

  “反正咱们就是不走,这个梨香院,咱们是住定了!

  我还真不信他敢来轰咱们出去。

  他贾琏要是有本事,就让他来这院子里和我理论,我不吵不闹,也由不得他。

  我们王家人,个个都是扎手的!”

  .

  结果,才第二天一大早,梨香院外头人声鼎沸,简直如同围猎打狼一般。

  薛姨妈赶出来,却见是贾芸带着六十多个小厮正往梨香院旁边的小库房里头搬运唱戏的行头、乐器等杂物,还有六十多个婆子在收拾打扫梨香院旁的房子,安顿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和教习居住。

  贾芸一见薛姨妈,立刻赔笑上前:

  “薛姨奶奶,咱们府里东北角上还要一所房屋,都收拾好了,请姨奶奶带着哥儿姐儿搬过去吧,那边比这边幽静些。”

  说着话,那边已经有贾家旧有曾演学过戏文的老女人们过来,负责带领管理小戏子和教习。

  薛姨妈待要说“不走”,可自己的姑娘要是和戏子住在一处,那以后就连个普通婆家也找不到了。

  站了半晌,只得黯然说了句:

  “好歹让我们先收拾了东西搬过去,再让戏子搬进来。”

第五百九章 二傻子王熙凤

  对于儿媳妇的亲妹子带着儿子、闺女,来到贾家里住了一年多,贾母并不大在意。

  对于让薛姨妈一家搬出梨香院,改到荣国府和宁国府之间的一处清静房子去住,贾母也不大在意。

  贾家有房子有地方,多了薛姨妈这么个“无可无不可”的人做伴儿,陪着吃饭,陪着喝茶,陪着聊天,也挺好。

  一个来投靠的亲戚而已,又是事事有求于贾家的,怎么说都好说。

  贾母现在最担心的,还是贾家人自己的住处问题。

  如今家里的形势变了,贾琏成了家主。

  按说贾琏就应该带着凤姐搬进荣禧堂,那才是荣国府家主该住的地方。

  当今皇上都天天把“孝道”二字顶在头上,当臣子自然也得“孝字当头”,没有个“只顾自己不顾爹”的道理。所以贾琏搬进荣禧堂,那么贾琏的亲爹贾赦就也得跟着享福,也该再搬回荣国府来。

  而如今失了爵产的次子贾政一家,就该腾出荣禧堂,搬出荣国府,住到贾赦原来的东院老宅去。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贾母实在是不想天天看见自己的混账儿子贾赦给自己添堵,当然,也更舍不得小儿子贾政和宝贝大孙子宝玉搬走。

  作为一个明白事理的老太太、身份高贵的老诰命,贾母做不出不合身份的事情自跌身架。

  更何况贾琏得了爵产,那是皇帝下了旨意的,没人能横加干涉,贾母就是再不乐意,也没法子开口说不行。

  老太太一肚子难受,脸上却不好带出来,也只能闷在心里,好几天都吃不香睡不稳,还得暗地里嘱咐鸳鸯,千万不要跟别人说。

  .

  直到这天晚饭过后,众人都散了,贾琏和王熙凤小两口来到贾母屋里。

  贾母原以为他们是来说盖省亲别院的事儿,不想贾琏却说,想着叔叔贾政尚在病中,贾家上下如今又都忙着元妃省亲的事情,还考虑到老太太疼爱宝玉舍不得,故此打算这两年先不搬动住处的事情。只是提出因为贾琏日常需要在荣禧堂待客,便让贾政夫妇挪至荣禧堂后院居住。

  这话简直就是一副“开心顺气大补丸”,贾母听了大喜过望,拉着贾琏和凤姐的手,让他俩一左一右坐到自己身边,连说:

  “这家里,你最是个又懂事又能干的,我没白疼你。

  这个家交给你们两口儿,才是叫我最放心的。”

  临走,喜笑颜开的老太太叫鸳鸯从自己陪嫁的东西里头,取出一支金丝八宝点翠嵌珠五凤钗给了凤姐。

  凤姐瞧着那点翠嵌珠之间,五只累丝金凤栩栩如生,凤下还排缀九只金翟,口衔珍珠流苏。凤凰则是口衔珍珠、红宝石流苏,下端是一枚莲子大小的明珠,当中一凤,口衔的明珠大如龙眼,圆美无瑕,宝光莹然。

  王熙凤自己嫁妆当中最中意的朝阳五凤挂珠钗,和这个一比,登时就黯然失色,算得上寒酸了。

  喜得王熙凤捧着钗子爱不释手,连声把“老祖宗”三个字喊得能滴得下蜜来。

  .

  等回到自己屋中,喜不自胜的王熙凤也忘了时辰,美滋滋地让平儿给她梳头上妆更衣,戴上这金丝八宝点翠嵌珠五凤钗,换上最奢华贵重的衣裳,整个人容光焕发。在镜子前头照来照去,走来走去,扭来扭去,笑得合不拢嘴。

  贾琏枕着两手,翘着脚闲闲躺在炕上,看王熙凤一直笑得像个二傻子,便也笑问:

  “这会子还要不要把你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看够不够我们贾家过一辈子的?”

  王熙凤两眼一直不离镜子里自己头上的凤钗,正忍不住不停地用手指摩挲那颗龙眼大的明珠,闻言登时脸微微一红,悄悄乜了贾琏一眼,抿了抿嘴,才撒娇道:

  “这是老太太压箱子底儿的好东西,我稀罕稀罕怎么了?你就要笑我小家子气?”

  凑过来腻在贾琏身边道:

  “我知道,这等好宝贝,原本都是老太太预备要留给宝玉的媳妇的。

  如今是看在你的面子上,这才便宜给了我。我是沾了二爷的光了。”

  说着话,将擦着玫瑰胭脂膏子的嘴唇凑上来,在贾琏脸颊上亲了一记。

首节 上一节 398/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