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405节

  两句话说得贾母哈哈大笑:

  “舍得!舍得!

  贾家的儿孙有出息,我有什么舍不得的?

  回头我就叫鸳鸯去给我预备金锞子,最小的也是二两一个的,小了的我也不答应。”

  鸳鸯在旁也陪着笑道:

  “老祖宗,这回可把压箱子底儿的那些好样式的锞子都拿出来,当样子多做些得了。”

  贾母连连点头:

  “我记得那里头‘金榜提名’也有,‘郄诜高第’也有,还有个‘连中三元’,是个三环套月的别致样式,你明儿都找出来。

  家里孩子们都去读书上进,这是兴旺发达之像,好事,好事啊。”

  .

  见贾母高兴,贾琏顺势说道:

  “老太太,如今咱们贾家可是把‘鹤山书院’当成咱们的族学,外头不知道多少人要削尖了脑袋往‘鹤山书院’里扎呢。

  就光戴权,今儿就亲自来书院送礼,不仅把他刚过继的儿子送进来,您瞧瞧,这条子上的都是他要塞进来的。”

  贾琏把戴权送来的名单子双手捧给贾母,又挨个儿指着名字给贾母说了一番这都是谁家的公子。

  等贾母听说连冯紫英的爹都想要把儿子塞进书院念书,不禁也感叹道:

  “那冯紫英得二十多了吧?你瞧瞧,当爹娘的,没有个不操碎了心的。”

  贾琏趁势道:

  “老太太,外头的人想进还未必能进来,咱们贾家既然有了这样让人眼馋的族学,自己的子弟怎么能‘就着河水不洗船’呢?

  我想着不如让咱们贾家无职的子弟都去参加考试,考上的就去上学。

  这不是个起头儿么?所以头三年,咱们也按照七岁学童的办法,考上的就免费读书,三年后也是按照班级奖赏。

  至于那些考不上的子弟,或者去咱们外头的买卖上当学徒,或者去咱们庄子上耕种,自食其力,方是长久之计。

  不知道老太太意下如何?”

  说着话,贾琏从怀中又取出一张纸,双手捧在贾母面前。

  “这份名单老太太若是同意,明日就送去给书友先生。”

  贾母接过来,鸳鸯赶忙递上老花镜,贾母戴上细看,见上头罗列着一串儿名字:

  贾宝玉、贾琮、贾?、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

  贾母一打眼,先皱了眉:

  “哟,人家都写的是大名,这怎么把我们宝玉的小名给写上去了?”

  鸳鸯在旁立刻就道:

  “老太太忘了?是老太太吩咐过的,因恐怕难养活,别说咱们阖府上下,把他小名从小儿直叫到如今,当初还巴巴地写了他的小名儿,在各处去贴,叫万人都叫,才好养活不是?”

  贾母忍不住道:

  “这都是有讲究的。大凡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长下来,暗里便有许多促狭鬼跟着他,或掐他一下,或吃饭时打下他的饭碗来,或走着推他一跤,所以往往大人家的子孙多有长不大的。

  这是为了免得让他小孩子经不起过分的尊贵,就得这么着。

  不过他如今大了,又是去‘鹤山书院’那样的学堂,哪有个让先生叫他小名的道理?

  琏二,你还是赶紧把这上头改成‘贾宝’吧。”

第五百十八章 原来叫球二爷

  贾……贾宝???

  我这不受宠的大房一支上,都是贾琏、贾琮地叫着,到了宝玉那么个贾家的活凤凰,还是嘴里含着玉出生的“神仙娃”,叫“贾宝”???

  你这也太敷衍了吧?

  贾琏都傻了。

  .

  整本《红楼梦》里头,确实自始至终都说“宝玉”是个“小名”,但自始至终也没说宝玉的大名叫什么。

  不是有人根据宝玉是“神瑛侍者”投胎,而且又必须是斜玉旁,所以就给宝玉猜了个“瑛”字吗?

  还有人根据荣禧堂对联中的一句“座上珠玑昭日月”,他大哥叫贾珠,所以猜宝玉叫“贾玑”。

  不靠谱的蔡元培,说宝玉映射清朝政治,所以应该叫“贾玺”。可问题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曹寅的亲爹叫曹玺。在那个年代的人,再丧心病狂,也不敢拿自己太爷爷的名字当小说男主啊。

  还有其他的索隐派,抓着贾珍,贾珠、贾琏、贾环几个名字做文章,玩中间填空题的。认定“胤禛株连”的,就支持说叫“贾瑛”;儿认定“株连绝宦”的,就说叫“贾珏”,反正只要是个有斜玉旁的字,都能试试,万一碰上个谐音能沾点儿边儿呢?

  更有不靠谱的,从《红楼梦》有个“红”字,就认为是要影射明朝朱元璋的“朱”字,再加上宝玉的哥哥姐姐叫贾珠、元春,从而就猜贾宝玉叫“贾璋”。

  反正有影子的、没影子的都能猜,可……

  怎么会是“贾宝”!!!

  这也太草率了。

  .

  看贾琏发愣,贾母笑道:

  “如今宝玉族谱上的那个“珤”字不好,他父亲又给他改了。”

  说着话,沾着杯里的茶水,在桌上写了个“珤”字,边写边摇头。

  “这孩子的名字啊,也是多灾多难。

  他刚满月的时候,他老子原本给他起名叫‘贾球’。”

  .

  贾……贾球!!!

  这回贾琏是真的差点儿被绷住,为了硬生生把到了嘴边上的笑给憋回去,贾琏只能悄悄用手掐自己大腿,估计是掐青了。

  靠!我还笑话皇帝他家不会给孩子起名呢,儿子起个道士的名字叫“石道心”,闺女起个菜名叫“水煮鱼”。

  结果笑话完人家,我们贾家自己也没好到哪儿去。

  一家子当凤凰似地捧着的大宝贝疙瘩,起名字叫“假球”!

  这是中国足协给交过赞助费了吗?

  .

  贾母并不知道贾琏此时心里的“万马奔腾”,只继续道:

  “这个‘球’字啊,跟他哥哥的那个‘珠’字一样,都是好名字。

  《尚书》里有‘球琳琅珰’一句,是个美玉的意思。《说文》也说:‘球,王磬也。’”

  原来这个‘球’字还有这么好的意思。

  贾琏自叹浅薄,也理解了这个意思上的好字眼,甚至和宝玉的哥哥贾珠、弟弟贾环一联系,还都是一样带着斜玉旁的圆形物体,哪儿哪儿都合适。

  可即便如此,还是觉得贾球这名字实在太喜感了,这种名字让孩子以后可怎么见人啊?

  总不能跟人家说“鄙人姓贾,名球,字足协”吧?

  家长起名字的时候,能不能替孩子多想想谐音的问题啊?

  不过,好像古人确实也都不大在意谐音梗,要不贾琏以前闲来没事看历史书籍的时候,也少了许多乐趣。

  比如“姬旦”、“嬴荡”、“朱温”、“米友仁”、“甘昭吉”、“夏贵”,当然最牛的还是唐代酷吏来俊臣的老爹,人家大名叫“来操”……

  这些名字,都是只要自己不尴尬,那就是谁喊他名字谁尴尬。

  .

  那边贾母却还在替宝玉愤愤不平:

  “唉——

  可偏偏等到宝玉抓周的时候,他老子一见他取了脂粉钗环在手里,当时就大怒,骂他‘将来酒色之徒耳!’

  然后,就一定把宝玉的大名给改了叫个‘珤’字,说什么‘从玉从缶,也是如玉而实乃陶瓷也’。

  说宝玉这孩子就算生了一副如玉的好皮囊,本质上也不过是陶瓷一般,不登庙堂。

  后来看我恼了,他老子又赶紧说那个‘珤’字就是古文的‘宝’字,两个儿子,如珠如宝。

  我就说,《说文》上说‘宝者珍也’,既然这个‘宝’字是个好字眼,那还用什么异体字?就干脆改做‘宝’字,里头也有个斜月旁,也算和家谱排上字了。

  他老子也答应了,只家谱里还没来得及改呢。”

  .

  贾琏这才恍然。

  贾琏自己被称为“琏二爷”,贾珠被称为“珠大爷”,贾宝当然就被称为“宝二爷”了。

  原来这个“宝二爷”的“宝”字是这么来的。

  那还真是多灾多难,就差一点儿,“宝二爷”就得变成“球二爷”了。

  这哥儿仨:珠大爷,球二爷,环三爷……

  贾琏忽然自感十分庆幸。

  自己老爹贾赦虽说不着调,可好在他只折腾女人,并不有事没事就琢磨自己儿子。

  你再看看二叔政老爹,天天闲着没事儿,给仨儿子起名字都来来回回地折腾,而且最后折腾出来的,还都是连滚带爬的字眼。

  .

  “老太太放心,我回去就把名单子上改成贾宝。”

  贾琏赶忙笑着答应了。

  这事儿有什么不答应的?

  反正改的是宝玉的名字,又不是让我改名叫贾球。

  贾母却又不放心起来,把贾琏拉到自己身边坐下,嘱咐道:

首节 上一节 405/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