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43节

  “王太医正给老太太请平安脉呢,琏二爷二奶奶先略等等。”

  他二人进屋站在一旁,见贾母坐在炕上,正听那王太医笑道:

  “昨日多吃了饮食,夜间又睡得香,那糊烧饼功不可没啊。

  《名医别录》中有云,小麦是五谷之贵,性甘平,可养心安神、敛汗清虚热。

  烤得略焦,偶尔食之,则有温中健脾,消食化气之功效。

  老太太自己这副药用得好!用得妙啊!”

  贾母正见贾琏和王熙凤进来,指着他向王太医笑道:

  “就是我这个孙儿昨日给我送来的糊烧饼,还逗得我笑了半日。我这几个孙儿里头,如今就是他最懂事,也最是孝顺。”

  王太医告辞出去,鸳鸯扶着贾母起来,贾琏和王熙凤也跟上来,贾母拉着贾琏的手道:

  “今儿来的王太医我认得,他的叔祖王君效做过太医院正堂,当年给你爷爷看过病。”

  又一手拉起王熙凤,瞧着这一左一右两个玉人儿似的小夫妻,贾母越看越爱,哈哈笑道:

  “一个有心,一个能干,这府里的事儿交到你两个手里,我没看走眼。”

  王熙凤忙道:

  “我们年轻,经验见识都还差得远呢,就得靠老祖宗给掌着舵呢。老祖宗这要是图了清闲,我们可就麻爪喽。”

  贾母被扶在正座上坐了,笑道:

  “猴儿,就数你嘴甜。来,都坐下说话。”

  .

  刚说了不上十句闲话,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都到了。

  贾母见人齐了,笑着说道:

  “今儿叫了你们来,大家说起子闲话儿。

  琏二长进了,日后这府里的事情还要他多操心,尤其账上的事情。

  偌大的府里,人吃马嚼,样样都是挑费,该省的要省,该花的要花,这都是极费心思的事情。

  以前凤哥儿操心费力,今后就是你夫妻同心,给这府里多出些力。

  日后等琏二升了官,宝玉也大了,就叫宝玉来替你操这份心。”

  .

  贾琏心道:

  这老太太啊,是真心偏着二房一枝。

  老大贾赦虽是长房,承袭了爵位,却不得爵产,只能搬到老宅去住。“敕造荣国府”只能让老妈带着弟弟贾政住着,偌大家业也只能归老妈和弟弟贾政。

  自己是贾母的长房长孙,却是来帮着二叔管理家业的,不过是个“超级管家”而已。

  听贾母这意思,等小圆脸儿宝玉长大,自己袭爵之后,这家业就归了宝玉……

  不合理啊,这老太太什么逻辑啊?这偏心都偏到咯吱窝了。

  .

  他一个走神儿,那边贾母已经和王夫人说起别的:

  “听说你兄弟升了九省统制,不日上面的公文就要到了?”

  王夫人赔笑道:

  “正是,十有八九就在这一两日之内了。”

  贾母连连点头:

  “好好好,王子腾是个真有出息的,这可是个大权实握的差事,好事!好事啊。

  听说你妹子要带着儿子女儿上京来,可王子腾这一出京,你妹子一家住在哪里?”

  王夫人这两日正盘算此事,见刚好贾母问起,便道:

  “可不是就这两日了么,眼瞧着就要进京了。

  我那妹子只有一儿一女,儿子薛蟠倒也罢了,女儿宝钗却是个难得的人物。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性子又稳重平和,最喜针黹女红,此番来京,是要入宫待选的。

  都说咱们家宝玉衔玉降生,乃是奇闻,这宝丫头竟也是有些与众不同的。

  她幼年多病,据说是个癞头和尚给了个金锁,带上之后病就好了,还说日后必要寻个有玉的才可婚配。”

  贾母笑道:

  “等入了宫,做了皇上身边的人,皇上那里有玉玺的,必定是最配的。”

  王夫人也笑道:

  “这等天注定的事情,凡人哪能猜得准呢。

  老太太最是疼爱漂亮孩子,等老太太见了宝丫头,指不定多喜欢呢。她又懂事随和,到时候叫她就住在左近,天天能陪着老太太说话呢。”

  王熙凤早得了王夫人的指使,要让薛姨妈住在宅内,方便来往,赶忙道:

  “我一直听说薛大妹妹是个万里挑一的美人儿,这回我可又要长见识了。到时候啊,咱们这儿又多了薛姨妈来说话儿,可更热闹了。”

  邢夫人瞧不得王夫人和侄女王熙凤一唱一和,硬硬说了句:

  “一个皇商的女儿,进了宫也比不了咱们家大小姐尊贵。”

  王熙凤何等八面玲珑,一见自己婆婆的脸色,赶忙笑道:

  “咱们家大小姐当然是又尊贵又有才学,选了宫就是女史,这是她的造化,也是贾家祖宗的恩荫,旁人如何比得?”

  邢夫人心中这才稍缓,但一想到,若是这个“有金锁”的宝钗嫁给“有玉”的贾宝玉,那这府里可就被他们王家亲戚都占全了,顿时十分不爽:

  “听说薛姨妈举家这回来京里,是因为之前薛蟠跟别人抢买一个小妾打死了人命,况且他又十八九的年纪了,住在这府里,多有不便。”

  贾母神色和蔼地问尤氏:

  “你怎么瞧这事儿啊?”

  尤氏本就不愿掺和荣府里邢、王二夫人妯娌之间的纷争,尤其不愿得罪王夫人,赶忙赔笑道:

  “要不就只接薛姨妈和宝钗姑娘进来可好?”

  贾母也未置可否,又瞧了瞧一直低着头的李纨:

  “你是个老实孩子,你也说说。”

  李纨是早已灰了心的寡妇,只仍旧低头规规矩矩答道:

  “都凭老太太做主。”

  贾母说了句“也罢了”,却见贾琏一直皱眉思索,便问:

  “琏二,你说呢?”

第五十三章 主人看上瑞珠

  贾琏瞧了瞧满脸慈爱笑容的贾母,又瞧了瞧慈眉善目半垂着眼皮的王夫人,再瞧了瞧她右手拇指指甲狠狠掐住的佛珠,展眉一笑道:

  “都是自家亲戚,本就是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是亲戚到了门前,不请人家来家里,倒叫外人笑话了。”

  说完这话,瞥见王夫人手里掐着佛珠的指甲松开了,便又皱着眉低下头,似乎满腹心事。

  贾母仍旧未作评判,转而去说要预备元春生日节礼的事情。

  又说了几件府里的事情,贾母便让大家散了。

  贾琏故意和王熙凤走在最后,他正想找个岔子留下来,贾母却先发了话:

  “琏二,你留一步,我倒要问问你昨儿那烧饼的做法。”

  .

  众人去后,贾母叫鸳鸯重新换了茶来,拉着贾琏坐下,问道:

  “方才说起薛姨妈来京的事情,你说了句场面话,之后就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这会子能说了吧?”

  贾琏从鸳鸯手里双手接过茶来,喝了一口,笑道:

  “这一肚子心里话,就等着跟老太太说呢。

  方才孙儿那话倒也不是场面话,薛姨妈是太太的亲妹妹,如今王子腾又要调任外省,不接薛姨妈来家里住些日子,也叫人家说咱们不顾人情。

  前面那句‘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是孙儿的心里话。

  王子腾那里得了好差事,大家都沾光好办事也是真的。可薛蟠当街打死人命,此时不查出来也罢了,一旦捅出来,也是大家都要作难的事情。

  再说薛蟠能做出这等没王法的事情,人品、性子只怕都有些不佳,这要是在府里天天走动,带坏了贾家其他子弟事小,若是带坏了宝玉,才是最了不得的。”

  贾母含笑听着,听到此处,不由点头称赞:

  “果然有见识了,你接着说。”

  贾琏见开场不错,继续道:

  “再说那位薛大妹妹,说是要送进宫,不过是个借口。

  先说她出身不过是个皇商,并非宦门贵女,就说有了薛蟠打死人命一事,想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从名从德,她入宫选妃都已成妄想。

  太太曾说,薛家想让薛大妹妹去选为公主、郡主的入学陪侍女官。可纵然能得个才人、赞善的封号,做这等不见皇上的女官,于家族中并无甚荣光,更无甚实惠。白白耽误到二十七八岁再放出宫来,嫁人都只能做续弦,薛姨妈只此一女,未必会舍得。

  倒是太太今日说的‘必要寻个有玉的才可婚配’,听着仿佛是奔着咱家宝玉的意思。

  孙儿倒不是说宝玉不能娶薛大妹妹,只是一来宝玉年纪还小,须得读书上进,二来,老太太最疼宝玉,宝玉的婚事,少不得还是得老太太做主才是。

  孙儿就这点子见识,只敢跟老太太掏心窝子说一说。

  头几日为了此事,我只说了个开头,就得了太太一顿训斥,凤哥儿也与我有些别扭,孙儿也没有办法。”

  他这些话说得甚合贾母心意,贾母也早打算清楚,既不能不接待薛姨妈,又不愿与之太过亲近。如此一来,倒是贾府东北角上的梨香院最为合适。

  那里乃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小小巧巧的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另有一门通街,薛蟠家人就走此门出入。西南有一角门,通一夹道,顺夹道可以走到王夫人正房的东院。

  这样的安排,自然要由贾府当家人贾政去说最为合适。

  贾母此时只向贾琏道:

  “你能凡事都多想几步,就是长进了许多。

首节 上一节 43/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