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74节

第九十一章 荣宁府很贫穷

  这几日,宋知府已经向吏部保荐了贾琏,推举他来补自己升迁后的缺。

  为此事,贾琏也打算预备三千两银子去孝敬宋大人的提携。

  毕竟,顺天府的实缺,委实诱人。

  可此事,却在近来变得有些扑朔迷离。

  事情的原因,乃是在太上皇将帝位传交给当今皇上之后,当今皇上一直并未对朝堂局面有甚动作,却在近来,独独对知府一职做了些调整:

  将全国共总共所设的一百八十个府,进行重新分定,按照“冲、繁、疲、难”四字为标准,划分为四级。

  “冲”者,指地当孔冲者,即交通要道;

  “繁”者,指政务繁纭者,即事情繁多;

  “疲”者,指赋多逋欠者,即钱粮亏欠;

  “难”者,民刁俗悍、命盗案多者,即难以治理。

  按照这个标准,凡是四字俱全的府职位,称为“最要缺”;

  三字的府职位,称为“要缺”;

  二字的府职位,称为“中缺”;

  一字或一字都没有的府职位,则称为“简缺”。

  又根据这个划分,新任知府的任命办法也做了调整。

  “最要缺”的知府被定为“请旨缺”,也就是要吏部或地方督抚提名,最后由皇帝钦定;

  “要缺”知府为“题补缺”,也就是由地方督抚举荐;

  “中缺”、“简缺”知府,则定为“调补缺”,也就是都归吏部拣选即可。

  知府本是从四品官,但顺天府乃是神京所在之地,领五州二十二县,重要无比,不以直隶称,是故顺天府知府品级也抬升为从三品,是“最要缺”中的“最要缺”。

  这样的位置,必定要皇帝钦定才行,地方督抚举荐如何能够?

  虽然自己已经打通了戴权的关系,或许可以走太上皇这一路的门子,但太上皇毕竟已经六十八岁,时日无多。若要长久,还是得能得到皇帝的认可才好。

  看来,此事须得再下些功夫,才能让荣国府重得皇帝的器重。

  而宁国府那边,自己已经想法子将贾蓉放在太上皇身边,以他的机灵圆滑好面相,得太上皇喜爱应该不难,也算是给贾家上了个双保险罢。

  如此一来,荣宁合力,先保证在政坛上不败,后面才大有可为。

  至于贾赦、贾政和贾珍那三块不争气的老料,如果能不惹祸,就已经是他们仨对贾家最大的贡献了。

  .

  但如今,贾府眼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还不是政坛,而是钱。

  也再大的买卖,架不住赔钱。

  贾府的所有收入只有四项:

  第一是田租地租。

  宁国府的田庄上一年收入有五千两银子,而荣国府的则差不多是一万两银子。

  第二是朝廷恩赏。

  这些逢年过节的礼钱,或是彩缎、古董玩意儿,或者是金子。虽说看上去体面,却一来是数量有限,总共值个两千两银子顶天了;二来,礼尚往来,岂能只出不入?皇上给赏赐之前,哪回不得先孝敬表忠心?三来,恩赏是皇上给的,却是太监送来的,哪一回打发太监能少于几百两银子?

  第三是朝廷俸禄。

  这府里能有明确俸禄的,荣国府里只有贾赦一个世袭一等将军,贾政一个工部员外郎,和自己一个五品同知,而宁国府里只有贾珍一个世袭三等将军,贾蓉的五品龙禁尉刚刚到手,执照还没攥热乎呢。

  这五个官职加在一处,一年下来,俸银总共不到六百两,禄米不过四百石。

  第四是就是见不得光的收入了。

  比如帮人办点儿事,人家给点儿孝敬银子;比如王熙凤挪用众人的月钱放高利贷;再比如有些空房子出租。一年到头算下来数目也不定,少则两三千两,多则三五千两。

  如此算来,整个荣国府的全年总收入,怎么也超不过两万两银子。

  而荣国府一年的总支出,则至少要花费十万两银子。

  仅荣国府自己,实际的嫡长房一脉的主子统共只有十几个,每人平均每日的花费则就要五两银子,十几位主子一年的基础生活花费就是三四万两银子。

  而荣国府的下人仆从则超过千人,光下人的月钱支出则超过了八千两,而丫鬟和主子吃穿一样,连三等仆妇也穿金戴银,穿绸裹缎,一年下来,少不得怎么也要一两万银子。

  更少不了与其他高门世家、达官贵人的迎来送往、红白喜事,请客摆酒、演戏打赏,一年也要几万两银子。

  如此一算,贾府的入不敷出是显而易见的。

  年年岁岁寅吃卯粮,岁岁年年刮净家底,再大的家业也经不住几年的折腾,赔光光的事情就在眼前。

  可此事,背后关系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林林总总,到底该如何下手……

  .

  贾琏一心想事,无心脚下,不觉就走迷了路,沿着一条夹道,走到一扇小门前。他走进去,一个小厮赶忙上前打千:

  “见过琏二爷。”

  贾琏这才回神,指了指里面的院子:“这是?”

  那小厮倒很机灵,立刻规规矩矩答道:

  “回二爷的话,这里是梨香院。”

  梨香院……啊,薛宝钗!薛蟠!薛姨妈!

  刚想至此,只听院子那头传来几个声音一起高叫:

  “大!大!大!大!……”

  又听见贾环尖而细的小公鸭嗓叫得尤其激动无比:

  “小!小!小!雀鸟拍翅喳喳叫,这把色子准开小!小!小!小!”

  贾琏示意小厮别出声,自己就要朝里走去,忽听得背后有轻轻的脚步声传来。

  转回头,却是走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身后跟着个手捧食盒的丫鬟。

  那姑娘不高不矮的个子,不胖不瘦的身材,穿着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也是不新不旧的样式质地。

  容貌丰美,举止娴雅,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神情也是不咸不淡,却额外有一股淡得难以描画的妩媚风流,果然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风范。

  来人果然是宝钗带着莺儿,只见她大大方方向贾琏行礼,稳稳说道:

  “想来,这位是琏二爷?”

  贾琏也回礼:

  “正是。想来,这位是宝姑娘?”

  宝钗淡淡一笑:

  “都是自家亲戚,来了许久,整日里总见凤姐姐,与琏二爷倒没见面。”

  她也听见了梨香院里一众人的大呼小叫,坦然笑道:

  “这都是我哥哥的不是,又招惹了一群亲戚后生,来我们这院子里赌钱耍闹。

  若是让老太太知道了,也不知是该怎么打发我们才应该了。”

  贾琏也一笑:

  “放心,我不会让老太太为难。”

  心中却道:这女孩,看似平和稳重,内里却好有心计。就用这一句话,想堵了我去老太太那里说薛蟠的路。

第九十二章 宝钗做大做小

  宝钗是自王夫人处回来,心中原本很是郁闷。

  只因今早宫里来人,告知薛姨妈:薛宝钗履历有假,隐瞒其亡兄薛蟠身负人命大案,故取消其入宫待选资格,永不叙用。

  王夫人也得知此事,叫了宝钗过去安慰了半日,又与她说了自己的打算。

  宝钗此时才知,原来自己自幼佩戴的金锁,乃是母亲与姨母在十几年前就预备下的一条后路——进宫不成,就入主贾府。

  王家的女人,可以不要功名,但一定要富贵。

  所以宝钗的母亲没有选薛家一心考功名的长房长子,而选择了继承皇商家业的次子薛贵仁。宝钗的姨母虽然也是嫁给二房贾政,但长子贾赦只担了个虚名,贾政才是实实在在承受了整个荣国府产业的受益人。

  实惠,才是最重要的。

  表姐王熙凤看似厉害,实际却是个顶没脑子没眼光的。

  当年姨母让她嫁给贾家的族长贾珍当续弦,她闹了个天翻地覆,非要嫁给没权没钱的贾琏。要不是后来贾珠早夭,姨母深受打击身体不好,不得已才提拔她在荣国府管事,只怕她如今在贾府所受的待遇,比李纨还不如。

  如今,暂时用着她,也不过只是一时只需罢了,自己就将是替代王熙凤的最佳人选。

  只要,自己嫁给宝玉,皆大欢喜。

  薛宝钗本来还在边走边想,自己退而求其次嫁给宝玉,委实有些委屈,不想,就看到了贾琏正要进梨香院。

  .

  宝钗虽然没有见过贾琏,但对贾琏已早有防范。

  因为姨母王夫人说过:琏二去了一趟姑苏,接了林黛玉回来,人就变了性子,做事也变得叫人摸不透了。只怕是跟林家有关,更只怕,是得了老太太的背后吩咐,有了撑腰杆子的。

  此时,宝钗见面前的贾琏神态平和,如同静水流深的碧波潭,似乎清澈见底,可实际又深不可测,叫肉眼凡胎之人,全然瞧不出深浅。

  宝钗心中暗道:

  不好,这样的人是最不容易对付的。

  我倒宁可他像宝玉那般单纯混闹没机心,或者像贾环那样上蹿下跳到处钻营,或者像贾珍那样全不掩饰的贪色好淫,反倒是贾琏这样,看不出他到底要什么的人,看似脾气温和,难保吧是个最心狠手辣的。

  姨母说,前番我们还未进京,他就敢去同姨母说我哥哥的不是,姨母让他寻门路送我进宫,他也推三阻四不肯出力。

  姨母让风姐姐回去辖制住他,他反倒用一盘烧饼就哄老太太给了他荣国府的管理之权,姨母方才提起此事来,还恨得咬牙。

  他此时忽然来到梨香院,莫非是听说了贾环的事情,到这里来寻我哥哥的不是?

  .

首节 上一节 74/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